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咖啡的研究,非常之多,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讓人眼花繚亂。
其實,這在營養學研究中很正常,雞蛋和飽和脂肪的爭論就是兩個典型。
咖啡的組成成分複雜,不同研究的方法、標準不同、研究對象也有個體差異,得出不同的結論很正常。
最近,新加坡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咖啡和健康關係的綜述,把以往的研究擼了一遍,做了梳理、總結。
https://www.nejm.org/
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在喝咖啡(含咖啡因)的試驗中,血壓並沒有受到明顯影響,高血壓患者也是如此。同樣的,在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喝咖啡與高血壓風險增加不相關。
不過,攝入純咖啡因(而不是含咖啡因的飲料,比如咖啡)的確會導致血壓小幅上升。
科學家分析,可能是咖啡中的其他成分(比如綠原酸)抵消了咖啡因升血壓的作用。
咖啡中含有一種能升高膽固醇作用的成分咖啡醇,這種化合物在沒有過濾的咖啡,比如土耳其咖啡(下圖)、法式壓濾咖啡中濃度很高。
研究發現,與過濾的咖啡相比,大量喝(每天6杯)這種沒有過濾的咖啡,會使「壞」膽固醇水平增加17.9mg/dL,估計心血管事件風險會增加11%。
有些人喝咖啡後會心悸,擔心喝咖啡會導致心臟病。研究一致表明,適量喝咖啡,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在一般人,或者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中,與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多達6杯的咖啡與冠心病、卒中這些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不相干。
實際上,喝咖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有關,每天3~5杯咖啡時風險最低。
咖啡因可以通過降低食慾、提高基礎代謝和食物熱效應,來改善能量平衡。
大規模的隊列研究中也發現,咖啡因攝入增加和長期體重增幅略微減少有關(不到一斤)。
不過,喝熱量高的含咖啡因飲料,比如加了糖的咖啡、茶、能量飲料,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幅度加大。
查查看,你喝的咖啡熱量有多高?知食記
攝入咖啡因會在短期內降低胰島素敏感性,但研究表明,每天喝含咖啡因的咖啡(每天4~5杯)長達6個月,並沒有影響胰島素功能。
研究顯示,不論是含咖啡因的咖啡還是脫因咖啡,都可以改善果糖攝入過量引起的胰島素抵抗。
隊列研究也顯示,有喝咖啡(包括脫因咖啡)習慣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低。
首先可以放心,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喝咖啡或者攝入咖啡因,與癌症發病率增加、或者死亡率增加都不相關。
不僅如此,研究還表明喝咖啡與黑色素瘤、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風險小幅降低有關;與子宮內膜癌、肝癌風險降低明顯相關。
咖啡還與肝臟健康的其他方面,包括反映肝損傷的酶水平較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風險較低相關。
另外,咖啡中的咖啡多酚可以給改善脂肪的體內平衡,減少氧化應激,並通過這一方式防止肝臟脂肪變性和纖維發生。
在美國的研究中,喝咖啡與腎結石風險降低相關。
而對另一種結石病——膽結石,研究發現,喝咖啡與膽結石、膽囊癌的風險降低相關。
喝咖啡可以抑制膽囊液體吸收,增加膽囊收縮素分泌、刺激膽囊收縮,從而防止膽結石形成。
關於飲用咖啡與痴呆或阿爾茨海默病風險相關性的研究,不同研究的結論並不一致。
另一種棘手的神經系統疾病——帕金森病,在美國、歐洲和亞洲開展的隊列研究都表明,喝咖啡(含咖啡因的)與帕金森病發病呈現負相關性,動物模型驗證了咖啡因可以預防帕金森病。
#連張文宏醫生都這麼說了#在全球隊列研究,以及歐洲人、非洲裔美國人和亞裔為對象開展的隊列研究中,每天喝2~5標準杯咖啡(1個標準=240ml)與死亡率降低相關。
脫因咖啡也有類似效果。
很多食物都含有咖啡因,但咖啡和茶一直是咖啡因的主要來源。除了咖啡因,咖啡中還有其他數百種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學物,可能對健康有潛在的影響。
換句話說,目前科學家還沒有完全弄清楚,這些好處到底是哪些成分帶來的。
作者認為,雖然目前的證據還不支持建議通過喝咖啡、或者攝入咖啡因來預防疾病,但是對於沒有特殊健康狀況的成年人,適度喝咖啡或茶(每天3-5杯)可以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建議一般成年人咖啡因攝入不超過400mg,孕婦和哺乳期的媽媽不超過200mg。
這些飲料中都含有咖啡因
不過作者也提到,雖然咖啡因對健康有潛在的好處,但咖啡因的代謝和敏感性方面有個體差異,對易感人群來說,可能產生副作用。這些人可能需要講咖啡因攝入控制在更低的水平。
就是因為沒法兒睡覺才選擇喝咖啡的啊~~
參考資料
[1]Rob M. van Dam, , Frank B. Hu, Walter C. Willett, Coffee, Caffeine, and Health,N Engl J Med 2020;383:369-78.DOI: 10.1056/NEJMra1816604
[2]Lopez-Garcia E, van Dam RM, Rajpathak S, Willett WC, Manson JE, Hu FB. Changes in caffeine intake and long-term weight change in men and women. Am J Clin Nutr 2006;83:674-680.
撰文 | 山楂
設計 | 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