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到亞洲,從美洲到非洲,老百姓夏日的餐桌上,總少不了冰鎮啤酒的身影。自二戰結束以來,全球啤酒的消耗量逐年上升。起初,啤酒消耗量集中在歐美地區,中日韓和東南亞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奮起直追。在改革開放大潮的引領下,中國在2001年和2003年產量、消耗量「雙殺」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如今,中東地區和非洲啤酒消耗量劇增。
▲全球人民都愛喝啤酒
天洪和Emma以往每去一個國家,都會嘗試一下當地啤酒。在世界的任意一家酒吧,問上服務員一句:「咱們的本地啤酒(Local beer)是什麼?」服務員總會說出一長串大貫口。如果實在聽不懂,就說「我就要你介紹的第一種」。
▲龍頭接的當地扎啤味道純正
在疫情仍肆虐全球的今天,出境旅行遙遙無期。天洪依稀記得最後一次出國旅行,在峇里島的海灘邊穿著當地啤酒品牌Bintang的小背心和夾腳拖鞋在海灘邊談笑風生的場景。
▲BINTANG在峇里島隨處可見
時過境遷,如今雖然沒辦法親眼見到國外的月亮,但我們至少還可以小酌一杯來自遠方的啤酒,讓自己的舌尖在清涼的氣泡中遊個泳。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以國家為單位為大家推薦幾款產量高、口碑好、符合該國啤酒水準和特性、在國內可以輕鬆買到的啤酒,讓這個夏天不再被「大綠棒子」支配。
日本:三分天下
吃炸物應該配啤酒,吃燒肉應該配啤酒,就連吃壽司、刺身都可以配啤酒。日本的主流啤酒市場幾乎被五個品牌壟斷:麒麟、朝日、三得利、札幌和惠比壽。其中麒麟、朝日和三得利所佔市場份額最高,儘管原料無外乎水、啤酒花和麥芽,但是口感差別很明顯。
▲日本啤酒以拉格和皮爾森為主
麒麟啤酒始於明治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統治著日本的啤酒市場。酒廠生產拉格、世濤等不同類型的啤酒,但是只採用過濾麥芽汁工序中自然流出的頭道麥芽汁的一番榨才是麒麟暢銷全球的殺手鐧。
v
1987年問世的朝日超爽幹啤以乾脆利落的殺口感成為辣味啤酒的代表而風靡一時。通過提高發酵度降低酒內殘留糖分,朝日啤酒創造出了幹啤這一新的類別。也在「啤酒界的奧斯卡」釀酒產業國際賽上,獲得了桶裝拉格類金獎。
▲銀色包裝配上漢字「生」或「辛口」的幹啤
三得利作為唯一的洋酒廠家的啤酒部門涉足啤酒業。1989年,三得利發布了麥芽超級優質啤酒,並在2003年改名為頂級麥芽酒。為了能切實感受到「頂級麥芽」帶來的泡沫和香氣,建議倒入玻璃杯中,這樣既能嗅到啤酒花香,還能看到細密的泡沫。
▲土豪金包裝突顯高級感
比利時:修道院也釀酒
在土地面積比海南省還小的比利時,有140多家啤酒廠商生產著800多種啤酒。毫不誇張地說,所有品牌的啤酒都有各自的味道和口感。
▲比利時啤酒廠商大多歷史悠久
在中國最成功的比利時啤酒要數「福佳白」。這款白啤的原料是大麥麥芽和小麥,再加上柑橘類啤酒和香菜,這是福佳村自古傳承的秘方。和其他酒廠不同,福佳白啤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銅製容器,年產已經超過一億升。
▲在中國酒吧和西餐廳頗為暢銷的福佳白
督威啤酒被譽為「世界第一魔性啤酒」,其釀製工序非常複雜:先在20-26攝氏度的條件下經過兩次發酵,再進行為期三周的零度熟化,過濾酵母后再加入新的酵母裝瓶,之後在22攝氏度的條件下進行為期兩周的三次發酵,最後在6攝氏度下再進行深度發酵6周。也就是說,一瓶督威啤酒需要3個月左右的製作工期。
