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統編歷史教材的教學難題

2020-11-26 騰訊網

根據教育部要求,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步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還未進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最遲也將於2022年秋季開始使用統編版高中新教材。與以往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相比,統編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兩冊呈現出新理念、新特點與新要求。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一線教師如何才能教好《中外歷史綱要》?廣大學生如何才能學好《中外歷史綱要》?這些問題成為廣大師生高度關注、亟待解決又富有挑戰的話題。

基於此,以重慶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創新基地(重慶市巴蜀中學校)為主體、來自全國各地60餘名一線教師參與的團隊,組織編寫了《中外歷史綱要:學習精要與史學導讀》一書,為廣大師生提供高質量、系統性的資源支持。本書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為指導,以統編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為載體,是一線教師在歷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研究成果,是他們實踐經驗、教學研究與教育智慧的結晶,具有較強的配套性、實用性和針對性。概而言之,本書具有如下一些值得關注的特點:

第一,以「學習精要」破解統編高中教材《中外歷史綱要》的重難點問題。

在《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兩冊教材的教學實踐中,由於內容繁多與課時相對較少的矛盾,很多老師對有些知識點的講解無所適從,往往一帶而過。學生在學習時,由於知識量大、教材又缺乏相應闡釋,也容易對有些學習內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以「學習精要」破解統編高中教材《中外歷史綱要》教學中的上述難題,主要採取這樣一些方式:一是「抓關鍵」。從教法、學法上看,不遺餘力地展開教材上的每一個知識點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而應該「刪繁就簡」「挑重點」,也就是有所側重,遴選關鍵問題進行重點講解;二是「講清楚」。《中外歷史綱要》的教學中,精準理解課標要求,領會歷史教學主題,重視對歷史概念、史實的解讀和闡釋,加強對基本史實的掌握和理解;三是「學透徹」。《中外歷史綱要》的教與學,不能「重史實,輕實質」「重現象,輕歸納」。在處理教材時,教師不但要重視對史實的敘述、講解,還要對歷史問題的本質進行分析、歸納和綜合;不但要重視對歷史現象的描述,還要重視對歷史現象的挖掘和深入思考,以真正理解歷史問題的本質。

第二,以「學術動態」開闊師生的學術視野,培育「問題論證」的邏輯思維。

中學歷史教學課時少、任務重,並且以考試作為最終導向,導致了中學教學重視教師的講解而較少給學生留下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機會。「歷史教學的本質是探究」,「唯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生成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把全部感知參與到理解之中,所獲得的知識才是真實的、有用的。」這種主張的滲透,可以開啟歷史教學的新思維、新模式。

中學歷史教學中引入史學新成果,有利於體現出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時代性、發展性、創新性,也有利於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質,增強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對「學術觀點」的了解,對教科書中主幹知識的相關觀點進行歷史思考,並運用唯物史觀開展基於史料實證的論述,有利於培育學生的「問題論證」思維邏輯和能力。

第三,以「史學導讀」涵養新高考評價體系背景下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相較於「史料閱讀」,「史學導讀」的要義在於:一是閱讀範圍更為廣泛,不僅包括史料,還包括史學研究成果、歷史類材料等;二是突出教師的「導」,即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搜集、整理合適、典型的材料,設計問題,必要時輔之以講解,以促進學生形成核心素養。

新課程理念要求廣大教師在使用《中外歷史綱要》時,應從以「深挖教材」為特徵的歷史教學向以「廣泛閱讀」為特徵的歷史教學轉變。史學導讀的實施策略,一是教材上的材料應物盡其用,二是在關鍵知識點或重難點上,進行史學閱讀的追問拓展,從而實現深入學習、提升學生素養的目標。

《中外歷史綱要:學習精要與史學導讀》從「學習精要」「學術動態」「史學導讀」三個維度,呈現了52個歷史主題的教學思考和學習建議。該書由正高級教師、重慶市歷史學科帶頭人、重慶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創新基地主持人周劉波擔任主編,作者團隊包括重慶巴蜀中學、河北衡水中學、西南大學附中等學校的60多位一線名師、骨幹教師,其中有20位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級教研員參與了編寫或審讀。這些都為書稿的針對性、有效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相關焦點

