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即將在下周公布。自然科學的3個獎項:生理學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將分別於10月5日、6日和7日發布。2018年京都大學的本庶佑特別教授獲得生理學醫學獎,2019年旭化成的吉野彰名譽特別研究員獲得化學獎,這讓日本在科學領域內的存在感極強。日本人能否連續3年博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我們在這篇文章裡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年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研究者。
前田浩和松村保廣:EPR效果、個別化癌症治療先驅
對僅針對癌變組織作用的有效治療法的開發做出貢獻的生物動力學研究所(熊本市中央區)的前田浩理事長和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的松村保廣客座研究員是生物醫學獎的有力候補。
前田浩
從癌細胞周圍血管的分子易分離的性質中,弄清了大分子的化合物在癌細胞聚集的「EPR効果」。讓抗癌劑僅作用在癌變組織的藥物送達系統(DDS)的發現受到藥學領域的矚目,對抗癌劑治療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京都大學的森和俊教授也是有力的候補人。森和俊教授他發現了蛋白質作成的細胞小器官「小胞體」中的變性蛋白質的檢出和修復機制。目前正通過該機制研究糖尿病和癌症及其治療方法。
森和俊
此外,國際性的科學情報企業CLARIVATE於23日在有望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領域獎項的研究者中,選出了癌症研究會癌症精查醫療研究中心的中村祐鋪所長。
中村所長開發了能標出被稱作「遺傳性多型」的全遺傳情報的DNA排列的個體差異處的標記器。
該發明的運用推進的「個別化醫療」,成為個別化癌症治療的先驅。現在中村所長擔任內閤府主導的「戰略革新創造項目(SIP)」第2期的項目指導。
十倉好紀:強相關電子系第一人
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是宇宙領域的2個主題中的3名歐美研究員獲獎。從過去的傾向上看,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漿可能出現在物性等應用領域,日本人有望獲獎。
每年都被認為是有力候補的是東京大學的十倉好紀卓越教授(理化學研究所創發物性科學研究中心長)。十倉教授擁有高溫超電導、巨大磁體抵抗、Multiferroix物質等多重領域的業績,是「強相關電子系」的物性物理學領域的第一人。正推進節能並能記憶大容量情報的儲存晶片的應用。
十倉好紀
開發磁石性質的半導體,開拓了「半導體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東北大學的大野英男總長也是有力候選人。大野英男總長實證論和以往的半導體融合的地點離集積迴路。此外,開發了鐵系高溫超電導體等的東京工業大學的細野秀雄榮譽教授和開發了世界最強的釹磁石的NDFEB(京都市西京區)的佐川真人社長的呼聲也很高。
近年成為話題的量子電腦領域中,「量子瞬間移動」實驗成功的東大古沢明教授、提倡加拿大的D網絡系統的商用量子電腦開發關聯的「量子退火」的西森秀稔教授也是候選人。
除此之外,還有光通信和次世代半導體、光設備、光格子鍾等眾多備受矚目的領域日。
藤田誠和野依良治:自己集合與Lewis酸觸媒
化學獎的主題常設置在和生理醫學獎、物理學獎的相同領域。回顧過去20年,00年、01年、05年、10年和16年這五年都是化學合成/反應領域獲獎。今年同一領域獲獎的可能性很高。僅憑有機分子和金屬離子混合而合成的「正方形的分子」在1990年首次被合成。
18年獲得被稱作是諾貝爾獎登龍門的沃爾夫獎的東京大學藤田誠卓越教授是一名有力的候補。藤田誠卓越教授將分子自發形成的構造體的「自集合」應用在化學合成中。應用該技術,混合金屬離子和略微彎曲的金屬離子的微弱結合「配位原子」合成了巨大的球狀分子。並開發了能解析任意分子結構的「結晶海綿法」。
藤田誠
與200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名古屋大學的野依良治特別教授等人切磋琢磨喜愛研究開發觸媒化學的中部大學的山本尚教授也是候補之一。開發了廣義下的酸/鹽基反應中具有高構造的「Lewis酸觸媒」。確立了副生成物少、優先目的反應的技術。
同技術應用於醫藥品等機能性化合物中的重要不齊分子的合成上。用於具有降壓作用的「prostaglandin, PG」的合成以及工業的不齊酸化中使用的釩觸媒中。
另外,東北福祉大學的小川誠二特任教授和桐陰橫濱大學的宮坂力特任教授也被選為候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