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肖申克救贖」:戰俘集體偷挖地道,一年後76人趁夜越獄

2021-01-09 御史談

在戰場上酣暢淋漓的殺敵和被敵方公正地殺死,是一個戰士最後的驕傲。但,並非所有戰士都會血染疆場,有些人會成為戰俘。

一旦成為俘虜,就意味著自己成為了本國的恥辱和敵軍對己方提出要求的籌碼,這讓許許多多自尊心極高的戰士無法接受,因此他們會故意激怒敵軍而換取死亡。

而且,作為俘虜,生活是完全沒有保障的,雖然在一戰的時候日內瓦公約就已經明確達成協議:各國要優待俘虜。但是就二戰的情況來看,日本大肆屠殺俘虜以及做慘無人道的實驗;納粹德國也進行俘虜大屠殺。作為俘虜,依然有被虐待的風險。

那麼如果在戰場上不幸成為了俘虜,戰士們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這個選擇不成功便成仁,那就是越獄! 二戰時期,就有一起著名的越獄事件,堪稱現實版的「肖申克救贖」:戰俘們集體偷挖地道,一年後76人趁夜越獄。但現實畢竟不是電影,最終這76人只有三人成功逃脫,其餘73人又被抓了回來。

一、拉夫特3號戰俘營,俘虜們謀劃越獄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西裡西亞的一個小鎮裡面,有著一所人見人怕的漆黑監獄,它被德國的納粹分子改造成了一所名叫「拉夫特三號」的龐大監獄,這是納粹黨人專門用來關押戰俘的"秘密基地",距離他們的「聖地」首都柏林僅僅只有兩個小時車程的距離。

作為如此重要的秘密監獄,裡面關押的戰俘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盟軍士兵,而是清一色的各國飛行員!二戰時期,空軍具有極強的統治戰鬥力,地毯式轟炸過後,地方的陸軍幾乎喪失戰鬥力,因此空軍無比重要。

但是,空軍又是無比稀有的,每一個飛行員的培養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和培養的,而且產出極低,因此盟軍各國對飛行員的保護都是無比重要,甚至提出飛機可以墜毀但是飛行員一定要回來的口號!

德國納粹也非常清楚飛行員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們將飛行員作為一種重要的政治談判資源,而就在這拉夫特3號戰俘營,關押者包括兩千多名英國飛行員在內的七千五百名飛行員,他們都是各國的翹楚兵種。

德國納粹對於這些飛行員倒是秉承著日內瓦公約的精神,給予了他們最好的居住條件。夥食非常的不錯,有魚有肉,還有劇院和遊泳池,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哪個地方的度假村呢!

戰俘營的待遇那麼好,活動那麼多,難道德國的上層不考慮戰俘越獄的問題嗎?怎麼可能,每所監獄都無比重視越獄的問題。

德國納粹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其實就已經考慮到了越獄的問題,這所戰俘營比一般的監獄高了整整一米左右,這也讓俘虜們挖掘地道變得異常困難,同時納粹們也會更容易發現俘虜居住場所的異常。

其次就是監獄附近的土壤全都是疏鬆的沙子,如果監獄中的俘虜貿然挖地道,那麼就會引起嚴重的塌方,而且往下一兩米的沙子全都是和表面不一樣的顏色,如果挖出來隨意堆放,那麼勢必會引起納粹的警覺。

最後,納粹們為了防止俘虜神不知鬼不覺地打地洞,還在周圍堆滿了敏感度調到最大的麥克風,只要有風吹草動,地下挖掘的聲音將會更輕易地傳到地面上。

最關鍵的是,周圍還有八百多名在明處的納粹警察,他們荷槍實彈隨時準備槍決每一個敢有不一樣心思的俘虜。就此看來,這所監獄沒有任何漏洞!但是就是在這,被關押的飛行員們創造出了震驚世界的越獄通道。

二、花一年挖地道,可惜天意終難違

在這次曠古爍今的越獄中,不可不提到的一位英雄名叫羅傑布舍爾,他是英國皇家飛行員,在英軍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作為三年的老俘虜,羅傑已經嘗試過了兩次越獄,經驗無比豐富,雖然最後都被抓了回來,但是積累的膽識和越獄的智慧是無人可以比擬的,這也讓他成為了這次越獄行動中當之無愧的領導者。

他在戰俘營中有個代號:"大X"。在1943年,羅傑準備開展越獄行動,為了讓更多的人有逃生的機會,羅傑規劃了整整三條越獄通道,為的就是確保能夠在守衛發現一條後,還有別的退路,事實證明他的智慧是無比正確的。

在監獄中,一切的工兵鏟等挖掘物件是被嚴令禁止的,但是這難不倒這些傳奇的戰俘們,他們偷偷地藏下了吃飯用的刀叉,還有燈具的把手,這些都成為挖掘的最好工具。

為了應對周圍的沙子土壤,羅傑指出必須要有木板進行支撐,那麼在監獄中哪裡可以搞來眾多的木板呢?為了重獲新生,無數的獄友紛紛貢獻出了自己的床板,在那段時期,無數的飛行員整夜睡在吊床之上。而根據後面納粹的統計,用來支撐的木板達到了四五千塊!

