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實踐,不同版本教材如何為我所用!

2021-01-20 化學教育期刊

小編這麼拼,請點擊上方藍色的「化學教育期刊」添加關注!化學教育好文盡在於此!


公告:《化學教育》官網啟用新網址http://www.hxjy.chemsoc.org.cn,舊網址http://www.hxjy.org將逐漸作廢。建議大家不要用360搜索登錄期刊網站,以免被假網站欺騙!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學   安徽  242000)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從定性學習化學到定量學習的轉折點,是化學方程式書寫和定量計算的依據[1]。教師在準備這節課時,都只能用固定的某一版本教材進行備課,可能會有對教材的拓展的地方,但還是很難全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甚至出現用「教材教」的現象。課程改革以來化學教材一標多本,由於編寫者的編寫思路、對課程標準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各版本教材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和一些共性[2]。只有對不同版本的編寫特點比較性研究並努力融入到的教學中去,才能真正讓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上的落地、開花。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對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簡稱人教版)、201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簡稱滬教版)和2012年山東教育出版社(簡稱魯教版)三種版本教材編寫特點進行了將為全面的研究。本文以「質量守恆定律」課題為例,從不同版本素材資源、實驗內容、知識脈絡等方面的比較,談融入教學的實踐過程和思考。1 整合教材中育人資源,藉助科學家研究的過程引入授課內容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將課程內容分為5個一級主題,每個一級主題由若干個二級主題(單元)構成,質量守恆定律就歸屬於物質的化學變化這個一級主題。對於本單元的學習課程標準中提供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中包括「拉瓦錫與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這一素材有利於幫助學生建構核心概念。三種版本都均在不同位置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化學史做了介紹(表1)。


在教學實踐中,課前通過線上平臺,布置學生以「質量守衡定律發展史」「波義爾」「拉瓦錫」等關鍵詞進行搜索,整理好在課堂上匯報。【引入】(點燃一根蠟燭)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石蠟在燃燒中消失,同時肯定伴隨新物質的生成。那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如何變化呢?【過渡】這個問題科學家很多年前已經進行了研究,課前大家都整理了自己搜索到的這方面材料,現在請大家按照材料中時間順序逐一匯報(小組派代表發言)。(小組1)古希臘哲學家在對自然界演變的思考中產生了「物質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的樸素思想。(小組2)167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爾將金屬汞放在密閉容器裡煅燒,然後打開容器後稱量,發現固體物質質量增加了。(小組3)德國化學家施塔爾1703年提出了「燃素說」,認為一切可燃燒的物質中都含有燃素,燃燒時,它就揮發了。(小組4)1756年,羅蒙諾索夫在研究中發現,施塔爾忽視了波義耳曾經做過的一個實驗。波義耳在封閉的玻璃器皿中燃燒金屬時,得到了金屬灰。作為在化學實驗中最先使用天平者之一的羅蒙諾索夫仔細分析了波義耳實驗的做法,那就是波義耳在加熱後為什麼立即打開容器。不打開容器稱量發現容器中物質的總重量在煅燒前後並沒有發生改變。(小組5)1777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當較精確的定量實驗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與生成中各物質質量之間的關係,參加化學反應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小組6)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這一現象並不意味著物質會被消滅,而是物質的靜質量轉變成另外一種運動形式。所以20世紀以後,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合稱質能守恆定律。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在化學史上經歷了艱辛和曲折的過程。從古希臘留基帕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思想,到牛頓關於測定物質的質量的標準的論述,再到拉瓦錫的燃燒定量實驗,最後到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的出現,質量守恆定律得到真正的認可[3]。讓學生了解這部分化學史,不僅可以讓他們感受科學家探究過程中展現的繼承、發揚、創新、堅持不懈等精神,還可以藉助科學家的研究歷程,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教學中,注重學科的知識、技能是必要的,但也要注重學科的育人功能,學科的價值才會的體現,也能更好地落實學科的核心素養。通過三種版本關於教學素材比較性研究,我們發現人教版、滬教版教材都是以拉瓦錫通過定量研究得出質量守衡定律,包括課程標準要求的素材也是「拉瓦錫與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只有魯教版對這段化學史的介紹稍微全面一些,並且還發現滬教版和魯教版對波義爾實驗的環境描述都不一樣。如果只是按照某版本教材備課,容易在教學中讓學生對這段化學史認識模糊,認為是拉瓦錫一個人功勞的片面認識,甚至在教學中可能不會涉及這部分內容(如粵教版編寫沒有化學史)。2 整合教材中問題情境,設計合理的科學探究感受概念的形成質量守恆定律是建立在大量實驗事實為依據的科學規律,不同版本的教材都設計了相應的實驗活動,讓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實驗的探究能力[1]。在教學中教師都會設計科學探究環節,按照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信息、表達交流五大步驟設計實驗活動[4]。引領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發現、推出質量守恆定律,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科學分析的推理方法。「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讓學生能根據情境主動提出質疑,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更是完成一節高質量的探究課的前提。在對教材研究中發現,課題編寫中都提出了「化學反應中物質的種類發生了改變(即反應物轉化為生成物)。那麼,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是如何變化的呢?」如果僅這樣描述引入話題,學生興趣不濃,不利於學科價值的傳遞。教材在編寫又創設了情境,各版本教材創設問題情境見表2。



