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參考】淺談教材隱性知識——以必修1《細胞增殖》為例!

2021-01-17 騰訊網

本文轉自"生物銘師堂",

如有侵權,

立即刪除!

所謂隱含知識點,就是指隱蔽的、不明顯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教材中沒有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它們或分散在教材的各個章節中,或隱藏在其他知識點的敘述中。

下面筆者以「細胞增殖」一節為例,談談其中的隱含知識。

1 染色體的數目為什麼由著絲點的數目來確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以下簡稱「人教版")《生物 必修1 分子與細胞》P112最後一個自然段有這樣的敘達:每條染色體包括兩條並列的姐妹染色單體,這兩條染色單體由一個共同的著絲點連接著。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染色體的數目是由著絲點的數目來確定。

2 著絲點分裂是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完成的嗎

人教版《生物 必修1 分子與細胞》P113第2自然段有這樣的敘述:「後期:每個著絲點分裂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由紡錘絲牽引著分別向細胞的兩級移動。」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著絲點分裂導致了姐妹染色單體分開,而紡錘絲的作用只是牽引子染色體移向兩極。也就是說,著絲點的分裂在前,紡錘絲的牽引在後,即著絲點分裂並不是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完成的。

其實,在人教版《生物 必修2 遺傳與進化》"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中也有一段相關敘述:「用低溫處理植物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以致影響染色體被拉向兩極,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於是,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發生變化。」細心的教師從這裡也會發現著絲點的分裂與紡錘絲的牽引毫無關係。

3 有絲分裂後期為什麼沒有染色單體

剛才在第2個問題中已經談到,有絲分裂後期每個著絲點分裂成2個,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由紡錘絲牽引著分別向細胞的兩級移動。

也就是說,姐妹染色單體分開以後,成了2條子染色體(即子代染色體),至此染色單體消失,所以有絲分裂後期不存在染色單體。

4 染色質與染色體

分裂間期染色體為什麼處於細絲狀,進入分裂前期以後,細絲狀染色質為什麼要高度螺旋化成短棒狀的染色體?

關於這個問題,教材並沒有直截了當地講明白,這就需要我們仔細研究教材。教材中講到分裂間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完成DNA分子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從這裡我們不難想到,短棒狀的染色體所含有的DNA已經被壓縮,無法解旋進行DNA的複製,而細絲狀的染色質則有助於完成DNA分子的複製,所以分裂間期染色體會處於細絲狀。

那麼,進入分裂前期以後,細絲狀染色質為什麼要高度螺旋化成短棒狀的染色體呢?教材中講到分裂期完成染色體的平均分配。從這裡我們不難想到,細絲狀的染色質會相互纏繞,不利於染色體的平均分配,而棒狀的染色體有助於染色體的平均分配,所以進入分裂前期以後,細絲狀染色質要高度螺旋化成短棒狀的染色體。

總之,教材中隱含的知識點還有許多,隱含的知識點對學生深化認識、拓展思維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隱含的知識點。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挖掘它們呢?其實,只要教師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就能做到這一點。

作者單位:陝西省勉縣第二中學

發表於《中學生物教學》2015年第11期(X)

