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深度學習研究和運用,質量守恆定律,化學發展史上重大發現

2020-12-03 大忽悠娛樂

促進深度學習研究和運用,質量守恆定律,化學發展史上重大發現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深度教學。教學活動在現代信息技術、心理科學應用社會互動機制急劇變革的壓力面前,再也不可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技能的授受與訓練上了;引領學生發現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洞悉知識、技能的認知價值、社會功能及創新應用變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恰如宋心琦教授所說:中學化學教學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不是具體的化學專業知識,而是影響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化學思想觀念,不是諸如分類、實驗、計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響他們思維方式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具有化學特點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所以針對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教學活動才是保證學生能夠持續進行「深度學習」的核心教學要素,課堂教學的變革就是要在具體的思辨和操作活動中滲透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轉型。本文以質量守恆定律為課例闡述深度學習的主要思想。

「深度學習」是學習科學中的重要概念,它的發生、發展深受心理學、信息科學、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影響。比較受到認可的觀點是:深度學習是基於原有知識能力之上的、以學習者主動參與為前提、重視知識結構的建立和認知策略的元認知過程,以知識遷移和認知策略遷移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標。由此可見,深度學習意味著知識體系的自主構建、既有結論與方法的理解與批判、新情境與新問題的創造性遷移應用。化學知識有其內在的規律和結構,引導學生從學科基本觀念的角度,學會主動從眾多的化學現象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根據基本觀念對研究對象的認知功能將信息轉化為知識,在相近觀念和經驗認知的比較中釐清其區別和聯繫,從而構建知識體系。比如「質量守恆觀念」是可以通過學生對多種實驗和文獻信息的閱讀理解與分析對比過程中獲得的,這個觀念對後續的定量實驗。

物質分析以及化學方程式的學習都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所謂化學基本觀念就是:學生通過化學學習,在深入理解化學學科特徵的基礎上所獲得的對化學的總觀性認識,具體表現為個體主動運用化學思想方法認識身邊事物和處理問題的自覺意識或思維習慣。不言而喻,化學基本觀念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習得的,而不是教授和考練出來的;有了整合化學知識的基本觀念,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即從應(二)深度學習的發展要素是師生共同對既有結論與方法從應然轉型為必然。學生對物質性質及其變化的認識一般經過從宏觀現象發展到微觀本質和符號表徵的過程。宏觀信息易被接受和吸收,而微觀和符號信息由於具有抽象性和複雜性,學生難以理解和消化。特別是物質性質及其變化與多種因素相關,產生的現象多樣而複雜;這需要經過在真實的情境中針對物質性質及其變化。

在分子、原子水平上進行批判性思維活動,用批判或懷疑的態度,批判性地反思物質性質與變化,並深入到微觀層面分析思考其原因,從而加深對深層知識和複雜概念的理解,儘量減少機械記憶等淺層學習的現象。深度學習要求學生在物質性質及其變化的真實情境中,對自身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問題解決方式等進行批判性思考。同時,將已經理解的化學基本觀念(諸如「元素觀」「能量觀」「微粒觀」「守恆觀」等)遷移應用到物質性質及其變化的深入研究過程中,在創新應用中進一步發現新現象、新問題,領悟化學知識的「生長」功能。這既有利於學生體驗知識與自我、自然、社會的關係,也有利於學生體悟內隱於化學知識最深層的意義與價值。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核心觀點是:教學不是一個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由教師幫助學習者依據自身經驗建構意義的過程。隨著建構主義理論的深入人心。

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渴望轉型自己的課堂教學,再也不願以教授為主,象徵性地進行交流討論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了。在眾多課例中,可以概括出新型課堂教學的特徵與機制如下:(一)翻轉的樣態:在美國新媒體聯盟《2014年高等教育地平線報告》中,翻轉課堂被列為令世人最為矚目的高等教育教育技術的重要發展中三個階段六項技術之首,說明世界教育領域越來越接受和重視翻轉課堂這一教育模式。翻轉課堂通過對「傳授知識」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促使學生掌控自己的學習,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雖然不是所有知識都能翻轉、屏幕也不能完全代替現場指導,但是這種要求學生深度預習和有效互動的教學理念已經紮根於新型課堂教學之中,成為當代及今後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特徵。羅伯特·J·瑪扎諾( RobertMu)將學習難度分為四個層級,分別是知識提取,理解、分析和知識運用。

新型課堂應該把前兩個層次基本納入學生自主學習之中,而課堂教學的重點就落在了知識分析和遷移應用上。(二)整合的架構:科學與日常生活、生產相聯繫的教學理念已被理科教師廣泛接受,在課堂教學中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內容選擇與學科知識考證、科學觀念形成以及教學情境創設進行有機整合已成為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整合的過程就是對「課程資源的活化」,即在項目任務的驅動下,充分利用物質、信息、人力等資源要素開展教學活動的課程理念,它是受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啟發而提出來的。資源不僅局限於教材,更要挖掘生產生活中的合理要素並活化到課堂教學中去;人力資源不僅發揮教師的能動性,還要挖掘學生潛在的課程要素並活用到課堂中去。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創意設計教學任務,把相關資源課程化活動化。目的是開放課堂、發展學生思維。

