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一個科技大國,對科學家非常重視,只要是在某方面的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一般情況下都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尤其是在上個世紀。然而,有一位美國科學家,卻放棄了本國的優厚待遇,來到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幹著養牛的工作,她就是首位拿到「中國綠卡」的美國人,中文名叫做寒春。
寒春的英文名叫做瓊·辛頓,雖然許多人並不知道她,但是她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其爺爺就是科學家,奶奶則是寫出《牛虻》的愛爾蘭著名女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所以她早早就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獲得了物理學碩士學位,當時他的學弟就是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著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
剛剛23歲時,她就受美國軍方邀請,參加了「曼哈頓計劃」,要知道「曼哈頓計劃」中的許多科學家是在物理學課本中才能見到的學術界大牛,包括愛因斯坦、費米、波爾、費曼、馮諾依曼、馮卡門等等,辛頓能夠以23歲的年齡參與到「曼哈頓計劃」中,絕對是非常了不起的,「曼哈頓計劃」的目的就是為美國研製核武器。
二戰,以兩顆原子彈的爆發為終極。當世界無數人民為此歡呼時,寒春卻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她親眼看著自己製造的原子彈,帶走了數十萬人的生命,這讓寒春完全無法接受,她開始思考,自己的研究究竟有何意義。
原本,她是想用自己的研究造福人類,沒想到最終卻成為了一名劊子手。在極度痛苦中,他的在中國生活了很長時間的哥哥韓丁,向她推薦了中國。那時,中國正處於苦難時期,但是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為生活努力的精神,卻感動了韓丁,最終,她也決定來到中國。
既然來到了這裡,她就想著用自己的力量,幫助百姓們提高自己的生活條件。那時,在美國的寒春早已經可以天天喝上牛奶,但是在延安這樣貧困的地方,就連奶牛都沒有,牛奶更是一種奢侈品。而陽早是一名農業方面的專家,他們決定改良這裡的奶牛品種。
最終,通過寒春夫婦的改良,我國的牛奶產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她還將奶牛的飼養機械化,推動了中國奶牛行業的發展。儘管做出如此大的貢獻,但是夫婦二人卻從未過過奢侈的日子,所有家具加起來都不足2000元。
2003年,寒春的丈夫陽早離世,國家堅持要將其風光大葬,但是卻被拒絕了。她只是囑咐工作人員,將他的骨灰用塑膠袋裝著,撒到農場的一棵樹下。然而,工作人員卻偷偷買了一個200元的骨灰盒,沒想到發現之後,寒春卻生氣了,最終還是將骨灰埋在了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