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膽大的越獄:一群精英戰俘用木頭、床單和小米粥造了架飛機

2021-01-09 快哉風

文/快哉風

德國薩克森州的穆爾德河岸邊,有一個可以俯瞰科爾迪茨鎮(Colditz)的懸崖,崖上坐落著一座中世紀的古老城堡:科爾迪茨堡。

圖:今天的科爾迪茨堡

二戰時期,科爾迪茨堡成為納粹德國的戰俘營,由國防軍控制,先後關押過成百上千名波英法荷比等盟軍戰俘,全部是軍官,而且其中很多人是有過多次逃跑經歷「不可救藥」的戰俘。

這裡不是二戰德國唯一的戰俘營,但絕對是最著名的一個,因為這裡的關鍵詞就是兩個字:越獄。從1939年到1945年,這裡發生過多達174起越獄事件,共有316人參與,32人成功逃脫。

圖:科爾迪茨堡,有著二戰最著名的越獄故事

今天,來說說科爾迪茨堡越獄的故事。故事不短,但絕對有趣和熱血。

一、

德軍元帥戈林對科爾迪茨堡有過一個傲慢的評價:「沒有人能從這裡逃跑。」

他這麼說也是有理由的,科爾迪茨堡戰俘營屬於德國的「高安全監獄」,逃跑的難度巨大。

圖:1945年的科爾迪茨堡

首先,城堡矗立在陡峭的巖石山坡上,三面環繞著河水,一面是懸崖,只有兩個戒備森嚴的小門當出口。高牆、鐵窗、鐵絲網、警衛塔、警犬、探照燈、機關槍一應俱全,守衛這裡的,是德國國防軍的二百名士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其次,逃跑者必須穿過德國領土到達中立的邊界,最近的瑞士也有四百英裡。旅程中必須步行或找到交通工具,必須吃喝、休息並逃避抓捕,需要便服、錢、旅行證、地圖等東西,還要一口沒有口音的德語,顯然,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圖:科爾迪茨城堡,最難逃跑的戰俘營

圖:科爾迪茨城堡,最難逃跑的戰俘營

但是,這裡對越獄者,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兩大優勢。

第一,是德軍守衛的態度。

二戰中,沒有第二座戰俘營像科爾迪茨堡這樣對戰俘如此寬容。德國人對待英法荷等西方戰俘非常紳士,完全符合日內瓦公約,除了少量勞動外,食物、住宿、娛樂、體育、圖書館、劇場、舞會一樣不缺,還允許畫畫、寫作、寫信給家人,甚至,囚犯的夥食比守衛還好——因為每周都有紅十字會的包裹寄來,裡面有食物、香菸、巧克力等各種好東西。很多越獄者的德國馬克,就是用奢侈品和德國守衛交換的。

圖:部分英國戰俘的合影

更令人心折的是,以首領萊恩霍爾德上尉為首的德國守衛尊重戰俘們想越獄是一種責任、一種軍事榮譽的象徵,而自己的責任就是阻止真的發生。

簡單說:你儘管逃,我負責抓。

圖:萊恩霍爾德上尉,一個令人佩服的德國軍官

甚至,戰俘和守衛還形成了某種默契,比如不允許藉助外來的工具越獄。

第二,德國人把如此多「死硬」的有逃跑經歷的戰俘關在一起,這就為他們提供了分享經驗和共同制定計劃的機會。這座戰俘營人才濟濟,好多行業精英:有隧道工程師(工程兵)、文件偽造者(畫家)、繩索製作者(海軍軍官)、裁縫師,甚至是航空工程師(飛行員)。

圖:形形色色的盟軍戰俘

圖:形形色色的盟軍戰俘

於是,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科爾迪茨戰俘營成為二戰越獄次數最頻繁的監獄:174起。

二、

越獄的手段,令人嘆為觀止,簡直可以寫本書——事實上,成功脫逃的英國上尉裡德在戰後確實寫了一本。

第一次成功的越獄者是一位名叫勒雷的法國人。他在大衣裡藏好便服,在囚犯出城堡去公園體育活動的路上,躲在一座建築中的小屋裡,等到天黑,步行400多英裡走到邊境獲得了自由。