構建學科基本觀念。課堂是否有效決定於教師怎樣調動一切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資源,推動課程價值的最大化。(三)研究的意識:知識技能之所以成為人類學習的經典經驗,有其形成的特殊過程和遷移應用價值,所以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引領學生去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研究價值自然成為新型課堂的常態。課堂是觸及理智和心靈的地方。真正具有教育素養的課堂,教師不是拿真理來進行說教,而是師生一起探究、議論甚至去實踐或實驗!沒有理智和心靈的撞擊,教學就是知識的灌輸,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成了沒有判斷能力的知識與真理的純粹仰視者和膜拜者,其害不亞於心死。(四)學習共同體構建:學習共同體肩負團隊的研究任務,使每一個成員都有著共同的學習目標,具有特定的身份或角色,帶著歸屬心理積極參與項目式學習。從教學方式看。

新型課堂教學超越了「傳遞中心」的藩籬,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對話中心」。挖掘並有效利用每個學生的獨特學習經驗,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在反思與遷移過程中,引導師生思維碰撞,通過人與人或人與符號信息的對話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並提升自主學習的品質。(五)高效信息終端的應用:傳統教學用具如PPT、實物投影和智能白板都有個信息播報和即時反饋的制約瓶頸,不能同時將全班每個人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和反饋,最近發展起來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課堂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它們具有迅速收集信息(簡筆書寫或拍照等)、多元播報、即時數據分析和設計製作等功能可以大大提升課堂互動容量;因此這樣的帶有人工智慧裝備的教學(又稱智慧課堂)對促進深度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應該加以研究和運用。質量守恆定律是化學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發現。

是化學家對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進行定量研究後總結出的一個重要定律,為19世紀的化學理論與實踐的大發展開闢了道路。如果拋出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因為靜質量可以轉化為能量,學生還會懷疑質量守恆定律是否正確,此時再明確:在化學反應研究的領域裡,質量損耗遠遠小於千分之一,屬於誤差允許範圍;就能引導學生更加明白科學定律都是有其適用範圍的了。在學生初步掌握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微觀本質基礎上,多組實驗設計論證質量守恆定律,既體驗了實驗設計、優化、證據收集和交流表達,學會質疑分析實驗的科學性;又學會歸納與演繹的論證方法;在否定之否定中發現化學定律的形成過程,這節課的設計是成功的,若時間允許,再加上一個各組交換實驗研究方案的探究體驗環節就更好了。好了,今天小編就講到這裡了,下次見吧。

