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使用雷射控制蒼蠅腦部神經元

2020-12-01 cnBeta

據外媒報導,日前,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他們可以利用紅外雷射的方式來控制蒼蠅的行為。科學家們直接將雷射射到蒼蠅的腦部,這時候腦部中那些依靠熱感激活的蛋白質就會產生一些特定的神經元反應。試驗中,科學家使用FlyMAD雷射器讓蒼蠅對周圍的物體產生「求愛」行為,而在雷射器關閉後,這種行為還持續了15分鐘。

早前,科學家曾試圖利用光線控制老鼠的神經元,而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蒼蠅,因為光線是無法穿透昆蟲的外骨骼,而且蒼蠅的頭部太小,科學家無法把光纖電纜植入到該部位中。

該研究小組表示,他們非常好奇在同時激活蒼蠅頭部的兩個神經元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的研究未來還可能幫助我們了解、勾勒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層次結構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腦細胞植入鼠腦可成功再生神經元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將成人腦細胞植入老鼠大腦後,可成功長出新的神經元,有助找出治療老人痴呆症或帕金遜症等腦部病症的新方法。,但美國佛羅裡達州大學的科學家將成人腦細胞植入老鼠腦部後,這些細胞成功生出新的神經元,而且分布到大腦多個區域。
  • 科學家發現保存「時間記憶」的腦部細胞
    數十年來,神經學科的科學家在理論上推測人類的大腦中有一部分細胞可以為在大腦中為我們日常發生的事件打上「時間標籤」,這樣我們可以在及時回想起過去發生事情的時間。但是,在科學界一直沒有找到可以讓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這部分幫助我們記憶事件發生時間的腦細胞的存在。
  • 如何做出決定並控制行為?多巴胺能神經元發揮了這樣的作用……
    近日,德國科學家通過開發一種體內鈣成像的3D成像新方法,發現多巴胺能神經元(DAN)可以敏銳地調節感官知覺,從而使動物的行為決策適應其內部行為狀態。相關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如何做出決定並控制行為是神經科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生物對香氣和味道有天生的偏愛,例如食物的氣味總是很有吸引力。大部分生物在口味上也有相似的偏好:糖和脂肪被積極地感知,而苦味的感知卻很消極。為了能夠進行這樣的評估,我們需要大腦中的信號告訴我們:「這很好!」或「這不好!」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系統(又稱獎勵系統)在這些評估中起著重要作用。
  • |神經元|腦電波|意念控制|...
    (美國研究員首次利用意念駕駛飛機試飛成功,後排為霍尼韋爾航空研究所科學家)自從神經學家和工程師們開始研究連接大腦與機器的意念控制技術以來,人們就開始想出千奇百怪的方式來利用它
  • 史無前例 第一個純精神控制的機器人手臂 無任何腦部植入晶片
    根據媒體報導,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與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在無創機器人設備控制領域取得了突破。研究人員利用無創的腦機接口(BCI)成功的開發出了第一款精神控制機器人手臂,它已經具有連續跟蹤計算機光標的能力。所謂的無創BCI接口,就是腦部在沒有植入晶片的情況下,實現對外部機器人裝置的控制。
  • 相機的發明,居然是從蒼蠅眼睛開始的
    人們很討厭它,以前一直把蒼蠅列為「四害」之一,許多人認為令人望而生厭的蒼蠅無論如何也不能與現代科學技術事業聯繫起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它的某些器官卻有十分特殊的功能,而且科學家從蒼蠅身上受到啟發,為人類做出了重要的發明創造。
  • 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可從鼻腔進入腦部損害神經系統
    印度報業託拉斯網站11月30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鼻腔進入腦部》的報導稱,眾所周知,新冠病毒會影響腦部,並導致神經系統嚴重受損。據研究人員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鼻子就能進入人的腦部。全文摘編如下:雖然最近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腦部和腦脊髓液中存在病毒核糖核酸,不過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是如何進入腦部以及如何在腦部分布的。來自德國沙裡泰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死於新冠肺炎的33名患者——22名男性和11名女性——的鼻咽部位及腦部。鼻咽位於咽喉上部,連接鼻腔,很可能是感染並複製病毒的第一個區域。
  • 蒼蠅也看到運動的錯覺
    使用這種科學的模型動物,也有可能研究哪些神經元機制可能是感知現象的基礎。因此,來自視覺系統神經的不平衡反應似乎觸發了蒼蠅運動的印象。科學家說,這大概與人類相似。世界的圖像最終在我們的大腦中創建:原始的視覺數據被記錄,評估和解釋-這就是我們記錄視野中的圖案,顏色和運動的方式。
  • 如何合理控制食慾?科學家們來支招
    此外,Cell Metabolism雜誌上的另一項報告中,來自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種能夠控制食慾的關鍵大腦細胞。研究者指出,大腦的瘦素感知和體重控制需要一種特殊的名為NG2的膠質細胞,而這一研究發現或可幫助科學家們未來開發新型靶向性療法來治療肥胖症患者。