圖:戰後電影《逃離科爾迪茨》劇照

一個荷蘭軍官,同樣在公園的體育活動時間裡,利用同伴圍在一起打橄欖球時,撬開一個地下井蓋,躲在裡面直到天黑後,打開井蓋成功逃生。

荷蘭人在掩蔽方面非常有想像力,兩個荷蘭軍官在一塊帆布上手工縫製上樹葉,偷偷帶到公園裡並隱藏在它下面。倒黴的是,他們最終被警犬嗅出。

圖:三個德國警衛手持「樹葉偽裝帆布」

同樣是荷蘭人,為了掩護逃跑的同伴,曾創造性的造了一個粘土假人頭,偽裝成同伴點名,過了好久才被德國人發現。同樣,還有一個荷蘭「幽靈」,他假裝逃出了,但實際上隱藏在城堡深處。

圖:德國人讓荷蘭戰俘手持假人頭合影

圖:德國人讓荷蘭戰俘手持假人頭合影

兩個英國軍官在一次外出的戰俘音樂演出時,從房間打洞逃走,他倆化裝成德國軍官,鎮定的穿過一個全是德國軍官的休息室,大搖大擺走出室外,成功逃生。

一個個頭很小的英國皇家空軍軍官,藉助德國人要求清理房間雜物之機,蜷縮在一個三英尺見方的紅十字包裝箱裡,隨身帶著一把銼刀和一根繩子。被抬到一個空無一人的儲藏室後,他銼開箱子用繩子垂下外牆逃走了,但是不久被抓回。

圖:就是這個小個頭的英國皇家空軍軍官

一個英國軍官看到德國人在搬運床墊,他靈機一動,將自己縫在一塊床墊裡,隨身帶了一件交換來的希特勒青年團服裝。被當做床墊搬出城堡後,會德語的他走到大街上,甚至與一些德國士兵搭訕,轉悠了幾天後才被德國警察抓住。

還有一次,一些英國戰俘從公園返回城堡時,發現一位路過的女士掉下只手錶。英國人拿起手錶試圖將它歸還給女士,但那個女士毫不理會,德國警衛覺得奇怪,一檢查,發現是一名男扮女裝的法國軍官。

圖:監獄「逃生博物館」裡的展品,左邊就是法國戰俘的女裝

9名法國戰俘,利用城堡裡複雜的管道,組織了一個長期的隧道挖掘項目,他們用餐刀等工具辛苦挖了快兩年,但最後關頭被德國人發現了,遺憾的是,「法國隧道」距離外牆只差兩米了。

一次次逃亡,一次次被抓,德國人和戰俘似乎在玩貓鼠遊戲。遊戲規則是:如果戰俘事後被抓住,不是槍決,而是「單獨監禁」。但是如果逃跑中被發現,守衛可以開槍。

圖:那麼多越獄,傷亡事件寥寥

1944年死了一個英國中尉,他在逃跑中,被守衛開槍擊中身亡。德國人將他安葬在軍人墓地,葬禮時,靈柩上披著國旗,獲得了七響禮炮。

幾年裡,德國守衛收集了如此多的逃生設備,以至於萊恩霍爾德上尉在監獄裡建了一座「逃生博物館」,對其他監獄的官員展覽。對新來的戰俘,德國軍官的口頭禪是「歡迎來到逃生學院。」

三、

「逃生學院」的「博士生」,是英國人。

幾個英國飛行員和軍官,其中一個是劍橋工程師、英國皇家工兵少校威爾,做出了一個史上最大膽的行動:他們製造出一架滑翔機,打算從屋頂起飛逃離。

圖:部分英國戰俘合影,紅圈者為威爾

囚犯造飛機這種駭人聽聞的事,聽上去很不可思議,但他們真的做到了,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

滑翔機的製作車間,是在城堡教堂上的一個閣樓裡,英國人先砌了一面假牆,車間就隱蔽在牆內。還設置了瞭望臺,並創建了一個電子報警系統,以躲避德國警衛。

圖:戰後記者拍攝的唯一一張滑翔機照片

滑翔機的數百個肋骨材料,來自床板條,翼梁則是由地板木構成。控制線由是用拆開的舊電線製成,機翼是用藍白色的床單製成,再用小米粥煮沸打漿代替膠水密封。最後,囚犯們成功製造出一個翼展9.75米、機長6米、重量109公斤的雙座高翼滑翔機。

有趣的是,滑翔機的一系列製作尺寸,戰俘們是從監獄圖書館的一本書裡獲得,書名叫《如何設計飛機》。

滑翔機本身沒有動力,如何發射升空?

