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單一的固定身份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不利因素,它只會讓我們在面臨突發經濟狀況時受到更大的影響。當今社會,最成功和最健康的人群都擁有多重身份,他們可以同時管理集中身份,在情況發生變化時加以選擇。」——蓋爾·希伊《新中年主張:跨越時間繪製生活藍圖》
導語:在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時,那些擁有著多重職業的人可以選擇更好地面對這樣的風暴;當一個家庭有新生命誕生時,一個擁有斜槓職業的母親可以更好地協調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係。可以這樣說,我們的人生需要斜槓,今年中國各大高校重新恢復第二學士學位的招生,這就是一個導向,我們國家缺少更多的複合型人才。
什麼是斜槓?用符號來表示就是「/」,代表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擁有多種身份,比如我的職業選擇是「教師/主播/寫作」,通過斜槓我的人生多了新的選擇,在面臨失業、跳槽等問題時有更多應對的空間。
我將以《成就斜杠人生》一書中的觀點進行展開:
01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斜槓?
書中提到了斜槓組合的理想狀態供大家參考:
賺錢養家的工作/興趣愛好,比如財務分析師/雕刻家。我覺得這樣的組合是標配,我們在選擇自己的斜槓職業時,一般便是從自己的愛好出發。很少有人會選擇一個不感興趣的工作來作為自己的斜槓職業,依舊是一句老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左腦/右腦,兩種職業的思維方式不存在任何衝突,比如工程師/藝術鑑賞官。我們的大腦各個區塊所負責的內容不同,所以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優勢,交叉放鬆,實現休息與進步的雙豐收。精神/肉體,兩種職業需要付出的勞動類型不同,比如教授/按摩治療師。我覺得這個斜槓組合不僅僅在選擇職業上,更是在我們每天的娛樂生活當中,如果每天從事的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那麼休息時可以選擇一些腦力上的工作來調節大腦功能區的互相補充。寫作/教學/演講/諮詢,這也是讓斜杠人生保持更久的穩定性的幾個斜槓職業,適合於知識型人才。我個人也是不斷往這個方向發展,而且我仔細分析過後,知乎中的有非常多的人都在走這條路——在完成自己主職工作的同時,一邊回答知乎的問題,一邊進行一些諮詢。所以我在這裡指出斜杠人生非常適合現今社會的青年,尤其是在知乎與豆瓣。只做一份工作,但有多重頭銜。一個工作可以用多個角度來重新定義,比如從事教師工作,也可以同時是一名up主、主播,將自己的上課實況分享給更多的人,也通過這種方法來獲得更多資源。
02在機會出現前做好準備
可以說,有些斜槓職業步入的門檻比較低,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演講/寫作。我們需要清楚的是演講的效果是讓公眾表達變成影響力,掌握一個知識領域後,向學生、客戶和公眾提供此類專業知識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而這種做法也意味著你會被貼上不同的標籤。所以,我們在演講之前需要不斷提高的是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然後抓住機會。
機會的出現並不足以成為把握機會的理由,機會本身必須與你想做的其他事情互相呼應。「時機才是重點」。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機會出現前提高我們的演講能力?書中提到了三個資源:1.美國演講家協會;2.卡耐基《演講與口才》;3.國際演講會。我在這裡補充幾個我覺得可以較快提高演講水平的方式:
TED:Ideas worth spreading,觀點是需要表達的,很多時候我們清楚了一件事情,但是不將這個觀點進行表達,他們便不知道。所以演講的結果便是讓公眾表達變成影響力,我們可以在這個平臺學到很多表達技巧(雖然都是英文的),重點是這個平臺是免費的;學校內舉行的各類比賽,比如挑戰杯、演講賽、辯論賽,還有類似於幹部技能大賽、師範生技能大賽等,這些都是可以表達我們觀點的舞臺,很多機會都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自己把握;參加讀書會,並擔任主講人。當你講述一本書時,你會更加努力,因為這需要你進一步研究。所以我們可以多參加各種讀書會,並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好的選擇自然是擔任主講人來對整本書進行分析,這樣的效果非常好。我個人主講的讀書會不多,主要講了《文明的衝突》、《通往奴役之路》、《被淹沒與被拯救的》、《江南三部曲》、「輿論暴力」主題讀書會和阿德勒主題讀書會,即使經過了三年,對這些書的理解卻在不斷加深。那麼,如何從事寫作?這塊內容講解的老師太多了,我自己的文章也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所以無法非常專業地來告訴大家怎麼來寫作。但是,我們可以抓寫作的入門技巧,也就是我們的文章要寫自己所了解的內容,從小處著手,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選擇報一門課程,最開始的我們都是新手,我們不要指望一開始就有報酬。