教學實踐中,依據不同教材編寫特點,將不同的問題情境進行整合,有效地進入科學探究環節。

【指導閱讀】學生閱讀教材中「1774年,拉瓦錫用精確的定量實驗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應中各物質質量之間的變化關係。他將45.0份質量的氧化汞加熱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質量的汞和3.5份質量的氧氣,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沒有改變,這難道是巧合嗎?」
圖1  火柴燃燒變成灰燼,質量變小了嗎



圖2  樹長成參天大樹,質量變大了嗎


【問題】這些都是化學變化嗎?化學反應前後物質質量間存在什麼關係?教材編寫始終堅持以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呈現化學知識,使教學內容體系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促進學生在不同水平上的進階發展[5]。人教版教材編寫以化學史料創設情境,學生通過閱讀,提升了定量角度研究化學變化的認知水平;真實的史實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出了自己的質疑,迫切想經歷與科學家一樣的探究過程,同時凸顯了學科的價值,更是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中的求真、追求的精神。其它兩個版本教材編寫選擇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圖文並茂,增強了閱讀性;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認知水平出發,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也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研究離不開生活。不同版本教材編寫中創設情境,目的都是為促使學生探究欲望,建構「質量守恆定律」的核心概念。教學中有效地整合教各種素材,創建不同的話題,都是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提供平臺,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供真實地表現,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3 整合教材中知識脈絡,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認識概念的本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對於化學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材編寫中必須充分體現實驗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的獨特作用[6]。教材首先圍繞探究質量守衡這一核心知識內容精選有關的實驗內容,如人教版中選擇了「紅磷的燃燒」、「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以及「鎂條的燃燒」等實驗;滬教版中選擇了「硫酸銅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和「石灰石與稀鹽酸的反應」等實驗;魯教版中選擇了「稀鹽酸與石灰石反應」、「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的反應」和「紅磷的燃燒」等實驗。其中魯教版沒有給出具體的實驗方案,更具有開放性和自主性。其次教材結合核心的探究內容,安排的實驗內容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設計,如人教版中,前兩個實驗設計在密閉環境中進行,後兩個實驗設計在敞口環境中進行;滬教版都是設計在密閉環境中進行;魯教版則是要求學生自主選擇儀器設計進行。在教學實踐中,結合不同版本教材編寫特點,依據學生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創設豐富多樣的實驗活動,增加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培養實踐能力。【教師演示】在敞口環境中進行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用天平稱取反應前後質量的變化。



不同版本教材安排的實驗,對質量守恆定律應該是探究性實驗教學還是驗證性實驗教學觀點並不統一[1]。一節課時間有限,教師應精選實驗內容,整合不同教材中實驗內容的安排特點,培養學生分享、合作、自主、創新的精神,加深對質量守衡定律的認識,達到實驗論證的功能。質量守衡定律這部分內容學習之前,學生已經接觸化學用語,知道了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編寫者考慮到這一點,編寫的內容中包括宏觀的實驗現象、抽象的化學符號和微觀的反應本質,人教版、滬教版採用的是「歸納法」,從「宏觀」到「微觀」到「符號」的編寫特點。而魯教版採用的是「演繹法」,先從微觀解釋理解化學反應實質,再通過實驗驗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教材編寫特點安排教學順序,同時還可以利用數位化實驗手段,增加曲線表徵,進一步加深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本質,凸顯化學學科的價值和魅力之所在。通過對不同教材典型內容的對比,可以更好地獲取教材作為教學準備前的信息來源,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有效地完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1] 梁俊.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案例的分析與思考[J].化學教與學 2018(5):73-75.[2] 路波,史月絨,趙娜.科教版與魯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對比分析及使用建議[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1-2):51-53.[3] 梁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落實學科育人目標——以「質量守恆定律」為例[J].化學教與學.2018.(9):26-29[4] 陸軍.對幾則質量守恆定律教學設計的比較和思考[J].化學教學,2010(8):3-5.[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18

2020尊享讀者,500=1300+6大福利!名額100名!儘快搶位!




投稿指南,點擊打開:


【投稿必讀,提高錄用率】《化學教育》審稿流程大「揭秘」


【徵稿及寫作指南】案例解析「優質課例」文章寫作:問題、修改意見及框架要求!


