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動力學

2021-01-21 紅言知已




團體動力學(英文:group dynamics),又稱群體動力學、集團力學,是研究諸如群體氣氛、群體成員間的關係、領導作風對群體性質的影響等群體生活的動力方面的社會心理學分支。

  團體動力學一詞最初由勒溫於1939年提出。自1945年勒溫在麻薩諸塞理工學院創辦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以來,團體動力學無論在理論研究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上都得到迅速的發展,推動了美國社會心理學的研究。


團體動力學的基本概念是生活空間,它包括人與環境。但人既是個體的存在,也是團體的存在;而環境既是物理的、心理的,也是社會的。個體不是孤立的個別屬性的機械相加,它是在一定的生活空間裡組織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從這一點出發,很容易達到這樣的結論:團體決不是各個互不相干的個體的集合,而是有著聯繫的個體間的一組關係。作為團體它不是由各個個體的特徵所決定的,而取決於團體成員相互依存的那種內在的關係。由此認為,雖然團體的行動要看構成團體的成員本身,但已經建立起來的一個團體有著很強的紐帶使個體成員的動機與團體目標幾乎混為一體,難以區分。所以一般說來,引起社會團體變化而改變其個體要比直接改變個體容易得多。這就是整體比部分重要得多的場論的基本思想。


團體動力學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團體內聚力,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力,領導方式與團體生產力,團體目標與團體成員動機以及團體的結構性。

1、群體內聚力

群體內聚力是作用於所有成員並促進其參與群體活動的各種力的組合。群體動力學家一般將具有內聚力的群體描述為其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一起工作,每個成員都願意為群體分擔責任,一致反對外來的攻擊等。賦予諸個體一件共同的任務,在成員中造成一種友好的合作氛圍,諸成員具有相同的背景和態度,經常的接觸和交往,擁有共同的遭遇或不幸,都是形成群體內聚力的因素。一般來說,提高群體內聚力可以產生如下效果:

(1)群體成員的責任性行為;

(2)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

(3)價值取向的一致性;

(4)成員安全感的發展;

(5)群體生產力的提高。

2、群體壓力和群體標準

一般來說,該課題的研究重點是探討群體的一致性。對此,群體學專家有三種解釋:一是,群體作為整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別成員的思想和行動;二是每個個體都傾向於像群體中的其他成員那樣行事;三是個體在行動上與群體成員保持一致是受求同壓力的影響。群體中的求同壓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觀點和行為與他人不同時所產生的內在壓力。另一種是那些試圖影響他人行為的成員所施與的外在壓力。由於這些壓力都直接導向群體成員的一致行為,所以通常又被歸之於群體標準。

3、個人動機和群體目標

任何一種群體都會有一種目標,一種存在和行動的理由。被群體所選定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該群體的行為,群體作用的發揮,成員對群體的依賴性,成員的態度和信心等。研究表明,群體目標與成員的個人動機是密切相關的,盡心接受群體目標的成員會表現出最為強烈的需求動機,並努力為使群體達到目標而工作。

4、領導與群體性能

領導者的素質及其領導作風,在所有的群體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群體動力學中,一般把領導作為群體的一種功能來研究,這涉及到群體性能的發揮以及群體生產力的高低。另外,對領導方式的研究將有助於解決如何調動群體成員內在活力的問題。

5、群體的結構性

當一個群體在其成員之間的關係安排上獲得一種穩定時,它也就擁有了一定的結構。群體結構變量包括:正式領導、角色、規範、地位、群體規模、群體構成。群體結構塑造群體成員的行為,使人們有可能解釋和預測群體內大部分的個體行為以及群體本身的績效。群體中包含正常成員、非正常成員、領導成員和孤立者,其中,正常成員接受並遵守群體的絕大多數規範,非正常成員接受其中的某些規範而拒絕其中的一項或幾項規範,但仍是群體成員之一,領導成員在保持群體的團結方面作出最大的貢獻,而孤立者卻基本上不屬於群體,通常嚮往另外一個群體。




(聲明:本文內容摘自百度百科,僅做交流學習使用,若作商用,請聯繫原作者,謝謝!)




