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威科技與海康威視達成戰略合作 打通數據感知網和視頻感知網的融合
9月18日,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漢威科技證券代碼:300007)發布了《關於與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公告。公告中稱,漢威科技於近日與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康威視)籤署了《合作協議書》。雙方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協調促進、共謀發展」的合作原則,利用雙方在物聯網感知層的各自優勢,以「打通數據感知網和視頻感知網的融合」為目的,打造雙贏、可持續發展的合作夥伴關係。同時深化兩網融合後的智能應用,打造強有力的感知應用方案,形成不同領域各自行業推廣。
-
【技術】熱成像技術創新應用:無人機&智能化
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現如今,熱成像技術也正在不斷朝著新應用、新領域發展,今天我們來聊聊熱成像技術與無人機和智能化的結合所迸發出的火花。 熱成像+智能化 視頻監控經歷了由人力值守、辨別分析發展到機器自動分析的發展過程,已經完成了由事後檢索逐步過渡到自動化、智能化的身份轉變。智能分析技術讓監控設備具備自主感知、圖像識別、深度學習能力,將安防監控的事後取證延伸到事前預警、事中快速處置、事後海量數據的證據鏈的檢索等,從而極大程度提升監控的效率。
-
立體視覺技術讓無人機有了動態智慧眼
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的王好謙昨日下午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動態立體視覺是運動物體對象的三維信息的感知與重構,其核心共性技術是動態物體對象的高精度立體建模、高效感知和自適應重構,是國際上新一代機器視覺技術的研究熱點與難點,該技術給無人機一雙動態智慧眼。 「我們這個項目實現三大主要技術創新。」
-
無人機飛行感知技術有什麼用途
無人機的飛行感知技術主要用作兩個用途,其一是提供給飛行控制系統,由於飛行控制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飛機達到期望姿態和空間位置,所以這部分的感知技術主要測量飛機運動狀態相關的物理量,涉及的模塊包括陀螺儀、加速度計、磁羅盤、氣壓計、GNSS模塊以及光流模塊等。
-
5G無人機9大應用案例
基於5G的無人機城市安防系統無人機與5G結合實現多種功能,達到全方位無死角的安防布控:1、控制中心人員通過VR眼鏡的4K高清視頻呈現實時觀看和與地面安防設備的同步聯動, 優勢互補,最大化安防場景能力;2、控制中心人員通過VR眼鏡、PAD等地面
-
商用無人機的飛行感知技術丨雷鋒網公開課
周鵬躍無人機的飛行感知技術主要用作兩個用途,其一是提供給飛行控制系統,由於飛行控制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飛機達到期望姿態和空間位置,所以這部分的感知技術主要測量飛機運動狀態相關的物理量另一個用途是提供給無人機的自主導航系統,也就是路徑和避障規劃系統,所以需要感知周圍環境狀態,比如障礙物的位置,相關的模塊包括測距模塊以及物體檢測、追蹤模塊等。機體運動狀態感知陀螺儀目前商用無人機普遍使用的是MEMS技術的陀螺儀,因為它的體積小,價格便宜,可以封裝為IC的形式。
-
【美偵察機抵近偵察:距大陸73公裡】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2020-11-27 11:24:56來源:FX168 【美偵察機抵近偵察:距大陸73公裡】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SCS Probing Initiative)在推特上指出,11月26日,一架隸屬美國Tenax公司的CL-604飛機由西太平洋方面往西飛行,直接切入中國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並在飛掠臺灣北部空域後,又右轉往北沿著中國沿海飛行。
-
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啟用無人機(圖)
2011年,國家海洋局在江蘇省開展無人機遙感監視監測試點,並在連雲港地區建設海域三維立體監管平臺。試點由江蘇省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中心與連雲港市海域使用保護動態管理中心共同實施,國家海域使用動態監管中心提供技術指導。 目前,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的主要手段是衛星遙感監測、航空遙感監測和現場監視監測以及遠程視頻監控。
-
在動態世界中繪製有效戰略
快速應對社會、技術、競爭、法規、勞動力市場等的變化,是每一家企業都需要歸零學習的課題。本文介紹了《MIT斯隆管理評論》研發的一套動態策略模型,共包含四個步驟:感知、組織、獲取、更新,並詳細闡述了「流動的時間」在這套模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實施這套模型。這種方法的基礎是動態能力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需要不斷調整資源,應對迅速發生且不可預測的環境變化。
-
科技聯動京津冀,共建大數據產業園,國泰科園與天津薊州區達成戰略...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9月5日,北京國泰科園有限公司與天津薊州區人民政府就開發建設大數據產業園、低效土地整理利用等項目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薊州區副區長王旭東、北京國泰科園有限公司董事長米思南等出席籤約儀式。
-
智慧公安如何通過大計算使大數據變成有效資源