相關焦點

  • 質量守恆定律發展史
    化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它的發展歷經磨難,是許多偉大先賢智慧的結晶。化學的發展中最為重要的發現就是關於——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讓化學這一門學科從實驗學科過渡到實驗加理論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奠定了化學學科高速發展的基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於質量守恆定律的發展史,一起來感受古代先賢們的智慧。1.
  • 2017年中考化學計算題方法:質量守恆定律運用
    2017年中考化學計算題方法:質量守恆定律運用   說明:        中考化學專題訓練資料是有學而思在線名師精選歷年中考題目編寫和解析。       如果需要更多針對性的資料或者詢問初三孩子的學習問題,歡迎加入17屆中考化學秘籍⑤群:512483197。
  • 質量守恆定律在初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分析
    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真正理解了質量守恆定律理論知識, 才能在解題的過程中做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統一, 這樣就能快速地解決相關的化學習題, 提高解題正確性, 進而促進自身化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 化學反應方程式(質量守恆定律)
    一、質量守恆定律:定義: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判斷下列變化能否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1.10g糖溶於90g水形成100g糖水 溶解不屬於化學變化2.100g冰融化成100g水 熔化不屬於化學變化3. 2L氫氣和1L氧氣反應後生成3L水蒸氣 質量守恆定律僅適於質量的變化運用質量守恆定律應注意:①只有化學變化才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 2020年寧夏教師招聘面試_《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九年級的學生雖然剛開始接觸化學學科但是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化學實驗探究學習的方式,熟悉一些基本實驗操作,具有初步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這些技能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另外此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得到充足的發展,思維主要由經驗型向理論性過渡。
  • 質量守恆定律
    到了十七世紀以後,近代化學逐漸從鍊金術的襁褓中脫胎而出,質量都到哪兒去的問題才流行起來。 隨著化學實驗的增多,許多化學家都曾隱約地提到物質不滅的思想。比利時的海爾蒙特,就是那個以柳樹實驗名垂科學史的醫生,在定量實驗中得出了「不能無中生有」的結論,已含蓄地表述了這一定律。
  • 質量守恆定律,中考化學計算題!學生一定要知道的計算題的基礎
    >質量守恆定律中,六不變、兩變、兩可(2)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②利用質量守恆定律,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③利用質量守恆定律,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④熟練進行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根據題中所給的信息,利用質量守恆定律寫出未學過的化學反應方 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求某元素質量;   ⑤利用質量守恆定律
  • 教師招聘面試《質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習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理論基礎,因此本節課是初中化學一塊兒重要的知識內容。二、 學情分析學情分析同樣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堂課的授課對象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在觀察、想像、思維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我會多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多動手,多操作,多觀察,多思考,也儘可能多的創造條件與機會,學生發表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見解。三、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及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節課如下的三維目標。
  • 【經驗分享】「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實踐,不同版本教材如何為我所用!
    1 整合教材中育人資源,藉助科學家研究的過程引入授課內容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將課程內容分為5個一級主題,每個一級主題由若干個二級主題(單元)構成,質量守恆定律就歸屬於物質的化學變化這個一級主題。對於本單元的學習課程標準中提供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中包括「拉瓦錫與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這一素材有利於幫助學生建構核心概念。
  • 廚房中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也稱物質不滅定律。是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於1756年最早發現的。
  • 中考化學考點-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驗證質量守恆定律【知識拓展】1.實驗誤差分析若存在誤差,可能原因有:(1)有氣體物質參加了反應;(2)有氣體(或固體小顆粒)生成物逸散到空氣中去了;(3)反應後,氣球脹大,造成氣球所受空氣的浮力增大等。
  • 質量守恆定律發現史
    (1)古希臘哲學家在對自然界演變的思考中產生了「物質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的樸素思想。
  • 質量守恆定律的多種考法——中考化學複習策略(四)
    今天說說質量守恆定律在中考中的各種題型:質量守恆定律可以說是化學中考的重頭戲,分值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研究近幾年的中考題不難發現,中考試題中質量守恆定律的考查主要是以下幾項內容:一、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題型示例和解析:
  • 多角度透析「質量守恆定律」課堂教學
    長期從事化學教學論、課程論及學生化學學習心理研究,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標準》研製組負責人。綜觀20節課,我發現,凡是比較精彩的課(精彩的課並不等於獲一等獎的課)都是非常關注學生認知脈絡的。我也通過多種途徑思考研究學生的認知脈絡。
  • 05.01 質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的發展1756年俄國化學家洛蒙諾索夫把錫放在密閉的容器裡煅燒,錫發生變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錫,但容器和容器裡的物質的總質量,在煅燒前後並沒有發生變化。經過反覆的實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於是他認為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是守恆的。但這一發現當時沒有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國的拉瓦錫做了同樣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論,這一定律才獲得公認。但要確切證明或否定這一結論,都需要極精確的實驗結果,而拉瓦錫時代的工具和技術(小於0.2%的質量變化就覺察不出來)不能滿足嚴格的要求。因為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所以不斷有人改進實驗技術以求解決。
  • 中考化學專題複習 課題1 質量守恆定律
    一、探究實驗:質量守恆的探究——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實驗器材】託盤天平(及砝碼)、錐形瓶、玻璃棒、氣球【實驗現象】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大量的熱。天平平衡。【實驗結論】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反應後各物質的總質量。n 實驗成功的關鍵:裝置的氣密性要良好。
  • 中考化學衝刺第9天質量守恆定律
    【例題2】【2017山東菏澤】下列圖示可表示一定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  )A.反應前後分子、原子個數都不變B.該反應中各物質都為化合物C.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D.該反應為置換反應【答案】D【解析】由反應的微粒的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氯氣與水反應生成了氯化氫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神奇的質量守恆是怎麼被發現的?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1789年進行了葡萄汁添加酵母發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實驗,通過分析測定,發現葡萄汁和酵母所含氫、氧、氮、碳元素的質量和生成的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所含各元素的質量相等
  • 中考化學質量守恆定律題跟蹤訓練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等於90 B.b可能是單質C.c一定是催化劑 D.參加反應的a與d的質量比為7:8【答案】D【解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 質量守恆定律竟然是這樣發現的!元素周期規律發現的過程!
    拉瓦錫從172年開始研究燃燒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發現空氣中有1/5的物質可助燃,這一發現推翻了當時佔統治地位的「燃素」學說使化學這門科學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拉瓦錫還通過實驗證明,動物呼吸同物質燃燒一樣也是一種氧化作用。拉瓦錫與另外三位法國化學家一道,共同擬可出化合物的第一個合理命名法,開始用初步的化學方程式說明化學反應過程和量的關係,建立起化學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