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理念下英語讀中教學活動transfer新理念
傳統意義上的讀中教學活動設計離不開具有突出表層的閱讀結果特性的問題如:多項選擇題,或T/F類型的問題或是開放性的問題及英英句意轉換等等,那麼除了這些基本活動,在核心素養理念下,讀中活動最關鍵的而且最突出的特色是 Information transfer activities,關於這一概念有很多解釋,小編認為此活動設計關注焦點是語篇的深層理解而不是表層的閱讀結果層面的問題,在這一環節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深度學習的多元教學活動,應關注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那麼如何理解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讀中英語教學活動transfer這一概念?其設計特色又是什麼呢?下面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1. transfer(遷移)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transfer(遷移)遷移概念,因為讀中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特色與transfer概念有關。是進一步理解讀中教學活動的基礎。Transfer,漢語意思是「遷移、轉換」,是指在原有語言基礎之上的超越和拓展,遷移到另一片天地,任由學生馳騁,開闊其視野。其任務示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培養,其途徑是深度學習。此教學特色具體表現為:
(1)跨學科遷移(深度學習)
是指外語與其他學科的橫向遷移,即與漢語以及史、地、數、理、化、生、音、體、美等學科的聯繫。如:在教授英文數字的時候,教師結合數學加減法的運算,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圍繞數字進行英語口語教學的操練,實現跨學科知識遷移,達到交際的目的。再比如,英語與自然、科學、生物學科的跨學科遷移,與音樂或美術學課的跨學科遷移等等,而且還具有外語本身簡單與複雜的知識技能、新舊知識技能之間的聯繫,這是縱向遷移。
(2)意義性操練遷移
是指在領會語言基礎上的遷移,即教師要多設計意義性操練性質的讀中教學活動,而不單憑機械性的操練和記憶詞彙就能夠實現遷移。意義性的操練,簡單易懂式理解就是: 在大量的機械式操練(語音、單詞、詞組、語法、句型等)之後,教師要設計意義性的操練活動,即: 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練習交際語言,學生們在口頭表達信息觀點陳述的過程中,要求其語流和語速要符合交際英語的標準。為下一步交際性操練打基礎。(在此補充,非常遺憾的說,在我每每下去聽課或看到的課堂教學實錄時,總是能夠看到,在有的課堂上學生們英語口語語音語調哼哼呀呀、拉長聲式的在說英語。其實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關注語言的Transfer功能特色,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操練造成的,沒有這個環節做鋪墊,在交際訓練環節無法實現。)英語詞彙構建只有理解和掌握拼讀規律,音、形、意相結合才能活學活用,否則單憑死記詞彙,學生將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
(3)經驗遷移(高階思維能力培養)
每一次遷移都會引起學生累積相關的英語學習經驗,注意概括自己從一種情境中取得的經驗,並把它們運用到另一種相似的情境中去。培養學生的思維活動及創新思維能力,常用問題的設計如:Why...? How...? Any comments on....? 或者開展debate。這一部分是屬於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遷移環節而開展的活動,學生要通過歸納整理信息,闡述自己的觀點,發揮充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分析某個語篇的文體結構,學生能夠進行個人的經驗遷移,並根據學到的文體結構遷移構思自己的作文問題結構。
總之,學生通過在校學習要把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那麼,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讀中活動設計中就是要儘量把所學的外語知識遷移到新的類似情境中去,設計具備Transfer功能性質的讀中教學活動,即,深度挖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因此,在讀中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記住transfer這個詞呦,如何transfer,最佳案例解讀是什麼,歡迎互動哦:)。
歡迎各位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的悅讀,小編一定竭盡全力奉獻出更優秀的內容,如果各位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有更好的意見和看法,歡迎互動,謝謝!
文章內容真實性已經考證!圖片均來自網絡整理和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註明:本文由樂英語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