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開始教學就一直在思考,我該堅持的教學理念是什麼?魔力秘境的塔羅教學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最近我得出了一些答案,隨著成長也許在以後還會變化,但這些是我當下最想告訴大家的。
1. 要系統化的學習,一開始就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我的老師——紐約塔羅學校的校長Wald Amerstone在第一節課上對我說:「塔羅是一個系統。」 而在那之前,我的塔羅學習是雜亂無章的。我從一些書和材料中學到牌意和牌陣,從一些人的口中獲得過心得和技巧,在自己的實操中總結出一些規律,用這些碎片拼湊出看似完善的「塔羅知識」。 然而這並不讓我覺得踏實。
我相信很多塔羅愛好者也有過同樣的經歷。可以解牌,甚至教學,但無法評估自己的塔羅水平如何,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深入,無法清楚的給他人解釋塔羅是什麼,不敢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無法把塔羅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缺乏專業自信(剛入行且停留在愚昧山丘的人除外)。這些問題都是因為缺乏系統性——沒有一個牢固的框架,怎麼往上面加東西?
在國際上,不同的塔羅大師會展示出不同的解讀風格和偏好,但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大師都或多或少的了解過一種塔羅體系 — 金色黎明基於Book T的塔羅系統。 在這個體系中,每一張牌都有嚴格的對應,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每一張牌都有它的使命。 它將塔羅變成了解讀宇宙規律的圖畫書,橫向和縱向的發展都是如此清晰。中國有句話叫做「一花一世界」,而塔羅牌也正是如此,讀懂它,你就讀懂了整個宇宙。金色黎明體系肯定不是唯一的體系,但保存如此完整,框架如此清晰,內容極其廣博,歷史可追溯可學習的體系,是極其珍貴的。(這裡必須要強調,魔力秘境不搞組織,不搞宗·教,不談信·仰,只探尋和研究神秘學知識本身)
我在教學中會嚴格的按照金色黎明的理論框架去進行,並且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完善。由簡到難,層層推進。當學生將三階課程全部學完後,才能真正看懂整個系統。
堅持到最後的人當會獲得十倍收穫。並且,學員在畢業後也能系統性的從事教學。對於魔力秘境的導師學員來說。塔羅不是簡單的牌意和牌陣。 而是一種精妙的系統,你永遠知道你從哪裡來,該到哪裡去。
2. 用塔羅牌,更「懂」塔羅牌,構建塔羅學者的基石
如我之前所說,我們對於塔羅的教學基於框架,而非單純的牌意。這意味著我們的學生除了可以進行實操諮詢之外,還能從根本上明白這些意思是怎麼來的?。當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之後。 你將可以把塔羅的意涵與其他的知識進行融合,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塔羅風格及技巧。
金色黎明的塔羅框架適用於大多數的現代塔羅牌,因為著名的塔羅牌作者們多為金色黎明的成員,且在他們設計塔羅時,都多多少少的參考了Book T。當你掌握了這個框架後,再適當的了解各個作者進行改動的部分,以及他們想要突出表達的方面,就能基本看懂這副牌了。
對於我來說,塔羅是探索不完的,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成為一名塔羅學者,而非單純的韋特塔羅讀牌人。 終身學習是我們的追求,也是我們的態度。
3. 學習了塔羅的「術」,更要學習塔羅的「道」
塔羅並不是簡單的佔卜工具,在這78張牌的背後,蘊藏了宇宙的大智慧。它用系統性的語言告訴了我們宇宙如何產生,我們又都將歸於何處,人生的這些經歷緣由為何,它們又會帶來怎樣的果。 俗話說「善易者不佔,知易者不卜」,意思就是當我們明白了事物的發展規律後,佔卜也就顯得沒有必要了。
在我們的課堂中,塔羅的「術」固然重要,但「道」才是更為珍貴的。「術」能成為你的技能和工具,而「道」卻會改變你的思維方式及人生態度。普通的塔羅師會幫助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而真正的塔羅大師會改變你的認知。
這麼多年來其實也是能感覺到我們教學主要的受眾群體一直在變化和成長。
最早期的時候,主要受眾群體是佔卜完之後覺得準的客戶,教學目的是讓大家學會佔卜,以此助人助己,改善生活。
到了中期,主要受眾群體變成了想要副業技能的圈外人,教學目的是讓大家能擁有一份有趣的工作,且經濟獨立。
到了現在,主要受眾群體變成了職業或半職業的塔羅師(課堂上的小白常常瑟瑟發抖,感覺哪哪都是大神),教學目的變成了系統且深入的職業拔高,隱藏目的則是通過塔羅去求「道」。
不難發現,這也符合每一個人的成長軌跡,符合愚人之旅。一開始的關注點完全在自身,然後為了社會生存,最後看到星辰大海。馬斯洛有沒有參考塔羅牌我們不知道,但塔羅牌一定不可能有機會參考馬斯洛,但這兩者之間卻意外的產生了聯繫,這就是「道」的體現。
很多人還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堅持分級教學,而不是一次教完。 我想這也是魔力秘境的特色之一。 對於塔羅,每個人要的不一樣。 如果你依然只想助人助己,改善生活,那麼你學到一階就可以停止了。 如果你是想擁有一份有趣的工作,且經濟獨立,那麼到了二階也夠用了。 如果你想開啟你的塔羅學術之旅,以此求道,那麼三階塔羅不是你的終點,而是起點。 到這裡你的框架才剛剛建成,接下來那條長長的路,你要自己慢慢的去走。
當然,魔力秘境也會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