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態有機農業 ,打造高端紅棗品牌
——訪新疆樓蘭果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政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人人誇,葉城的石榴頂呱呱。」幾句簡單的民謠道出了新疆「瓜果之鄉」的美譽。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種外,近些年,又有一支標誌性的果品在這個天然瓜果園中異軍突起,成為了瓜果市場上新的寵兒——它便是新疆若羌縣境內產的樓蘭紅棗。
樓蘭紅棗,出產自素有「華夏第一縣」之稱的若羌縣境內。海拔800米的最佳高度,遠離海洋的地理位置,一年210天的無霜期,加之塔克拉瑪幹沙漠高溫與阿爾金山雪域涼爽氣流的晝夜置換所形成的28度溫差,造就了樓蘭紅棗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而皮薄肉厚、果肉堅實細膩、甘甜爽口的優異品質,也為若羌縣贏得了「中國最優紅棗之鄉」的美譽與「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認可。就在若羌與紅棗相互成就的歷程中,一位從中原棗鄉新鄭輾轉而來的創業者——張新政,懷揣著一份獨特的「紅棗情懷」,帶領新疆樓蘭果業股份有限公司數經起落,闖出了一番紅紅火火的紅棗事業。
幾經起落, 未改情懷
「靈寶蘋果潼關梨,新鄭灰棗甜似蜜」。新鄭是張新政與紅棗共同的故鄉,聞著棗香長大的他對於紅棗一直有著特殊的感情,以至於未完成學業便投身到紅棗事業中。37年的從業經歷讓張新政對棗知之甚深,無論是種類、功效,還是種植、培育,或者加工、銷售,他都能如數家珍。而紅棗也帶給了張新政一份終身的事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已經將「新鄭灰棗」、「雞心棗」等帶出了國門,做到了年出口量達5000噸的優異成績,為做好紅棗產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憶起新鄭灰棗的繁盛時光,張新政十分懷念。可惜好景不長,隨著若羌自然氣候的變化,收穫季節的多雨使得灰棗無法自然長成,新鄭灰棗產業因此陷入低谷。幸運的是,在此之前,灰棗已於2000年左右被新疆若羌引種,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讓灰棗在異鄉再次煥發生機,表現出了極佳的品質和香甜的口感。樓蘭紅棗富含維生素A,B1,B2,B6,B12,C,P等被譽為「天然維生素」,富含人體所需的胺基酸和鈣、鐵、鋅、鉀、硒、碘、鋼、錳等元素,號稱「百果之王」,樓蘭紅棗含糖量高、皮薄、肉厚、緊松適中、果肉細膩、清甜爽口,樓蘭紅棗品質遠遠好於原產地---河南新鄭,堪稱棗中極品。
2005年,張新政在深圳首次邂逅了若羌紅棗。當時,若羌紅棗在國內市場上還籍籍無名,年產量也僅有300餘噸,但其優異的品質已然驚豔業內。2006年10月,張新政趕赴新疆收購了100噸若羌灰棗,從此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7年3月,安排好深圳的一切事宜,張新政義無反顧地追隨灰棗奔赴數千裡之外的若羌安營紮寨。入疆之後,他於當年7月成立了新疆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新疆若羌大漠棗專業合作社,並用自己的名字註冊了「大漠情」品牌。立足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相關資源,張新政很快帶領合作社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不僅多次亮相展會、引來媒體爭相報導,還引起了當地政府的注意。
當時,若羌縣委書記張亞平在了解到張新政的事跡後,親自到他的工廠中進行了實地考察,並盛情邀請有經驗、有實績的張新政來接管由若羌縣委於2001年組建、2003年掛牌的新疆樓蘭農副產品綜合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更名為新疆樓蘭棗業公司)。就這樣,2008年7月18日,在41周歲生日那天,張新政正式成為了「樓蘭棗業」的股東並出任總經理。
上任之後,擺在張新政面前的是一個經營不善、持續虧損的紅棗企業,但深耕紅棗產業多年的敏銳眼光讓他抓住了當時若羌紅棗產量低、品質好,產品供不應求,競爭壓力不大的機遇,通過科學管理與拼搏實幹讓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短短兩年時間,樓蘭紅棗儼然成為了巴州的一張「商業名片」,深受政府重視和行業好評。
可正當一切向好、發展可期之時,企業內部波瀾再起。2010年,受當地政策及股份制改革的影響,公司正式更名為新疆樓蘭果業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操作上市。由此帶來了決策權力轉移、內部管理分歧、客戶資源流失等一系列影響,企業也由盈轉虧,一度瀕臨破產。
