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感動交通年度人物
熊發仁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連雲港航標處燕尾港航標管理班班長
從19歲到59歲,整整40年,他一心一意只做了一件事——安心紮根於蘇北燕尾港,從事一線航標管理。14000多個日日夜夜,他身處環境極其艱苦的鹽鹼地,心卻安之若素,以苦為樂。他始終堅持理想信念,以航標為伴,以班組為家,像一座忠誠履職的航標燈,愛崗敬業,無怨無悔,年航標維護量5萬多座天,航標正常率99.94%,航標維護正常率100%,每年為上萬艘次船舶照亮了前行之路。
從19歲到59歲,整整40年,他全心全意致力於港航經濟安全發展,全力以赴「擦亮」航標。14000多個日日夜夜,他的足跡踏遍徐圩新區到響水縣中山河口這片長達230公裡的每一寸海岸線,在服務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及連雲港市一體兩翼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中,充分展現了航海保障先行者的時代風採。
他就是東海航海保障中心連雲港航標處燕尾港航標管理班班長熊發仁。他始終踐行「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航標精神,用不滅的燈光照亮了航程,用心燈點亮了人生之路。
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站為家40載,在最需要守護的艱苦一線,他忠誠履職,不求回報,默默踐行著航標精神。
巡檢維護港口燈樁
1978年19歲的熊發仁,離開湖北京山老家,應徵入伍來到蘇北小鎮燕尾港,至今整整過去了40年。40年來,他矢志不渝,不離不棄,將航標管理的工作變成了欣然接受的生活方式,班組成了家,而家就是班組。
燕尾港航標班的前身是海軍管理的無線電指向標站,1983年由海軍移交到交通部。2005年水監體制改革,撤銷正科級編制,設立航標班組。航標被譽為航行者的眼睛,是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和港口生產運營的主要設施。作為一名航標職工,熊發仁主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和保護航標,保障海域的航行安全。
屬於熊發仁的這片海域很大,從徐圩新區到響水縣中山河口以北的整片海域,海岸線長達230公裡,航標也由當初的1座猛增至149座,而人員卻由原來的21人縮減到6人,熊發仁身上的責任和任務越來越重。
作為班長,熊發仁堅守職責,夙夜在公。有時遇到緊急情況,在值了一夜班之後,第二天一早還要出海搶修航標。尤其是雷雨季節、防臺防汛、寒潮寒凍等極端惡劣天氣,他都吃住在班裡,隨時解決各種問題。從2005年至今的13年中,他每年公休時間不到20天,包括春節在內的重要節假日,全都堅守在班組。2007年,熊發仁在市裡買了新房,但他幾乎沒住過。妻子身體不好,他沒法照顧,兩個孩子成長教育,他顧及不上。即使在家人面臨生命危險的關鍵時刻,熊發仁還是首先選擇了航標。
2008年7月,颱風「海鷗」來襲,妻子周俊香和12歲的兒子住在燕尾港職工宿舍裡。颱風刮斷了宿舍旁的超高壓電線,導致樓外道路燒焦,屋內電線打火,情況危急。由於腰有毛病,只能躺在床上的周俊香哭著一遍遍打電話,催他回來。而他每次都說「再等等」。他忙著把重要設備搬到安全地帶,把機房的窗戶堵死……「一旦海水倒灌,整個班組將因為重大損失而陷於停頓,嚴重影響航行安全。」熊發仁說。當他忙完去「救」妻兒時,妻子滾到了地上,兒子在哭。「什麼話都聽你的,只有工作我絕不含糊。燈如果不亮了,船舶就迷失了方向。我做的每件事都要對得起領導的信任,對得起黨。」面對妻子周俊香的不滿,心懷愧疚的熊發仁耐心解釋。
