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人造海蜇絲」製作全過程(一)

2020-12-06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江城夏季炎熱,開胃涼菜海蜇絲大受歡迎。連日來,記者通過走訪市場、深入暗訪發現,武漢多家菜場海蜇絲等「海產品」岔著賣。這些「海產品」實為人造,其化學原料用量超國家標準。食品專家提醒消費者,「真的海蜇絲不會這麼便宜。」這類人造菜沒有任何營養價值,長期食用還會影響健康。

南湖大道旁一菜場內,多家的店鋪均將涼菜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品種主要包括水產品和豆製品,每斤售價在4到6元之間,而海木耳和海蜇絲等「海產品」則賣到每斤7.5元左右。

「夏天吃這些菜確實蠻開胃。」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以海蜇絲為代表的「海產品」涼菜頗受歡迎。剛買了了一斤涼拌海蜇絲的張女士說,自己在酒店也吃過海蜇絲,「只記得酒店吃的有點貴,沒想到自己買這麼便宜。」

為何菜場的海蜇絲賣得如此便宜?記者就成本問題詢問了幾個菜場的十多位涼菜鋪老闆。面對質疑,一些老闆毫不隱晦地說,他們的海蜇絲、海木耳都是人造的。「現在食品問題管得這麼緊,肯定沒有問題的,放心吃。」街道口菜市場一老闆說。

記者發現,不論從外形、口味還是嚼勁上來看,這些人造海蜇絲與天然的都十分相似,消費者也難以區分。在武漢這樣的內陸城市,天然的海蜇絲每斤至少10元,再加上門面、加工等成本,7.5元一斤的海蜇絲明顯是假的。

記者暗訪某「技術培訓機構」

海蜇絲=海藻酸鈉+無水氯化鈣+明礬

海產品居然是人製造的?這個過程又是怎樣?為此記者暗訪了一家所謂的技術培訓機構。

日前,記者找到武漢一家專門從事人造海蜇絲、海木耳製作技術培訓的金秋科技公司 。

該公司在解放大道江岸鐵路文化宮院內一棟舊樓的三樓,簡陋的辦公室內只有兩張辦公桌。所提供的宣傳冊上,有許多「致富捷徑」。

秘密配方售價150元

繳費用後,記者成為培訓中心學員,並獲得了一份售價150元的人造海蜇絲、海木耳秘密配方,主料:海藻酸鈉,配料:無水氯化鈣、明礬。

「無論海蜇絲還是海木耳,主要原料都是海藻酸鈉。」一位姓劉的技術員在該公司辦公室演示了海蜇絲、海木耳的製作方法。將顆粒狀的海藻酸鈉用熱水調製成粘稠狀的溶液,再用不同的模具加工成不同形狀。「找個塑料杯子,在杯底鑽幾個孔,讓海藻酸鈉溶液從空裡流出去,就成了海蜇絲了。」

「成條狀後,再放入無水氯化鈣溶液中浸泡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凝化變脆,吃起來有嚼勁。」技術員強調,為了使海蜇絲看起來晶瑩剔透,製作過程中還必須加入明礬。

「按我們的方法做,保證你吃不出來是真的還是假的。」技術員得意地說。

與之類似,海蜇皮則是將溶液直接倒在玻璃板上,擀平壓平。海木耳稍微麻煩,需要在海藻酸鈉溶液內加入黑色素,並在包裝用的泡沫板上雕出木耳形狀,將黑色的溶液倒入其中,就成了海木耳。

海藻酸鈉濃度超標

據了解,國家標準對食品添加劑海藻酸鈉濃度的規定是低於3%。而在這張致富秘方中,主料海藻酸鈉和水的比例為25:800,即濃度為3.13%,但是要求調至濃稠狀。而該劉姓技術員透露,「要使做出來的海蜇絲更脆更逼真,可以試探性的增加用量。」

此外,技術員還透露,用於凝化的無水氯化鉀溶液可以反覆利用,一公斤無水氯化鈣,可以製作一千多斤海蜇絲或海木耳。「一公斤無水氯化鈣60塊。」被問到反覆使用的衛生問題,技術員笑道:「你也可以選擇換溶液,重新買無水氯化鈣。」

據了解,海藻酸鈉、無水氯化鉀、明礬在許多化工店都能買到。而在化學分級上,較為濃稠的海藻酸鈉溶液被用來製備膠珠,不宜直接食用。

記者從金秋公司網上看到關於海蜇絲、海木耳等技術產品的介紹,「一斤原料可加工生產60斤左右的海蜇絲、黑木耳,每斤成本幾角錢,市場售價在7元左右,一人日產達400斤,利潤相當可觀。」該公司有兩種學習方式:函授資料150元,現場培訓380元,技術出售對象主要是小攤小販。