為了引領當地棗業發展,縣委政府再次找到了當時已離開企業決策中心的張新政。這一次,他所面臨的境況甚至比第一次接管時更加嚴峻:團隊人心渙散,企業負債纍纍——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勸張新政不要接手。可他卻打心眼裡執著於這份「把最好的紅棗帶給對品質有要求的消費者」的紅棗事業,毅然決然地應邀回歸,以全權自營的方式再次接管了風雨飄搖的新疆樓蘭果業股份有限公司。
面對企業運轉艱難、拖欠工資,引發棗農上訪、多家企業起訴的惡劣影響,張新政堅守陣地,一邊從種植源頭和品牌定位入手,狠抓生態基地建設,嚴格管控紅棗生產過程中的環節,確保品質,一邊以心換心,與上訴的企業、棗農及欠款方進行真誠溝通直至達成和解,讓他們理解、支持企業發展,把紅棗品質搞好。
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張新政又一次奇蹟般地將破產邊緣的「樓蘭果業」拉回了正軌,並逐步發展為一家集紅棗科學種植、品種改良、種養結合、冷儲保鮮、品牌營銷於一體的綜合性股份制企業。初步構建了以若羌為生態種植基地、深圳為營銷中心的運營體系,在廣州、鄭州、蘇州、北京、重慶組建了輻射全國的規模化倉儲配送網點,在全國一線城市發展了一萬家會員配送銷售網點,推出了以「國棗樓蘭」、「張新政生態棗」、「羌牌」、「大漠情」、「女兒果」、「子母河」為代表的系列品牌,服務不同客戶,不斷整合新疆特色林果產業優勢資源,向著新疆特色林果標杆品牌的質量目標闊步前進。
專注品質, 明晰定位
入疆十四年,支撐著張新政從零起步,又兩次將企業從破產邊緣拉回正軌乃至實現盈利的,是那份擇一事終一生、對於紅棗事業的執著與愛,更是他堅守品質的經營之道與獨具匠心的服務理念。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新疆極佳的光熱資源和高達28度的晝夜溫差是若羌紅棗甜蜜的獨特法寶,有力保障了紅棗的品質。在南疆乾旱無雨的條件下,成熟的若羌紅棗可以直接在樹上掛幹,下樹後經過分揀大小和清洗即可包裝。若羌紅棗每百克多糖含量高達70-78mg,遠高於內地紅棗的8-12mg,加之皮薄肉厚、口感細膩,因此廣受歡迎,不僅佔據了國內高端紅棗市場的大半壁江山,還掙得了「中國紅棗看新疆,新疆好棗在若羌」的美名。
為了保持若羌紅棗的天然品質優勢,張新政選擇從種植源頭入手。利用自己在行業中的人脈和口碑,他取得了政府和銀行的支持,自2017年以來共規劃、整合、購買、承包了兩萬畝集約化紅棗生態種養植基地。在他看來,「真正好的若羌棗絕不是精選出來的,而是用心種出來的。」為此,他通過種養結合的方式對基地展開了「田間地頭」式的全過程管控,杜絕使用化肥、農藥,精心培育篩選農家肥、有機肥,走出了一條高標準的生態有機棗果之路。在他的嚴格管控之下,樓蘭紅棗憑藉優異品質連續十二年進入中南海特供果品、盒馬生鮮全國連鎖店。
在此基礎上,張新政還不斷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提高紅棗的附加值,逐步推出了生態棗、吊幹棗、棗多糖、棗膳食、棗果酒等不同種相的紅棗產品。並以紅棗為龍頭,帶動蟠桃、香梨、蘋果、白杏等十款新疆乾鮮水果產品,為市場和客戶提供豐富優質的林果產品和牛、羊、鵝肉。
品牌建設、紅棗基地建設推廣方面,張新政則立足若羌悠久的「樓蘭文化」,為滿足不同的受眾人群、完善企業品牌體系而打造了多個各具特色的品牌,並為各品牌設立了不同的定位與目標群體。其中,「國棗樓蘭」屬於高端定位,產品來自於樓蘭生態基地自種的生態有機紅棗,優中選優,且必須達到6個硬性指標才能入選:即①必須產於若羌樓蘭生態基地;②單顆粒重8克以上;③顏色紫紅;④紋路細膩;⑤多糖含量百克達到76mg;⑥水分不超過20%(國標為25%)。在如此嚴苛的篩選條件下,樓蘭生態基地每畝50多公斤紅棗中僅能選出1-2公斤國棗樓蘭棗。「羌牌棗」屬於訂單農業,產品來自於若羌本地的散戶棗農,按照羌牌紅棗的質量標準進行訂單式收購。「大漠情」則來源於南疆四地州所產的灰棗,主要面向追求性價比的大眾客戶,以量為主,回饋社會。「女兒果」為公司旗下的專供水果和冬棗,主要用於禮贈會員、感恩知遇,兼具《西遊記》中「女兒國」的雙重文化內涵。「子母河」是指新疆兵團36糰子母河流域所產的灰棗,以36團棗農訂單為基礎,按照「子母河」的質量標準收購。最後,張新政還用自己的名字給「生態棗」命名為張新政生態棗,時刻提醒自己:張新政生態棗必須是產自樓蘭生態基地的優質紅棗,以此來做保證。
誠信為本, 未來可期
如今,儘管企業還沒有完全從負債的陰影中走出,作為企業領頭人的張新政也依然在「失信人」名單上,但就是憑藉著他失信狀態下出行不便也依然堅持跑市場、拿訂單的堅韌與毅力,憑藉著整個團隊不畏辛勞、躬身隴畝的拼搏與汗水,頂著巨大經營壓力的樓蘭果業最終為自己贏得了蓬勃的生機與廣闊的前景。