【朱玉軍報告分享】項目式教學課例:寫作框架與內容要求!



訂閱期刊,收穫更多乾貨!


2020年《化學教育》訂閱操作辦法

《化學教育》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化學會、北京師範大學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2011版、2014版、2017版連續收錄,排同類期刊第1名;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源期刊。《化學教育》為半月刊,面向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研究生等所有層次的化學教育研究與實踐,促進各個層次化學課程與教學的銜接和貫通。2020年擴版為112/期,全年共計24期,每期26元,全年共計624元/套。訂閱方式1:請到當地就近郵局的報刊訂閱窗口辦理,郵發代號為2-106。訂閱方式2:微信訂閱,請掃描或識別下方的二維碼,進入訂閱頁面,選擇「規格日期」,點擊「立即購買」,填寫「收穫地址」「發票信息」等,提交訂單付費即可。所有服務由「中國郵政」負責,請注意保留訂單號等訂閱信息。



     

溫馨提醒

  (1)若留家庭地址,請保證居住小區有自己的信箱且正常使用,以便郵政投遞;

  (2)若留單位地址,請務必告知貴單位的信件收發室工作人員:訂閱了《化學教育》期刊,請協助接收、保管並及時通知您取閱。

 

有化學課程的地方,就應該有《化學教育》!



《化學教育》是大家共同的學術平臺和話語陣地,關係到所有化學人的利益,她的發展會回饋廣大讀者和作者,例如資助中國化學會化學基礎教育獎評選,資助有困難的化學教師參加學術研討會等。眾人拾柴火焰高,人人付出一點,則化學教育事業大發展,人人就會獲得更多!《化學教育》若能有經濟實力,則會設立更多的獎勵和資助基金,回饋給廣大讀者和作者!儘快訂閱吧!


化學教育期刊公眾號,致力於為化學教師提供優質的內容!版權屬於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編輯部。請長按二維碼識別添加關注。

微信徵稿:觀點評述、教學案例、教學心得、微課視頻、實驗視頻、趣味實驗、活動報導、科普文章、論文交流、人物事跡、試題評析等,新鮮、熱門、有趣、實用,統統都可以,讓分享促進你我成長,讓傳播增強化學力量!如果文章閱讀人數超過3000,朋友圈分享人數超過300,則贈送《化學教育》期刊!投稿郵箱:252107789@qq.com,郵件主題請寫明「微信投稿」。鼓勵原創,若參考了他人的文章,請註明來源,以免引起抄襲和剽竊的爭議。

