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塑」升級!日前,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湖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我省將重點聚焦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製品,快遞塑料包裝,農用地膜5類塑料製品汙染,分步驟、分領域禁止、限制使用相關塑料製品。
現場:農貿市場成塑膠袋使用重災區,超市、藥店已提供可降解塑膠袋
23日上午,記者分別走訪了農貿市場、超市、藥店等地方進行採訪調查,了解目前長沙塑膠袋的使用情況。
上午10點,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記者來到開福區四方坪農貿市場,看到攤位上大多掛著各種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的超薄免費塑膠袋,供顧客隨意取用,上面並無任何可降解標識。而正忙著採購的市民手中,隨手提的塑膠袋裡裝著黃瓜、西紅柿、土豆等。經記者觀察,發現市民買一趟菜下來,用上十來個塑膠袋並不稀奇。「市場內經營戶都免費提供,自己家不給,恐怕沒有顧客會登門了。」一位菜攤老闆介紹,塑膠袋兩塊錢一捆,一捆50個左右,一天最多能用200多個!
緊接著走訪了三家藥店。據介紹,藥店的塑膠袋一般採用定製的,按大小有10釐米、50釐米、150釐米三種,並且上面印有可降解標識,觸感與普通塑膠袋不同,感覺更加厚實,並無難聞的塑料氣味。
「一般有顧客就只買個創可貼、消毒水、棉籤等小件藥品我們就會用最小的塑膠袋打包。」藥店人員介紹到,雖然免費提供塑膠袋,但會根據實際藥品大小來提供包裝袋。
下午2點,記者來到在長沙市開福區四方坪的麥德龍大型商超內,雖然收銀臺的塑料購物袋為有償使用,具有可降解標識。但是,蔬菜、水果、肉類等食材還是由超市免費提供的平卷塑膠袋包裝,這成了市民的包裝首選。
新政:哪些塑料用品要限制使用?
據測算,塑料廢棄物產生量約佔全省原生生活垃圾量的20%左右,而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這4類是塑料汙染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對此,我省出臺的《實施方案》針對這4類塑料汙染物直出重拳。
在不可降解塑膠袋使用上,我省《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長沙市建成區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2年底,實施範圍擴大到全省市州建成區、長株潭三市縣級建成區。到2025年底,上述區域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鼓勵城鄉結合部、鄉鎮和農村集市等場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在一次性塑料餐具方面,《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省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全省4A級以上旅遊景區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縣城建成區、所有A級旅遊景區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底,地級以上城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農村酒席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針對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製品。《實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底,全省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無償提供一次性塑料製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到2025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
就電商快遞塑料包裝而言,《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全省電商平臺企業和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減少寄遞環節二次包裝。
關於農用地膜,《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形成覆蓋全省的農用地膜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加工監督管理制度,構建完備的農用地膜回收利用體系,農用地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農用地膜基本實現全回收,不合格的農用地膜基本淘汰,地膜殘留量實現負增長,農田「白色汙染」得到有效防控。
對策:推廣應用替代產品
面對塑膠袋限制使用後可能產生的缺口,《實施方案》提出,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增加綠色產品供給。
具體而言,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鼓勵設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裝置。推廣使用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袋)。建立集貿市場購物袋集中購銷制。在餐飲外賣領域推廣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生物基產品和可降解塑膠袋等替代產品。
強化企業綠色管理責任,推行綠色供應鏈。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鼓勵塑料製品生產企業與流通商家、消費終端合作,採用「以舊換新」、「銷一收一」等模式,減少廢棄量。支持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強化入駐商戶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實施方案,並向社會發布執行情況。以連鎖商超、大型集貿市場、物流倉儲、電商快遞等為重點,通過設備租賃、融資租賃等方式,布局安裝自動銷售平卷塑膠袋機;積極推廣可循環、可摺疊包裝產品和物流配送器具,推行「共享快遞包裝」、「共享配送器具」、「果蔬綠色包裝直送」等新型物流模式,發展社區果蔬配送體系,構建標準化託盤、冷藏箱/保冷袋循環共用和跨平臺運營體系。在城市中心及旅遊熱點區域推行「無接觸式管道直供飲用水」模式,減少一次性包裝飲用水的消耗。
立健全可降解塑料尤其是生物基原料及製品生產審批的「綠色通道」,嚴格塑料製品尤其是食品接觸用塑料製品生產許可審核,嚴禁違規添加對人體、環境有害的化學添加劑。鼓勵企業制定綠色設計標準,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採用新型綠色環保功能材料,使用符合質量控制標準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定期發布替代產品生產廠家名錄、「免吸管」等綠色設計產品名單,生產可降解產品的,應主動標識。
【編輯:張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