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母山,這是海南島綿延最長的一組山地,長80公裡,寬度跨13公裡,這裡四季如春,冬暖夏涼,這裡山勢險峻,林海茫茫,瀑布眾多。
清晨,天剛蒙蒙亮,海拔1000多米的高處,溪水溝澗多得讓人數不過來,逢崖飛瀑,似銀河飛流直下,千姿百態,蔚為壯觀。
這裡的熱帶天然森林是動物們棲息的天堂,看,遠遠的有一隻像老鼠的傢伙,正在跟鳥兒爭食,走近一看,體型跟與普通老鼠一般,而外形上更像一隻松鼠,但尾巴沒有松鼠那麼蓬鬆,哦,原來它是一隻海南樹鼩,真調皮,還搶鳥兒嘴裡的食物。
海南樹鼩是樹鼩的一個亞種,屬於樹鼩科樹鼩屬的一種動物,整個身體長度約26-41釐米,體重僅有50克-270克,而較短的身體明顯分為兩部分,其中頭和軀幹是一部分,長度在12-21釐米,尾巴是另一部分,長度在14-20釐米,可以說,身體和尾巴一樣長,背上和尾巴上是橄欖褐色的毛髮,頸部有淡黃色的條紋,而腹部則是灰色,背上和尾巴的顏色分明,遠看去,就像一隻拖著大尾巴的老鼠。
樹鼩耳朵較短,嘴巴尖長,一雙大大的眼睛,走近看,就像是一隻長嘴的松鼠。
與人類相似的是,樹鼩的前足和後足都有五個趾,趾的前端是尖尖的爪子,拇指和其他四趾分開,不能對握,但是比其他動物的趾要靈活一些,會做一些簡單的動作。
樹鼩常年在樹上活動,特別能夠攀登,跳躍也是強項,行動十分敏捷,但是它們比較膽小,一點點異常就能讓它們立即躲起來,領地意識很強。
日常交流中,樹鼩能夠使用八種不同的聲音,每一種聲音代表一個信號,或是警報、或是防禦、或是引起注意等等。
樹鼩棲息的地方環境比較潮溼,氣溫也適宜,樹鼩還學會了與豬籠草互相補給,它們有內急的時候,就會選擇豬籠草當廁所,把自己的粑粑作為肥料給豬籠草,同時也為了讓豬籠草長得更加茂盛,能為自己提供更多的食物。
德國拜羅伊特大學動物學家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中調研考察時,科學家經過一片棕櫚林時,聞到了一股濃濃的啤酒香味,循著味道找過去,他們始終沒找到什麼,為了一探究竟,科學家在這片棕櫚林中安裝了多個攝像頭。
在攝像頭中,樹鼩喝「酒」的「罪行」被人發現了,不過這種「酒」不是我們常喝的釀造酒,而是一種豬馬棕櫚上的液體,這是當地盛產的一種植物,它們說分泌的液體中含有酒精,而且酒精含量大約為3.8度,和啤酒的度數相近。
連續觀察幾天後,科學家發現,樹鼩每天的飲酒量是很大的,再進一步跟蹤發現,如果按照人類的標準計算,樹鼩每個夜晚都有近4成的機率喝醉,但是並沒有,樹鼩沒有任何的醉酒現象。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樹鼩體內含有一種能夠非常有效地降解酒精的辦法,如果能夠研究出來,相信對人類分解酒精,減少宿醉痛苦有很大的幫助。
樹鼩飲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500萬年前,打破了之前人類是唯一能定期攝入酒精的動物這一觀點。
除了是「酒鬼」,樹鼩能吃辣,那也是出了名的。
樹鼩吃辣,同樣也打破了科學家之前的的認知:只有人類能通過後天鍛鍊適應「辣」的痛覺。
植物的「辣」味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為了避免被其他動物吃掉,讓動物受痛覺刺激而不再吃掉它們,然而沒想到的是,能吃辣,能忍受辣的痛覺的動物照樣存在。
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誌在2018年發表一項研究,顯示樹鼩對辣椒素不敏感,能夠直接吃富含辣椒素的紅辣椒,可以說,在樹鼩嘴裡,紅辣椒就跟吃胡蘿蔔一樣,味道鮮美。
通過對5個種群155個野生樹鼩個體進行跟蹤研究發現,樹鼩能吃辣的原因在於基因突變,它們體內579位點的蘇氨酸突變為甲硫氨酸,這種突變讓樹鼩吃進去的辣椒素不能與樹鼩TRPV1在位點上進行相互作用,從而影響辣椒素的結合,讓樹鼩對辣椒素的敏感性不及小鼠的1/10。
科學研究還表示,這種基因的突變,與它們長期食用胡椒屬植物「蘆子藤」有關,而且這種「能吃辣」的本領,能讓樹鼩具有更為廣泛的食譜,從而獲得更強的生存適應能力。
在繁殖季節,雄性樹鼩會使盡百般技藝來吸引雌性樹鼩的注意,如果有幸,雌性樹鼩選擇了雄性,彼此認定了,那麼它們之間就會形成非常穩定的繁殖對,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夫一妻制,而且相伴一輩子。
樹鼩的繁殖交配時間比較隨意,一年都能夠交配和繁殖後代,一次發情,雌性樹鼩通常會持續8到12天,然後經過41天到45天的妊娠,雌性樹鼩就做媽媽了,每次生產能生出1隻到5隻小樹鼩。
小幼崽剛出生的體重很小,只有約10克,身上無毛,呈粉紅色,只能夠蠕動,等過了五六天,小傢伙開始長毛髮了,皮膚也變得黑黑的,到半個月左右,就可以睜開眼睛看世界了,到3個星期左右,能自己走動,4個星期就可以跳躍,一般長到5-6個星期,小傢伙就能斷奶獨自生活了,四五個月便能夠達到性成熟。
因為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雌性樹鼩一年四季都能生產,加上樹鼩的生長速度很快,因此其繁殖能力可見一斑。
樹鼩在我國南方的森林裡多見,你見過它們嗎?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點讚、轉發、評論,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更多的趣味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