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5月的一個下午,海南島晴空萬裡。我和昆蟲學家張巍巍向尖峰嶺進發。
巍巍是尖峰嶺的熟客,電話約來一輛三輪車在路口接。於是,我對尖峰嶺的第一次瀏覽,便是在突突突突的粗野的伴奏聲中進行的。尖峰嶺臨海,所以氣候和海南島腹地有所不同,明顯乾燥得多,甚至看不出一點雨季的跡象,路邊的草葉都有些枯黃。從山腳開始,各種蝴蝶就在路邊晃來晃去,考驗我們的眼力。偶爾有甲蟲笨重地飛過,基本上是從高大的喬木飛機失事般地栽進灌木林裡,甲蟲的飛行經常是這個德性,感覺這些微型飛機的駕駛員,都是些魯莽的新手。不管怎麼樣,這些蝴蝶和甲蟲,讓我對陌生的尖峰嶺充滿了期待。
在離鳴鳳谷最近的避暑山莊安頓下來後,巍巍想休息一下。我獨自沿著公路溜達了一圈,查看植被、溪流的基本情況。我也小心地進入了一些雜灌地帶,看看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在熱帶雨林工作,我一直非常小心,因為有太多有名的毒蛇了。據說,在我們入住的前一天,幾個山莊的工作人員,還圍剿過一條眼鏡王蛇。
讓我意外的是,將近兩個小時的搜索,一無所獲,沒有發現任何值得我好好觀察和拍攝的東西。這就是著名的尖峰嶺?有2000種昆蟲的尖峰嶺?我有點驚訝。總結了一下,這條公路兩邊植被相對單一了一點,多是低矮的竹叢,看上去有點像矢竹屬的種類。竹叢中一般昆蟲相對少一些;另外,路邊有高大的喬木,沒有其他過渡的豐富雜灌,也沒有花朵。所以,白天在這樣的環境下搜索,自然會有這樣比較鬱悶的結果。
吃飯的時候,我們分析了狀況,白天還是應該進鳴鳳谷,深入雨林深處觀察拍攝。晚上掛燈誘蟲之餘,那條公路反而值得去,一是夜晚活動的昆蟲在公路兩邊容易發現,二是高大的路燈,一定會吸引很多大型甲蟲過來。
飯後,我們在屋頂掛的誘蟲的燈已亮起來了。由於居高臨下,四周樹冠都有光亮射到。只有十多分鐘的樣子,一隻大型蛾子撲了過來,在燈光前亂舞了一陣,停在地面上。它飛的時候,甩動著漂亮的鳳尾,讓我們一眼就認了出來,大燕蛾!這是一種非常像鳳蝶的蛾子,屬於燕蛾科,這個科的蛾類因形體大,也漂亮,是很多標本收藏家比較偏愛的。
我欣賞了一陣大燕蛾,沒打算拍攝。我相信會有更多有趣的東西飛來。這就是掛燈的好處,從密林深處,燈光就像巫術一樣,召喚著趨光的昆蟲,逼使它們陸續飛來報到。不一會兒,一些可愛的小昆蟲,陸續到了燈光下的白布上。很小的天牛,很小的甲蟲,很小的……咦,我簡單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白布上那個揮舞著一對利爪的是什麼啊?!螳蛉,一隻超小的螳蛉。
螳蛉的前足像兇猛的螳螂,翅和腹部像纖弱的草蛉,它真是一個奇特的進化的產物,把兇猛和纖弱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在野外發現螳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經在西雙版納的野象谷溪邊一棵樹上發現過一隻螳蛉,在我小心用相機對焦的時候,警惕的螳蛉展翅飛走了。過了好幾年,我還記得我對焦時的心跳和發現它飛走時的巨大的惋惜。後來,再見到螳蛉,都是燈誘而來的。
來不及想得太多,我小心地把螳蛉引到草叢中——因為在布上,它和眾多的大蚊和蛾子擠在一起,沒法拍攝。它很滿意這個新的活動場所,在草葉上迅速地活動開了。我也迅速調整好相機參數,開始了瘋狂的連拍。作為雨林愛好者,我最迷戀的也是這個時候。眼前,只有眼前,才是全世界的中心,一切事物一切時間都圍繞著這個中心——萬籟俱寂,只有這優雅的物種,在眼前輕盈舞蹈。而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對準它拍個不停,用相機凝結這些奇蹟般的時間和場面。啊啊,在這樣的夜晚,興奮又急促的快門聲,是最美好的音樂。
當晚進行了兩次巡遊式夜拍。
第一次,就是順著公路,看看兩側有什麼有趣的物種,另外就是每到路燈下,必駐足仔細搜索。白天一無所獲的公路兩側,夜晚露出了真容:
一隻碩大的樹蛙,在比我們頭頂還高的地方悠閒地掛著,一動不動。它趾上的吸盤,一覽無餘。我在重慶和雲南,多次拍到更小的雨蛙,而其中最常見的華西雨蛙,體型小,非常精緻,可以趴在樹葉上。這隻樹蛙明顯大得多,顏色也不是綠色。我們還發現了蛙類的剋星,一條蛇,不過,暫時還是一條小蛇,在陰溝裡尋找小蟲充飢。
在一叢植物的根部,發現了一種沒見過的虎甲,數量不少,估計這是它們白天四處捕食,晚上到這相對安全的隱蔽處休息。
路燈下,更是熱鬧,獨角仙、鍬甲這些大型甲蟲,都是六腳朝天,在公路上無奈地揮動著纖細的腳。燈光讓它們迷失了方向,光滑的路面,又不便翻身,它們莫名其妙地被困在那裡。僥倖翻過身來的獨角仙,奮力飛向天空,但是,燈光又會讓它們飛回來,重重地跌落在地上。如是反覆,燈光真是它們的剋星,是它們最黑暗的陷阱。
第二次是進入黑暗深處的鳴鳳谷,用手電慢慢照亮雨林深處。
在石崖上的蕨類上,是竹節蟲最喜歡呆的地方。竹節蟲最喜歡夜間進食,黑暗讓它們無所顧忌,因此很容易發現。手電筒是發現雨林之美的最好的工具,它忽略了雨林的整體,只提供一個明亮可見的局部,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小塊一小塊被照亮的地方。所以,一點也不用驚訝,我們總是在夜晚發現遠多於白天的精彩物種。而鳴鳳谷,正是精彩物種的熱鬧舞臺,僅同翅目而言,蠟蟬、瓢蠟蟬、蟬等,我們就發現了20多個美麗的物種。
沿著鳴鳳谷的棧道,我們穿過了一片密林,走到前面的我,先同伴百米來到夜空下。我下意識關了手電,仰起臉,看到了尖峰嶺寂靜的夜空,這不是我熟悉的夜空——月亮模糊,星星碩大、密集,仿佛飽含水分。
沒有路燈,沒有掛燈,沒有手電的夜空,才是真正的尖峰嶺的夜空。它太美了。萬千生物在這樣的夜空下,生生不息,已有萬年,才進化出如此豐富多姿的物種。每一個物種的基因中,都攜帶著這樣的星空地圖,因此黑暗對它們不是問題,只要未被我們的燈光打擾,它們來去自如,從未有過路燈下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