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數據感知城市的脈搏

2020-12-04 新民晚報

先看一組春節數據:

根據上海數據交易中心最新統計,春節期間上海景點人流大幅上升,豫園、龍華寺等迎新年景點在2月5日零時達到最高峰值。春節外省市遊客大量進入上海遊玩:東方明珠由25%上升至65%;外灘由15%上升至近60%;南京東路由7%上升至55%;豫園由6%上升至30%……

這就是現在已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大數據。

大數據背後有故事,且聽我們分解。

無法抵賴的高空拋物

上海的一些小區已經沒有人從自家樓裡扔東西出去了。

去年5月24日下午,靜安區臨汾路街道和源名城居民樓發生火情,一個住12樓的居民又急又氣地跑到居委會告狀:「著火了,曬在窗外的被單被燒掉了。」

臨汾街道居委會、物業、社區民警迅速前往現場查看火情詳情,同時通過向街道網格中心調取物聯網安裝的「高空拋物」場景監控探頭。紅外線探頭顯示:14樓有一個男子站在陽臺上抽菸,抽完後隨手往樓下一扔,正好扔在12樓外曬的被單上,未熄滅的菸頭隨即點燃了被單,燃燒的被單被燒成了小火條,掉下去,殃及10樓、9樓和7樓晾曬的毛毯、衣物。

幾方人員敲開了14樓那戶人家的門,男子在得知有紅外線探頭抓拍到了其違法行徑後,賠償了損失。

後來法院聽聞此事,特意趕來參觀,說這樣做多好,之前高空拋物砸壞地面停的豪華車或致行人傷亡的事件,都找不到主,害得整幢樓居民一起賠冤枉錢。

「高空拋物」是上海大數據應用創新工程項目(「151」項目)30個場景中的一個場景。作為試點小區,臨汾街道網格辦副主任張曉雯說,他們實施了其中的21個場景——火情監測、消防通道、消防水壓、水泵水壓、電錶安全、電梯運行、水箱開關、水濁度、小區門禁、高空拋物、非機動車管理、跨門經營、亂穿馬路、道路積水、道路揚塵、井蓋管理、人流密度、老人照護、人員籤到、食藥品存儲、智能體檢,都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

南京西路街道每日處理事件

每一個場景都設置感知器,達到一定數值便會報警,通知相關人員立即處理。目前臨汾街道裝的近萬個感知設備,通過感知網、視頻採集、外部數據的多維疊加,結合街道自身的管理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的手段,進行數據關聯及分析來服務社區。

扼殺在萌芽中的火情

去年8月,臨汾路380弄的一幢樓電錶傳感器報警,街道工作人員立即趕過去檢查,沒看出什麼毛病,測試溫度嚇了一跳:接近100℃,正常的是30℃-40℃之間。於是街道打電話聯繫電力公司來檢修。電力公司到之後拆開仔細地查,發現有個零件壞了,快接近燃燒點了,如果不及時更換的話隨時都有可能引發火災。

從傳感器的安裝數量來看,火情監測的最多,有2000多個。據張曉雯介紹,火情監測的傳感器分類煙霧報警和溫度報警兩種,主要分布在一些重點場景地帶,如文化場所、事務受理中心、停車場、獨居老人家中等等。另外消防通道和消防水泵的傳感也儘管多設置,去年7月南北高架附近海鷗康恆大廈造成濃煙滾滾的大火和消防通道被堵、消防無水都有一定的關係。經過調查,之前20%的消防栓其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布置一張感知網,用數據精細化管理城市

上海數據交易中心副總裁盧勇接受採訪時說:「以前上海用網格方式進行管理,是人管理。然後我們發現,數據顯示上班有問題,下班沒問題,但城市是24小時在運作。另外,有些東西無法用肉眼發現,比如消防栓平時沒水,碰到火災就尷尬了。像這類事情,就需要技術手段解決。」

盧勇說:「現在,我們在城市裡布置一張感知網,比如要在靜安區布署傳感設備來對城市的公共部件進行感知:消防栓缺水了,可以通過水壓傳感得知;井蓋被撬走,可以通過位移傳感得知。我們在安裝傳感器的時候發現,井蓋太多,光靜安就有30多萬個,但是又隸屬於十幾個不同的部門,當井蓋丟失的時候,以前很難知道應該找誰處理比較好。如今,我們在井蓋下布置了位移傳感器,當井蓋移動超過某個角度就會報警,因為事先做好了預案,就知道這個井蓋該找哪個部門,一旦報警,立即告知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井蓋傳感器

