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喜春教授:生物活性多糖重組表觀遺傳機制在緩解疾病中的作用...

2021-01-10 網易

2020-12-21 14:41:29 來源: 食品科學雜誌

舉報

  DNA甲基化是一種表觀遺傳現象,在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暨南大學理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的Junsheng Liu、Jun Liu、Xichun Peng*等人研究了黃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改善大鼠模型骨質疏鬆症的表觀遺傳機制。

  

  結果表明,APS能顯著改變結腸上皮細胞DNA甲基化組。基於差異性甲基化位點(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sites,DMSs)的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顯示,APS引起與鈣穩態、破骨細胞/成骨細胞平衡、Wnt信號和激素相關過程有關的基因啟動子DNA甲基化改變。進一步分析表明,APS誘導的結腸上皮細胞基因甲基化改變及其對糖尿病、病毒感染和傷口癒合的影響具有高度一致性(相關研究已有報導)。此外,研究者還提出了APS在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生殖問題和嗅覺障礙中的新功能和相關機制。本研究中,作者提供了APS改善骨質疏鬆症的表觀遺傳機制。更重要的是,提出並證明了一種可靠的方法,可以通過研究非焦點部位的DNA甲基化變化來探索生物活性多糖的有益作用。作者認為這種方法具有高效、快速和經濟性,可以通過單一實驗探索功能性大分子的可能有益或治療作用,具有廣闊的前景。

  

  通信作者簡介

  彭喜春 教 授

  彭喜春,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於與食物營養組分與腸道健康方面的研究,具體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植物功能性多糖對慢病的作用;2)藥食兩用食物的功效機制;3)益生菌或腸道菌群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4 )功能性食品的開發。 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省部級項目和市局級項目多項,與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30餘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發表SCI收錄期刊論文30餘篇,其中1區和2區論文20餘篇;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Food & Function、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等多個食品科學領域高水平國際學術期刊論文的審稿人。

