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重的那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個話題熱度很高:新型肺炎對底層人民的影響。
其中有一條微博至今讓人印象深刻:
圖片很模糊,但能看到這位老大爺是帶著白色棉質口罩的,想必他也清楚在這樣的時候,大家都不出門了,糖葫蘆賣出去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可是,他能怎麼辦呢?
他的生活要繼續。如果不出門試一試,他又要靠什麼度過這個艱難的春節呢?
同樣指望著在春節賺些生活費的老太太,又該怎麼辦呢?
每逢春節,我們出門慶祝的同時,也能看到一些人仍在大街小巷奔波著,因為這段時間是他們為數不多能有更多盈利的時候,很多人接下來好幾個月的生活,都是靠春節時候賺的錢來維持。
可是這個春節,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空無一人的街頭,只有垃圾桶裡擠滿了被丟棄的串好的一個個水果糖葫蘆。
你我都清楚,這樣的事情,絕不是個例。
就像文中所說:這只是億萬謀生活的老百姓的縮影。
不可否認,如今疫情得到控制,大家似乎都沉浸在「生活即將恢復正常」的期待中,街道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似乎一切都開始步入正軌。
是的,一切的確都在好起來,但這場新冠肺炎的蔓延,對很多行業和人民的影響仍是沉重的。
提早關門的廣州花市,本應賣給家家戶戶的賣的大量的花,最終只能全部砸掉。
辛勞了一整年的果農,成噸的水果只能堆在家裡,血本無歸。
養殖場裡貸款養的幾萬隻雞,因為交通封閉,活禽不讓上路,只得將雞生生埋掉。
還有那些在門上貼著「新春快樂,年後開業」的商戶,有的直到現在,都還沒回來……
當我們毫無負擔地癱在家裡刷劇上網,偶爾看到有些街頭小販被城管勸走的新聞,也只是隨手刷過。
卻不知道,他們連基本的防護用品都沒有,卻仍然要出門賺錢,只是為了活著。
餘華在《活著》裡寫到:「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就是忍受,這話對於生活在底層人民來說最適合不過。
對很多人來說,僅僅是活著,已然需要拼盡全力。
甚至不僅僅是這些生活在底層的勞動人民,我們每一個人都逃不過。
沒能撐過這個春節、損失慘重的各個行業的公司;
被裁員的、找不到工作的人們;
沒有收入、家裡沒有存糧、要還房貸交社保和孩子學費的普通家庭;
無法正常上學、卻面臨著升學考試、畢業論文的學生們……
武漢作家方方曾經說過:「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們偏偏處在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之中。」
與宏大的時代相比,渺小的我們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何其微不足道。時代的光芒萬丈,也許並不能照亮每個個體的人生。
然而時代中的一粒灰,比如戰爭、比如災難,落到任何一個個人的頭上,都會成為一座山壓下來,成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無論多麼偉大燦爛的時代,都會有塵土飛揚。伴隨塵土的,還有不知何時會爆發的病毒,比如我們這個冬天經歷的新冠病毒,它落到個人那裡,就是難以承受的一座山。
春分已過,即將四月,武漢的櫻花也開了。
媒體們的宣傳畫報上寫,「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是的,時代當然不會垮掉,人生也依然海海,即使塵土落在肩頭,春天到來之時,至少我們還能作為倖存者在溫暖的屋簷下看花開花落。
但某些人,作為時代的一部分,永遠留在了這個冬天。
一切都在好起來,但請不要忘記,為這個冬天犧牲過的一切,為了活著每一天都在努力的人們。
正因為銘記,所以更加珍惜。要愛自己,愛這個時代。
我們每個人,要熱愛這個時代,更要珍愛自己。
我們每個人,要珍惜這個時代,更要珍惜自己。
我們每個人,即使頂著山一般沉重的灰塵,也要努力活著。
你認為這次疫情對底層人民的生活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看更多36.3℃的營養社論,敬請關注一語觀點。(本文系一語觀點原創,侵權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