為了逃出後能夠暢通無阻地回到家鄉,這些聰明的俘虜還使出渾身解數,搞來了德國地圖和郵票等重要的指南,有些心靈手巧的飛行員甚至製作了各種證件,來為自己逃獄後塑造合法的身份。但是說到最後,出逃後的命運還是要看個人。

萬事俱備後,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挖了一個深九米長一百多米的通道,期間無人告密,每個人默契配合,就為了那可貴的自由。

又等了一個星期後,羅傑帶領的人終於決定出發,於是他們心懷激動地進入了地道,朝著自由前進,可是狀況卻接二連三。由於寒冷,出口處的門被凍得非常嚴實,他們砸了一個多鐘頭才砸開。

緊接著就是出去以後才發現,路線和之前設計的出現了偏差,本來出來就應該是樹林,但是此時出來的地方卻是一片空地,而致命的是,這個出口據樹林就差了三米。正是這三米,讓他們暴露在了德國納粹的燈光之下。

很快,納粹的人發現了他們的蹤跡,這幫英勇的逃獄者不得不開始四散而逃,各安天命,納粹出動了成千上萬的軍隊和警察圍捕他們。最後,76名逃出者中,只有三名沒被抓到,其餘的人,又一一被逮捕了回來。

對此,納粹上級非常的生氣,當即下令處死一部分被抓回來的越獄者,要以儆效尤,而光榮的首領羅傑第一個死在了納粹的槍口下,剩餘被選中的人也一一倒下。

雖然,這是一次不成功的逃獄,但是卻展現了盟軍們在二戰時期不屈的精神品質,這也讓無數的後人對他們進行歌頌。

相關焦點

  • 讀懂了《肖申克的救贖》,你就讀懂了人生
    來源:格上理財為什麼安迪挖通了隧道,八年後才開始越獄?01得救之道,盡在其中《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很少有評論講到。在最終決定越獄之前,安迪與瑞德之間有一段對話。關於自己的「罪名」,安迪說:「我太太說我是個很難理解的人,像一本合起來的書,整天這樣抱怨。
  • 看多了才發現,《肖申克的救贖》並不經典
    說起越獄電影,我們很容易想到經典傳世之作《肖申克的救贖》,還有的影迷能說出《洞》以及《男人的爭鬥》等經典黑色電影,他們中很多作品都是比《肖申克的救贖》要經典的。但為什麼後者能脫穎而出獲得更多人的認同。其實無外乎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合成。
  • 最搞笑的逃犯,600人偷挖隧道一年,越獄時才知短了3米
    ,但是真實的越獄遠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容易成功,在二戰時期,德國的戰俘營中就有犯人策劃越獄,這次事件震驚國際,但是最終卻因為計算時出了失誤,因此少算了三米,就是因為這一點而前功盡棄,六百人一年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 《肖申克的救贖》:空談自由而沒有執行力都是對「體制化」耍流氓
    很多人聽一首老歌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初聽不解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你會不會也是這樣:「初看不解劇中意,再看已是劇中人」?《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曾經看這部影片看的是安迪做帳時的熟練和睿智,在訓練場上播放音樂時的不羈和輕蔑,準備越獄時心思的縝密和篤定,那是一顆不羈的靈魂,無時無刻不再告訴著人們,我與你們不一樣。
  • 史上最慘越獄 6百人挖地道逃亡時卻短了3米(組圖)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件事自然不是電視劇版的《越獄》,而也是一個越獄,只不過是真實的越獄行動,但是這個結果卻很令人虐心,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為倒黴的越獄行動了,如果那個策劃者要是有麥可·斯科菲爾德的天才大腦,估計結果還是很客觀,但是事與願違,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 馬修·庫珀:越獄電影造成道德短視
    作為一名成年人,我看過最抒情的越獄電影是《肖申克的救贖》。在1994年上映的這部經典作品中。蒙冤入獄的蒂姆·羅賓森耗費數十年時間挖地道成功越獄。> 這一次的紐約越獄犯,被判謀殺罪的理察·馬特和戴維·斯韋特已經被比作《肖申克的救贖》的主角了。
  • 最新版「肖申克救贖」:美國紐約州兩重犯破牆越獄
    圖片來源:New York State Police相信你對那部讓人獲得正能量的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註:肖申克是監獄的名稱)並不陌生。而最近,在美國紐約州一處安全級別最高的監獄剛剛出現了一起「柯林頓的救贖」。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被稱為男人必看影片,它到底救贖了什麼?
    (有些人認為這裡很懸念,可為什麼我一開始就直覺他無罪呢?)他在獄中與一群雞姦犯進行頑強的鬥爭,之後展露出非凡的投資理財能力而被典獄長利用成為洗黑錢的工具,並因此獲得特殊地位。他一方面設法為獄友謀得一定的福利,一方面二十年如一日為越獄做準備,在通過法律途徑證明「清白」的努力失敗後,毅然實施越獄計劃,重獲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來自靈魂的救贖,知識改變了命運
    如下:有一個未來的目標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就像飛向火光的灰蛾甘願做烈焰的俘虜擺動著的是你不停的腳步飛旋著的是你美麗的流蘇在一往情深的日子裡誰能說得清什麼是甜 ,什麼是苦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返顧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很多人一直都在想,為什麼我聽了那麼多的道理,仍舊過不好這一生呢
