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望連續3年獲諾貝爾獎,今年的有力人選是他們……

2020-10-03 東方新報

諾貝爾獎即將在下周公布。自然科學的3個獎項:生理學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將分別於10月5日、6日和7日發布。2018年京都大學的本庶佑特別教授獲得生理學醫學獎,2019年旭化成的吉野彰名譽特別研究員獲得化學獎,這讓日本在科學領域內的存在感極強。日本人能否連續3年博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我們在這篇文章裡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年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研究者。

前田浩和松村保廣:EPR效果、個別化癌症治療先驅

對僅針對癌變組織作用的有效治療法的開發做出貢獻的生物動力學研究所(熊本市中央區)的前田浩理事長和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的松村保廣客座研究員是生物醫學獎的有力候補。

前田浩

從癌細胞周圍血管的分子易分離的性質中,弄清了大分子的化合物在癌細胞聚集的「EPR効果」。讓抗癌劑僅作用在癌變組織的藥物送達系統(DDS)的發現受到藥學領域的矚目,對抗癌劑治療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京都大學的森和俊教授也是有力的候補人。森和俊教授他發現了蛋白質作成的細胞小器官「小胞體」中的變性蛋白質的檢出和修復機制。目前正通過該機制研究糖尿病和癌症及其治療方法。

森和俊

此外,國際性的科學情報企業CLARIVATE於23日在有望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領域獎項的研究者中,選出了癌症研究會癌症精查醫療研究中心的中村祐鋪所長。

中村所長開發了能標出被稱作「遺傳性多型」的全遺傳情報的DNA排列的個體差異處的標記器。

該發明的運用推進的「個別化醫療」,成為個別化癌症治療的先驅。現在中村所長擔任內閤府主導的「戰略革新創造項目(SIP)」第2期的項目指導。

十倉好紀:強相關電子系第一人

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是宇宙領域的2個主題中的3名歐美研究員獲獎。從過去的傾向上看,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漿可能出現在物性等應用領域,日本人有望獲獎。

每年都被認為是有力候補的是東京大學的十倉好紀卓越教授(理化學研究所創發物性科學研究中心長)。十倉教授擁有高溫超電導、巨大磁體抵抗、Multiferroix物質等多重領域的業績,是「強相關電子系」的物性物理學領域的第一人。正推進節能並能記憶大容量情報的儲存晶片的應用。

十倉好紀

開發磁石性質的半導體,開拓了「半導體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東北大學的大野英男總長也是有力候選人。大野英男總長實證論和以往的半導體融合的地點離集積迴路。此外,開發了鐵系高溫超電導體等的東京工業大學的細野秀雄榮譽教授和開發了世界最強的釹磁石的NDFEB(京都市西京區)的佐川真人社長的呼聲也很高。

近年成為話題的量子電腦領域中,「量子瞬間移動」實驗成功的東大古沢明教授、提倡加拿大的D網絡系統的商用量子電腦開發關聯的「量子退火」的西森秀稔教授也是候選人。

除此之外,還有光通信和次世代半導體、光設備、光格子鍾等眾多備受矚目的領域日。

藤田誠和野依良治:自己集合與Lewis酸觸媒

化學獎的主題常設置在和生理醫學獎、物理學獎的相同領域。回顧過去20年,00年、01年、05年、10年和16年這五年都是化學合成/反應領域獲獎。今年同一領域獲獎的可能性很高。僅憑有機分子和金屬離子混合而合成的「正方形的分子」在1990年首次被合成。

18年獲得被稱作是諾貝爾獎登龍門的沃爾夫獎的東京大學藤田誠卓越教授是一名有力的候補。藤田誠卓越教授將分子自發形成的構造體的「自集合」應用在化學合成中。應用該技術,混合金屬離子和略微彎曲的金屬離子的微弱結合「配位原子」合成了巨大的球狀分子。並開發了能解析任意分子結構的「結晶海綿法」。

藤田誠

與200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名古屋大學的野依良治特別教授等人切磋琢磨喜愛研究開發觸媒化學的中部大學的山本尚教授也是候補之一。開發了廣義下的酸/鹽基反應中具有高構造的「Lewis酸觸媒」。確立了副生成物少、優先目的反應的技術。