相關焦點

  • 多角度透析「質量守恆定律」課堂教學
    她從網上尋找並下載了拉瓦錫研究質量守恆定律的電影片段,並重新進行了中文配音加工,分成兩個部分分別用於教學,將整節課用化學史的線索串聯起來,效果非常好。我為裴老師自己創生教學資源的努力和能力喝彩。   「最佳師生互動獎」應該給懷柔五中的莫老師。她的教學開放性很強,給予學生分組實驗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大,敢於讓學生在實驗中出錯,走彎路。
  • 教師招聘面試《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6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質量守恆定律》。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開展我的說課。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在正式開始前,我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
  • 2020年寧夏教師招聘面試_《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我是×號考生,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內容《質量守恆定律》,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於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初中化學裡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 促進深度學習研究和運用,質量守恆定律,化學發展史上重大發現
    本文以質量守恆定律為課例闡述深度學習的主要思想。「深度學習」是學習科學中的重要概念,它的發生、發展深受心理學、信息科學、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影響。比較受到認可的觀點是:深度學習是基於原有知識能力之上的、以學習者主動參與為前提、重視知識結構的建立和認知策略的元認知過程,以知識遷移和認知策略遷移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標。
  • 質量守恆定律
    波義耳:曾經,有一份真正的定律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  遠在俄國的化學家羅蒙諾索夫,也深信物質是守恆的。在這樣反覆中,他終於領會了大自然所給的啟示:這響聲,是空氣擠進瓶口所產生的,也就是,金屬燃燒,有空氣中的物質進入而導致質量變大的。羅蒙諾索夫發現了質量守恆的秘密,他稱之為「物質不滅定律」。燃燒確實不關燃素的事。 由於羅蒙諾索夫所處的俄國,在當時的西方科學界的眼中還是蠻荒之地,他的發現,並沒有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
  • 質量守恆定律發展史
    他對金屬煅燒而加重的解釋表達為:金屬+火微粒=煅灰。由於時代知識的限制波義耳無法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於是他就根據自己試驗數據,創造提出了「燃素」說,燃素說雖然不是正確的,但也為後來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打下了基礎。
  • 2020年廬江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初級職稱評審面試教材版本及考評...
    2020年廬江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初級職稱評審面試教材版本及考評課課題
  • 解碼教材之0032|對牛頓第三定律一課教學的三點想法
    牛頓第三定律是高中教材中核心內容也是高考必考內容之一。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想說三點想法,供大家教學時參考。 第一、教材文本位置變化的說明。新版與舊版(上一版)教材相比,牛頓第三定律的章節位置不同,舊版教材是學完力的合成與分解之後在學習牛頓第一第二定律,然後才是第三定律的內容。
  • 中考化學考點-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驗證質量守恆定律【知識拓展】1.實驗誤差分析若存在誤差,可能原因有:(1)有氣體物質參加了反應;(2)有氣體(或固體小顆粒)生成物逸散到空氣中去了;(3)反應後,氣球脹大,造成氣球所受空氣的浮力增大等。
  • 名師分享英文戲劇教學的課堂實踐和校本融合
    英語戲劇教學如何在中小學大班教學中開展? 戲劇教學如何與常規教材、課型等融合? 「中小學校英語教研共同體」 第二期線上教研活動邀請到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內蒙古包頭高新一中、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的姚臻臻、梁辰、張磊三位老師圍繞「英文戲劇教學課程的課堂實踐與校本融合」進行專題分享,集中探討英語戲劇教學在大班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經驗。
  • 解碼教材之0030|牛頓第三定律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之間的關係。之所以是重點,主要是因為這部分內容是牛頓第三定律的核心,而牛頓第三定律又是整個經典力學的重要基石。之所以是難點,主要是因為關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關係的錯誤概念比較多,比如質量大的物體對質量小的物體的作用力大於質量小的物體對質量大的物體的反作用力等。
  • 化學反應方程式(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定義: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判斷下列變化能否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1.10g糖溶於90g水形成100g糖水 溶解不屬於化學變化2.100g冰融化成100g水 熔化不屬於化學變化3. 2L氫氣和1L氧氣反應後生成3L水蒸氣 質量守恆定律僅適於質量的變化運用質量守恆定律應注意:①只有化學變化才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 05.01 質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的發展1756年俄國化學家洛蒙諾索夫把錫放在密閉的容器裡煅燒,錫發生變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錫,但容器和容器裡的物質的總質量,在煅燒前後並沒有發生變化。1908年德國化學家廊道爾特(Landolt)及1912年英國化學家曼萊(Manley)做了精確度極高的實驗,所用的容器和反應物質量為1000g左右,反應前後質量之差小於0.0001g,質量的變化小於一千萬分之一。這個差別在實驗誤差範圍之內,因此科學家一致承認了這一定律。化學反應因沒有原子變化,質量總是守恆的(無論是動質量還是靜質量)。
  • 實驗:質量守恆定律的驗證實驗
    (2016年孝感市)以下是老師引導學生探究「質量守恆定律」的教學片段,請你參與探究並幫忙填寫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猜想與假設]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 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介紹
    在上一篇文章裡,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初中物理裡面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目前初中物理都有哪些版本的教材,以及為什麼要研究教材、為什麼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希望能夠改變許多年輕教師對課本的認識和看法。目前初中物理版本的教材有人教版、北師大版本一、北師大版本二、教科版、魯科版(五四學制)、蘇科版、滬科版和滬粵版。
  • 高一化學教學教案: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情感目標   通過對各種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紹,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的訓練。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原則和步驟。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鑑的經驗。
  • 學好「質量守恆定律」關鍵在於把握「六不變、兩變、一個可能變」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水分子發生了改變,變成了氧分子和氫分子,所以為化學變化。從微觀方面來看,化學變化的本質就是有新的分子生成。二、正確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關鍵在於把握「六不變、兩個變、一個可能變」所有的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恆定律,也就是說化學變化過程中不可能會改變物質的總量,這也是化學變化計算的依據。如何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掌握。
  • 廚房中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也稱物質不滅定律。是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於1756年最早發現的。
  • 核聚變是否違反了質量守恆定律?
    核聚變是否違反了質量守恆定律?核聚變釋放極大能量,更具質能方程,是否意味著質量虧損了?那這種反應還遵循質量守恆定律嗎?核聚變又稱核聚變、熱核反應,是一種常見的核反應形式。例如,太陽能釋放和氫彈爆炸的原理都是氫聚變。核聚變通常會發生能量的釋放或吸收。
  • 質量守恆定律,中考化學計算題!學生一定要知道的計算題的基礎
    >質量守恆定律中,六不變、兩變、兩可(2)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②利用質量守恆定律,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③利用質量守恆定律,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④熟練進行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根據題中所給的信息,利用質量守恆定律寫出未學過的化學反應方 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求某元素質量;   ⑤利用質量守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