其實,熊發仁有很多機會選擇轉崗照顧家人,但均被他婉拒。他常說:「我是黨員、是退伍老兵,熟悉這片海,這裡的每一座航標我都如數家珍,工作起來事半功倍。讓我走我放心不下,都習慣了,捨不得離開。」
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以苦為樂40載,無論航標檢修還是應急反應,風口浪尖中,他總是一馬當先,勇於擔當,充分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熊發仁(右二)為班組人員講解航標專業知識
外表儒雅、身材瘦弱的熊發仁,握起手來,格外有力。記者注意到,他的手飽經風霜,滿是傷痕。這與他的性格和工作性質密不可分。
為了給航行船舶提供安全便捷的助航服務,需要24小時全天候保證航標正常工作狀態。不管嚴冬酷暑還是風大浪急,只要聽到召喚,熊發仁就像軍人接到命令一樣,堅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堅決完成急難險重工作任務。
航標維護工作是一份又重又累的體力活。無論青春年少還是夕陽正紅,每次航標巡檢、維護,熊發仁都特別賣力氣。每次巡檢或維護灌河燈樁,熊發仁都會挑著重重的器材設備,從岸邊徒步行走在崎嶇溼滑、青苔附面的導堤上,一個來回就是30餘裡,一不小心就會摔倒在導堤石頭上。「急難險重面前,熊班長總是一馬當先。」90後同事屠金陽感動地說,他無聲的行動和身先士卒的做法,令人感動,大家的幹勁更足了!
40年來,與航標親密接觸的熊發仁被深深烙上了各種印記。電池鉛酸液體濺到手上,立刻燒掉一層皮;冬天光著大腿舉著工具趟過刺骨的淺水礁石;密集的海蠣殼子像刀片一樣,劃得腳上鮮血直流;站在劇烈搖晃的燈浮上暈標,不停吐,吐完繼續幹活……
航標維護也是一份出生入死的苦差事。在洶湧澎湃的大海上,面對搖擺不定的燈浮和漂忽起伏的工作船進行跳標作業,是「生死劫」,尤其是冬天浮桶上都是厚厚的冰,稍有不慎就會掉進大海,而這早已是熊發仁的家常便飯。
2012年的冬天,海上有座航標出現故障。當時已經53歲的熊發仁和2位同事乘船前往修理。他第一個跳上燈標,不料那天風浪比較大,租借來的漁船「咚」地一下狠狠撞在燈標上,熊發仁的頭部一下子磕在船邊,他頓時就暈了過去,幸好身體「掛」在了航標上。如果不是戴著安全帽,或者是偏一點掉進海裡,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熊發仁40年來的出生入死,妻子周俊香最擔心而又最無奈。她忍不住熱淚直流地說:「每次,我的心啊七上八下,飯都吃不下。想打電話又怕影響他做事,怕他出事,我只能默默祈禱。」
熊發仁和他的班組日日夜夜的默默付出為港航發展帶來了不滅的光明。據統計,班組全年航標正常率99.94%,航標維護正常率100%,航標可用性99.94%,航標修復率100%,航標內在失常率0.01%,均達到或超過部頒標準。
在徐圩港30萬噸級、灌河5萬噸級和濱海港10萬噸級航道和港口建設中,熊發仁和班組積極參與、主動融入,及時提供港口、碼頭和航道航標配布需求,拋設航標92座,保證了重點工程有序推進和按時開港,有效服務了江蘇沿海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江蘇新龍港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建喜動情地說:「老熊為港口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不僅有求必應,還主動為我們排憂解難。」
他善於創新、勇攀高峰——爭創一流40載,他自學成才,勤於思考,善於鑽研,在業務技術方面,精益求精,敢為人先,是一位不斷提升航標科技含量的時代工匠。
檢查頂標
熊發仁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學霸,也是一位專治疑難雜症的「全科醫生」。