正因樓蘭果業曾走過彎路、丟失過誠信並為此付出巨大代價,張新政比任何人都更懂得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誠信經營更為重要。他一再強調:企業最大的資產就是它的誠信——「寧可一時利益受損,也決不能讓棗品品質打折扣。」因此,他始終要求樓蘭果業用最好的棗贏得顧客、樹立信譽,用最真誠的心結清欠款、彌補傷害,用最理性的態度科學發展、互惠共贏。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機遇與挑戰並存。後疫情時代,張新政先後買入兩份、共計一萬六千畝的生態棗園,在堅守品質如一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經營規模。截至目前,公司已擁有近三萬畝的生態種植土地資源。
在這片土地上,張新政探索出了一套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體系。該體系以生態紅棗為核心,套養了生態牛、羊、鵝與蜜蜂。牛羊鵝的參與有效解決了無農藥情況下農作物的除草問題,所產的糞便也為作物提供了有機肥,而無農藥、無化肥的棗花則為蜜蜂提供了純天然的釀蜜原料,以此實現了生態循環,同時進一步豐富了基地出產的生態農產品。
面對網際網路+的潮流,張新政也選擇緊跟時代步伐,將這一技術靈活運用於企業品牌建設與營銷之中。他介紹道,樓蘭果業目前的會員制允許每位會員在基地認養一畝土地。其間,會員既能夠通過網絡實時觀測認養土地上生長的棗樹從開春施肥、夏季田間管理,到秋季掛果採摘、冬季田間維護的全部過程,也能夠親自來到基地考察,由公司負責解決食宿和交通。到了收穫季節,會員除了能夠獲得以紅棗為主體,涵蓋蘋果、香梨、白杏、石榴、哈密瓜等數十種疆內特產乾鮮瓜果、生態牛羊肉、純天然蜂蜜及其衍生產品(蜂蠟、蜂王漿等)在內的全品類、高品質生態農產品,還能禮贈親朋或向他人推介,售出產品所得利潤可以50%的高比例從公司分成。張新政相信,這種迎合了當前「大健康」、「大旅遊」趨勢的會員模式,必將為樓蘭果業贏得廣闊而光明的前景,實現企業與會員的雙贏。
接下來,張新政將帶領樓蘭果業著重開展以下工作:一是依託公司現有土地資源整合渠道和社會資源,形成一條龍服務,儘快緩解企業當前的資金緊缺局面;二是持續加強「國內+國外」和「會員+市場」的營銷網絡建設,發展和壯大中高端客戶群體。所有會員僅需每年繳納一定的會費,就可以享受到新疆當地特色的乾鮮果品、肉、蛋、奶等綠色產品,用品質口感傳播、分享給會員身邊更多的人,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立足棗樹種養,發展食葉草、苜蓿等家禽家畜所需的天然生態飼料種植,帶動棗園養殖業的發展,以此形成有機循環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四是響應政策號召,助力脫貧攻堅,通過創造就業崗位和傾斜用工實現精準扶貧,帶領當地群眾共同致富;五是依託優質的紅棗、果品及牛羊肉、鵝蛋等資源,以具有深厚底蘊的樓蘭文化作為發展引擎,進一步帶動當地旅遊產業的發展,打造大循環、一體化的良性生態發展模式。
回顧自己十四年來走過的坎坷歷程,張新政表示:「行業無好壞。創業成功最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目標定位,並能為之堅持。」當前,國家正處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潮之中,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樓蘭文化一定能夠再次綻放光芒。而若羌境內各條鐵路、公路、飛機場的開工建設和使用以及各項相關政策的出臺,也給若羌紅棗的產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談及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張新政表示,將繼續依託新疆當地豐富的林果、旅遊及土地資源,以「整合高端優質紅棗資源、助力若羌紅棗品牌發展」為使命,大力發展生態紅棗種植業、生態牛羊鵝養殖基地、分區租賃式託管農業及生態旅遊複合產業。
一方面,按無農藥、無化肥、無激素、無除草劑的有機生態模式,為消費者提供高端紅棗、天然新疆羊肉及其他農產品。同時建立由會員組成的分銷網絡,以社群分銷+新零售的商業模式孵化優質農產品品牌,推動若羌紅棗及當地其他農產品銷售向市場化、精細化、網際網路化進軍。計劃三到五年內實現全國招募會員達5000人以上,打通西部、西南、華南和華東市場,建設起行之有效、快捷高效的產品經銷網絡。
另一方面,以「自然、健康、歡樂」為宗旨,憑藉良好的項目運營機制、經驗豐富的運營團隊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建設,打造兼具生態種植、生態養殖、觀光遊覽、休閒採摘、動物農場等多種業態的新生態農場,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娛樂、休憩空間及三生合一(生產、生活、生態)的農村休閒生活體驗,打造新疆優質田園綜合體品牌,讓古樓蘭的文明在甜蜜、美景與歡笑中得到傳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