▲督威啤酒配套的督威杯能展示出最美的泡沫
15世紀中期,歐洲修道院開始允許修道士們在齋戒日飲用啤酒代替麵包等食物,但是必須由修道士們親手釀造。因此,那時候的啤酒大都是在修道院裡釀造。修道士們釀製啤酒既可以當作食物充飢、提供給朝聖者,也可以出售。同時,啤酒也是一種更為清潔的飲料(當時歐洲人不會將水煮沸消毒)。
▲修道士釀酒產量低、品質高
如今,世界上僅有11家修道院釀製的啤酒被命名為特拉普(Trappist)啤酒,而位於比利時的奧威啤酒就是其中之一。奧威不但在熬煮麥汁時,在發酵過程中也加入了啤酒花,因此可以明顯感覺到強勁的苦味和柑橘的香味。保齡球瓶形狀的酒瓶和聖杯形狀的酒杯繼承了20世紀30年代的設計,極具宗教特色。
▲世界上僅有11種修道院啤酒,比利時佔六種
▲奧威啤酒的酒瓶和酒杯
德國:啤酒王國
說到啤酒,不得不提到德國。德國啤酒廠數量多達1300多家,且大多聚集在巴伐利亞地區,每年十月的慕尼黑啤酒節都能吸引超過6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啤酒愛好者。
▲慕尼黑啤酒節盛況
德國啤酒的地域性也很強,北部地區的主流是苦味濃烈的皮爾森啤酒,而西北部的杜塞道夫人更愛喝老式啤酒,科隆地區只喝科隆啤酒,而巴伐利亞州流行小麥釀造、添加酵母的白啤。
▲種類繁多的德國啤酒
在中國名氣最大的要數慕尼黑的教士啤酒。600年前,該品牌創立於聖芳濟教堂附近,因此得名。教士啤酒中口碑最好的要數金色小麥啤酒,混合著大麥麥芽和小麥麥芽釀製的小麥啤酒有一種香蕉和丁香的味道,由於酵母而產生了白色的渾濁,被稱為白啤。
▲教士是不少中國人喝到的第一款德國啤酒
除了教士啤酒,艾丁格啤酒也是中國最賣座的德國小麥啤酒。除了和教士啤酒一樣具有香蕉的香味,艾丁格白啤在裝瓶後還會用酵母進行二次發酵,因此每一瓶艾丁格的瓶底都有酵母沉澱。在倒酒前要記得搖一搖,把瓶底的酵母也倒出來一併喝掉。
▲每瓶艾丁格瓶底都有酵母沉澱
捷克:人均最能喝
擁有十多億人口的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啤酒消費國,但是以人均計算只能排到世界第50名。而人均消耗量最大的國度,是皮爾森啤酒的誕生地:捷克。
▲捷克人均最能喝
在國內,我們可以喝到來自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等各地酒廠生產的皮爾森啤酒。但市面上的皮爾森大都屬於德式皮爾森,捷克皮爾森啤酒被歸類為波西米亞風格皮爾森。
▲波西米亞風格
無論是德式還是波西米亞式,皮爾森啤酒的始祖是博世納啤酒(Pilsner Urquell)。在捷克皮爾森有這麼一句俗語:「不喝博世納啤酒就不是皮爾森人。」為了充分表現這一點,每瓶博世納啤酒的標籤上都寫著「THE ORIGINAL PILSNER」(皮爾森鼻祖)。
▲皮爾森鼻祖——博世納
愛爾蘭:世濤兩強
1759年,健力士啤酒的創始人阿瑟·吉尼斯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籤署了一份長達9000年的房屋租賃合同,租下了當地一處已經停業的廢棄釀酒廠,並開始了自己的釀酒生涯。
▲如今,老酒廠已改造為博物館
後來,英國頒布了麥芽稅,也就是用發了芽的大麥釀酒需要納稅給政府。健力士便開創性地使用未發芽的烘焙大麥釀酒,這一招窮辦法收穫了意外驚喜,咖啡般微苦的味道讓當時的愛爾蘭人想到了英國殖民時期的階級苦血淚仇,結果銷量大增,並且創立了「世濤」這一新品類。
▲瓶身上的豎琴是愛爾蘭的象徵
