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騙取國家低保金90萬 每月初一十五燒香求平安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前不久,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該區龍水鎮社會事務辦原副主任張安磊騙取國家低保金案。該案線索來源於重慶市黨員幹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該制度於2017年在大足區試點,2018年在重慶全市推開,共設計了報告、比對、核查、公示等六個環節。張安磊貪汙低保金的問題線索就是在第二個環節被比對發現的。

  編織謊言

  張安磊是「85後」,大學生村官,自幼家境殷實。2014年,因家庭遭遇經濟危機,習慣了「大手大腳花錢」的張安磊開始四處搜尋「掙快錢」的門路,以彌補越來越大的經濟「窟窿」。恰好這時,他被提拔為龍水鎮社會事務辦副主任,負責民政工作。

  在外人眼中,自從負責民政工作後,張安磊更加盡職盡責了,每天早出晚歸,忙得不亦樂乎。不過,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些不過是「障眼法」。因為沒多久,他就發現了低保審核制度上的漏洞——本來需要三個人配合完成的受理審核、入戶調查、籤字蓋章等工作,因鎮上人才緊缺,全都落到了他一人身上,而區民政局的低保審核制度也形同虛設。

  發現「漏洞」後,張安磊精心編織了一個謊言。2016年6月,他先給一起共過事的龍水鎮鹽河社區支部書記張某打電話,謊稱上級出臺了一個新的「惠民項目」,主要針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鎮困難群眾」,辦理成功後每人每年可領取1000多元補助,且社區幹部還有一定的工作經費。張某對張安磊所說的「惠民項目」深信不疑,很快將11戶困難群眾的資料及銀行卡送到張安磊手上。隨後,張安磊又偽造了入戶調查表、經濟核查表等材料,公示、上報後很快獲批。

  此後,張安磊如法炮製,違規將鹽河、朝陽、花市等5個社區的另外19戶困難群眾一起申報為城鎮低保戶,每月從這些帳戶中提取資金供自己還貸和消費。

  為掩人耳目,他每月都會以困難補助或慰問金的名義,拿出一小部分資金發放給這些「虛假低保戶」和社區幹部。為逃避處罰,每月低保金到帳後,他都會想方設法躲避監控探頭,不斷變換時間、變換地點取款。每月初一、十五,還會到寺廟燒香拜佛,祈求「平安」。

  以謊圓謊

  再狡猾的狐狸也會露出尾巴。鹽河社區的陳某因車禍癱瘓在床,其家人在為他辦理銀行卡時開通了銀行卡簡訊提醒業務。2016年8到10月,陳某妻子發現,自己在村幹部那裡領到的錢與銀行卡簡訊提醒的金額差距較大,便來到鎮上反映「社區幹部吃了錢」,同時多方打聽這個「惠民項目」的情況。張安磊擔心事情敗露,緊急邀請社會朋友羅某幫忙,冒充區民政局領導來到鹽河社區,召集所有「虛假低保戶」開會,解釋這筆錢是「多人共享,不能一人獨得」,同時威脅他們取消簡訊提醒。

  2017年10月,大足區全面推開黨員幹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這給張安磊帶來了無形的壓力。他在懺悔時說:「這項制度就像一根繩索一樣,緊緊地勒住了我的脖子。又像一把利劍,懸在頭頂,隨時都可能掉下來。」因為害怕,張安磊緊急報停了陳某的低保資格,並分三次給了其妻子「封口費」8400元。但出於僥倖心理,他並沒有報停其他「虛假低保戶」,依然領取著低保金。

  2017年12月,大足區紀委通過「黨員幹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信息化管理系統」,發現棠香街道機關幹部肖某的親屬彭某在龍水鎮享受了低保。按照要求,肖某需向組織如實報告個人及親屬涉權情況。因此,肖某向彭某求證,彭某表示自己沒有享受。隨後,區紀委涉權事項專項調查組根據這一情況展開調查,又發現2戶「虛假低保戶」。此外,大足區委巡察辦、區紀委監委信訪室也先後收到了多起關於「龍水鎮黨員幹部套取國家低保資金」的問題線索。最終,所有問題線索都指向了張安磊。

  謊言破滅

  2018年3月,龍水鎮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賴某因履職不力被大足區紀委監委給予嚴重警告處分。看到身邊人因涉權事項公開制度被處理,張安磊猶如驚弓之鳥,再次緊急邀請羅某冒充區民政局領導,分赴各社區召集「虛假低保戶」開會,告知他們這一「惠民項目」終結,並現場銷毀了銀行卡等相關資料。但一切都為時已晚。