48歲時,熊發仁獲得了大學本科學歷證書。其實,高中畢業時,熊發仁的成績就是全市第一名,由於未能通過空軍學院的體檢,與大學夢失之交臂。熊發仁深知:活到老,學到老。多年來,他自學了無線電、電子電工、網絡通訊、英語等與航標業務有關的各方面知識。「他是航標的全科醫生,專治各種疑難雜症。」談及熊發仁精湛的業務能力,與他相識相知40多年的同事何永良非常敬佩。
很多故事都印證了熊發仁學霸的本色。在一次視覺航標技術技能比武中,各大技術能手同臺競技,而當時熊發仁還是油機組組長,是視覺航標的「門外漢」。但他只用了三天時間準備,就在理論考試和實踐比賽中輕鬆拔得頭籌。有一艘安裝羅蘭C導航系統的漁船,系統故障半年多都沒修好,拿到熊發仁手裡,他根據該系統雙曲線定位原理,只用了一天就排除了故障。
除了吸菸,熊發仁唯一的愛好,就是喜歡動手、喜歡發明創造。他一個晚上就能組裝一臺電晶體電視機,比電子管的更清晰;他還自製過手機大哥大,為班組所用的水塔自製過自動抽水控制系統;他喜歡維修各種電器設備,就連老年人「頭疼的」電腦,他都自己拆卸和維修。
這些只能算是熊發仁愛好的副業,主業是航標。在熊發仁的帶領下,班組設置技術改造室,積極開展技術革新活動,解決生產難題,先後完成了「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統)臺站發射天線防雷改造、UPS(不間斷電源)改造」等多項課題,有效解決了雷雨時損壞發射機和危及操作人員安全等問題。2014至2015年,針對海上燈浮蓄電池極柱氧化斷線問題,熊發仁對海上60座航標進行了分析實驗和技術改造,有效解決了蓄電池極柱氧化斷線問題,提高了航標正常率,降低了維護成本。該項目榮獲2015年度上海市職工合理化建議項目創新獎,熊發仁撰寫的《航標電池極柱氧化研究》論文,獲得了中國航海協會航標專業委員會一等獎,並受邀走上中國航標專業學術論壇的最高講臺,在年度學術交流研討會上發表公開演講,獲得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和讚許。
他默默守護、大愛無言——愛標護標40載,他視航標為親人,不僅自己悉心照護,還積極組織宣傳,動員大家共同呵護。
熊發仁(上二)正在檢查導堤燈樁
走進燕尾港班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塵不染的環境,整潔有序的管理。哪怕小到庫房中的一頂頂安全帽,一顆顆螺絲釘,都整齊劃一地擺放著。
在機房裡,有一臺1969年「服役」的老舊柴油機,這可是熊發仁的老夥計了。稍有灰塵,熊發仁就反覆擦拭。機組的日常保養、定期吊缸保養,熊發仁都親自動手,細心呵護。時至今日,近50歲的柴油機,一塵不染,功能正常。
對熊發仁而言,日夜相處的航標、設備既是他的夥伴又是他的親人。妻子周俊香很「吃醋」,委屈地說:「他對航標比家親,我還比不上那些鐵疙瘩。」
周俊香的話道出了實情。有一次,柴油發電機風扇皮帶斷裂,導致水溫高漲,機器過熱,鋼板都燒紅了,機房內霧氣瀰漫,機器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危急時刻,熊發仁站了出來,他找來棉被,裹在身上,衝進機房,關掉了機器。還有一次,灌河口18號燈浮漂失至鹽城濱海海域。當晚22時,熊發仁和同事冒著冬雨,頂著六七級大風,在零下五六攝氏度的寒冷天氣下,蹚著齊腿深的淤泥步行超過6公裡,終於找到燈浮,擔心得而復失,他們馬不停蹄,將浮體拉回航標場地。整個過程持續29個小時,水米未進,又冷又餓,回到單位才吃上麵條。
熊發仁還希望大家共同關注、關心航標。在漁船「船老大」劉士華心中,熊發仁具有典型的兩面性。一方面,他和藹可親,經常找漁民聊天,宣傳航標和海上交通安全知識。另一方面,對於偷盜、破壞航標的行為,熊發仁「橫眉冷對」,對不法分子一點都不講情面,嚴肅地批評教育。2009年以來,熊發仁還主動聯手當地政府、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先後查處盜竊航標器材、破壞燈樁等案件20餘起。愛標護標的意識深入人心,航標器材被盜情況明顯減少。
他點亮心燈、照亮人生——滋潤心田40載,他言傳身教,毫無保留,在班組建設和薪火相傳中,用寶貴的精神和智慧,書寫了新時代人生價值。