上海大數據應用創新工程項目(「151」項目)是國家發改委批覆的2018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由上海靜安區率先試行推廣。靜安區共有20多個相關政府部門及14個街鎮全部參與到了該項目的建設中。

負責「151」項目的上海數據交易中心副總裁陳鋼介紹,「151」第一個「1」是部署1張融合的物聯網,能夠數據自動採集;中間的「5」是指在5大領域進行應用創新,交通、健康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環保、城市公共設施等5方面的數據,跨部門、跨系統、 跨領域進行數據融合應用,協同創新;最後一個「1」是指1個運營平臺(城市智能綜合運營中心,又稱CIIMC),通過數據分析挖掘、不斷優化城市運營。

「城市智腦」管理南京西路商業圈

南京西路沿線整潔有序是城市管理的重心,「151」項目在這個區域每個垃圾箱都裝了傳感器,只要垃圾達到設定閾值就會報警,南京西路城市精細化管理指揮中心就把信息發給就近的環衛工人迅速處理。

不同的場景安裝不同的傳感器,例如居民樓頂水箱裝水濁度傳感器、停車地帶裝地磁,電梯監測衝頂、蹲底、停電、關門情況,食藥品存儲有溫溼度傳感器,老人照護提供了智能床墊、紅外體感、大門門磁、煙霧、燃氣報警等五件套……在街道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顏色顯示,每天事件都實時顯示,發生時間與解決時間,完成度,都一目了然。

為老人安裝的大門傳感器

南京西路街道布了五百多個傳感器。傳感器報警傳到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派單解決。指揮中心除了把物聯網產生的數據匯攏外,還有物聯網的五大應用,如明廚亮灶、食品溫溼度等,最終形成一個城市大腦,進行城市決策,包括預判,這就是「城市智腦」。

南京西路街道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整個南京西路商圈的熱力圖:當前客流數(具體到各商場數量)、當前車流數(主要路面)、當前車位佔有率,還有公園等人群密度……

中國數據增量高於全球,GDP三分之一來自數字經濟

「151」項目是上海數據交易中心承擔建設的一個國家發改委項目。上海數據交易中心是國內首家去中心化數據流通服務平臺,其應用展示中心匯集了10個行業的100個應用,涉及覆蓋城市管理、商業、雙創、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環境保護、市場營銷、公共安全等領域,展現了全國大數據應用領域最前沿、最先進的創新成果。

盧勇說:「數據作為一個戰略資源首先要看量有多大。2017年中國的數據戰略資源大概有2ZB,我們平時知道的概念是PB、TB,ZB大概是PB的千倍的千倍,相當於13億中國人每人電腦裡一個T的硬碟。上海數據資源總量是0.25ZB,而2017年世界數據資源總量是15ZB。看得出,中國這個量的增長高於全球的增長。」

從展示中心看到18個跟數據相關的主要行業數據量,最大的是電商,社交、藝術娛樂緊隨其後,企業、遊戲、氣象、旅遊、教育、公共安全、交通也十分活躍。盧勇說:「行業數字密度越高,經濟活躍程度越強。所有利用到信息技術、數位化的行業,與經濟相關,我們稱之為數字經濟。」

盧勇說:「2017年中國的GDP有33%是來自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增長率(超過20%)已遠高於GDP的增長。所以國家把大數據上升到國家經濟的角度來看,它是推動整個經濟轉型的一個引擎。把數字經濟做好了,發展就會更好。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日本GDP有45%來自數字經濟,美英都超過50%——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關注大數據的原因。」

用大數據管理城市還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利用數據來幫助交通主管部門對道路的規範管理是一個話題。例如經常擁堵的南北高架南北流量不匹配:上班早高峰從北往南,下班晚高峰從南向北。屏幕上就早上左邊一根紅,晚上右邊一根紅。根據數據,盧總設想:是否到時候把中央隔離帶做成漂移帶,用潮汐帶的方法來管理,早上給上班族,晚上給下班族,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

南北高架即時流量圖

停車管理亦是,白天商場易滿、居民小區空,晚上居民小區停車難、商場有空,研究停車共享機制,通過數據計算進行停車引導,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但還得考慮到商圈和小區停車費不同,要相關部門協調出浮動價格。