相關焦點

  • 【必修地理】原創2021版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海水的運動
    歡迎點擊上方「愛上新課標地理課」關注我們 愛上新課標地理課|致力新課標高中地理教學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原創課件為新課標人教版必修
  • 高中生物 新教材 必修2《遺傳與進化》學習重點
    (一)教材內容安排必修2新教材以科學史為主線,循著科學家發現基因的過程,從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開始,逐步展示人們認識基因的過程。第1章講述遺傳的基本規律,介紹遺傳因子就是基因。基因到底是什麼?有沒有物質實體?
  • 關於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教學設計的一些話
    在這一份的專欄之中,我將會認真撰寫人教版的必修1和必修2的相關教學設計。作為一名生物教育從業者,我始終堅信,教學設計是一名教師的基本功。從師範生時代起,到參加實習,參加工作,都會絞盡腦汁地想著教學設計。本專欄將保證原創與質量,做出必修教材的全套的教學設計。
  • 高中語文統編教材「選擇性必修」新在哪裡?總主編溫儒敏詳解十大...
    課標起初設定了三類課程,包括「必修」「選修1」和「選修2」,最終定稿才把「選修1」改為「選擇性必修」,「選修2」改為「選修」。「選擇性必修」這個詞有點彆扭。為什麼這樣叫呢?因為高一的「必修」,是所有高中學生都必須學的。而「選擇性必修」,是給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修習的。理論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之後,要分流,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意願選擇是否還要升學,所以安排「選擇性必修」。
  • 教材解析與教學設計(KB班 Week1)
    Course-based Programme以「教材解析與教學設計」為主題,按照不同學段使用的不同教材,我們將老師們分為Kid’s Box (KB)和English in Mind (EiM)兩種班型,旨在幫助剛剛接觸到新課程體系的任課教師了解測評標準,熟悉課程與教材,了解教學資源的使用方式,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 立體化教材建設與應用案例---以《電工基礎》立體化教材為例
    (一)立體化教材的定義立體化教材是教材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一種新形態;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數字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的集合體;是通過AR、VR、網際網路、多媒體技術形成的以紙質教材與移動終端互動的多維立體可視化的現代教學生態模式;是可以通過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的多樣性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應用。
  • 教學乾貨|高中生物學科必修精彩案例展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
    新課標、新教學的背景下,什麼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核心素養為本,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的教學?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應該是什麼樣?上海市行知中學閆白洋老師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資源系列 生物學習指南(必修二)》第一單元《製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這一任務開展了課堂教學解析,由新課程觀察整理,供一線教師實踐新教學借鑑參考。
  • 以《An Interesting Place》為例淺談全英文浸泡式教學的優勢
    【陳紅專欄】以《An Interesting Place》為例淺談全英文浸泡式教學的優勢原創作者|陳紅(長沙市長郡外國語實驗中學英語組教師)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家馬克思曾說過「Master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eapon of life」(掌握一門外語就擁有了一項生活的武器)。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高中《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參考...
    【參考答案】(1)①簡化實驗裝置,便於操作且更為環保;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興趣;③通過創新實驗,讓學生明確知識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單一的,努力做到舉一反三;④創新實驗能讓化學教師豐富自己的教學和研究,秉承課程理念,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研究。
  • 教學研討|2.3.1冪函數
    教學媒體: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五、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教材《數學(必修1)》2.3冪函數。二、教材分析冪函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1)第二章第四節的內容。該教學內容在人教版試驗修訂本(必修)中已被刪去。標準將該內容重新提出,正是考慮到冪函數在實際生活的應用。故在教學過程及後繼學習過程中,應能夠讓學生體會其實際應用。
  • 新學期高校課堂西方教材未見收緊 仍是必修課本
    隨後,該觀點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一些關注教育的人士甚至推測,今年開學,一些高校使用的直譯原版教材可能會受到影響。為此,北青報記者調查北京多所高校發現,原版教材在大學書店仍然銷售,一些高校出版社也表示未接到收緊外國原版教材或者某個教材不能出版的通知,而新學期開學後,各種「洋」教材也還是學生們的必修課本。
  • 2020秋季學期,湖北省高一年級全面使用新版教材,真的變了!
    對綜合實踐活動作出詳細規定,是為了和高考綜合改革相對接,既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課程依託,也為專業選擇和科目選考提供生涯規劃的途徑。②學時學分: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和農忙假)11周。
  • 破解統編歷史教材的教學難題
    與以往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相比,統編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兩冊呈現出新理念、新特點與新要求。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一線教師如何才能教好《中外歷史綱要》?廣大學生如何才能學好《中外歷史綱要》?這些問題成為廣大師生高度關注、亟待解決又富有挑戰的話題。
  • 【經驗分享】「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實踐,不同版本教材如何為我所用!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對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簡稱人教版)、201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簡稱滬教版)和2012年山東教育出版社(簡稱魯教版)三種版本教材編寫特點進行了將為全面的研究。本文以「質量守恆定律」課題為例,從不同版本素材資源、實驗內容、知識脈絡等方面的比較,談融入教學的實踐過程和思考。
  • 2019年8月最新版的高中數學教材內容與之前舊版相比有什麼變化?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今後全國各地將陸續更換為新教材,最遲到2022年入學的高一新生,全國所有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級都將實施新課程新教材,2025年將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舊版教材分為必修、選修兩個大系列,今後各地陸續全部更換教材之後,這套舊人教A版的教材也要成為收藏退出教學舞臺了。
  • 小說教學|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
    語文工作室第13期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以《變色龍》教學設計構想為例夏書傑/文《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作者契訶夫是俄國19世界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然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把重點放在分析小說的社會功能即小說的批判性意義上。其實,小說是文學性的表達,不是政治上或哲學上的直接揭示,在學生在自我知識與素養的構建中,還要重視對小說的審美屬性的鑑賞以及評價。既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走進文本,概括事件,通過品味語句深入文本,賞析人物形象,分析社會現象,鑑賞小說的審美藝術特徵,又能在文本的啟發下走出文本,思考自己,關注現實。
  • 教育部最新通知:2019年開始,中小學教材改版,事關所有中小學生
    一、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 1、中小學義務教育的用書中,《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課程,無論六/三制和五/四制,中小學國家課程必須使用本文件所附目錄中的教材。上海市中小學國家課程教學用書按教育部批准的方案執行。
  • 細胞器溶酶體教學參考
    本書關於生物教學過程中細胞器——溶酶體教學參考資料整理,以供生物教師備課參考。共計收錄溶酶體與溶菌酶、溶酶體酶、細胞自噬、人體健康等關聯的文章25篇。第1章 溶酶體1.溶酶體的研究進展鍾嘯2.溶酶體的研究近況何茹3.漫話溶酶體王守民4.內分泌細胞溶酶體的超微結構研究湯雪明;易靜5.溶酶體膜上的離子通道曲莉麗
  • 江蘇95%新教材完成配送,聽名師解讀高一新教材特點
    對比新舊教材,發現變化悄然而至,以新教材必修一為例談以下幾點。首先是教材章節順序發生了變化,新教材必修一中已經將簡單邏輯用語、不等式等內容放在了函數之前,由此可以看出這兩章的作用是作為基本數學工具出現的。 從內容上看,也作了修改,比如將老教材中《四種命題及其關係》刪除,添加了《不等式的性質》。再次在每個章節開頭和每節開頭選用的背景材料有所變化。
  • 2020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大綱《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原標題:404-《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一、考試目標1.數學學科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掌握大學本科數學專業基礎課程的知識和高中數學知識。具有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綜合而有效地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2.高中數學課程知識的掌握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