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花卉圖片上傳到小程序,就可以實現短期租花養花的需求,通過小程序控制澆灌系統和花盆的鎖扣,還能實現遠程養護和共享花卉的無人化銷售;在野外,遇見了菌類,打開小程序,就能夠進行有毒野生菌識別;打開雲列印小程序,無需再排長長的隊伍等待,能夠直接遠程列印……這些充滿創意的小程序,都是雲南大學學生結合校園學習生活的需要設計開發的。
11月28日,由雲南大學聯手騰訊教育共同舉辦的「小程序雲開發挑戰賽」總決賽在雲南大學呈貢校區信息學院舉行。雲南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楊舒然,雲南大學信息學院黨委書記趙徵鵬,雲南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普園媛,騰訊教育騰實學院南區校企合作負責人李春梅,騰訊教育首席架構師念紅志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據悉,參與本次小程序大賽決賽的10支隊伍是從64支參賽隊、近200名學生中選拔而出。決賽分為項目展示和路演兩大環節,包括大眾點評和專家評審。經過激烈的角逐,野生菌識別小程序作品「菌鑑」獲得了本次大賽的最高獎項。
小程序設計源於生活:切實解決校園中的痛點
11月28日上午,在項目展示環節中,10支參賽隊伍自由展示了自己的創意小程序作品。
據云南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普園媛介紹,這次小程序大賽是由雲南大學聯合騰訊教育共同舉辦的。大賽從10月14日啟動,包括雲大信息學院,軟體學院,地科學院將近200名的同學,64個隊報名參賽。經過騰訊工程師的短期線下培訓,同學們結合雲南省省情,以及在雲大學習生活中的需求,設計完成一款基於微信端的小程序作品。「在看這些作品的時候,能夠真切感受到同學們的創意和敏銳的觀察力。」
例如,喜歡養花,但寒暑假回家,擔心花無人照管?畢業了,精心栽培的花帶不走,怎麼辦?基於此,張凱、張世俞、黃燊三位同學打造的「卉澤」項目小程序,能夠解決上述痛點,提供短期租花服務。同時,通過小程序還可以控制澆灌系統和花盆的鎖扣,實現遠程養護和共享花卉的無人化銷售;再比如,針對學生列印時間集中,需要排隊等候,列印文件發送可能周轉出錯等問題設計的自助列印小程序更是貼近校園生活。通過小程序,即可直接進行雲列印,滿足學生們快速列印、不用排隊的需求;另外,AI智能學工平臺、YNU快遞代取、雲大千尋等眾多小程序作品,不僅考慮到實際應用的便利性,也考慮到與用戶群體的契合性,均受到參觀師生們的一致點讚。
契合雲南地域需求:「菌鑑」小程序獲特等獎
當天下午的路演環節,由雲南大學、騰訊教育的六位專家擔任評審。評委老師們在認真聽取了各參賽隊伍的演示匯報後,給出了專業的點評和指導建議。
經過精彩的展示與路演答辯,獲獎隊伍最終出爐。根據規則,獲獎隊伍的分數依據由60%初賽得分與40%決賽得分構成,其中大眾點評分數在決賽成績中佔20%,路演評審分數佔決賽成績的80%。
綜測提交審核助手小程序、同伴檢索平臺「COMBINE 積木社區」小程序、校園協作互助小程序「weki解憂居」、雲大信院學生組織辦公系統小程序這四個作品獲得三等獎;AI智能學工平臺「小知老師」、「YNU快遞代拿」小程序、智能尋物系統「雲大千尋」獲得二等獎、共享花卉小程序「卉澤」、雲自助列印小程序獲得一等獎;野生菌識別小程序「菌鑑」則獲得了特等獎。
「菌鑑」小程序由李耀偉、劉敏、王蔚延三位同學開發設計,結合了模式識別、深度學習技術,可以利用圖像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對野生菌種類進行識別,以區別有毒野生菌與可食用野生菌,有助於解決野生菌中毒事故頻發的難題,同時也能促進野生菌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在點評時,雲南大學信息技術中心教師何鳴皋指出,針對小程序識別結果可能存在法律責任的問題,要給出免責聲明,「更多不是鼓勵大家吃,而是一種宣傳科普。」信息學院專業的同學可以考慮與生命科學院同學合作,讓作品既有生物檢驗又有圖像識別,會更加完善。
雲南大學信息學院黨委書記趙徵鵬在大賽總結中表示,「通過這次活動,充分感受到同學們的熱情。同時,也看到學生們能夠充分發揮創意,將專業知識和業界需求結合。未來,學院將會提供更多的鍛鍊機會。學校的任務就是全力推進新工科建設,大力開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讓學生成為有用的人才,為區域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呈現校企協同育人新方式
本次小程序雲開發挑戰賽響應了國家對於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號召,呈現了校企協同育人的新方式。據了解,本次項目在進行期間,採用了小組制的形式,研發、產品、設計、項目等多角色配合,模擬了真實網際網路運作機制,一定程度上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大學生的知識應用以及視野拓展進行了培養與考驗,項目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將學習內容與未來就業相結合,為就業打下基礎。
對於活動發起的初衷,雲南大學本科生副院長、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楊舒然表示,現代教育倡導通過創新創業的教育來改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而未來在學校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方面,產校合作、協同育人是重點,高校培養出的人才必須和現實企業當中的需求對接,把學校的教育與企業的產業鏈創造性結合起來。小程序雲開發挑戰賽的舉辦過程也正是這樣一個育人模式的構想。
騰訊教育首席架構師念紅志指出,觀察參賽作品可以發現,學生們立足於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同樣也看到了,學生們充分理解了小程序的優勢,能夠快速開發,並「連接」想要服務的對象,也會用分享朋友圈等方式實施運營裂變。念紅志建議,未來學生在小程序方面仍有一些提升空間,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在技術方面,基於現有核心功能,可以進一步做好精準推薦,提升智能化水平;第二,在設計方面,逐步提升交互和視覺設計,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他同時透露,接下來騰訊教育會繼續提供支持:在人才培養方面,將保持和學校的通道,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幫助學生持續提升;在未來就業方面,這些優秀學員可以加入到騰訊生態人才庫中,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如果學生未來要創新創業,一定程度上騰訊可以對這些優秀的創新企業提供雲計算基礎能力的優惠和投入。
「我們希望以倒推的方式,倒推改變學校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學習模式。我們看到本次小程序比賽中,學生具備的知識、技術能力是完備的,但缺乏的是和企業接軌的責任心,包括團隊的協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騰訊教育騰實學院南區校企合作負責人李春梅表示,騰訊在雲南開始面向教育行業提供服務以來,一直都期望以20多年的技術積累,從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通過各種方式來助力學校。在本次項目中,希望學生們能夠在項目式的擴展和應用中,發揮自己所學的知識,並掌握到在未來使用自己所學知識的方法。「希望和學校把這個比賽,項目式的產業化服務方式持續下去,進行持續性的推廣和應用,並歡迎更多企業夥伴來進行分享,交流。」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