我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決定在知乎發表文章,我們先要對社群進行分析,也就是你的文章想讓誰看到,我的目標很明確:我希望我的文章能被喜歡這個方面的朋友看到,並且可以進行交流討論。博客、社區是一種很好地向全世界推行自己想法的入門方式,也是宣傳自己和從事斜槓職業的優勢途徑。
書中推薦的資源如下:1.美國新聞工作者和作家協會;2.珍妮弗·巴斯伊·桑德與謝林·貝科夫斯基《傻瓜指南系列:發表文章》;3.由《作家文摘》雜誌社出版的《作家市場》;4.由紐約作家研討會出版的《創意寫作的便捷式藝術碩士手冊》。
其實這種寫作指導的書去網上搜索會有非常多,當然相關的創意寫作課也非常多,這裡也不做過多推薦。
而教學是促進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式。當你教授一門課程時需要你進一步研究,作為一名顧問、講師、教育工作者、教練和導師都是知識的分享者,同時也是知識型人才,具有大量的可操作空間去實現一些斜槓的發展。尤其是這次疫情,非常多的老師成為了新的主播,在新科技發展下有了新的選擇,有些人便看到了這個潛力,通過直播錄屏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播。
03如何實現斜槓發展?
在斜杠人生當中,根本不存在主業或副業的概念,一份穩定的工作是生活最基礎的保障。所以,起步職業在斜杠人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為你打下根基,奠定知識基礎、打造職業關係等,所有這些在你重新調整方向時都將發揮作用。」
我們在自己主職工作當中尋找可以放棄的部分,同時要在領域中保持領先地位(這是為新事物騰出空間的關鍵)。堅持起步職業的部分工作,也可以讓我們與所處行業保持密切聯繫,與此同時發展相關事業,可以實現職業的互相補充。
埃爾博爾提到了斜杠人生的六大成長思維:
斜杠人生的核心要素:創業精神。想要成就斜杠人生的人,必然是天生好奇心旺盛,渴望涉足各種領域的人。我本人在閱讀過程中,也是充滿著好奇心,哲學、心理學、文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都有所涉獵,目標是好書我就看,跨學科也不怕。抓住最重要的事,選擇也是放棄。藉助一份職業的關係網絡和知識來構建另一份職業,很多時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了實現我們的斜杠人生必須放棄一部分,這或許便是很多人不願意走這條路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放棄了更多的經濟利益,所做的斜槓職業也是無報酬勞動,那麼如何抉擇需要由自己來決定。岸見一郎在《被討厭的勇氣》當中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主要在社會、職業和性別三方面,我們需要追尋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位置,思考在職業分配中的角色,這也是成就斜杠人生的一個重要條件。持續修正,沒有一蹴而就。依舊是老話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斜杠人生的道路需要我們不斷摸索,它是非常靈活的,需要我們隨機而動,而不能將之變得死氣沉沉,那便失去了斜槓的意義。旅程就是目的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喬伊斯的《一個人的朝聖》,講的是六十歲的哈羅德追尋自己的信念,徒步行走627英裡,但是到達目的地後卻又戛然而止,很多人以為他的目的地是到達老友奎妮身邊。但是,對於哈羅德來說,旅程便是目的地。一個人無法為生活制訂完善計劃,我們無法決定我們最後會到達哪裡,但是我們有方向,我們追尋著燈塔所指示的方向前進,所以當我們踏上這條路時,堅持下去便好。萊恩認為「我對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半不會有太多的顧慮。我通常會先起步,再考慮具體的處理方式。」發揮協同作用。真正強大的斜杠人生實踐者都是會找到各個斜槓職業之間的聯繫,即使某些領域之間的聯繫從外部看來並不明顯。而兩種職業追求的最終融合也是斜槓青年職業生涯的常見發展方向。一般來說,當工作涉及到兩個不同的領域時,斜槓青年是理想的僱傭對象。不斷回到初學者狀態。不管什麼時候,如果你想要增加一個新職業,在開始涉足之前,都必須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人們可能認為你不適合進入那個領域。埃米尼亞·伊瓦拉在《轉行》當中描述「大多數人在向新的職業生涯過渡時都會經歷混亂、失落、不安和躊躇的階段。」直面這些並學會負重前行。這本書內容非常詳實,我所講述的只是一部分,還有非常多的容主要涉及到與所從事職業經理的交流,以及斜槓父母等方面,與我想要在今天分享的內容不符合,故而不提及,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