  • 《肖申克的救贖》: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史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而改編成的《肖申克的救贖》劇本。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肖申克的救贖:運用智慧,信任希望,打敗恐懼!
    「這是一部所有人必看的電影」,人人都這麼說,《肖申克的救贖》突破了電影的局限,通篇幾乎充滿令人難以置信的溫馨基調,而電影裡最偉大的主題是「希望」。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
  • 豆瓣分高居9.7分的《肖申克的救贖》拍攝地,直讓人毛骨悚然
    裡面的陰森恐怖,讓人毛骨悚然,它就是電影《肖申克救贖》的拍攝地。這個是andy 用了20年挖的洞,他從這裡越獄,舉報典獄長,完成救贖。監獄的長廊,鐵桿鏽跡斑斑,讓你時刻感受到有面貌兇狠的獄警拿著警棍在這裡來回巡查,厚硬的鞋底踩得咯吱咯吱作響。斑駁的牆壁,昏暗的燈光,破裂老化的窗戶,讓你毛骨悚然,頓時覺得背後有涼颼颼的風吹來,還有眼睛在看你。
  • 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恐懼讓你成為一個囚犯
    #膠捲#《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單靠平實的敘述就可以讓人哭泣,情節不耽誤,人物之間的對話透露了無數人生哲理,真的值得No的位置。top250豆瓣之一。這是一個發生在監獄裡的故事,但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監獄比任何地方都更現實和殘酷。
  • 《肖申克的救贖》解構與思考
    我看著眼前的花草,看到孩子們像鳥兒一樣嘰喳嬉戲、在我眼前翻飛,感受著輕撫我身體的涼風與溫暖而理想的朝陽,我似乎也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人,從眼前的人世裡走過,表情與步履平靜,身體裡卻充斥著對現實的感知與超越現實的思考的激烈碰撞。電影的畫面就有一種超越現實的力量,它通過藝術化的表達和鏡頭,帶我去體驗從未見過的另一個世界,另一種社會生態。
  • 《肖申克的救贖》:十九年的囚籠,也關不住奔向自由的勇氣
    一提起自由和自我救贖,筆者腦海中的影片就是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逃離囚籠是天性安迪和瑞德對話主角安迪因謀殺案被判無期徒刑,被關入了肖申克監獄,這就是片名的由來。在監獄裡有一個黑人,瑞德,他坐了20年的牢,現在是肖申克監獄裡的老大哥。
  • 《肖申克的救贖》幕後冷知識,為保護蟲子絞盡腦汁,最初譯名搞笑
    相信多數電影迷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經典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前途遠大的銀行家被誤判殺害妻子及其情夫而入獄,在幾十年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終於挖通隧道逃出監獄,重獲自由的故事。故事中男主角安迪在監獄「三姐妹」的圍攻和獄警的強壓下屢敗屢戰,從未放棄反抗命運的不公。
  • 《肖申克的救贖》丨戰勝自己性格裡的弱點,最終才能獲得真正自由
    西方影視界曾經開玩笑地說:1994年是上帝想看電影的一年,因為有36部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橫空出世,且都為日後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作。其中,《阿甘正傳》《低俗小說》和《肖申克的救贖》在第6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提名時三足鼎立,不分伯仲。
  • 被封神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究竟在救贖什麼?
    最近2年,經濟形勢不是很好,企業和員工都面臨巨大的壓力,不少人一夜返貧,身心受到巨大壓力,仿佛一夜間就從夏日到寒冬,並且沒有人告訴你冬天啥時候過去,甚至有人說冬天才來,未來10年,今年還可能會是最好的的一年。
  • 監獄是職場也是修羅場,從《肖申克的救贖》看監獄裡的經濟現象
    他說:「一個戰俘物質享受水平的顯著提高,不是依靠自身獲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而是通過商品和服務交換得以實現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裡還談到,固定的營裡的戰俘,不僅交易頻繁,還發展起了交易平臺。戰俘們在固定的地方交易,把成交價格寫在公告板上。這樣,成交價的差距就會縮小。除此之外,還有人開始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比如洗衣服、熨衣服、甚至畫肖像等等。儼然成了一個「成熟的」社會。
  • 黑洞中,沒有一絲光明,只有骯髒的沼澤——越獄電影的鼻祖《洞》
    這是一部偉大的越獄題材電影,後來的好多越獄電影,或多或少都是借鑑了這部電影。一群被關押的犯人計劃了一個驚心動魄的越獄行動,他們決定在牢房的牆上挖一個洞,但這群犯人的空間和行動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克勞德是個在押犯,因為監舍需要修理而搬到了11號牢房,牢房裡的四個人抱怨太擠,卻不得不服從監規接受新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