「他是一位不是領導幹部的幹部。」連雲港航標處處長程鑫說,不同於其他普通班組,燕尾港班組常年承擔與其他科級單位相同的職責,而實際上只是班組建制。熊發仁作為班長,享受的是普通職工待遇,肩負的卻是科級領導的職責。對此,熊發仁卻說:「責任沒有級別。」
用心點亮航標是責任,用心做好傳承也是責任。多年來,在條件艱苦的鹽鹼地上,身處化工園區的籠罩之中,熊發仁規範內部管理,推進班組建設,成效顯著,被譽為全國沿海「航標第一班」。
為了在艱苦環境中凝聚人心,熊發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職工小家」建設,讓每個職工都把單位視為自己的家庭來愛護和管理。他們自己動手綠化環境、種地養雞,實施房屋維修改造,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配置豐富的文體活動器材,設置職工活動室,不斷豐富職工業餘文化生活。
熊發仁還毫無保留地將畢生經驗傳給年輕人,以不斷適應港口建設和航標事業發展需求。
航標維護管理是一項技術活,既要懂科技英語、DGPS、無線電、計算機、電子電工、視覺航標,又要懂柴油發電機。為此,熊發仁開設「青年課堂」,制定培訓計劃,利用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定期為青年職工上課。
如今,班組成員的學習熱情很高,多名職工獲得了國家二級建造師、安全管理、電工、電焊工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3名勞務派遣人員取得本科學歷。2015年,班組2名勞務派遣人員成功考入海事事業編制,實現了「變身」。「看到他們的成長和進步,我心裡感到由衷的高興!」熊發仁說。
乘風破浪出海作業
記者手記
奮發有為 居仁行義
2019年7月,熊發仁就要退休了。
退休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而他卻沒有任何退休生活的計劃,一心希望,退休後依然繼續和他的班組、他的航標一起生活。這個班組,這片海域,這些航標,都是熊發仁熟悉和熱愛的家人,一起生活了40年,他捨不得離開。
過去的40年一定很漫長,在14000多個忠誠堅守的日日夜夜裡,熊發仁克服的重重困難,經歷的種種艱辛,不勝枚舉,而他就像那些守護船舶的航標一樣,雖有萬千滋味在心中,卻從來不記付出,不計回報,無怨無悔,恪盡職守。
過去的40年一定很短暫,在14000多個忠誠堅守的日日夜夜裡,因為熱愛所以享受,因為奮鬥所以幸福。回頭望去,過往的苦難都會化作甘甜,奮鬥的一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連雲港航標處處長程鑫說:「他是當代航標工的傑出代表和優秀楷模之一,體現了新時代航標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燈塔精神;體現了新時代航標人鑽研技術、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爭創一流的工匠精神;體現了航標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奮鬥、奮發有為的共產黨人的優良品質。」
與熊發仁相識相知40年的連雲港航標處書記穆燕軍說:「能讓老熊40年如一日,一以貫之的是他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來源於此。」
誠哉是言!對熊發仁而言,他這一生,守護的不僅僅是航標燈塔,更是自己心中的一盞燈,那是信念的燈、責任的燈。
採訪中,記者頭腦中始終盤旋著兩個詞:奮發有為、居仁行義。名如其人,人如其名。記者想,這可以算做對熊發仁一生的概括吧。
讓我們記住這個令人感動的名字——熊發仁。(姜秋華)
來源:中國交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