愛爾蘭還有一家與健力士齊名的世濤酒廠,名叫墨菲斯。始建於1854年的科克市,同樣生產好喝的世濤啤酒。除了咖啡的苦味,細細品嘗,還可以依稀感受到梅子的香味。
▲與健力士平分天下的墨菲斯
無論是健力士還是墨菲斯,每一瓶啤酒罐中都有一顆氮氣球,拉開酒罐把酒倒入杯中,氮氣球可以幫助啤酒產生出細膩好看的泡沫,一定要等氣泡和酒體完全分離後再飲用。
▲愛爾蘭世濤都有濃密好看的泡沫
英國:倫敦碼頭工
英國酒吧文化極為盛行。在每個有英超比賽的夜晚,總有無數球迷歡聚一堂,舉著一紮扎啤酒喝著、唱著、哭著、笑著。然而,英國啤酒在中國的知名度和銷量卻名不見經傳,在這裡我們只推薦一款最具英倫特色的啤酒:倫敦碼頭工。
▲福樂斯酒廠的倫敦碼頭工
英倫的貴族、大資本家和上流社會只佔整個英國人口的極小一部分。金字塔的下部依然是勞苦大眾。而在碼頭文化盛行的國度中,碼頭工人們的選擇就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口味。
▲倫敦碼頭工人在辛勤地勞作
福樂斯酒廠生產的倫敦碼頭工啤酒使用了棕色麥芽、水晶麥芽和巧克力麥芽三種麥芽釀製。濃厚的堅果、咖啡和巧克力的味道讓英倫三島上的碼頭搬運工們在一天辛苦的工作後能暫時忘記生活的煩惱,因此極受歡迎,這款酒的名字也被命名為Porter(搬運工)。在中國搬磚搬累了,不妨品嘗一下倫敦碼頭工啤酒,感受一下英國搬運工的生活。
墨西哥:慘遭嫌棄的科羅納
2020年以前,在美國街頭隨便抓個人問問科羅納(Corona)代表什麼,給出的答案大多是清淡的啤酒、陽光沙灘、姑娘們的最愛。但隨著和科羅納啤酒有著同樣暱稱的新冠疫情在全球大範圍蔓延,科羅納啤酒在美國的超市中已經成為年初中國超市裡的熱乾麵。
▲陽光、沙灘、美女曾是科羅納的象徵
儘管名字聽上去不太吉利,但是科羅納啤酒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墨西哥的國家名片之一。在科羅納啤酒的廣告中,永遠少不了坎昆的陽光海岸和拉丁裔美女的豐乳肥臀,結果從豐乳肥臀到過街老鼠只用了半年。對於消費者來說好消息是,科羅納啤酒最近一直在促銷,價格低至冰點。
▲科羅納配檸檬,口感最佳
東南亞:清爽最重要
東南亞始終是中國人最重要的海外旅行目的地。與歐洲人在歐洲喝啤酒的目的不同,東南亞啤酒的主要功能是清涼解渴,因此東南亞啤酒以拉格為主。
▲新加坡的虎牌啤酒暢銷全球
在泰國旅行,你可能沒能和濃妝淡抹的人妖合影,沒能親臨大皇宮感受它的金光燦爛,但不可能沒在餐廳裡、街道邊、垃圾箱中瞥見過勝獅啤酒。泰國皇室認證的勝獅啤酒使用清冽的地下水和考究的啤酒花釀製,是酸辣泰餐的最佳拍檔。
▲泰國的沙灘派對少不了勝獅的身影
而在泰國以南的新加坡,暢銷全球的虎牌啤酒才是新加坡人餐桌上的常客。除了輻射東南亞,虎牌啤酒還冠名贊助了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底特律老虎隊,暢銷歐美。英國有超過8000家酒吧和餐廳均有虎牌啤酒出售。
▲被虎牌啤酒冠名的底特律老虎隊
除了上文中說到的以外,丹麥的嘉士伯、土耳其的艾菲、荷蘭的喜力、俄羅斯的波羅的海9號以及美國的眾多精釀啤酒都值得品嘗一番。
▲你知道嘉士伯是丹麥啤酒嗎?
最後說一個冷門小知識,玻璃瓶啤酒的瓶蓋是1892年由美國人威廉·佩特發明的,因為形狀像皇冠因此被稱為皇冠蓋。全球所有啤酒瓶皇冠蓋的鋸齒數量均為21個,無一例外。如果另一半問你為什麼,你就告訴他/她:「因為「愛你」哦!」
▲花樣百出的啤酒瓶蓋
▲文/天洪▲
圖片來源於網絡
To see the world,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