像上海火車站「高鐵+地鐵+公交+出租」的複雜地形管理,需要實施疊加出入口的數據,用視頻方式人頭清點,通過混合計算繪出人流分布熱力圖,然後進行管理:當某個點達到某個數據時,配套管理方式就可以跟上去。(家伶)

相關焦點

  • 海克斯康「智啟」新未來:以數據感知智能製造以互聯創造高效城市
    在本次「海克斯康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暨用戶大會」上,海克斯康為所有人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鮮活的技術案例,更是致力於將智慧融入科技,用科技詮釋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所有參會用戶都將直觀感受到全球最前沿的科技力量。以數據點燃智能製造當前,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在全球範圍內孕育興起。
  • 2018年7個詞14個字 感知青島「脈搏」
    從這些詞語中,或許可以感知青島的「脈搏」。●一句話解讀——黨的十九大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一句話解讀——實施國際城市戰略是增創開放新優勢、建設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品質的必由之路。
  • 千萬級智聯感知數據泛在接入,上海將邁入「人與物動態」全量數字孿生
    作為市城運中心的有機組成部分,該運營中心將匯集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以及來自於網際網路感知端的各類數據,通過打通不同領域不同區域的壁壘,在全市層面作出統一部署,向城運中心實時傳輸整個城市的運行數據和生命體徵。 就像一個人,今天有沒有感冒,明天有沒有不舒服,後天他心情如何?
  • 律動數位化脈搏,新華三如何驅動大互聯引擎
    「數字中國」在全國兩會期間迅速升溫,在「大數據」、「數字經濟」之後,首次被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這無疑給未來中國數位化轉型進程奠定了基調。數位化的「脈搏」在數位化技術的支撐下,跳動得更加有力。曾以「應用驅動,萬物互聯」為宗旨的大互聯成為了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引擎。  AD-NET 3.0的演進  與海量數據共生的是業務、應用的爆炸性增長。所以只有不斷進化的以應用驅動的網絡,才能承載數字管道的不斷「跳動」。新華三一直以來將應用驅動作為其新網絡的產品戰略,其倡導的AD-NET解決方案也在不斷演進。
  • 滴滴智慧信控系統嘗試 用大數據解決城市堵車難題
    鄭劍峰認為,目前在城市智慧交通的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的發展進程中,依然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缺乏對城市路網廣域檢測數據獲取能力。大多數城市的道路網絡交通態勢感知前端設備不完善,存在覆蓋率問題、設備可靠性問題、數據連續性問題,難以滿足交警業務的精細化管理需求。二是缺乏對新型網際網路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
  • 看見數據的力量 | 大華多維大數據帶「感」而生
    多維大數據實現面向多維感知數據的價值計算,洞察時空數據價值形成數據標籤,並進一步將時空數據、感知數據和業務數據進行融合挖掘,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   多維大數據帶「感」而生,   全面激活感知脈搏   多維大數據實現面向多維感知數據的價值計算,洞察時空數據價值形成數據標籤,並進一步將時空數據、感知數據和業務數據進行融合挖掘,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
  • 「群智感知」探索未來城市新生活
    就像人需要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來感知周邊環境一樣,城市管理者也需要通過各種工具或終端,來感知城市安全、交通、環境等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城市安全,開展城市管理。城市感知的任務,範圍廣、規模大、任務重。
  • 體驗大數據 感知新科技
    原標題:體驗大數據 感知新科技 >   8月3日,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的軟通動力大數據應用產業基地舉行公眾開放日活動。當地市民近距離接觸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詮釋的大數據信息技術及相關應用,感受新科技帶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變化。   圖為市民在呼和浩特玉泉區大數據應用產業體驗中心內參觀體驗。
  • 大數據紅利窗口打開,看百度用大數據都做了什麼
    包括大數據產業「十三五」規劃在內的多個國家級產業促進政策,有望在下半年陸續出臺。屆時,大數據國家戰略將加速落地,大數據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經過多年的深耕細作,百度在大數據應用領域可說是卓有成效。正如李彥宏在開幕式演講中提到的,包括百度無人車在內的人工智慧正是大數據的一個典型應用方向。