  • 江蘇2017年秋季中小學「統編教材」目錄公布
    道德與法治、語文一年級、七年級將統一使用新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將統一使用新統編教材!江蘇省教育廳近日印發《江蘇省2017年秋季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目錄》,並對教學用書相關事項進行明確規定。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統編本」教材審查首次實行學科審查、綜合審查、專題審查和終審制。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幾年來教材的編寫和修訂過程,就是持續不斷解疑、釋疑的過程。」從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開始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教材,簡稱「統編本」。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原則與策略
    [1]「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2]識字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統編語文教材(以下簡稱教材)在課文中對生字詞的數量並沒有明確的限制,字詞的梯度比較大,主要強調教學識字方法和學生自主識字。本文希望通過梳理統編語文教材識字的編排,為「三區三州」語文教師有效進行識字教學提供支撐。
  • 統編教材的「雙線結構」與「閱讀新變」
    一、統編教材的特點統編教材是按照基於核心素養下的課程標準編寫的,對比現在的教材,統編版教材從課文篇目到課文內容再到教材編排,從教學目標到教學重難點再到教學教法等方面都注入了很多的新理念,更多地體現了國家意識、目標意識、文體意識、主體意識、讀書意識、科研意識。
  • ...的學習——長春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這次教研活動以探析「閱讀策略」的教與學為主,正確理解並落實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與編寫意圖,完善和豐富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創造新的意義,發現新的可能,展示新的課堂。  2019年小學語文教研共同體協同研修團隊依託網絡平臺形,以「網際網路+教研」的方式,將線上、線下教研路徑相結合,建構市、區、校眾籌共享的協同教研體系,聚焦並著力研究解決教學難點、冰點、疑點、盲點,答疑解惑、糾偏扶正,幫助一線教師直面統編教材在實踐中出現的關鍵問題。此次活動旨在推動課堂轉型,實現兒童有過程的學習,讓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生。
  • 滬小一生將使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分為上下兩冊
    ●從認字上來說,統編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量從原來滬版教材的400字,減少到現在的300字,寫字表為100字,給小一新生更多的適應過度階段。  ●在一年級上的語文課本中,第一個環節就有「你說我做」的口語交際環節,在「學習準備期」設置的環節,能幫助孩子掌握語文使用規範和禮儀,認知一些簡單的漢字,培養傾聽的習慣。
  • ...統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學段識字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會
    小寒雖料峭,識字研花開——《統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學段識字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會 2021年01月07日 16:16:2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莫宇)
  • 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愛國情懷
    統編語文教科書中具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它是學生形成國家意識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好語文教科書,厚植家國情懷。培養青少年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具體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 ...識字研花開——《統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學段識字教學策略研究...
    小寒雖料峭,識字研花開——《統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學段識字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會 2021年01月07日 16:16:2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莫宇)
  • 張衡和地動儀課文內容在統編教材中哪一本裡 並未被刪除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此前,北京青年報記者曾向人教社求證,人教社明確回應,張衡及地動儀內容並未從統編版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編排上做了調整。
  • 拼音從「a、o、e」開始教 本市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日前,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語文教材在淘寶上熱銷。記者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的小學新生今年確實將告別滬教版教材,使用全國統一編寫的這套新語文教材。值得關注的是,新教材將加大漢語拼音集中教學力度,讓孩子們有更充足的漢語拼音學習時間。
  • 小學統編語文教材整本書閱讀書單及版本推薦
    相信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在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趨勢下,都認識到語文閱讀在中高考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語文考試越來越重視對整本書的考查。 統編教材的編寫更體現了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為此還特別設立了「快樂讀書吧」,把課外閱讀納入了語文教材和教學中。
  • 使用國家統編教材 推進民族認同教育
    民族語言授課中小學使用國家統編教材能夠更全面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更深入地開展民族認同教育,從而強化各族學生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各族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 【我讀統編教科書】構建多維支架,紀實觀察所得 ——以統編教材四...
    研讀教材體系,尋覓「隱性」思維支架 《寫觀察日記》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本次習作主題是試著進行連續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自己的收穫。 (一)綜合已有能力,讓「底層思維支架」外顯 統編教材在編寫中特別注重語文能力螺旋上升式的培養,習作能力的提升亦是如此。
  • 溫儒敏全面解讀統編《語文》小學教材!老師...
    溫儒敏全面解讀統編《語文》小學教材!老師、家長應該看看! 我們整理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對於統編小學《語文》教材11個方面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與各位老師分享! 本文將提出以下11個教學問題並給出相應解決方法: 1.一年級為何先認字再學拼音?
  • 目標分解與本地化改造——民族地區使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寫作專題...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寫作專題與各單元閱讀既相互配合,為共同完成單元學習目標服務,又自成體系,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循序漸進的寫作系統。寫作指導部分注重提升學生的寫作基礎素養,力避功利主義,不一味向應試靠攏,不進行純技法指導,避免寫作的套式化;實踐題目的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生活,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思維,同時以「提示」的形式搭建各種支架,幫助學生選材、構思。
  • 9月起江蘇中小學全部用統編版教材 古詩文篇目大增
    中國江蘇網訊 2017年9月,教育部統編教材正式走進了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堂。從今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門學科將使用統編版教材。6月12日,我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印發江蘇省2019年秋季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的通知。
  • 在綜合實踐中學習語文——統編教材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簡說
    原標題:在綜合實踐中學習語文——統編教材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簡說語文綜合性學習及其基本特點綜合性學習是新中國成立後第八輪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在2001年開始的這輪課程改革中,各學科都設置了綜合性學習的內容。
  • 高中語文統編新教材9月投用 魯迅5篇文章入選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7日電(冷昊陽 郎朗)伴隨著9月開學,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也將走進部分省份的高中課堂。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據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將於2019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在北京、上海等6個省(市)率先投入使用,其他省份將陸續全面推開。作為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語文科目,新教材長什麼樣?將重點學習些什麼?
  • 「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召開
    本次活動主題是「長課文和難課文的有效教學」,活動採用說課觀摩展示和交流研討的形式,通過全面解讀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長課文和難課文的編排理念和核心內容,立體呈現相關優秀課例,幫助廣大教師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