  2018年6月21日,張安磊被大足區紀委監委採取留置措施,7月4日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審理查明,從2016年8月到2018年5月,不到兩年時間,張安磊通過虛構「惠民項目」方式,將龍水鎮5個社區共計30戶群眾違規申報為城鎮低保戶,每月從這些低保帳戶中提取低保金供自己還貸和消費,累計騙取國家低保資金高達90餘萬元。

  2018年10月15日,張安磊被大足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4年3個月,並處罰金30萬元。

  留置期間,張安磊撰寫了1萬餘字的懺悔錄。他表示,一個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想以我的經歷告誡其他公職人員,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截至目前,大足區納入實施的31個區級部門、27個鎮街和309個村(社區)共計7000餘名黨員幹部報告親屬信息8萬餘條,共比對惠民資金(項目)近3000項、比對資金總額32億餘元,取消不符合條件的低保、扶貧、移民後扶、困難群眾慰問救助對象等765人次,查處黨員幹部親屬涉權問題49件90人,處分29人,問責34人。(重慶市紀委監委 王廷志 || 責任編輯 楊文佳)

相關焦點

  • 初一十五要上香,這有什麼講究嗎?
    在初一十五上香,是古代先秦祭祀禮儀與宗教禮儀融合的結果。先秦時期,每月的朔望即初一十五有祭祀的禮儀,漢代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記載「朔望祭曰殷奠,所用殷眾也」,即在初一、十五舉行大祭。但是先秦時期的朔望殷奠僅針對大夫以上階層,在逝者死後尚未下葬之前,若逢初一、十五則舉行重大的祭祀。畢沅解釋說:「朔奠謂未葬前,月朔大奠於殯宮。今若有新物,則其禮如朔之奠。大夫以上則朔望大奠,若士則朔而不望。」這一禮儀並沒有普及到全民,只針對中上等貴族,而且這種祭祀儀式中也沒有燒香禮儀。
  • 每個月初一十五燒香拜佛,3根、6根、9根,代表什麼呢?我告訴你們
    我們很多家庭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燒香拜佛哈,那麼這個燒香的時候有3根、6根、9根的區別,那麼這其中到底又有怎麼一個意思呢?首先呢有這個燒3根是一輩的說法,那麼6根就是兩輩,9根就是三輩。意思就是說在燒香拜佛的時候拿3根就是對一輩人的祈福,6根就是兩輩人祈福,9根就是3輩人祈福。平時初一十五燒香拜佛給家人祈福平安!而且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必須要不間斷的將燒香拜佛進行下去,中間還不能間斷,好了朋友們這回知道燒香拜佛為什麼有的燒3根,有的燒6根,有的燒9根了嗎?
  • 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一,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在農村老人們常說的「男怕初一」指的是正月裡的初一,並不是每個月的初一。因為在正月初一這天,正是是大過年的閒暇熱鬧日子,如果男孩趕在正月初一生,俗以為是嬰兒性鬧,不讓父母安生,好不容易過年想輕鬆一下,歡樂一下,一生孩子,又很緊張、又繁忙,甚至於還要擔心、害怕、受苦、受累,所以忌諱此時生的孩子,說是長大妨父母,而「女怕十五」說的是十五正是元宵節,因為生了女孩子大人不能觀燈遊賞事小,還擔心女孩生在這個時辰,長大了會貪玩耍,無管教,成為一個「瘋丫頭」,克傷父母。
  •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
    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在《地藏經》中有:「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在農曆初一和十五兩日,均屬於十齋日,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天神會按人們日常所作善惡,定其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 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
    很多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會遵行初一十五吃素的飲食原則,其實初一十五吃素不僅僅是因為信佛向善之心,也有歷史的原因,更是符合科學養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下面小編就告訴您,初一十五為什麼吃素。初一十五吃素的歷史原因據說中國民間一直流傳的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可上溯至夏、商王朝的遠古時期。相傳夏桀王是在乙卯日被商湯所滅,而商紂王是在甲子日滅亡。
  • 為什麼要在初一和十五上香,98%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無論是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中,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燒香,大家知道燒香也是有講究的嗎?今天,帶大家去了解下上香的規矩之初一十五上香的講究吧。  ........................................................................................
  • ...社會救助政策覆蓋面擴大 低保對象達145萬人 共發放救助金24.42...
    記者今天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社會救助政策覆蓋面擴大,各類保障對象人數增加,全省低保對象達到145萬人,共實施臨時救助86.2萬人次,發放救助金24.42億元。145萬人,共實施臨時救助86.2萬人次,發放救助金24.42億元。
  • 南嶽衡山最新燒香流程分享,可別傻傻亂燒香喲!
    春節將至,大家和家人團聚一堂自然少不了出遊,而燒香拜佛作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能在春節期間和家人一起燒香祈福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那既然說到了燒香,就不得不提一下南嶽衡山了。南嶽衡山是五嶽之一,自古被被當做是文化聖地,山上的宗教文化令人沉迷,古代很多君王也都會來燒香拜服,前來祈求眾神明的保佑,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南嶽衡山的燒香文化。都說南嶽衡山的香火很旺,菩薩也很靈,很多來許願的人也都能還願,只要你夠虔誠,無論是求平安還是求事業都能得到回應。
