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實驗:人造「海蜇絲」只3種化學原料就可做出

2020-12-06 大豫網

使用化學原料泡製過的海蜇頭,呈白色透明狀。

辨別真假

未使用化學原料泡製的海蜇絲,呈米黃色。

第三步「擠」出「海蜇絲」

第二步把原料兌水拌成黏稠物

實驗步驟

第一步準備原料

□記者賀笑天劉瑤文圖

核心提示|昨天,新華社報導了「浙江湖州公安機關抓獲使用添加劑製作假海蜇絲的犯罪嫌疑人」一事,引來讀者普遍關注:人造「海蜇絲」鄭州有沒有?僅用添加劑就能制出爽滑「海蜇絲」嗎?大河報記者昨天走訪調查市場,並按照網上「秘方」,實驗製作「海蜇絲」。

【事件】

警方查獲問題「海蜇絲」累計流入市場8噸多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警方在當地一家農貿市場查扣問題海蜇絲300餘斤,抓獲犯罪嫌疑人3個。他們銷售假海蜇絲近1年,非法獲利7萬餘元,而製作「秘方」是在江蘇常州學來的,警方順藤摸瓜,在常州抓獲製售假海蜇絲3人犯罪團夥,並查扣假海蜇絲成品1噸多,海藻酸鈉、氯化鈣等添加劑十餘袋。該團夥生產、銷售假海蜇絲已有兩三年,主要通過市場攤位販賣給周邊夜宵餐飲店,累計流入市場的假海蜇絲已有8噸多。

其實,用添加劑製造「海蜇絲」在網上早有傳聞。網文中稱,市場上出售的價格相對便宜,或已拌好、或未調製的海蜇絲,有些是用化學原料「人造」出來的。且製作方法出乎意料的簡單,只有3種化學原料:海藻酸鈉,明礬和無水氯化鈣,在市面上很容易買到。

【調查1】

超市、農貿市場人造「海蜇絲」不多見

鄭州市場情況如何?昨天記者進行了走訪。

在丹尼斯六天地地下一層的超市裡,記者沒有發現海蜇絲等產品,幾經詢問,工作人員從海產部門的倉庫裡取出一個盒子,裡面是海蜇頭,顏色是正常的微黃色,個頭大小不一,售價為35元一斤。同樣,在位於經一路上的萬邦生鮮超市出售的海蜇絲和海蜇頭顏色也呈微黃色,價格分別為8.9元、15.9元。

在未來路與玉鳳路附近的一個菜市場裡,豆腐、豆芽攤位中間的海蜇絲也被記者瞅見,售價為3.5元一斤。

隨後,記者分別前往緯四路、緯三路農貿市場,還有位於姚砦路與豐產路交叉口附近的農貿市場,均發現有海蜇產品在售。其中,1斤海蜇絲售價7元到20元不等,海蜇頭售價在15元至35元之間。記者觀察發現,有些海蜇頭顏色較白,個頭較大,聞起來有淡淡的海腥味。

【調查2】

海蜇絲網上差價大掌柜說「內陸可能人造的多」

記者在淘寶上輸入「海蜇絲」,搜索結果中跳出來1000餘種產品,有袋裝的,有散裝的,有鹽水浸泡和無水的。售價分化明顯,最便宜的低至6元一斤,貴的一般在18~20元/斤,甚至還有高達75元一斤的。

一家店鋪資料顯示,發貨地位於山東威海,賣家稱,店裡的產品全是海捕純野生的海蜇,並強調「我們這裡三面環海,絕對沒有人造或養殖的」,所以價位比較高,19元一斤。

另一位自稱是青島的賣家告訴記者,過於便宜的海蜇絲不一定全是人造的,也可能是人工養殖或是帶水一起稱重賣的。該店主保證自家18元一斤的海蜇絲「絕對野生」,因為「青島靠海,本身海蜇就多,根本沒人造假,內陸可能人造的多」。

【實驗】

DIY「海蜇絲」只需3種化學原料

昨天,記者按照網絡上流傳的「秘方」,嘗試製作「海蜇絲」。

首先,記者前往南三環一個售賣食品添加劑的商鋪裡,詢問是否有賣海藻酸鈉。店主表示,有貨但不零售,都是批發,而且價格較貴。還有店員稱,她聽說過海藻酸鈉能做海蜇絲,但如何操作不知道,她只負責出售原料,客戶來進貨從不多說。