責編:ZB

相關焦點

  • 記者實驗:人造「海蜇絲」只3種化學原料就可做出
    核心提示|昨天,新華社報導了「浙江湖州公安機關抓獲使用添加劑製作假海蜇絲的犯罪嫌疑人」一事,引來讀者普遍關注:人造「海蜇絲」鄭州有沒有?僅用添加劑就能制出爽滑「海蜇絲」嗎?大河報記者昨天走訪調查市場,並按照網上「秘方」,實驗製作「海蜇絲」。【事件】警方查獲問題「海蜇絲」累計流入市場8噸多近日,浙江省湖州市警方在當地一家農貿市場查扣問題海蜇絲300餘斤,抓獲犯罪嫌疑人3個。
  • 記者暗訪發現「人造雞蛋」純屬騙局
    如果有人告訴你,現在有一種技術可以做出和真雞蛋一模一樣的人造雞蛋。掌握了這門技術,母雞都可以下崗了。這說法您信嗎?假如母雞都下崗了,那麼上崗的又是誰呢?解說:在網絡上進行搜索,我們發現,有許多公司在公開傳授所謂「假雞蛋」的製作技術。廣告聲稱,「該產品造價低廉,工藝簡單,口感豐潤,在市場出售可以「以假亂真」。據稱,每個人造雞蛋,成本只要五至八分錢左右。
  • 非食品原料「生產」海蜇絲
    本報訊(記者呂峰 通訊員康錦 王剛)鬆脆爽口的海蜇絲,竟是通過海藻酸鈉兌水「泡」制出來。近日,經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別判處尹紅帥有期徒刑一年零二個月,並處罰金2.5萬元;判處尹振國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2萬元。
  • 不亞於圖財害命 記者揭開偽劣床墊的黑心製作過程
    今天上午,記者採訪了不顧個人安危前往香河採訪「黑心床墊」的北京電視臺女記者田濤,她回憶說,看到加工「黑心床墊」過程時只有一個強烈的感覺———生產「黑心床墊」無異於圖財害命。他們發現有一個機氈廠門口堆放著一堆堆的氈墊,夾雜著木屑、破布頭、爛棉絮、舊尼龍編織袋等。記者發現這就是「黑心床墊」裡的填充料。這種堂而皇之的做法在那裡顯然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記者進入機氈廠後,一整套「黑心床墊」的製作過程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工人們在堆積如山的汙漬斑斑的編織袋中工作著。而在一片煙塵之中,另外兩三個工人,則把一堆亂七八糟的棉絨放在編織袋上。
  • 記者暗訪二手自行車市場
    記者暗訪二手自行車市場 www.zjol.com.cn 2003年11月20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昨天下午,記者前往市區幾處二手車交易點暗訪。        記者在東渡路看到,數百輛二手自行車放在路旁,一攤主熱情招呼記者:有軟照的100元一輛,沒軟照的90元一輛。記者問為什麼相差10元,攤主說:我們收購一本軟照也要10元錢。
  • 記者暗訪「純鈦眼鏡架」亂市 和鈦沾邊便高貴
    記者調查發現,標籤上標著「純鈦」或者「鈦合金」的鏡架價差最大,最便宜的二十幾元,最貴的則有兩千多元,價格差距上百倍,β鈦和記憶鈦鏡架的價格相近,多從100元至上千元不等,價差也有近十倍。   在義和街精益眼鏡店,一款德國進口純鈦眼鏡架放在專門設計的櫥櫃內,標註價格為1500多元,與之相比還有一些國產的純鈦眼鏡架,價格在二百元到一千元之間。半鈦的鏡架價格則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 記者一月暗訪還原化石倒賣產業鏈 幾人格分裂
    用暗訪還原化石盜賣產業鏈  持續15年的古生物化石盜賣,珍惜化石流落海外。記者喬裝化石販子,深入追蹤還原整個盜賣鏈條。一個月的暗訪,不停的身份轉換,記者幾乎人格分裂。  新聞背後:最初的考慮應該是由兩篇報導組成。一篇講當地挖掘和販賣市場的情況;另外一篇報導講海外市場,貴州以外的化石情況以及購買化石的客戶。
  • 記者暗訪桶裝飲用水黑幕:地下水過濾後裝罐
    然而,「生產桶裝礦泉水,發現問題一大堆」,6月30日,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欄目推出的「重磅」調查為,記者暗訪低價桶裝水製作黑幕,地下水過濾後裝罐貼牌。  青島膠州地區的市民向記者反映,他們當地的桶裝水質量可能有問題,很多加工點直接抽取地下水來進行灌裝。
  • 「矽膠娃娃體驗館」走紅,記者暗訪發現……
    該店的老闆李博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盈利不是他開這家店的第一目的,他更多是解決工人們的需求。記者在店內牆壁上看到貼有警告標語,「試用必須使用安全套」,試用需收取一定費用,188元/小時。6月24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督局民治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暫未接到關於這家矽膠娃娃體驗館相關的投訴。這家店是用自己的矽膠產品,讓別人來體驗。「僅僅體驗產品這種(行為),沒有什麼問題。」在體驗過程中,如果有涉黃或其他違法的行為,可以向公安機關反映。