圖:屋頂起飛的3D效果圖

戰俘們的設計非常有創意:從比10層樓還要高的屋頂發射,跑道是事先做好的光滑木板(打算乘天黑鋪上屋頂),用一個滑輪組,一頭勾住飛機,一頭懸掛一個裝滿混凝土的浴缸,割斷繩子,浴缸快速下落帶動飛機加速起飛,只需要接近40公裡每小時,就可飛越60米外的河面,到達對岸的無人區。但是,一旦失敗墜落,必死無疑。

圖:起飛成功的3D效果圖

有點遺憾的是,這個天才的設計沒等到戰俘們付諸實踐,因為1945年戰爭結束了。一支美軍部隊解放了科爾迪茨鎮,戰俘們自由了。一個記者進閣樓拍攝了唯一的一張照片,此後滑翔機不知去向。

為了驗證這個滑翔機究竟是否能讓囚犯獲得自由,2000年,英國BBC專門製造了一集《逃離科爾迪茨城堡》的紀錄片,片中,劍橋工程師休(他是工兵少校威爾的侄子)和他的團隊重新製造了一個同樣尺寸、規格的滑翔機,甚至製作車間也在原先的閣樓裡,飛機材料都是用監獄的木頭、傳單、小米粥來複製,同樣用滑輪、浴缸作為發射器。

圖:閣樓裡的製作團隊

圖:用浴缸發射前的準備

發射後,滑翔機非常成功的掠過城堡,飛越了河面,飛了100多米,墜落在對岸的荒地——這意味著,戰俘們異想天開的計劃是完全可行的。那一刻,所有人歡呼淚流。

圖:起飛成功的一幕

戰後,科爾迪茨堡的越獄故事,在大量書籍、電視、電影和遊戲中重現,直到現在還被二戰迷們津津樂道。

圖:著名遊戲《逃離科爾迪茨堡》

最後,肯定有人要問:既然德國人對戰俘這麼寬容,好吃好喝的,為什麼那麼多戰俘還要冒生命危險越獄?

答案,德國守衛已經告訴過我們:因為軍人的榮譽。更因為,自由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不自由,毋寧死。

