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專欄】
以《An Interesting Place》為例淺談全英文浸泡式教學的優勢
原創作者|陳紅(長沙市長郡外國語實驗中學英語組教師)
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家馬克思曾說過「Master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eapon of life」(掌握一門外語就擁有了一項生活的武器)。那麼,對一位學生英語能力強還是弱,我們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呢?是考試試卷上的分數?還是口語交際能力?我想答案不是單一的,應是包括兩者的,既有書面語,也有口語。
在我看來,口語始終是第一性的(「Oral English is always in the first place」),口語也是很實用的,不管是對漢語學習者,還是英語學習者,注重語言的交際功能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因為語言學習的目的是交流,是實現雙向甚至多邊溝通。那麼,在日常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該怎樣幫助學生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怎樣建立全方位的口語評價機制呢?——「全英文浸泡式教學(English Emmersion)」。
一、什麼是「全英文浸泡式」英語教學(What)
所謂「全英文浸泡式教學」是指教師只用英語面對學生,不但用英語教授英語,而且用英語講授學科課程或綜合課程。也就是說,英語不僅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唯一工具。這種教學方法倡導英語教學與學科教學並行的原則、習得性原則、聽說領先原則、全英文教學原則、活動性原則以及「高濃度」原則。「全英文浸泡式教學」提倡用師生互動遊戲、情景表演、故事教學、兒歌、歌曲和繞口令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
二、「全英文浸泡式」教學與傳統英語學習方式的區別(Differences)
1. 浸泡式學英語:「全英語浸泡式」教學模式,即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利用多學科課程設置優勢,大量輸入英語同時,要求學生全方位、全時間段只能使用英語、並在營造的全英語環境,自然習得或使用英語,做到在短時間內形成目標語言的思維習慣,同時達到靈活最終運用英語語言的目的。浸泡式學英語,最終評價方式以話題呈現為主,表達清晰、準確,符合情境,是我們對語言掌握的主要評價角度。這一點,單純靠做一套試卷是做不到的。
2. 傳統式學英語:目前我國教育中所謂的傳統英語學習模式,主要是指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以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為代表的教學論理論為基礎,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形成的以「教」為主、並以知識教學為主要目標的「封閉式」的課堂學習模式。對學習者的評價方式也主要根據試卷評分機制來進行,學生通過完成聽力、完型、單選、閱讀、翻譯、情景交際、寫作等題型,教師通過按題給分,實現對英語學習者學習水平的評價。
三、「全英文浸泡式」教學方式的先決條件(Prerequirements)
1.English Only Policy
2.Learning Target
3.English Speaking Community
4.Native English teachers
5.English speaking environment
6.Social connecting environment
下面,我就以《An Interesting Place》課堂教學中的導入部分為例,談談筆者的加拿大籍英語教師Martin使用「全英文浸泡式教學」方式對於學生口語能力提升的優勢。
Martin: Good morining,everyone! Do you like travelling?
Students:Yes, we do.
Martin: Which place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one in your heart?
Student1: Guilin in Guang Xi Province.
Student2:Li Jiang in Yun Nan Province.
……Martin: Wonderful! Why do you think i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place you've visited?
Then, Martin invited a volunteer student3 to share with us,about the trip.After that, he wrote the topic "Travelling" on the center of the blackboard, then we came to the mind map--What's the trip consists of ?
教室裡一共有22位學生,老師要求學生積極思考、輪流發言,必須用英文回答。於是我們按照順序,每位同學講了一個與「travelling」有關的單詞,並且不能與前面所講的重複。
於是,課堂就活躍起來了。集思廣益,往往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除了
time,place,transportation,medicine,climate(weather),language( dailect),sport,amusement park,table manners, cuisine(cooking)等這些常規詞彙之外,我們還想到了massage(按摩),taboo(禁忌),clothes,shopping,dress-up,Internet Technology(信息技術)等詞彙,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我們真正實現了語言學習的高度專注——「浸入」(Immersion)。
四、全英文浸泡式教學方式的學習優勢和評價優勢
根據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全英文浸泡式教學最大的學習優勢就是能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提升語言學習者「說英語」的欲望。哪怕剛開始時說不流暢、語法錯誤太多,但是老師和同學會願意傾聽、願意幫助學習者取得進步。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說」是主流現象,遊戲是啟發,團隊建設理念是核心,老師只是引導者、參與者、總結者。當然,「全英文浸泡式教學」對於教師本身口語水平要求確實比較高,也對學生的「聽英語、說英語的能力」是個很大的挑戰,但是有挑戰,才會有進步!學習者如果能鼓足勇氣,實現表達的「零突破」,把每一個不會的詞彙記下來,通過查字典、想盡辦法反覆使用它來「消化」新詞。這樣,學習者的口語水平和語言自信都在點滴積累中實現提升。
第二,浸泡式英語教學方式能"逼迫"學習者在一定的語境下頻繁地使用英語,因此對於目標語言的使用頻率就會大大提高。從而,教者與學習者之間共同創設了一個濃厚的英文使用環境。看似十分有挑戰、有難度的「逼迫」(Force),其實只是手段,幫助學生自然習得英語是學習目標。比如在思考案例中——構成「travelling」的諸多要素中,學習者必須要足夠專注才能聽明白教者的要求,而不致於輪到發言時,表達出來的詞彙跟主題——「旅遊出發前,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無關。
第三,浸泡式英語學習方式能逐步提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者的詞彙搜索與歸納能力,學習者從教者大批量的交流詞彙中做延伸與拓展,增強了新詞的查詢與運用能力。比如在學習「an interestig place」這個話題時,我們拓展了像location,Pacific, Atlantic, the Indian Ocean, theArctic,the Antarctica等「七大洲,四大洋」地理專用詞彙,也做了一次「An interesting people」的專題拓展,由「最有趣的地方」過渡到「最有趣的人」,進行類比探究,提升表達能力。
全英文浸泡式教學能夠幫助我們教師和學生「說一口地道的英語」,更能夠以「聽、說」語言素養為突破口,提升學生「用英語思考」、「學會用英語表達和寫作」的實力。在這樣「全英文浸泡式」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是否敢於跨出第一步——開口用英語表達、所在小組能否通力合作,進行話題論述、是否敢於在公眾面前進行相關表演(英文歌曲、詩朗誦、感想分享等)……這些有效的語言應用方式更應成為我們評價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標準之一。
(本文為陳紅老師原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