相關焦點

  • 淺談團體動力學(上)
    團體動力學的產生               庫爾特·勒溫在1939年發表的「社會空間實驗」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團體動力學」這個概念,藉以標明他要對團體中各種潛在動力的交互作用,團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團體成員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等去作一種本質性的探索。1945年勒溫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辦了「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團體動力學作為一種專業和學科得以建立。
  • 淺談團體動力學(下)
    字數:3899,建議閱讀時間:可長可短距離上一次跟大家反響團體動力學有幾天了,不知道上次的分享有否讓諸君有所啟發,了解了更多關於團體動力學的知識。    團體動力學的理論基礎:場論        團體動力學是一種跨學科的交叉性研究,理論取向較為廣泛,至少有以下幾種理論傾向存在於團體動力學的研究中,如交互作用論、系統論,精神分析理論等等,並有著一個共同的內在的理論基礎,那就是場論。
  • 群體動力學:團體動力學
    團體動力學,又稱群體動力學、集團力學,研究群體氣氛、群體成員間的關係、領導作風對群體性質的影響等群體生活的動力。
  • 團體動力學與組織改造
    團體動力學一詞最初由K.勒溫於1939年提出,後來得到廣泛使用。尤其自1945年勒溫在麻薩諸塞理工學院創辦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以來,團體動力學無論在理論研究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上都得到迅速的發展,推動了美國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勒溫的場論主要講的是個體的行為,但它為團體動力學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 用「團體動力學」指導小組建設
    」指導小組建設文|楊德發(重慶市重點課題《學本式教師培訓資源開發研究》課題組負責人)一、團體動力學簡介團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又稱群體動力學、集團力學,是研究諸如群體氣氛、群體成員間的關係、領導作風對群體性質的影響等群體生活的動力方面的社會心理學分支
  • [ 學習記錄 ] 《團體動力學》摘錄(2)
    接上回 [ 學習記錄 ] 《團體動力學》摘錄(1)Thelen、Dicerman提出四階段的理論架構。在此一階段中,團體中的個人為了營造一個他們能夠習慣且覺得舒服的團體,而做種種的努力……但在這過程中,較少有真實感受的表白,每個成員都會把過去參與團體的經驗帶進溝通的話題中。
  • [ 學習記錄 ] 《團體動力學》摘錄(1)
    團體行為從團體行為也可以了解團體的特性,以下是一般性的原理原則,可據以了解團體發展的狀況:……3、團體若能具備或滿足下列條件,則團體更能協助成員改變與成長:(1)不論成員本身改變的意願如何 5、每一團體都具有促使團體本身運作的能力,在運作的過程中,團體能清楚地檢視歷程及其結果,並能檢驗改變歷程的優缺點。在文獻上,一般稱之為回饋機轉。
  • 社會行為學——團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
    >第一步驟:介紹(Step1:Introduction)熱身(Warm-Up)準備情緒(Setting the Mood)對團體的期待(Expectation of the Group)清楚地解釋目的(Explaining the Purpose clearly)簡介團體大綱(Brief
  • 庫爾特·盧因:群體動力學
    任何一個群體都會具有格式塔的特徵:團體是一個整體,團體中每個成員之間,都會有彼此交互影響的作用,他認為團體中每一成員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動力,此即盧因提倡的群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   任何一個群體都會具有格式塔的特徵:團體是一個整體,團體中每個成員之間,都會有彼此交互影響的作用,他認為團體中每一成員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動力,此即盧因提倡的群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   此外,盧因根據群體動力學的理念,進一步從事群體領袖領導風格類型與群體作業績效關係的研究。
  • 群體動力學|20北大滙豐深財真題解析14
    2020北大滙豐財經440名詞解釋:群體動力學答題思路 需要包括群體動力學的提出者、具體內涵和研究內容。答案正文 群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又稱「團體動力學」。最早在文獻中使用群體動力學這一術語的,是其創始人庫爾特·勒溫。它以群體的性質、群體發展的規律、群體和個人的關係、群體和群體的關係等內容作為研究對象。
  • 書單| 危機幹預創傷治療與精神分析動力學深度學習專題