  • 廣東南雄一鎮長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被移送司法機關
    中新網廣州7月10日電 (索有為 粵紀宣)中共廣東省紀委官網南粵清風網10日通報4起民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其中,南雄市全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鄧光祥騙取國家徵地補償款22萬餘元,被雙開並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 初一十五不能洗頭,不能洗衣服,這種說法能信嗎?(原創)
    在農曆每月的初一即朔點時刻處太陽和月球在地球的一側,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會引起「大潮」,在農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陽和月亮在地球的兩側,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會引起「大潮」;在月相為上弦和下弦時,即農曆的初八和二十三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發生了「小潮」,故農諺中有「初一十五漲大潮,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之說。
  • ...濟寧探索低保救助困難指數評估機制施保更精準-中華人民共和...
    本報記者 周 亮如今,在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低保金告別了按三檔發放的傳統工作方式,轉變為根據採集到的3大項35小項內容、4大類20小類61品名收入數據,通過系統平臺測算得出困難指數和救助金額,實現每個人的低保金因人而異、因人施保。
  • 山東:2月起,每月向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兩項補貼!
    明確補貼對象和標準《通知》明確規定,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分為「生活補貼」「護理補貼」兩部分,對年齡達到60-79周歲、80-89周歲、90-99周歲的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別發放80元、100元、200元生活補貼;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依據《老年人能力評估》標準評估為2-3級的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80元護理補貼,與重度殘疾人等護理補貼不能重複享受。
  • 鯨頭正月初一「燒頭香」
    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完年夜飯後,很多人都在看春晚,但在蒼南各地都有「燒頭香」的習俗,特別是雲巖社區的鯨頭楊府殿香火最旺了,每年的三十晚上總是人山人海,把楊府殿擠的個水洩不通,到處是燒香的信徒,到了半夜12點,大家都爭先搶上頭柱香,保佑來年風調雨順
  • 十五的月亮為什麼不能十五圓?
    常會聽到的一種說法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是在庚子鼠年的農曆六月裡,十五的月亮卻是「十四圓」,最圓時刻出現在8月3日23時59分。昨天,你看月亮了嗎?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每逢農曆初一,我們看不到月亮,叫「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左右,我們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月亮的月相變化按照朔望月周期(約29.5天)在不斷重複。
  • 今年元宵節「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幾點賞月最佳?
    天文專家介紹,繼連續三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之後,從今年起連續三年的元宵月則迎來「十五的月亮十五圓」。據了解,月球繞地球轉動一周為一個「朔望月」(約為農曆一個月),這個月中月亮最圓的那天稱「望日」,也叫「滿月」。月亮從一個滿月「走到」下一個滿月,需要29天半左右的時間。
  • 李樓鄉2021年1月城市低保金報銀行表
    有效 生效時間: 2021-01-05 廢止時間: 暫無 名  稱: 李樓鄉2021年1月城市低保金報銀行表
  • 男孩不能初一,女孩不能十五出生,這些日子出生的人命不好?
    結果,朋友父母說,有句老話叫:「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初一出生的男孩大多命不好,克母、早亡。這話聽的我都驚呆了啊,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有這麼一說,簡直是扯淡啊。在孩子王群裡說起來這個,竟然很多人都表示,她們那也有這個說法,只不過意思不太一樣。關於「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至少有這麼些個版本:1、 古代生孩子風險大,又沒有剖腹產,就會出現寶寶難產、夭折等情況。
  •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講究?老祖宗的告誡字字珠璣
    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國家強大的根本。古代文明有很多瑰寶,「俗語」就是其中的一個。民間的俗語可不是農民隨口的一句順口溜,而是經過數千年經驗積累總結而成的真理。短短的一兩句話,即順口押韻,又通俗易懂,其中不乏精彩的總結、豐厚的經驗和深刻的道理。俗語是平凡古人總結的哲理,是古代人民驗證的科學,畢竟十句俗語九句真。
  • 河南又一良心景區走紅,每月初一十五不收門票,免費齋飯吃到飽!
    這個景區跟其他的經典最大的不同就是這裡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都會免收門票。如果遊客餓了還可以在這裡品嘗免費的齋飯,不限量吃到飽為止。許多遊客還表示,有的時候會特意選擇初一十五來,不是為了佔便宜,只是因為對齋飯感到很好奇,很想嘗嘗,而平時是吃不到的。關於這個良心景點,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