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末是「女神節」,一個專屬於女人的節日。除了珠寶、鮮花和包包在這個世界上最具女性代表性,在中國還有一種專屬的女性文字,你是否知道並見過。
曾在《雪花秘扇》中出現的獨特的溝通密碼:女書,獨一無二,女性專屬。第一次聽到「女書」這個詞,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總感覺在哪裡聽到過,也許是從一本書,一首曲子,亦或者是一部電影。但又覺得很陌生、好遙遠,「女書」顧名思義指的是女子的文字,但身為女子的我卻從來沒有接觸過。據說這種文字只有女人能學、能懂,能使用。這麼聽起來,總覺的這種文字帶有著封建禮教的色彩,總感覺那些女人是不是生活在偏僻的大山裡,是不是夫家對於女子管制的一種手段,是不是一種糟粕文化,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好奇心,機緣巧合之下,我來到了「女書」的發源地湖南永州江永縣,去發現、探知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一種女性文字。
當年看《雪花秘扇》的時候,醉心於兩大美女之間的演技,更多的關注點也集中在當代兩段女人之間的悽美情感故事。不可忽視的她們彼此間擁有獨特的溝通密碼就是女書。影片中有不少書寫女書的鏡頭,「女書」作為「老同」交流的工具,只寫在摺扇及巾帕上,只在女性間流傳,不為男性所識。
女書起源和流行於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上江圩鎮,所以又稱做「江永女書」,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的女性文字,還是一種特殊的表音文字,當地人稱其為「長腳蚊(長腳文)」。幾百年來,這種獨特的文字一代代傳下來。上世紀80年代女書被發現,引起中外震驚,作為一種神奇、獨特的文化現象,在漫長的歲月裡,見證了世世代代多情善良的女子,用聰明和智慧創造出來的快樂與悲傷,成為女性生命裡最溫暖的精神慰藉。不少以前的當地女性,並不讀書識字,但卻能熟練使用「女書」,雖然現如今已逐漸失去了其實用價值,但是畢竟當初在湖南等地曾以一種孤獨而鮮活的方式存在,江永縣作為江永女書的發源地,近年來想方設法對其進行保護,讓這種特殊文字長久的「存活」在世間。
由民風美少女打理的女書博物館,一起結識它的神奇和獨秀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坐落在江圩鎮浦尾島上,離江永縣城15公裡。這裡四面瀟水環繞,風景秀麗,在博物館的入口處有一高大牌坊「中國女書邨」,背面則是用女書字體所寫的「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這裡有著名女書傳承人的故居,走過吊橋,就能看到女書園,它修建於是2002年,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仿明清式建築風格。目前女書園是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記錄、儲存女書文化的資料中心,園內設有女書學堂、女紅廳、女書書畫廳、博物展示廳等,是一處展示和傳承「女書」非遺文化的場所。
當我們到達的時候,會有女書歌曲來迎接我們。很有地方特色,雖然唱的啥內容完全聽不懂,但好在有專門的人員給我們翻譯,而且博物館也會提供專門的女書文化和歷史講解服務,女書的文字內涵包含女性的獨特視角和韻味,頗耐人尋味。
2002年4月,江永女書入選了全國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並成為重點收藏的文獻遺產。2006年5月,女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永女書」以「最具性別特徵的文字」入選金氏世界紀錄,作為申報世界「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湖南省唯一一件代表作品—— 江永女書,可見其具有極富文化魅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女書的發源地江圩鎮,位於湖南與兩廣交接之處的邊陲之地,群山峻岭環繞,由於那個年代交通閉塞,和外部交流較少,「女書」的傳播範圍並不廣,主要在江永縣東北部瀟水兩岸,江圩鎮的葛覃、興福、高家、楊家、夏灣等村,以及城關鎮的白水、本鄉的錦江、朱家灣等村。後來又隨著姑娘們的出嫁,漸漸將女書傳播到江華縣、道縣、桃川縣等,以及和廣西部分地區。
在探討女書的歷史來源上,眾說紛紜,來源於當地美麗的傳說,不足為據。有一個傳說是說宋朝宋哲宗時,江永胡玉秀,因才貌雙全,被送進皇宮。宮中生活憂愁孤苦,無人傾訴。於是,她根據家鄉的女紅圖案創造出文字,把自己的苦悶、不幸與思念寫入其中,然後託人帶回家鄉,並囑咐她的親人:「如果要認識她的字,必須按傾斜著的方向去辨認,並按土話的讀音去理解其內容。」後來漸漸演化成了江永女書。另一個傳說是「盤巧造字」,大概就是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名叫盤巧的姑娘,18歲那年,被官府搶到道州府去。為了將自己的遭遇告訴家人,根據平常與姐妹們織花邊、做鞋樣的圖案,3年時間造出1080個字,並用這些字寫成一封長信,藏在一條狗身上,讓狗將信帶給家鄉的親人,姐妹們最終把盤巧的信認出來。當然還有很多關於女書其它的傳說,大家聽聽看看就好了。
女書獨特,傳遞並弘揚獨屬於女人的價值總結來說女書有5大獨特之處:1. 婦用男不用;2. 傳女不傳男;3. 記錄當地女性「悲慘故事」,並用當地土語唱讀;4. 字形奇特修長,右高左低,呈長菱形;5. 人死書焚,陪葬送終。
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女書」的基本單字約有1700多個,外觀形體呈長菱形的「多」字式,斜體修長秀麗。倒是與甲骨文頗有幾分相似,女書」作品多見於精製手寫本、扇面、布帕、紙片上。上面提到它的其中一個特徵就是「陪葬品」,據說「女書」的主人去世後,「女書」常作為殉葬品埋掉或燒掉,少數作為紀念品留給女兒,姊妹女友,是一種「人死書焚」的文化形態,所以現存的女書資料極少且又珍貴。
作為傳遞女性獨特情感與精神價值的「女書」,在過往漫長的歲月裡,抒發了女人的悲傷無奈,也見證了女人的快樂與慰藉。從博物館走出來,對它的認識停留在最淺顯的初見,也感嘆身為新時代女性的幸運,目前看來這些承載「女書」文化的文章和詩篇,才是「女書」的精華髓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