  • 記者暗訪街頭算命攤:大學生白領也上當[組圖]
    記者近日在天津市暗訪中發現,在天津市婦產醫院、大悲禪院等地,集中了一大批無業人士公然進行算卦看相等迷信活動騙取錢財。   不少接受採訪的市民表示,這類街頭卜卦、看相、算命活動,不但影響城市形象,還助長了封建迷信思想、敗壞了社會風氣。
  • 記者親歷「人造雞蛋」製造現場(下)
    海藻酸鈉、食用明膠、苯甲酸鈉……小個子何斌元像是變戲法一樣,從一柜子底下掏出一大堆顏色各異的瓶瓶罐罐,總共不下八九種,聽著這些熟悉的、不熟悉的化學名稱,你很難想像,這些東西能和雞蛋聯繫在一起,不知情的人沒準以為是在做化學實驗呢。  人造蛋也講個「鮮」字  首先是配製蛋清。
  • 記者暗訪桶裝水小作坊:地下水過濾後裝罐貼牌
    7月3日,在知情人的帶領下,記者對兩家作坊式桶裝飲用水生產廠家進行了暗訪調查。  桶裝水裡竟生長出綠苔  滄州市民蔣先生一家最近到山東煙臺遊玩了一趟,外出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家中的桶裝飲用水裡竟然生長出一層毛茸茸的綠苔,見後讓人頓生厭惡之情。蔣先生趕緊將剩餘的多半桶水倒掉了,他懷疑自己所購買的桶裝水品牌存在質量問題,或者購買到了假冒產品。
  • 合肥張亮麻辣燙一店面海蜇絲抽檢不合格
    現將抽檢不合格食品具體情況通告如下:一、微生物指標問題合肥市春傑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的豆奶植物蛋白飲料,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合肥海關技術中心。三、鋁指標問題合肥市包河區張亮麻辣燙寧國路店銷售的海蜇絲、合肥市包河區姚中明熟食店銷售的海蜇絲、合肥市包河區久久香熟食店銷售的涼拌海蜇,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合肥海關技術中心。
  • 央視曝光人造魚翅真相:明膠+色素
    和真魚翅相比,人造魚翅價錢低,仿真性高,誰會天天把魚翅當飯吃呢?那靠口感吃出真假,有可能嗎?  有知情人透露,目前有很多號稱提供高端自助餐的餐館在售賣假魚翅,因為前來就餐的客人大多是既愛面子又極少有機會吃魚翅的年輕人,鑑別能力差。  記者來到北京某知名連鎖自助餐廳暗訪,這裡每個顧客要繳付198元的餐費。記者向當值廚師叫了一份魚翅羹。
  • 央視曝光人造魚翅 明膠合成的要錢魚翅精仿的要命
    8日上午,央視新聞頻道播出記者臥底暗訪假魚翅真相,其中曝光不少飯店所售魚翅實際為明膠製作的假魚翅,這種假魚翅在北京京深海鮮市場有售。  此外,北京通州區一個著名的連鎖飯店售賣的木瓜魚翅,其魚翅是用「魚翅精」的調料調成的,食用可能對腎臟、肝臟尤其是生殖系統有毒性。
  • 記者暗訪揭秘納米汗蒸 誇大效果忽悠顧客資質不符
    但記者暗訪時發現,一些汗蒸館負責人說出了不少「療效」——降脂減肥,緩解或治療腰背疼痛、三高、失眠,甚至還能抗癌、防癌。那麼,什麼是納米汗蒸?它是否名副其實?近日,記者隨機暗訪了多家「納米汗蒸」館,一探究竟。
  • 深圳警方通報記者暗訪公安吃娃娃魚被打事件 14名警察停職
    2015年1月27日訊,昨天,《南方都市報》報導記者21日因暗訪深圳公安部門官員在酒樓吃娃娃魚一事,當事官員與其發生衝突,並被毆打,手機、相機被搶走。並且,東深派出所民警在接警後協助打人者離開。對此,深圳市公安局26日回應稱,已對14名涉嫌違反相關規定的公安民警予以停止執行職務,接受組織調查。對涉嫌違紀的東深公安分局局長王遠平予以立案調查。
  • 澳洲父親調查中國致幻劑供應鏈:暗訪未遇困難
    父親羅德:  暗訪竟然未遇到任何困難  2013年,澳大利亞16歲的少年普雷斯頓(Preston Bridge)因為服用致幻劑致,導致意外墜樓重傷身亡。本報記者就此事專門採訪羅德。  記者:孩子是否有吸毒經歷?  羅德:普雷斯頓以前從來沒有吸毒經歷。  記者:你為什麼選擇到中國來調查?  羅德:我發現了人工合成化學物質的問題,就和60分鐘欄目組一起制定了採訪計劃,打算了解這個事情。  記者:你擔心過存在危險嗎?  羅德:是的,當然有。
  • 記者暗訪南通大氣保護情況:廢棄機油桶隨意堆放 煙塵收集裝置成擺設
    9月17日至18日,省生態環境廳工作組赴南通暗訪當地大氣保護情況,記者一路跟隨,看到多個現場情況不容樂觀,暴露出很多汙染失管的問題。今年以來,全省空氣品質總體改善,但進入二季度,南通紫琅學院、蘇州南門、淮安楚州區監測站等7個國控站點空氣品質明顯滑坡。有的地方PM2.5濃度甚至連續三個月持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