同技術應用於醫藥品等機能性化合物中的重要不齊分子的合成上。用於具有降壓作用的「prostaglandin, PG」的合成以及工業的不齊酸化中使用的釩觸媒中。

另外,東北福祉大學的小川誠二特任教授和桐陰橫濱大學的宮坂力特任教授也被選為候補人。

相關焦點

  • 日本有望連續3年獲諾貝爾獎,今年的有力人選是他們……
    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諾貝爾獎即將在下周公布。自然科學的3個獎項:生理學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將分別於10月5日、6日和7日發布。2018年京都大學的本庶佑特別教授獲得生理學醫學獎,2019年旭化成的吉野彰名譽特別研究員獲得化學獎,這讓日本在科學領域內的存在感極強。日本人能否連續3年博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 日本有望連續3年獲諾貝爾獎,今年的有力人選是他們
    諾貝爾獎即將在下周公布。自然科學的3個獎項:生理學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將分別於10月5日、6日和7日發布。2018年京都大學的本庶佑特別教授獲得生理學醫學獎,2019年旭化成的吉野彰名譽特別研究員獲得化學獎,這讓日本在科學領域內的存在感極強。日本人能否連續3年博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 日本有望連續3年獲諾貝爾獎,今年的有力人選是他們
    諾貝爾獎即將在下周公布。自然科學的3個獎項:生理學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將分別於10月5日、6日和7日發布。2018年京都大學的本庶佑特別教授獲得生理學醫學獎,2019年旭化成的吉野彰名譽特別研究員獲得化學獎,這讓日本在科學領域內的存在感極強。日本人能否連續3年博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我們在這篇文章裡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年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研究者。
  • 日本今年獲諾貝爾獎無望,以後希望更加渺茫?
    在連續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此前輿論曾熱切期待連續3年獲獎,但這一願望極可能落空——被寄以厚望的日本候選者在前幾個獎項中均無斬獲,尚未公布的經濟學獎上獲獎可能性更低。 因為自1949年以來,包括3位加入其它國籍的研究者在內,已有27個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除了經濟學獎以外,日本人獲得的獎項遍布其它4個獎項,尤其是在含金量最大的3個自然科學獎項中,得獎人數更是多達23人。不僅在亞洲獨領風騷,即便是在發達國家中也是位居前列的。 進入本世紀10年代以來,日本更是進入了諾貝爾獎「豐收期」。
  • 諾貝爾獎4華裔科學家有望上榜 獎項揭曉時間公布
    諾貝爾獎4華裔科學家有望上榜 獎項揭曉時間公布隨著2014年諾貝爾獎公布時間的臨近,華裔科學家能否得獎開始被公眾關注。而目前,諾貝爾獎4華裔科學家有望上榜。張首晟、楊培東、鄧青雲、錢澤南四位華裔科學家成奪獎熱門人選。而與此前獲諾獎的華裔科學家不同的是,張首晟、楊培東是改革開放後在國內接受教育的新一代,兩人成為今年諾獎熱門人選更令國人期待。楊培東和鄧青雲此前曾分別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講學。
  • 2017年諾貝爾獎開獎周來啦:今年榮譽到誰家?
    中新網10月2日電 從本月2日開始,2017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在隨後的八天內,醫學獎、物理學獎等多項大獎的結果將陸續揭曉。今年的諾獎到底有何看點?到底哪些人有機會最終折桂呢?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諾貝爾獎共頒發給女性49次,其中居裡夫人獲獎2次,因此共計48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獎。還有兩位科學家獲得了兩次不同的諾貝爾獎:居裡夫人(1903年獲物理學獎,1911年獲化學獎)以及萊納斯•鮑林(1954年獲化學獎,1962年獲和平獎)。資料圖:屠呦呦  獎金有提高:中國人能否再拿獎?
  • 臺灣大學「超對稱」研究獲突破 有望獲諾貝爾獎
    臺灣大學「超對稱」研究獲突破 有望獲諾貝爾獎>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14日10:10  中國臺灣網
  • 搞笑諾貝爾獎:日本連續14年獲獎,內容搞笑卻發人深省
    2020年的諾貝爾獎項已經全部公布,今年並沒有日本科學家入選,可是在「搞笑諾貝爾獎」領域,日本人並未缺席,今年同樣有日本人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殊榮」。從2007年開始,日本人已經連續14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項了,在業界,搞笑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獎項其實知名度都很高,每年也會受到許多人的關注。
  • 搞笑諾貝爾獎:日本連續14年獲獎,內容搞笑卻發人深省
    2020年的諾貝爾獎項已經全部公布,今年並沒有日本科學家入選,可是在「搞笑諾貝爾獎」領域,日本人並未缺席,今年同樣有日本人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殊榮」。從2007年開始,日本人已經連續14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項了,在業界,搞笑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獎項其實知名度都很高,每年也會受到許多人的關注。這篇文章,我們就講一講,日本人都獲得過哪些搞笑諾貝爾獎,其中的一些獲獎原因,也是讓人啼笑皆非。
  • 日本人用這些不正經的腦洞,連續13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