參考資料:《科爾迪茨城堡的故事》、英文維基《逃離Oflag IV-C》、BBC紀錄片《逃離科爾迪茨城堡》

相關焦點

  • 二戰時英國人用木頭造飛機,不但能隱身,還創下最快飛行紀錄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飛機首次應用於戰爭。為了躲避空襲,軍隊中出現最原始的雷達,由一個個喇叭組成,靠人力監聽。後來隨著技術的成熟,現代雷達逐漸成型,英國人羅伯特·沃特森·瓦特於1935年發明了第一臺實用雷達,通過向飛機發射無線電波束,在接收由飛機反射回來的電波,在通過耗費的時間計算距離,就能準確地獲知飛機的位置。二戰爆發後,雷達廣泛應用於戰爭,它能探測110公裡以外的飛行目標。英國在本土布置了五臺大型雷達,在不列顛空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美國二戰末期的木頭飛機!尺寸100米,至今還是世界最大水上飛機
    不過要說歷史上最大的水上飛機,那還得是誕生在二戰末期的一種用木頭製造的大型水上飛機,這就是著名的H4大力神水上飛機,也被稱作雲杉鵝。在二戰的中後期,美國意識到如果需要從美國本土向歐洲以及亞洲運送大量的物資,就需要一種非常大的運輸機,用船隻運送的話速度太低,大量的普通運輸機又無法運送重型裝備,美國當時的打算是希望水上飛機可以運送M4等坦克,而且可以一次性運送幾百名步兵和幾十噸的物資,這種要求放在現在來講非常簡單,比如像俄羅斯使用的伊爾76系列運輸機以及我國的運20和美國的C5C17都可以輕鬆做到,這些飛機一般都有超過40噸的運載量
  • 為了掩人耳目,二戰德軍建了木頭機場,英軍配合演戲扔了木炸彈
    相信二戰作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很多人都不陌生,這場戰爭中也發生過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在戰場上,「兵者詭道也」是非常實用的一句話,打仗的雙方會用各種方法來迷惑敵人,等到對方上當之後,為自己勝利擴大優勢或直接勝利。在二戰時,德軍和英軍曾在一場戰役中,德軍擺了迷魂陣,結果英軍將計就計反過來戲耍了德軍。
  • 現實版「肖申克救贖」:戰俘集體偷挖地道,一年後76人趁夜越獄
    在戰場上酣暢淋漓的殺敵和被敵方公正地殺死,是一個戰士最後的驕傲。但,並非所有戰士都會血染疆場,有些人會成為戰俘。一旦成為俘虜,就意味著自己成為了本國的恥辱和敵軍對己方提出要求的籌碼,這讓許許多多自尊心極高的戰士無法接受,因此他們會故意激怒敵軍而換取死亡。
  • 二戰最有趣的戰爭:英軍用木頭炸彈襲擊假機場
    二戰時德軍修建了一座木頭機場,不僅其中配備了一系列的木頭武器,像木頭炮臺、木頭飛機以及木頭油罐等等,甚至機場上高聳的雷達站也是由木頭建造的,正是因為這座與眾不同的機場,引發出了一長木頭對木頭的趣味戰爭。
  • 木頭做的飛機也能上戰場?這款轟炸機堪稱「木頭奇蹟」!
    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也是最為「奇蹟」戰鬥機,它一直以來被譽為「木頭奇蹟」。為什麼說DH98蟻式轟炸機被稱為「木頭奇蹟」呢?因為它的機身材料是使用木材製造的!
  • 澳大利亞在二戰中也肆意虐殺日本戰俘
    澳大利亞媒體呼籲本國社會反思這類暴行,並提到澳軍在二戰中曾有過殘殺戰俘的類似行徑。但諷刺的是,當年澳軍施虐的對象,正是來自如今和澳大利亞打得火熱的日本。 1941年12月,日本海軍相繼空襲珍珠港和菲律賓,日本陸軍也同時在馬來亞和菲律賓等英美殖民地登陸。作為大英國協成員,澳大利亞繼英美之後對日宣戰。
  • 世界上最大的木頭飛機,二戰美國H-4大力神,一次運送七百名士兵
    飛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在交通運輸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飛機技術成熟後運輸機就成為一顆常青樹,人們希望將運輸機越造越大,運輸能力越提越高。在二戰期間美國曾設計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木頭飛機H-4「雲杉鵝」,雖然沒有最終定型,但也書寫了飛機史上精彩的一頁。
  • 木頭造的廉價飛機終成二戰英國皇家空軍神器,無視德軍雷達!
    日軍神風突擊隊的思路給了英國人很大的啟發,他們也要製造這種便宜好用的飛機,因而,二戰期間聲名鵲起的「蚊式」轟炸機,誕生了!德壕英貧,陷入窘境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希特勒政府向德國空軍撥付了大量的發展資金,赫爾曼·戈林是當時德國空軍的最高指揮員,他也是希特勒政府的骨幹成員。
  • 十架令人稱奇的老式飛機
