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宇宙是用不著抽象的;宇宙只能是非常具體的。」這句話是源自《泰戈爾評傳》裡的精彩言論,說得客觀現實,引人深思。
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作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也曾發出過「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的感慨,現在的人也會不時凝望天空,暢想著宇宙的各種神奇現象……
當你入神的時候,常常會想到,宇宙究竟有多大?有沒有邊際呢?在螞蟻面前,我們人類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了,但是,地球卻容納下了生活其中的所有人類,而太陽系又比地球大,銀河系又比太陽系大,總星系又比銀河系大……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真的太渺小了。
宇宙因其廣袤而充滿了眾多未知的可能,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這些未知因素也會接踵而至。03年,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過「敲門聲」,後來他也再沒太空之旅,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回望人類和宇宙的過去
根據百科數據,最新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為一千五百六十億光年,甚至比這個還要大,這是從空間維度上看,可以觀測到的宇宙年齡大約為138.2億年,這是從時間維度上看。就這兩點,就可以感覺得到宇宙是有多大,那是我們人類無法想像的。
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部分,也就是總星系,典型尺度約為100億至150億光年,和整個宇宙比起來,這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一光年就大約是94600億公裡,在這些天文數字下,人類探索太空依舊任重道遠。
不過,人類能發展到今天,探索精神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想要知道山外都有些什麼,人類就必須走出大山。「世界航天第一人」是中國明朝的官員萬戶,點燃了綁在椅子上的火箭,他飛向了嚮往的天空,卻因此失去了生命,今天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叫「萬戶山」,名字就從這裡來。正因為人類擁有這樣執著的信念,探索太空的路上才撒滿了希望。
在宇宙探索的過程中,因為充滿了太多的未知性和不可測性,人類必須十分小心,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出現各種兇險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不可避免,但可以盡力減少它的出現。
二、03年「太空敲門聲」事件及原因
對於宇宙探索的風險,航天英雄楊利偉有切身的感受。當楊利偉成功回到地面以後,他說:「我感覺非常良好,我們的飛船非常良好,我為祖國感到驕傲。」人們當時就歡呼了起來。
但是這次成功的背後,在太空中,楊利偉卻有著這樣的一段經歷。飛船裡的他聽到過一陣類似於敲門聲的聲音,太空中怎麼會出現這種聲音呢?這很有可能是某種異常導致的,而且就怕是不利的異常。
為了防止這個情況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楊利偉果斷地把飛船「開」會地面,最終成功著陸。這個「敲門聲」一傳開,大家便紛紛開始猜測,這個聲音就像導火線一樣,把大家對宇宙的想像一下子給引著了。
首先想到的是,會不會是外星人?外星生命體?然後是,未知的物質?未知的能量?未知的某種特殊存在?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解釋。但是,在事實沒有揭曉之前,一切都只能停留在猜想層面。後來,此次事件發生的原因找到了,那是在事件發生十七年後。
宇宙環境與地球環境天差地別,因為各種因素(主導因素為氣壓)的關係,飛船發生了形變,這個「敲門聲」就是形變產生的。
終於,這個「敲門聲」的謎團解開了,但是,這次飛天旅途中,楊利偉遇到的危險遠不止這些。因為團隊的大量付出他的努力克服,這次旅程才能圓滿完成。
神舟五號進入了太空,這個裡程碑一樣的事件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進步,從此以後,中國航天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態勢,大步向前。
當然,從這個事件也同樣可以看出,探索宇宙的路異常崎嶇,關係到人的生命,宇宙裡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空事業的發展需要前沿技術,同樣需要細心的品質。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在掌握相關技術的同時,從小處開始考慮周全,才能極大地減少危險事故的發生。
太空人從事著這樣高風險的事業,社會大眾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三、探索宇宙未來的展望
人類也在探尋著在自然環境長期生存和發展的道路,這樣的探尋涉及到很多領域,有地底,有海洋,也有太空,有物質,有能量,也有微粒和波,然而,人類的各項探索依舊需要繼續深入,因為別說太空,就連地球我們也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就拿海洋來說,目前人造潛水器最深能下潛到海洋下10916米,而海洋最深處有11034米,海底水壓巨大,光線不足,這些都給下潛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果要加上各種任務,保持在指定下潛深度處將會更加困難。
探索宇宙首先需要走出地球,我們國家的火箭發射成功率非常高,就在這幾天,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的消息也還在激動著億萬人民的心,這些努力都為人類走向宇宙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地球面前,我們人類的發展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搬到宇宙面前,還是不夠,還是需要繼續發展,長期發展,高效發展。在以後的發展道路上,除了風雨,也會有彩虹,而這將會成為我們人類探索宇宙的強大動力。
在這些「彩虹」裡面,有著這樣一道光線,它就是立足於科學理論上的特殊探索方式。蟲洞是一種多維空間裡的隧道,可以連接兩個遙遠的時空,理論由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
如果這個理論能成為現實,人類將有可能在瞬時之間做空間轉移或時間旅行,這對宇宙探索的方式將會產生巨大影響,這樣,在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探索之路會更容易,但也會充滿不可預料的風險。
除此之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探索宇宙還會有更多新穎的方式方法,比如人工智慧的發展,有助於研製相關功能的輔助探索機器人,幫助人類完成一些更加艱難的任務。
結語(附談我們普通人眼裡的宇宙)
以前,人們以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也就是著名的「天圓地方說」,曾經的銅錢,其結構也蘊藏了這一層含義。相信不少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猜想,當自己爬到對面那座最高的山的頂端,也就到了天邊了,伸手舉過頭頂,是不是就能摸到白雲了?不知道地有多深,天有多高,這就是所謂的「不知天高地厚」吧。
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有對科學文化知識的了解不斷深入,大家知道的也更多了。知道了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太陽和月亮都是星球,一個是恆星,一個是衛星,知道了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對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而這些,都離不開廣大科學工作者的努力付出。我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們在不斷地探索。
人類會探索到更多來自宇宙的信息,人類面前,宇宙在變大,人類面前,宇宙也在變小。
參考文獻:《楊利偉-百度百科》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