  • [路演]佳都科技:將打造城市視覺感知智能終端和軌交大數據平臺
    全景網5月3日訊 「攜手構建互信共贏投資者關係——2018廣東轄區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管理月投資者集體接待日」活動周四下午在全景·路演天下舉行,佳都科技(600728)董秘劉佳在活動上表示,公司的核心技術研發全面聚焦計算機視覺、智能大數據等人工智慧技術,並致力於其在公共安全、軌道交通、城市交通中的應用。
  • 小愛大德 城市脈搏
    公交作為城市的窗口,近年來,青島公交集團先後制定下發 《青島巴士品牌戰略實施綱要》《青島巴士品牌管理標準》《青島巴士品牌工作實施意見》等,充分發揮集團統籌協調的工作優勢,加強聯絡溝通、工作指導、督促考核,推動各項創建任務落實到每個分公司、每位職工、每個車廂。
  • 滴滴信控系統開放試用 以「網際網路+大數據」為城市交通信
    基於海量真實滴滴浮動車大數據和前沿交通模型優化算法,滴滴信控系統基礎版緊密貼合一線城市交通管理者的工作,整體提供實時交通狀態感知、路口擁堵報警、路口擁堵排名、路口及幹線協調優化,並自動生成分析報告,幫助用戶全面掌握城市交通運行狀況。
  • 用大數據創建大平安 科大訊飛「智慧大腦」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11月23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馮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為了讓城市安全從「第一公裡」到「最後一公裡」不斷織密補盲、縱深融合,科大訊飛推出了治安防控體系解決方案,打造智管、效能、宜居、平安的智慧社區,構建全城域封閉、全空間覆蓋、全要素感知的立體化新型治理體系。
  • 緊貼城市脈搏 構築美好生活
    作為城市美好生活的運營商,富力集團20多年來秉承「緊貼城市脈搏,構築美好生活」的發展戰略。其中,綠色、節能極大地提升了人居品質,一直是富力在項目設計與建設中倡導的理念之一。未來,富力還將在綠色建築領域繼續深入探索,在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綠色建築相關標準的基礎上,追求城市與建築的和諧向陽生長。 本版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林濤濤 本版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鍾暢新
  • 鄭州智慧島攜手華為以城市生命體理念踐行未來城市創新
    從去年至今,在新晉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華為以硬核技術實力,賦予城市「感、傳、知、用」各層次能力,激活城市的「眼、腦、手、脈」,聚合起一套完整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點亮了鄭州智慧島的數字生命。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有溫度、可進化城市,是人類文明最高成就的體現。
  • 隔空監測心率脈搏 進博會勾勒智慧生活新圖景
    原標題:隔空監測心率脈搏 進博會勾勒智慧生活新圖景   從智能家居到智慧樓宇、智慧出行,全球先進科技正應用於智慧城市的建設。
  • 王瓊:把握時代脈搏,踐行"四力"要求
    主創團隊在5年時間裡,一直堅持用鏡頭忠實記錄十八洞村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用事實雄辯地說明——十八洞村脫貧不是「搭風景、造盆景」,更沒有搞「特殊化」。一手數據歷歷在目,新聞敘事嚴謹而生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 佛山市應急管理局:持續建設運營城市安全「智慧大腦」
    2018年5月,佛山與清華大學在城市安全領域構建「政產學研用」全方位合作機制,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智慧安全佛山」,把城市作為生命體、有機體,著力打通城市運行安全的「感知神經、中樞神經、反射神經」,構建平戰結合的城市安全「智慧大腦」,推動佛山城市安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更安全。
  • 如何使配電網具備數據感知能力
    近年來,伴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與智能電網的深度融合,電力裝備製造向數位化、智能化發展持續深化。如何使配電網具備強大的數據感知能力、高效的數據傳輸和處理能力是建設配電物聯網的關鍵。長園深瑞總經理徐成斌表示,「在產業剛剛發展的初期,就要為以後長遠發展打下好的基礎,關鍵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平臺技術,二是應用技術。」
  • 感知數字脈搏 共享智能價值——SICK 2019全球媒體會
    如果將智能製造視為一個活躍健康的生命體,將匯集生產、物流和管理的各項信息數據流視作其脈搏,那麼,這種製造系統的「脈搏」,不僅反應生產狀態,評估企業能效,還可以追溯產品質量,實現柔性製造,被視為衡量製造企業先進程度的重要參考。傳感檢測是製造現場的數據起點,認識數據價值應從其檢測識別的環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