    日本科學家又雙叒獲得「搞笑諾貝爾獎」了... 上周,一年一度的科學界相聲大會「搞笑諾貝爾獎」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不同於正經的諾貝爾獎,它更專注於一些看起來荒誕不經的研究,而今年的獲獎者有: 物理學獎:為什麼樹袋熊能拉出方形的糞便 工程學獎:發明自動換尿布機 醫學教育獎:用訓練動物的方法訓練人類骨科手術
  • 臺媒:臺灣女婿獲諾貝爾獎 嶽丈曾獲同獎項提名
    臺媒:臺灣女婿獲諾貝爾獎 嶽丈曾獲同獎項提名     吳中書認為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經院)吳中書認為,3學者獲獎是「實至名歸」,他並透露,漢森是中經院創辦人兼首任院長蔣碩傑的女婿,是正宗「臺灣女婿」。  由於漢森是臺灣女婿,自然是這3位諾貝爾獎得主中,來臺次數最多者;吳中書說,漢森除積極參與在臺灣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外,也曾來臺探親、參加中經院為蔣碩傑舉辦相關的追思活動。
  • 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3人獲物理諾貝爾獎
    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物理諾貝爾獎天野浩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3人獲物理諾貝爾獎    原標題:發明藍光LED燈 3人獲物理諾獎    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地時間7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俗稱LED,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今年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2019諾貝爾獎從今日起陸續揭曉 今年很有看頭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2019諾貝爾獎從今日起陸續揭曉,今年很有看頭今年文學獎將史無前例地揭曉2位得主,因為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停止評選,頒獎順延到了今年。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來了。受醜聞影響,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推遲到2019年頒發,這是該獎項70年來首次停頒。2019年文學獎預測名單上,加拿大女詩人安妮·卡森、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肯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俄羅斯女作家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婭以及中國作家殘雪都是熱門人選。
  • 諾貝爾獎120年來首次!今年有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首次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同樣在10月6日晚間的物理學獎獲獎名單中,3位科學家中也有一位女性,至此,今年諾貝爾獎的三個自然科學類獎項8位獲獎者中,女性佔了3位,比例之高前所未有。
  • 日本已有19人獲諾貝爾獎 其中兩人獲醫學獎
    人民網10月8日訊 據外電報導,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8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50歲)和英國劍橋大學格登研究所所長約翰·格登(79歲)。至此,已有19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
  • 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有人說,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發展程度如何,那麼不妨看看他們的科學家獲得了多少諾貝爾獎科學獎。常言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於科技的發展,幾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科技發展計劃,比如日本瘋狂的諾貝爾獎科學計劃:「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如何呢?
  • 搞笑諾貝爾獎揭曉 北海道大學準教授等顛覆性別的發現 & 日本百歲人口連續47年創新高
    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北海道大學準教授吉澤和徳、慶應大學準教授上村佳孝與海外研究者組成的團隊獲得了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
  • 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傑·彭羅斯 Roger Penrose 1931年出生於英國的科爾切斯特。1957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現為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3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他們在獲本屆諾貝爾醫學獎之前都得過首屆「唐獎」
    北京時間10月1日下午5點30分,諾獎委員會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70歲的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P·艾利森(James Allison)以及76歲的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症療法以及免疫負調控的抑制領域所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