    Goodyear 著劉稚穎 譯即將出版(202010)心理動力學督導(美)Christine Driver,Edward Martin 等著黃杏杏 譯督導關係一種當代心理動力學方法(美)弗勞利·奧戴(Mary
  • 團體活動心理輔導箱_心理諮詢室重要設備
    團體心理輔導通過遊戲來釋放創造力、內在感覺和記憶,並將它們帶到外在現實,因此正逐步在學校、企業等各種團隊中興起。相關的書籍、器材、多媒體指導光碟、團體活動評估管理系統及相關培訓等,都是開展工作的必須工具。
  • 股市「磁吸效應」的群體動力學解釋
    這種群體對個人的影響在傳播學上表現為群體動力學。本文試圖從群體動力學的角度來解釋股市的「磁吸效應」。 關鍵詞:磁吸效應;熔斷;群體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7-2-0017-03 一、概念界定 (一)磁吸效應 2015年1月7日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回應熔斷機制暫停時稱,「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
  • 動力學規律_正向動力學 逆動力學 - CSDN
    顯然,越複雜的模型就越接近現實中的車輛運動規律,本節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兩個廣泛使用的車輛模型——運動學自行車模型(Kinematic Bicycle Model) 和 動力學自行車模型(Dynamic Bicycle Model)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blog.csdn.net
  • 《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讀書筆記第九章治療團體的人員組成
    團體組成的原則與各種團體治療形式(甚至是最結構化和表面上看起來同質的治療團體)都是相關的。團體組成的原則幫助團體領導者理解每個團體內部的治療進程,以此使自己的工作滿足每個來訪者的要求。如果治療師不能夠注意到人際、認知、個性以及文化方面的多樣性問題,那麼團體治療會成為簡單和無效的「一刀切」式方法的犧牲品。什麼是組建團體和調配成員的最佳方法呢?
  • 多體系統動力學與分析動力學專題 | 《力學學報》
    多體系統動力學與分析動力學專題序全國多體系統動力學暨控制學科組和全國分析動力學學科組聯合全國航天動力學與控制學科組於2019年9月20日至23日在湖南長沙聯合召開了「第十一屆全國多體動力學與控制暨第六屆全國航天動力學與控制和第十四屆全國分析力學聯合學術會議」。
  • 談談格式塔團體的那些事兒........
    最近很多朋友都對格式塔團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人都在問格式塔團體的工作模式的操作流程,它跟精神動力團體、會心團體、存在主義團體、
  • 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
    一直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即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常規課程;隨著團體心理輔導的發展,團體心理輔導成為近些年來應用較多、效果明顯的形式之一。一、什麼是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受過專業訓練的輔導者的幫助和指導下,團體成員圍繞同一個共同關心的主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或分擔相似的痛苦。
  • 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推薦書單(2020版/終章)
    本篇為精神分析動力學取向書單,作者王東,首發於「桐心心理」。推薦圖書共計261冊,心理類圖書171冊。其中「萬千心理」圖書46冊。無奈現實骨感、殘酷,讓已準備好「接客」的我苦等而不得,於是整理了自己看過或者收藏的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書單,與剛入行的同行們共勉。是為2014版「推薦書單」。2016年仲夏,當我已經參加了幾個長程培訓,也逐步有了穩定的長程諮客,同時也帶領兩個連續的地面精神分析地面研討小組,對於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書籍有了進一步的涉獵,對書單進行了更新,成為2016版「推薦書單」。
  • ...工作室發展基於動力學補償效應的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
    生物質烘培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是生物質烘焙機理探究、系統設計、工藝優化及工業化應用的基礎。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參數(尤其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是解析生物質烘焙動力學機理的關鍵。研究小組採用經典反應級數動力學模型描述單個溫度下生物質烘焙實驗數據時發現,存在多組參數集均能很好描述實驗數據,且它們的指前因子和活化能之間存在動力學補償效應,即指前因子的對數是活化能的線性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