  該文章《Reprogrammed Epigenetic Landscape-Prophesied Functions of Bioactive Polysaccharides in Alleviating Diseases: A Pilot Study of DNA Methylome Remodeling in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Improved Osteoporosis in a Rat Model》在線發表於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翻譯/編輯:袁藝;責編:張睿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某複合物在心肌細胞表觀遺傳控制中起關鍵作用
    從單個全能受精卵產生廣泛不同和特化的細胞類型涉及大規模轉錄變化和染色質重組。先鋒轉錄因子在編程表觀基因組中起關鍵作用,並在連續細胞譜系規範和分化步驟中促進其他調節因子的募集。該研究揭示Isl1 / Brg1-Baf60c複合物在協調心臟發生和建立心肌細胞命運的表觀遺傳記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幹細胞/祖細胞分化為不同的譜系涉及到一系列大規模的轉錄變化和染色質重組。組織特異性轉錄因子與表觀遺傳修飾因子協同作用對表觀基因組進行編程,建立細胞同一性,這是由表觀遺傳調控機制進一步維持的。
  • ...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同濟大學心律失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雲甫團隊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
  • 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3月19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和園藝及園林系傑出教授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壇,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名為「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Liang, Sirisha Cheedipudi, Julio Cordero, Xue Jiang, Qingquan Zhang, Luca Caputo, Stefan Günther, Carsten Kuenne, Yonggang Ren, Shoumo Bhattacharya, Xuejun Yuan, Guillermo Barreto, Yihan Chen, Thomas
  • 南農多倍體團隊揭示表觀遺傳在小麥「愛恨情仇」故事中的作用
    表觀遺傳調控參與植物的器官發育和環境應答,但是人們對於表觀遺傳在小麥「結婚」、「離婚」和「復婚」中的作用了解較少。polyploid wheat和Histone H3K27 dimethylation landscapes contribute to genome stability and genetic recombination during wheat polyploidization的研究論文,分別從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的角度解析了表觀遺傳調控在小麥物種進化中的作用
  • NAR|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次生壁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花葯和莢果的開裂、機械支撐、水分運輸和抵禦病原菌的入侵等。此外,次生壁佔植物生物量的很大部分,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生物物理所合作揭示DNA甲基化穩定且可塑性遺傳的機制研究
    neighbor-guided correction enables robust yet flexible epigenetic inheritance (不精確DNMT1與「臨近區域依賴修正機制」促進穩定且可塑表觀遺傳)的研究論文,闡明表觀遺傳修飾在並不精確的維持機製作用下如何維持穩定遺傳的基本機理。
  • 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及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HAT4的結構及功能特徵,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生物學頂級期刊《細胞》
  • NAR | 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次生壁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花葯和莢果的開裂、機械支撐、水分運輸和抵禦病原菌的入侵等。此外,次生壁佔植物生物量的很大部分,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表觀遺傳學與人類疾病
    點擊上方「生物100」進入公眾號,點擊如圖右上角三個點,設為標星即可及時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內容,第一時間送達。表觀遺傳學的迅速發展,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複雜的遺傳現象,為解開生命奧秘及徵服疾病帶來了希望。根據表觀遺傳的機制,目前人類已經發現部分疾病的發生與表觀遺傳密不可分。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圖片來自 MPI of Immunobiology a. Epigenetics/ F. Zenk。
  • 表觀遺傳修飾可跨代傳遞
    2017年7月16日/生物谷BIOON/---我們並不是我們的基因的總和。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
  • 表觀遺傳調控或可期待
    來源:LAGUNA DESIGN / Getty基因被譽為生命的密碼,儲存著生命的多種信息,會決定人的許多生命特徵,包括是否會得某種疾病,可謂操控著人的生、老、病、死。但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在基因序列無變化的情況下,基因表達,也即表型,也會發生改變,並遺傳給後代,這就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內容。
  • 「實況」基礎研究論壇:心臟重構、非編碼RNA及表觀遺傳研究
    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今日基礎研究論壇分為三個板塊:心臟重構、非編碼RNA與心血管系統及表觀遺傳研究。其中,心臟重構板塊講者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的何奔教授及李逸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的項美香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吳立玲教授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徐明教授。
  • Nature: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繫了起來!
    自1942年,「表觀遺傳學」這個詞被提出以來,其被重新定義了多次;在這篇綜述中,研究者用表觀遺傳學來表示對分子和機制的研究,這些分子和機制能在相同的DNA序列中保持替代基因的活性狀態,當然了,這種操作性定義擁有多種含義了,首先,其包括跨代遺傳和有絲分裂遺傳,以及通過長時間存在的基因活性和染色質狀態,即使是在細胞不分裂的情況下,比如在諸如成年神經元細胞等長壽的有絲分裂後的細胞中
  • ...健康研討會-孫群教授-二氧化氯對黃麴黴毒素B1降解作用及倉儲應用
    徐明芳教授-雙水相法製備鱖魚(Siniperca chuatsi)肌動蛋白及定量分析  孫培龍教授-猴頭菇多糖、低聚糖的膜法分離工藝研究  張賓佳副教授-穀物澱粉多層次結構解析與應用品質修飾  肖安紅教授-穀物纖維性副產物資源的開發研究  彭喜春教授-亞麻籽多糖的減肥功效及機制
  • 「新進展」科學家開發新型「表觀遺傳時鐘」可洞悉人腦衰老進程 預測疾病風險
    進一步了解這一「生物年齡」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如何預防與年齡有關的疾病。近日,有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時鐘」,可以洞悉大腦的衰老進程,並可用於預測痴呆症等疾病的風險。人類DNA甲基化數據已被用於開發表徵衰老的生物標記物,稱為「表觀遺傳時鐘」。但現有的DNA甲基化時鐘準確性較低。
  • Science:表觀遺傳信息也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表觀遺傳 (epigenetic) 機制是讓諸如飲食、疾病和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能夠激活或關閉身體中基因的生物機制而且,這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第一次闡述了這些遺傳給後代的表觀遺傳信息的生物學功能。人體中有超過250種細胞,雖然他們擁有完全相同的DNA, 但是他們的形態和功能迥然不同。這種差異的產生是表觀遺傳過程的結果。表觀遺傳修飾能夠能夠讓DNA的特定區域吸引或排斥激活基因的蛋白,從而在不同種類的細胞中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達。
  • 大腦中非常規的表觀遺傳現象
    Gabel和Chen等人提出了一種可能的機制,甲基化的CpG結合蛋白2(MeCP2)被破壞能導致神經系統疾病Rett症候群,而mCH可能就是通過對MeCP2的識別調控神經元基因表達的。Gabel等人觀察到人或者小鼠中被MeCP2抑制的基因傾向於有更長的序列(核苷酸的數量),並且與mCA的數量增多相關。
  • Genet & Epige:表觀遺傳機制如何調節多種有機體的生命機能
    BIOON/ --幾十億年前,當單細胞生物出現後,自然界就開始了它的實驗,即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如何使得基因功能變得多樣化,DNA藍圖依然處於保守狀態,但其卻可以使基因產物具有不同的功能,隨著多細胞有機體進化產生,使得基因多樣性的過程就由表觀遺傳學機制來完成並且維持了,表觀遺傳學可以通過向DNA添加化學標記或者向圍繞DNA的蛋白添加標記來使得基因具有不同的功能,近來有研究表明,在高度發育的真核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