智慧公安如何通過大計算使大數據變成有效資源隨著當前錯綜複雜的治安形態,數據、科技是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做好公安工作的主要戰鬥力,而強化公安基礎工作的信息技術支撐勢在必行。、戰力排行、模型共創等功能,指令下發、核查、反饋、檢查全流程閉環管理,並可通過大數據支撐實現線索研判和案件研判的合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
-
促進5G環境下的數據流動,構建城市動態治理體系
以數據為基礎,這些動態治理應用都需要充分感知、分析和理解城市運行相關要素的實時變化,並在此基礎上對可能出現的一系列非正常狀態和潛在問題進行動態幹預,從而確保城市功能服務在不同情況下的合理配置與高效供給。 「十三五」以來,我國一直大力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201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了4張5G商用牌照,自此,我國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正式進入5G時代。
-
剖析現代無人機地位和作用及其飛控關鍵技術
不同類別的無人機系統能夠滿足戰略、戰役、戰術多層次的信息對抗能力的需要,能夠提供「軟」「硬」不同類型的信息對抗手段,提供從戰術信息對抗支援到戰略戰役信息對抗打擊的作戰能力,實現對敵方信息系統全頻段、全時域、全天候的信息攻擊,形成多層次的信息作戰力量體系框架。
-
西班牙技術工組和無人機導航合作拓展了無人機的解決方案
技術工組公司和無人機導航公司擴大了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範圍該協議產生的工業和技術合作將加強西班牙對大型歐洲未來空中系統計劃的貢獻技術工組公司和無人機導航公司已經籤署了一項在未來的航空系統範圍內進行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
-
天基海洋目標信息感知與融合技術
可見,信息感知與融合是人類對現實世界各類事物認識過程中早已應用的概念和方法。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感知與融合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天基多平臺協同探測,開展天基多平臺對海監視動態自組網和任務自主規劃技術研究,針對遠海重點區域和時敏目標的監視,在天基探測系統基礎上融合其他廣域海上目標監視手段。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是未來海洋目標監視發展的重要手段。
-
美艦機南海活動監測數據如何出爐,新趨勢是什麼?「南海戰略態勢...
【環球時報記者郭媛丹 劉煊尊】「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8月1日發布消息稱,美國軍方7月出動將近70架次的大型偵察機前往南海進行抵近偵察,出動頻率與強度均大幅提高。美軍艦機在南海區域活動的信息是如何出爐的,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美軍艦機在南海活動有什麼樣的危險趨勢,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針對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
-
戰略研究丨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顛覆性技術
空中自主無人系統的技術拐點主要包括:無人系統機器學習、有人/無人快速切換機器人、微型撲旋翼飛行器、智能集群技術、臨近空間超高速無人機、環境感知等。(4)營運管理方面技術:軌道交通運營與管理信息大數據深度應用、「網際網路+」軌道交通精準服務模式、便捷高速客運、高效快捷貨運、多模式軌道交通運輸組織與協調、智能運維與應急處置。(5)創新能力方面技術:軌道交通系統安全綜合測試驗證評估平臺、軌道交通系統綜合數據應用服務平臺、軌道交通系統綜合效能研究與評估平臺。
-
【每日動態】創新製造研究所/生物識別系統/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
此外,MII還將審查並統一行業內的標準、工具和度量單位,推進基礎技術發展,打造有彈性的生物工業製造生態系統,促進教育和勞動力發展,建立並發展對美國生物經濟至關重要的供應鏈中介機構。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可有效實現日本海域的長效/持久空中監視、廣域海上監視,具有海上態勢感知能力,可滿足日本海上自衛隊任務需求。該無人機配裝了具有逆合成孔徑(ISAR)模式的多模搜索雷達、自動識別系統(AIS)接收機、光學/紅外高清全動態視頻傳感器等,機載傳感器系統應用了自動跟蹤相關性和異常檢測算法,能夠實時探測、識別數千平方海裡內的海面艦船目標。
-
中國無人機遙感技術突破與產業發展綜述
,地質災害應用以及國家應急救援等領域的產業應用;最後,介紹了中國在無人航空遙感領域展開的跨越性的工作,包括組網智能控制、精度和實時性度量基礎、載荷平臺自組織冗餘容錯、遙感大數據云處理技術和無人機遙感組網實用化等內容。
-
用大數據感知城市的脈搏
目前臨汾街道裝的近萬個感知設備,通過感知網、視頻採集、外部數據的多維疊加,結合街道自身的管理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的手段,進行數據關聯及分析來服務社區。像這類事情,就需要技術手段解決。」盧勇說:「現在,我們在城市裡布置一張感知網,比如要在靜安區布署傳感設備來對城市的公共部件進行感知:消防栓缺水了,可以通過水壓傳感得知;井蓋被撬走,可以通過位移傳感得知。我們在安裝傳感器的時候發現,井蓋太多,光靜安就有30多萬個,但是又隸屬於十幾個不同的部門,當井蓋丟失的時候,以前很難知道應該找誰處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