長江商報消息 江城夏季炎熱,開胃涼菜海蜇絲大受歡迎。連日來,記者通過走訪市場、深入暗訪發現,武漢多家菜場海蜇絲等「海產品」岔著賣。這些「海產品」實為人造,其化學原料用量超國家標準。食品專家提醒消費者,「真的海蜇絲不會這麼便宜。」這類人造菜沒有任何營養價值,長期食用還會影響健康。
南湖大道旁一菜場內,多家的店鋪均將涼菜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品種主要包括水產品和豆製品,每斤售價在4到6元之間,而海木耳和海蜇絲等「海產品」則賣到每斤7.5元左右。
「夏天吃這些菜確實蠻開胃。」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以海蜇絲為代表的「海產品」涼菜頗受歡迎。剛買了了一斤涼拌海蜇絲的張女士說,自己在酒店也吃過海蜇絲,「只記得酒店吃的有點貴,沒想到自己買這麼便宜。」
為何菜場的海蜇絲賣得如此便宜?記者就成本問題詢問了幾個菜場的十多位涼菜鋪老闆。面對質疑,一些老闆毫不隱晦地說,他們的海蜇絲、海木耳都是人造的。「現在食品問題管得這麼緊,肯定沒有問題的,放心吃。」街道口菜市場一老闆說。
記者發現,不論從外形、口味還是嚼勁上來看,這些人造海蜇絲與天然的都十分相似,消費者也難以區分。在武漢這樣的內陸城市,天然的海蜇絲每斤至少10元,再加上門面、加工等成本,7.5元一斤的海蜇絲明顯是假的。
記者暗訪某「技術培訓機構」
海蜇絲=海藻酸鈉+無水氯化鈣+明礬
海產品居然是人製造的?這個過程又是怎樣?為此記者暗訪了一家所謂的技術培訓機構。
日前,記者找到武漢一家專門從事人造海蜇絲、海木耳製作技術培訓的金秋科技公司 。
該公司在解放大道江岸鐵路文化宮院內一棟舊樓的三樓,簡陋的辦公室內只有兩張辦公桌。所提供的宣傳冊上,有許多「致富捷徑」。
秘密配方售價150元
繳費用後,記者成為培訓中心學員,並獲得了一份售價150元的人造海蜇絲、海木耳秘密配方,主料:海藻酸鈉,配料:無水氯化鈣、明礬。
「無論海蜇絲還是海木耳,主要原料都是海藻酸鈉。」一位姓劉的技術員在該公司辦公室演示了海蜇絲、海木耳的製作方法。將顆粒狀的海藻酸鈉用熱水調製成粘稠狀的溶液,再用不同的模具加工成不同形狀。「找個塑料杯子,在杯底鑽幾個孔,讓海藻酸鈉溶液從空裡流出去,就成了海蜇絲了。」
「成條狀後,再放入無水氯化鈣溶液中浸泡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凝化變脆,吃起來有嚼勁。」技術員強調,為了使海蜇絲看起來晶瑩剔透,製作過程中還必須加入明礬。
「按我們的方法做,保證你吃不出來是真的還是假的。」技術員得意地說。
與之類似,海蜇皮則是將溶液直接倒在玻璃板上,擀平壓平。海木耳稍微麻煩,需要在海藻酸鈉溶液內加入黑色素,並在包裝用的泡沫板上雕出木耳形狀,將黑色的溶液倒入其中,就成了海木耳。
海藻酸鈉濃度超標
據了解,國家標準對食品添加劑海藻酸鈉濃度的規定是低於3%。而在這張致富秘方中,主料海藻酸鈉和水的比例為25:800,即濃度為3.13%,但是要求調至濃稠狀。而該劉姓技術員透露,「要使做出來的海蜇絲更脆更逼真,可以試探性的增加用量。」
此外,技術員還透露,用於凝化的無水氯化鉀溶液可以反覆利用,一公斤無水氯化鈣,可以製作一千多斤海蜇絲或海木耳。「一公斤無水氯化鈣60塊。」被問到反覆使用的衛生問題,技術員笑道:「你也可以選擇換溶液,重新買無水氯化鈣。」
據了解,海藻酸鈉、無水氯化鉀、明礬在許多化工店都能買到。而在化學分級上,較為濃稠的海藻酸鈉溶液被用來製備膠珠,不宜直接食用。
記者從金秋公司網上看到關於海蜇絲、海木耳等技術產品的介紹,「一斤原料可加工生產60斤左右的海蜇絲、黑木耳,每斤成本幾角錢,市場售價在7元左右,一人日產達400斤,利潤相當可觀。」該公司有兩種學習方式:函授資料150元,現場培訓380元,技術出售對象主要是小攤小販。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