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在山西老陳醋陷入「勾兌門」尚未脫身之際,香港近日又爆出了「化學醬油」,其配方中的水解植物蛋白質可能釋放致癌物。中國調味品協會昨天就此事發布說明,稱「化學醬油」不過是老話重提,而「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也是國內外都允許生產的食品原料,並非化學物質。
「化學醬油」現身香港
近日有香港媒體報導稱,有不法商販研發了一種「化學醬油」,只要將砂糖、精鹽、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質、肌苷酸及鳥苷酸這七種調味料及化合物混一起,就可製作出「化學豉油」,有真豉油的「黏口」感覺,只是湊近聞略有刺鼻氣味。
報導指出,配方中的水解植物蛋白質可能釋放致癌物。過去曾發現,若以鹽酸製造水解過程,會釋出致癌物,包括三氯丙二醇及1,3二氯丙醇。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列出1,3二氯丙醇的建議攝取量,因該物質對人有害,不可被人類攝取;而三氯丙二醇是另一種具爭議性的物質,可令男士患上睪丸癌。
醬油也分「釀造」和「配製」
在「化學醬油」的配方中,水解植物蛋白質可能釋放致癌物質。但記者在醬油國標中看到,「配製醬油」正是由釀造醬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的產品。
和食醋一樣,醬油也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釀造醬油是指以大豆和(或)脫脂大豆、小麥和(或)麩皮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體調味品。配製醬油則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以全氮計不得少於50%),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的液體調味品。
記者昨天走訪申城超市後發現,所有的醬油產品均標註為「釀造醬油」,但大多含有食品添加劑,少則兩三種,多則近十種。其中包括焦糖色、穀氨酸鈉、乙二胺四乙酸鐵鈉、苯甲酸鈉、5-肌甘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等,基本用作上色、調鮮、鐵強化、防腐等作用。
根據國標,只有配製醬油中才有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那麼有沒有醬油是頂著釀製之名的「配製貨」呢?業內人士透露,由於目前沒有辦法測定配製醬油中是否按照規定含有50%以上的釀造醬油,再加上消費者傾向於購買更天然的釀造醬油,所以有些廠家為了爭奪市場鑽起了空子,把實際是配製醬油的產品標為釀造醬油。
協會稱媒體誤解「化學物質」
中國調味品協會昨天在其官網上發表「關於有媒體報導『化學物質配製醬油』問題的說明」,表示「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只是生產配製醬油的原料之一,也是國內外都允許生產的一種食品原料,並非「化學物質」。
說明表示,目前我國執行的是釀造醬油國家標準(GB18186-2000)和配製醬油行業標準(SB10336-2000)以及醬油衛生標準(GB2717-2003)。我國對《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有明確的行業標準(SB10338-2000),對其中氯丙醇的限量也有明確規定。
昨天下午,記者就此事採訪了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衛祥雲。衛祥雲稱,無論是「化學醬油」還是「釀造」、「配製」的爭議,均是老調重彈,而對於「配製醬油」能否檢測的疑問也多此一舉。工業化大生產中不可能沒有食品添加劑,只要企業明確標出就可以了。
協會在「說明」的最後還指出,釀造醬油與配製醬油的區分問題,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為了分類管理、指導生產。至於是否制定區分標準屬於行業內討論的問題,希望參加過標準討論的企業和個人充分發表不同意見,但不要把未有結論的問題公開披露,以免形成誤解。
衛祥雲透露,目前協會正在制定《國家醬油食品安全標準》、《國家食醋安全標準》,預計將在今年實行。新標準主要制定了包括汙染物在內的各項指標,同時增加釀造醬油中3-氯-1,2-丙二醇限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