另外一家店鋪的老闆勉強賣給記者一些海藻酸鈉、明礬和氯化鈣,價格35元。隨後,記者開始動手實驗。

●實驗材料

兩盆50℃的溫水,盛水量分別為1000g和800g;50g氯化鈣,25g海藻酸鈉,少量白礬;兩個一次性水杯,將其中一個杯子底部鑽0.7釐米~0.8釐米的小孔;一個保鮮袋,將一角剪開小口備用。

●實驗步驟

1.將25g海藻酸鈉顆粒倒入溫水(800g)中攪拌,攪拌過程中加入少量明礬,放置1小時左右,使海藻酸鈉和明礬充分溶於水,變成透明膠狀黏稠物,再加入溫水稀釋,繼續攪拌,直到攪拌均勻為止。

2.在1000g溫水中,加入50g氯化鈣,攪拌使氯化鈣溶於水。

3.將海藻酸鈉和明礬混合的膠狀黏稠物,分別放入一次性水杯和保鮮袋中,並用力擠壓,讓黏稠物以條狀噴射入裝有氯化鈣溶液的水中,不規則的條狀透明物瞬間形成,在盆中浸泡近1個小時。

●實驗結果

有條狀透明物形成,脆脆的用指甲一掐就斷。試吃時,口感清脆、發鹹,海腥味不濃,雖然不如市場上出售的低價海蜇絲賣相好,但味道相似。

【貼士】

真的,假的,劣質的怎麼分辨?

昨天,一位餐飲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人造「海蜇絲」並不多見,市場上卻有「加料」海蜇。「外表發白,又大又飽滿的海蜇頭,可能是使用化學原料泡製過的,正常的海蜇頭白裡會透點黃色。」該業內人士稱,多數海蜇頭直徑只有6釐米至7釐米,而泡製過的就會吸水膨脹,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加了「料」的海蜇頭外觀看起來誘人,售價也比未經過泡製的海蜇頭要高一些。至於泡製原料是啥?該業內人士稱「說不清」。

那麼,海蜇產品究竟如何辨別真假、優劣呢?該業內人士幫您支招。

●看價格

海蜇絲一般在8元至10元之間,海蜇頭一般在20元左右。市場上過於廉價的海蜇商品,很可能是「人造」的,另外價格過高的海蜇產品,也可能是經過化學原料泡製過的,外表看起來誘人,價格就高。

●看形狀

真海蜇絲四四方方、扁平呈菱形,因腔體的皮沒有去掉,所以有一面有黃邊;而人造「海蜇絲」呈圓條狀,形如「土豆粉」。

●看顏色

真海蜇絲外表呈米黃色,但若黃色較重,則為劣等品;人造「海蜇絲」呈白色透明狀;而使用化學原料泡製過的海蜇,從外觀上看更為透明,吸水膨脹,體積增大,重量增加,用清水泡過之後會出現褶皺。

●品味道

真海蜇絲髮鹹有海腥味,表面含沙粒物;人造「海蜇絲」鹹味不重,海腥味淡,同樣經化學原料泡製過的海蜇絲,海腥味也淡。

此外,該業內人士建議:購買海蜇產品時,最好選擇海蜇頭,因為海蜇絲是用邊角碎料製作、不好嚼。如果要購買海蜇絲,需注意,有黃點或黃色較重的是劣等品。

相關視頻:

