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新教學的背景下,什麼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核心素養為本,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的教學?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應該是什麼樣?上海市行知中學閆白洋老師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資源系列 生物學習指南(必修二)》第一單元《製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這一任務開展了課堂教學解析,由新課程觀察整理,供一線教師實踐新教學借鑑參考。
生物必修典型案例展示
DNA分子雙螺旋結構
過去學生一直習慣於聽,現在的課堂有了很大的「翻轉」: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不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在完成真實情境任務的過程中,提升核心素養,學會自主學習。
1、真實情境與任務
我先用真實的情境引出任務。之前網上有個新聞曾引起大家熱議,一對老夫妻通過公安局的DNA資料庫找到了他們丟失多年的兒子。這個情境任務非常真實,很貼近學生的生活。
我們以這個作為情境(當然,最近的基因編輯話題也是個好情境),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這對老夫妻可以通過DNA資料庫尋找丟失的兒子?基因如何辨識出後代?NDA資料庫是什麼?它又如何發揮作用?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設置了多個任務。第一個任務,DNA資料庫能找到丟失的孩子,那麼這個DNA是什麼結構?有什麼特點?接著,我們就要畫出2個鹼基對的DNA分子平面圖。
2、充分利用在線學習資源
我們教學的一大特色是整個課程都在線上完成,學生主動探究、建構、養成。教師引導、評價、矯正。進入課堂前,我們準備了三個學習資料,第一個是微課,學生在學習微課時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觀看學習,可快進,也可以重複聽。第二個,學生也可以通過百度來進行學習,並通過自己的理解來畫一個DNA結構圖。第三個,利用專業在線學習系統,比如我用的現代課程網互動式教學平臺的學習系統,已經試驗過兩次,可以很好地滿足新教學理念下交互式的課堂教學需求。
3、讓學生充分自主活動
所有課程資料先上傳到網上,由學生先學習,然後再從兩個角度點評,第一個是科學的角度,第二個是微觀的角度。我選了9個學生的作品,他們不都是對的,有一位就講錯了,但錯不要緊,關鍵是要用這種方式讓學生不斷試錯。
這次點評的環節,特別有趣的是展示學生通過百度來學習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搜索關鍵詞,找來找去,發現了很多原來沒料到的問題。
通過線上學習,畫出2個鹼基對的DNA分子平面圖後,第二個任務就是搭建10個鹼基對DNA分子模型,所需的元件數目,設計製作方案,以及線上模擬搭建DNA分子平面圖等任務也由現代課程網交互式教學平臺上的H5插件來完成製作,效果非常好。
整個過程主要是學生在做,老師主要起引導、糾錯的作用。後面學生一起交流也是如此。
線上模擬製作以後,我們再讓學生用實物製作。實物製作後,又通過拍照上傳的模式進行交流。
4、實踐後及時反饋
最後這個環節是我們最近的必修教材增加的一個模塊,就是學生的反饋模塊。
我們先用問卷星進行線上反饋。每個環節學生自己打多少分,老師現場統計,讓每一個項目的得分情況都清清楚楚。最後將學生的整個探究過程及時反饋出來。
5、新教學的幾個轉變
新的教學,有幾個顯著的轉變:
⑴三維目標轉向核心素養。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⑵實現教材的二次開發。
這節內容原來是鞏固知識來完成的,現在我們把它改成了情境和任務的建構學習形態,實現了教材的二次開發。
⑶實現情境任務的全程貫穿。
我們不是把情境僅僅作為課堂導入的一個步驟,走完這一步後又回到原來的環境去解決問題,而是將情境任務貫穿課堂始終。
在真實情境教學中,我們做得最成功的是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線上模擬過程,線下實物搭建,用這兩種方式,既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又方便教師及時評價矯正,真正將生物學科的探究落到實處。
⑷實現教師角色的根本改變。
過去的課堂基本是老師的一言堂,現在我們給老師的定位是引導、評價和矯正。老師在課堂上就是引導的功能,其他的能不講就不講,能少講就少講。
⑸實現課堂學習的反思評價。
通過線上線下學習,對課堂學習環節做出評價,然後由老師統計學生的表現,並做出及時反饋。
以上就是我們在高中生物必修任務《製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這節課中的基本教學流程,也是我們「聚焦核心素養,改革課堂教學」探索過程中體會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