    F13是第一架全金屬飛機。其乾淨簡潔的線條和懸臂單翼的設計啟發了現代大型客機。首飛是在1919年,當時大多數的飛機還不過是由木頭和布做成的。相比之下,F13甚至擁有封閉的加溫機艙。未來我們又能乘坐F13飛行了。當然不會是原始的機體,而是由德國旅行箱製造商Rimowa製造的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 木製飛機上戰場,創造最佳作戰生存記錄,被稱為「木頭奇蹟」
    不過,英國著名的蚊式戰鬥轟炸機全機身結構居然使用木材,它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擁有「木頭奇蹟」的美譽。蚊式轟炸機是由德哈維蘭公司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被稱為 「木頭奇蹟」是因為它屬性、性能、戰績以及為二戰做出的貢獻。其自重低,身輕如燕,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低廉、節省原料,迅速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被大量生產和改裝。
  • 二戰時的假武器:盟軍有充氣坦克,日本有木頭飛機,專門忽悠對手
    【英國士兵正在給假坦克充氣】熟悉二戰的朋友想必都聽說過鬼影部隊,這支部隊讓德軍非常的頭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的戰鬥方式很特別,他們並不是用真真實實的戰鬥,而是通過各種手段來恐嚇德軍。不過他們一直被保密,直到二戰結束50多年之後,大家才開始了解他們。
  • 二戰時期,日本投降前,8名美國戰俘在日被活體解剖,過程駭人聽聞!
    特別是,必須保護他們免受暴力行為、侮辱和公眾好奇心的侵害。 公約得到47個國家政府的同意,日本代表也在公約上簽了字,隨後日本政府拒絕遵守這份公約。公元1942年,迫於壓力,日本對外宣布,日本將會有條件地遵守日內瓦規則。 由於被不斷灌輸軍國主義的思想,二戰期間的日本人都相信他們的使命是統治世界。
  • 最搞笑的逃犯,600人偷挖隧道一年,越獄時才知短了3米
    ,但是真實的越獄遠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容易成功,在二戰時期,德國的戰俘營中就有犯人策劃越獄,這次事件震驚國際,但是最終卻因為計算時出了失誤,因此少算了三米,就是因為這一點而前功盡棄,六百人一年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 二戰德國十大王牌飛行員,第一名幹掉了350多架飛機
    閃電戰的思想,是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用機械化部隊來快速切割敵軍主力來達到預期效果。所以二戰時期的德國,不僅僅坦克技術世界領先,其飛機性能和飛行員質量也是世界上的佼佼者;在頻繁的海陸空戰役中,德國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異的空戰王牌,這些人是盟軍飛行員的噩夢。
  • 史上最慘越獄 6百人挖地道逃亡時卻短了3米(組圖)
    史上最慘越獄,6百人挖地道逃亡時卻短了3米。
  • 二戰時的轟炸機竟然是木頭做的!
    木製轟炸機二戰時期,傳統飛機的鋁可能會匱乏,故用木材代替鋁材,製造出身輕如燕的作戰飛機。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生產的DH98「蚊」式戰鬥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一度被譽為「木頭奇蹟」。這是木材成功應用在飛機上的最早案例。被用來製造「蚊」式戰鬥轟炸機的木材就是世界上最輕的木頭——巴沙木。
  • 哈利波特變身越獄天才,被判12年,404天後製成木頭鑰匙成功逃脫
    電影《逃離普利托利亞》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蒂姆和史蒂芬就是整個事件的重要組成人員,兩人是南非白人中的一員,他們因對這種用鮮血和壓迫換來的特權不以為然,所以在1978年參加非洲人民大會秘密反種族行動,但被發現判為恐怖分子而入獄,入獄期間,他們一直在策劃越獄行動。在獄中他們見到了丹尼——與曼德拉和席蘇魯在同一場審判中被判刑60年,是皇室成員老前輩。
  • 二戰中最成功的飛機殺手——高炮
    前面的飛機正在穿越高炮叢林,你知道自己也必須經歷同樣的事情。」——拉爾夫·麥康奈爾上尉,B-26轟炸機「德軍高炮總是造成飛機損失和受傷的主要原因,其危險性在逐步增加,現已成為最大的單一作戰危險。例如,1944年6、7、8三個月轟炸機損失數據表明……高炮比戰鬥機擊落了更多轟炸機。同一時期,高炮擊落了我們12687架轟炸機,而戰鬥機僅擊落182架。」
  • 二戰木質輕型轟炸機---英國「蚊式」偵察轟炸機
    蚊式轟炸機,是由英國德·哈維蘭公司二戰爆發之初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二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