相關焦點

  • 記者暗訪「人造海蜇絲」製作全過程(一)
    連日來,記者通過走訪市場、深入暗訪發現,武漢多家菜場海蜇絲等「海產品」岔著賣。這些「海產品」實為人造,其化學原料用量超國家標準。食品專家提醒消費者,「真的海蜇絲不會這麼便宜。」這類人造菜沒有任何營養價值,長期食用還會影響健康。南湖大道旁一菜場內,多家的店鋪均將涼菜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品種主要包括水產品和豆製品,每斤售價在4到6元之間,而海木耳和海蜇絲等「海產品」則賣到每斤7.5元左右。
  • 非食品原料「生產」海蜇絲
    本報訊(記者呂峰 通訊員康錦 王剛)鬆脆爽口的海蜇絲,竟是通過海藻酸鈉兌水「泡」制出來。近日,經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別判處尹紅帥有期徒刑一年零二個月,並處罰金2.5萬元;判處尹振國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2萬元。
  • 記者暗訪發現「人造雞蛋」純屬騙局
    資料:人造雞蛋,原料準備,第一種,海藻酸鈉。解說:最終他做出了這個沒有殼的雞蛋,這個雞蛋怎麼和真雞蛋相差甚遠。我們再次找到了傳授技術的公司。某公司工作人員:肯定有一點點區別,不一樣,告訴他就是這種雞蛋,那你怎麼辦?解說:記者又聯繫了另外一家公司。看起來這家公司比上一家上了些檔次。
  • 記者親歷「人造雞蛋」製造現場(下)
    海藻酸鈉、食用明膠、苯甲酸鈉……小個子何斌元像是變戲法一樣,從一柜子底下掏出一大堆顏色各異的瓶瓶罐罐,總共不下八九種,聽著這些熟悉的、不熟悉的化學名稱,你很難想像,這些東西能和雞蛋聯繫在一起,不知情的人沒準以為是在做化學實驗呢。  人造蛋也講個「鮮」字  首先是配製蛋清。
  • 4種常見的「人工合成」食物,奶油竟然上榜了,你都吃過哪些呢?
    很多人都分不清人造食物和天然食物,人工合成的食物,所含物質比例失調,但是它的顏色比較亮,而天然的食物,顏色就比較自然。而且人工合成的食物含有過量的色素、甜味劑、雌性激素等,所以口感就沒有天然食物的口感好。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人造食物,生活中我們經常吃,4種常見的「人工合成」食物,奶油竟然上榜了,你都吃過哪些呢?
  • 6毫米以下「人造血管」有望臨床實驗(圖)
    本報訊(記者方芳)本市小口徑血管研究取得突破,北京理工大學已經研發成功直徑6毫米以下的「人造血管」,並且正在一條狗身上進行實驗,將進一步應用於人類臨床實驗。  據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榮傑教授介紹,理工大學成功研發出直徑6毫米以下的小口徑血管後,首先由阜外醫院在一條狗身上進行實驗,22個月未發現堵塞現象。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9例狗動脈植入試驗,除手術致死進行病理分析以外,其餘全部存活。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在一定數量動物身上進行實驗並成功後,這項技術就可以進行人類臨床實驗。
  • 這5種人工合成的食品,吃多了對身體沒有好處,看看你吃過幾種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沒事可以說是博大精深,各種各樣的美食應有盡有,有時候一種東西經過大廚的手,就可以做出不同口味不同款式的菜品,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無良商家也是越來越多,為了自己牟取暴利,有時候會用一些人工合成的食物,來欺騙消費者,有一些人工合成的食物,吃多了對身體的傷害也是非常大,因為它裡面會添加很多的香精和化學物質
  • "化學醬油"是誤解 "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為食品原料
    東方網8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在山西老陳醋陷入「勾兌門」尚未脫身之際,香港近日又爆出了「化學醬油」,其配方中的水解植物蛋白質可能釋放致癌物。中國調味品協會昨天就此事發布說明,稱「化學醬油」不過是老話重提,而「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也是國內外都允許生產的食品原料,並非化學物質。
  • 實驗:人造雞蛋的製作方法
    為了探究人造假雞蛋的可能性,近日,廣州倍特生命科學基地做了一個「人造假雞蛋」的科普實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實驗方案本次實驗我們將用實驗材料製造出一個假雞蛋來和真雞蛋進行對比。要想做出假雞蛋,其實只需要準備好海藻酸鈉、澱粉、氯化鈣、食用色素等。
  • 醫生強調:這3種人造食物不能讓孩子吃,家長不要再買了
    醫生強調,這幾種人造食物都是由各種添加劑組成的,不能讓孩子多吃。家長要記住,不要再給孩子買了。1、人造海味食品人造海味食品包括我們經常吃的魚丸、魚豆腐、蝦丸、蟹排等,不管是吃火鍋還是麻辣燙,這些是很多人的最愛。這些人造海味食品都是以劣質魚為原料,裡面含有各種添加劑,例如明膠、香精、色素、增白劑等高達十幾種添加劑。
