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科技行業涉及各個領域,比如:人造衛星的製造與發射、外太空火箭發射技術。有的配套公司專門整合、分析、銷售外太空搜集的數據,還有的公司專門清掃太空垃圾。
2012年至2017年,太空科技行業融資火爆增長,直到近兩年才稍微放緩。
自2012年來,太空科技行業一直不斷發展壯大。2012年至2015年,全球範圍內,太空科技行業交易額上升了超過400%。2015年,私營企業融資46次,總額達23億美元。2016年,融資熱度有所降溫,融資40次,總額達15億美元。總融資次數下降了13%,而總融資額下降了37%。
太空飛行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因此太空科技行業偶爾會出現巨額融資現象。2016年,衛星網際網路公司OneWeb,融資12億美元,是融資最多的公司。人造衛星天線製造商Kymeta緊隨其後,第四輪融資達6 200萬美元,然後是致力於清掃太空垃圾的Astroscale公司,第二輪融資達3 500萬美元。2017年第一季度,日本軟銀投資了OneWeb和國際通信衛星組織Intelsat的兼併。
雖然2016年第四季度融資次數是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少的,但是2016年第四季度,太空科技行業的單季度融資總額是最高的,達12.2億美元(巨大部分都是OneWeb的融資)。2016年前三季度,融資額較低,總計僅2.32億美元(36次),平均融資額為650萬美元。
2016年第四季度僅有4次融資。2017年第一季度,融資次數大幅上升,達11次。但是該季度融資總額僅為2.12億美元。近地軌道衛星發射供應商 Rocket Lab完成了第四輪融資,總額達750萬美元,投資人為美國柏尚(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和科斯拉(Khosla Ventures)兩家風投公司,對Rocket Lab的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人造衛星天線製造商Kymeta也完成了一輪巨額融資(7 400萬美元),投資人國際通信衛星組織Intelsat擁有公司少數股東權益。
美國宇航局NASA鼓勵發展私人航天飛行,為私人領域的投資奠定了基礎。知名企業家特斯拉汽車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也對此大力支持,2012年太空科技行業的融資額幾乎為零,到近兩年總融資額已經飆升至約40億美元。此外,3D列印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太空科技行業的蓬勃發展。許多太空設備的製造都離不開3D列印技術。私人太空技術公司Space X的運載火箭Falcon 9就採用了3D列印技術製造。
——CB Insights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航天技術不斷進步、航天活動不斷增多,太空垃圾也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這些垃圾對人類太空探測與服務造成巨大危險。因此,在未來,太空垃圾清掃服務將會有巨大市場。目前,美國航天用微型離子引擎製造商Accion Systems和日本Astroscale 公司一直在致力於清掃太空垃圾,防止人造衛星被損毀。
目前,地球周圍一共有大約50萬枚太空垃圾以每小時四萬公裡的速度飛行,人造衛星只要稍微和它們碰撞,人類的通訊網絡就有可能受損,甚至徹底被摧毀。
——Alice Lloyd George, Investor at RRE Ventures
此外,太空中除了垃圾,還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太空採礦實現起來還有一定難度,但在未來絕對是極具潛力的市場。 高盛集團對太空開採市場非常有信心,其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
儘管人們對於開採小行星仍有較多顧慮,但相比之下,這方面的經濟和技術障礙實則要少得多。每個開採探測器的成本可能在數千萬美元左右。加州理工學院則表示,小行星太空船的造價可能高達26億美元。
——高盛
更多矽谷一線採訪,請收聽《矽谷早知道》。你在矽谷的特派記者徐濤帶來原汁原味的矽谷聲音,帶您把握趨勢發現未來。關注請點擊連結( http://36kr.com/goods/10002),或掃描以下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