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所有人必看的電影」,人人都這麼說,《肖申克的救贖》突破了電影的局限,通篇幾乎充滿令人難以置信的溫馨基調,而電影裡最偉大的主題是「希望」。
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鯊堡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
安迪沒有放棄運用智慧開啟救贖:
從一開始不讓自己淪陷於監獄生活(對比於和他同時入獄的胖子第一晚就受不了),到對「姐妹花」的不懈奮力抗爭,到為自己的信念而堅持寫信,挖洞等,到最後在挖好隧道後一開始並不急于越獄,因為他對自己的救贖並非「越獄」而是一份對自己信念的堅持,堅持自己的清白——「越獄代表了罪惡的一方,便永遠沒有人相信自己的清白」,所以最後的決然越獄其實是對自己的最終救贖——「我本無罪,我需要自由」。
同樣安迪沒有忘記瑞德,安迪告訴瑞德,希望是人間至善,比生命可貴的也許是愛情,比愛情可貴的也許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貴的,只能是希望,無論生命如何不堪,都不是可以絕望的理由。瑞德口口聲聲的體制化要了老布的命,而當瑞德也想要步老布的後塵時,安迪的話化解了他的宿命,不是麼,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如此而已。
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靜靜地坐下來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徵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萬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的一樣藍: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