  • 殘疾猴子利用大腦控制機械手臂:神經元重新組織
    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有關靈長類動物甚至癱瘓病人通過大腦活動控制機械手臂的新聞不絕於耳。但是,如果是在截肢的情況下,大腦需要如何適應呢?近期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多所大學的研究者將一個由腦機界面控制的機械手臂應用在了恆河猴身上。
  • 鏡像神經元讓「天使」變「惡魔」?
    這不是一隻普通的猴子,科學家事先在它大腦中負責計劃和執行動作的區域植入了一些細小的電線。每當這隻猴子抓起花生放入嘴裡時,其腦部區域的部分細胞就會被激活,這時實驗室的監視器就會發出聲音。   一次很偶然的情況下,這隻實驗猴看到另外一隻猴子抓起花生放進嘴裡,接著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另外一隻猴子抓起花生放進嘴裡時,連接實驗猴子腦部電線的監視器也發出了聲音。
  • 美國醫學家繪製"3D人類腦部地圖" 潛力不可估量
    中國網4月5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4月3日報導,大腦是人體各個器官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就像一個交響樂團的指揮家,又或者是一輛列車上的列車長一樣,作為一個人體的核心部位,大腦控制著我們的一切行為,如果大腦停止了運作,那麼人類就跟死亡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區別。
  • 科學家無意發現小腦的全新作用,高密度神經元挑戰數百年理論研究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小腦是人體腦部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其體積僅為大腦總體積的10%,卻包含了腦部超過50%的神經元!去年,神經科學家發現小腦在獎賞效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激勵和塑造人類行為的主要動力之一。
  • 使用雷射對大腦「傳送」
    正是發現了大腦的內置GPS,美國科學家John O'Keefe,挪威科學家May-Britt Moser,以及挪威科學家Edvand I. Moser三人獲得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MICHAEL HÄUSSER說「這項研究改變了腦神經學的遊戲規則,因為它表明我們可以使用光學方式讀寫特定神經元中的活動來操縱記憶,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神經迴路活動是如何幫助我們做出決定的。」該項研究結合了兩種極其強大的光基方法,可以利用光來讀寫大腦中的電活動。第一種是光敏蛋白。
  • 科學家研發廉價/可重複使用的粘合劑結構:靈感來自於蒼蠅爪墊
    據外媒報導,自然界是科學家們研究先進粘合劑的巨大靈感來源,從壁虎皮到蜜蜂唾液,都為下一代具有超強粘性的材料提供了藍圖。日本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發出一種廉價的、可重複使用的粘合劑結構,靈感來自於蒼蠅腳的粘性爪墊。
  • 陳根:大腦晶片構建模擬神經元文化,將帶來什麼?
    近日,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多學科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款三維「晶片大腦」(brain-on-a-chip),它能夠捕獲體外培養活體腦細胞的神經活動,並提出了一種建模交互神經元群體及其網絡結構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構建在晶片上培養腦細胞的模型。
  • 科學家已成功復活死豬腦,人類有望起死回生?
    「復活」後的豬腦活動影像 據《自然》雜誌公布的一項讓人興奮又不安的研究:美國科學家成功通過接入 BrainEX 體外灌注系統,讓死亡4小時的豬腦部分
  • 大腦晶片構建模擬神經元文化,將帶來什麼?
    大腦晶片構建模擬神經元文化,將帶來什麼?近日,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多學科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款三維「晶片大腦」(brain-on-a-chip),它能夠捕獲體外培養活體腦細胞的神經活動,並提出了一種建模交互神經元群體及其網絡結構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構建在晶片上培養腦細胞的模型。
  • 科學家在晶片上「種植」神經元,或將推進大腦修復技術的跨越發展
    人類的思想源於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然而,我們對神經元之間連接的發生過程所知甚少。為了能夠直接觀測到神經元間形成連接的過程,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款布滿「神經元支架」的半導體晶片,使神經元可以在上面有序發育並與其他神經元形成環路。
  • 科學家研究蒼蠅著陸20種方式,為啥?
    (文/Stephenie Livingston)看到蒼蠅毫不費力地在天花板倒立,這並不稀奇,但數十年來,困擾科學家的是,蒼蠅如何精確地施展空中特技,這實非易事。他驚訝地發現這種常見事件的記錄不足,當然這也不足為奇:著陸期間蒼蠅的閃電般迅捷的動作並不是那麼容易被觀察到的。因此,Cheng和他的同事使用高速視頻捕獲並分析了20多個以精巧的動作而聞名的蒼蠅(Calliphora vomitoria),並將它們的著地降落控制在了飛行室中,以便觀察。實驗表明,蒼蠅以多種方式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