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假,本人有幸參加了「語文學科國培計劃」。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詼諧幽默的課堂,讓我們受益匪淺。三天的培訓每一天都如沐浴甘霖一般,每一天都有新的收穫!
一、統編教材的特點
統編教材是按照基於核心素養下的課程標準編寫的,對比現在的教材,統編版教材從課文篇目到課文內容再到教材編排,從教學目標到教學重難點再到教學教法等方面都注入了很多的新理念,更多地體現了國家意識、目標意識、文體意識、主體意識、讀書意識、科研意識。小學語文相對於現在重點講解生字詞和分析課文內容,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閱讀教學,從閱讀習慣、閱讀態度到閱讀能力再到閱讀方法,方方面面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除了重視課內閱讀外,也非常重視課外閱讀、整體閱讀、讀寫結合等各個方面。老師們從統編教材編寫的特點,再到具體的分模塊的學習,最後到古詩詞的教學培訓。每一個板塊都提出了新的觀點,新的理念。
二、「雙線結構」——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
首先,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主線的引領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教授基本的基礎知識,而且要在主題教育,人文精神的培養上下足功夫,注重培養學生讀寫能力、思維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傳統文化的感悟內化能力。注重在教學知識中巧妙滲透人文要素的價值觀,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只有把這兩條主線作為基礎,才能掌握好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把握好這兩條主線,才能是語文教學活起來。只有靈活運用這兩條主線,才能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與此同時,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必須加大閱讀量,在統編教材提出課外閱讀課程化的要求下,教師必須做閱讀的帶頭人,要有計劃地閱讀。只有加大閱讀量,才能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才能用好教材,教好教材!
其次,牢固樹立生活語文的理念,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未來是學習藉助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能力和思維。考題之所以覺得難,是因為每一個知識點我們似乎都教了,但是其實我們只是在教知識,叫學生記住知識,並沒有做到教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所以,必須重視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運用學到的方法去舉一反三,自主學習,甚至能把這種方法遷移到其他學科去。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轉換教學手段,從「教知識」到「教方法」。
與此同時,我們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多思考,多運用」,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不要用大量的作業把學生課餘的時間填滿,這樣學生便喪失了自我發展的空間,窒息了學生的靈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在此基礎上,注重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的培養。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考慮學生起點,著力改進學生日常交際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缺少交際意識、不考慮對象場合等不良交際習慣。教材中的幾次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交際情境中實踐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原則:相互尊重。這是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的基點,是需要從一開始就著力培養的交際習慣。最後,一定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教育教學中,必須貫穿中華傳統文化在其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人文情懷。做中華文化的接班人,提高文化自信。
三、統編教材的「閱讀新變」
在統編教材閱讀板塊的新變中,第一,選文方面突出了「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適當兼顧時代性」。第二,在教學目標方面:目標更加清晰可用,圍繞核心素養,一個單元的目標貫穿始終。第三,強調階梯性:同一種閱讀技能、思維品質的訓練有不同單元、年級逐步完成。第四,強調「讀」統編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加注意往課外閱讀延伸了,但閱讀量還是不夠,所以必須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鼓勵學生讀一些「閒書」這樣才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板塊新變中提出:教人文知識、教思維方法、教敘事方法、教閱讀策略的教學原則。所以,教師必須關注每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教思維方法要注意形象思維,也就是聯想和想像的有機結合。教敘事方法,教會學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了解故事情節等等。對於閱讀策略的教學,主要是教師觀念的轉變。閱讀的策略有很多,閱讀不僅僅局限於這幾個閱讀單元,學習閱讀策略也並不僅僅在閱讀策略單元展開,在其它單元教學中當然也要重視,並根據文本特點,學生閱讀生成等情況相機傳授。
統編教材閱讀教學實施策略,精讀課文、略讀課區別對待,尤其要講好精讀課。精讀課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讀書的興味;而略讀課文主要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自己去體驗、體會,很多情況下,略讀課就是自主性泛讀。所以教師必須注重訓練「想像和聯想」兩種思維品質,當然,想像和聯想必須有支點,否則就是胡思亂想。其次,要理清兩大要素「景和情」;理清敘事性文本的敘事坐標:起因、經過、結果。;理清敘事性文本的記敘與描寫;理清敘事文本的事件與情節;最後要拉近學生與生活與書本的距離。這些就要求教師們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老師備課時了解應當給學生「乾貨」做到「一課一得」;第二、語文老師要雅博一點,學生做個榜樣,多看書;第三、不要犯「多媒體依賴症」「百度依賴症」。第四、不同的文體課型應當有變化。
上好統編教材,一線教師任重而道遠。但是,只要我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加強學習。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教師職業的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