  • 如果中國全面禁用動物實驗,化妝品公司怎麼辦?
    不過現在也有了新方法,可以在「人造皮膚」上做測試。「實際上,運用人造皮膚體外測試的方式來評估化妝品原料和產品的功效性與安全性比建一個動物房進行動物測試的成本更低,並且效果更好。」歐萊雅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的蔡臻子博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 少吃人造的,多吃天造的!合肥人看看這幾種人造食物你吃了多少!
    很多營養學家都說過一句飲食金句,「少吃人造的,多吃天造的」。  人們追求食品色、香、味和口感本來無可厚非,但當食品的所有良好口感都來自人為製造並添加的廉價化學物質時,這種追求其實已經有些極端了。不要拿美味換取健康,這8種人造食品千萬要少吃!
  • 人造血管植入身體就能用 已有14種器官能人造
    據英國心臟基金會教授傑米·皮爾森介紹,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已有14種器官實現人造。   能人造的14種器官有這些   眼睛   46歲的芬蘭人米卡·泰赫患有色素性視網膜炎,一出生視力就為零。德國科學家在他視網膜後嵌入了一枚晶片,這枚晶片可以輔助光線折射進眼球,刺激視網膜神經和電脈衝神經,幫他恢復了部分視力。
  • 我將建造世界第1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實驗裝置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了解到,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核聚變「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已在安徽合肥進入總裝。  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氫彈爆炸時釋放出極大的能量,給人類帶來的是災難。而科學家們卻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
  • 速圍觀,江西「人造太陽」實驗平臺首次放電!
    主流傳播 信立天下這裡是江西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公眾號江西「人造太陽」重大實驗平臺首次成功放電標誌著江西在核聚變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記者:李秀鵬 李兆蕊 鍾文峰什麼是「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的遠離和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相同,所以又被稱為「人造太陽」。其中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又叫託卡馬克裝置。
  • 「人造太陽」開啟組裝,我國3年前已成功實驗,創下10億度高溫
    35國領導人慶賀世界最大「人造太陽」開啟組裝率先在「人造太陽」方面有所研究的是歐洲科學家,他們在1985年提出了建設「可控熱核聚變反應堆」的計劃,也就是人造太陽。然後經過科學家們長達十幾年的研究,可控熱核聚變反應堆的設計完成了。
  • 人造血:萬能血?是真是假!
    人造血真的是沒有限制的萬能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嗎?近日記者專訪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陝西佰美基因有限公司血液代用品項目技術總監嚴坤平,一一揭秘神奇的人造血項目。再者,在中國,豬資源豐富,原料充足,有利於未來的產業化生產。豬血經過戊二醛聚合等程序後,成為人造的萬能血。 目前,該研究進行到了什麼程度呢?
  • 實驗告訴你:一滴醋可檢測奶茶裡是否含鮮奶
    近日,網上流傳著:向奶茶中加些醋,就可知道裡面是否含有鮮奶,因為醋遇蛋白質會起化學反應,會出現絮狀物;如奶茶沒有變化,那就基本不含奶。這方法靠譜嗎?前日,記者通過實驗對此進行了驗證。  奶茶店裡不少奶茶不含鮮奶  街頭店鋪自製奶茶究竟是否含鮮奶?記者以準備開辦奶茶店為名,來到老城區一食品添加劑店進行暗訪。
  • 幫助斷骨實現自體生長,博恩生物黑科技「生物墨水」讓人造骨活了
    汪焰恩團隊經過多年的科研,最終選定的最適合做人造骨的材料就是羥基磷灰石。羥基磷灰石是人體牙齒中含量最高的材料,在人體骨骼的無機鹽成分中佔比75%。這是一種天然的具備骨傳導性和骨誘導性的材料,可以從自然環境中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提取而來(例如貝殼)。但是自然提取出來的羥基磷灰石是粉末狀,非常難以成形,而人體骨骼又是非規則曲面的複雜形狀,有了原材料如何成型則是一大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