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納植物園揭示沿海拔梯度的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機制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版納植物園揭示沿海拔梯度的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機制

2018-03-20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結合生物多樣性的不同方面是探討不同空間和時間尺度揭示群落構建機制的一個重要方法。目前,結合物種、功能性狀和系統發育多樣性對鳥類群落構建機制進行的研究鮮有報導,基於系統發育或功能性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類群。對於具有明顯季節性物種組成變化的溫帶鳥類群落,不同季節間鳥類群落構建的主導生態過程是否會有變化,是值得探討的生態學議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群落構建與物種共存研究組助理研究員和雪蓮分別在鳥類繁殖期和越冬期調查了哀牢山北段西坡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鳥類群落,已雀形目物種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群落物種、功能性狀及系統發育多樣性,並構建零模型,獲得了雀形目鳥類群落功能性狀及系統發育結構。功能性狀和系統發育結構分析均表明,無論是在繁殖期還是越冬期,環境過濾為高海拔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的主導生態過程,而競爭排斥在低海拔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中更為重要。該研究還發現,在所有海拔梯度,競爭排斥作用在繁殖期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中均傾於增強,而環境過濾作用減弱,這可能是與繁殖期鳥類可利用資源增加但隨之而來的繁殖競爭增強相關。

  相關研究成果以A taxonomic, functional, and phylogenetic perspective on the community assembly of passerine birds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southwest China為題,發表在生態學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上。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中科院「一三五」項目、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沿哀牢山海拔梯度分布的雀形目鳥類群落物種組成(W為越冬期,B為繁殖期)

  結合生物多樣性的不同方面是探討不同空間和時間尺度揭示群落構建機制的一個重要方法。目前,結合物種、功能性狀和系統發育多樣性對鳥類群落構建機制進行的研究鮮有報導,基於系統發育或功能性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類群。對於具有明顯季節性物種組成變化的溫帶鳥類群落,不同季節間鳥類群落構建的主導生態過程是否會有變化,是值得探討的生態學議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群落構建與物種共存研究組助理研究員和雪蓮分別在鳥類繁殖期和越冬期調查了哀牢山北段西坡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鳥類群落,已雀形目物種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群落物種、功能性狀及系統發育多樣性,並構建零模型,獲得了雀形目鳥類群落功能性狀及系統發育結構。功能性狀和系統發育結構分析均表明,無論是在繁殖期還是越冬期,環境過濾為高海拔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的主導生態過程,而競爭排斥在低海拔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中更為重要。該研究還發現,在所有海拔梯度,競爭排斥作用在繁殖期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中均傾於增強,而環境過濾作用減弱,這可能是與繁殖期鳥類可利用資源增加但隨之而來的繁殖競爭增強相關。
  相關研究成果以A taxonomic, functional, and phylogenetic perspective on the community assembly of passerine birds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southwest China為題,發表在生態學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上。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中科院「一三五」項目、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沿哀牢山海拔梯度分布的雀形目鳥類群落物種組成(W為越冬期,B為繁殖期)

列印 責任編輯:程博

相關焦點

  • 版納植物園揭示螞蟻-榕-蜂系統營養級聯強度
    版納植物園揭示螞蟻-榕-蜂系統營養級聯強度隨時間變化的模式及其潛在機制 2018-09-30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黃猄蟻對非傳粉小蜂捕食的作用強度與營養級聯強度之間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係,暗示在一個穩定存在的榕小蜂群落中,營養級聯強度的變化是一個由捕食者驅動的自上而下的過程。傳粉榕小蜂在榕小蜂群落的穩定維持中處於主導地位,在霧涼季,傳粉榕小蜂缺失導致整個榕小蜂群落不復存在。總之,該系統中營養級聯的強度是由自上而下的過程驅動的,而營養級聯是否能夠發生是由群落中對群落的維持起決定作用的關鍵種決定的。
  • 版納植物園揭示長期降雨減少對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土壤呼吸的影響機制
    版納植物園揭示長期降雨減少對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土壤呼吸的影響機制 2019-08-16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版納植物園揭示單一性橡膠種植園的森林、道路和槲寄生
    版納植物園揭示單一性橡膠種植園的森林、道路和槲寄生對鳥類多樣性的影響 2016-05-20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版納植物園揭示熱帶森林土壤養分空間異質性對樹種多樣性的促進作用
    版納植物園揭示熱帶森林土壤養分空間異質性對樹種多樣性的促進作用 2016-12-05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為了揭示西雙版納熱帶森林土壤養分空間異質性與物種多樣性的聯繫,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系統發育與保護生物學研究組博士研究生徐武美在李巧明及李捷兩位導師的指導下,通過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高級講師何田華及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研究站的通力合作,對西雙版納熱帶森林關鍵養分元素氮、磷的空間異質性與樹種多樣性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並利用DNA
  • 發表文章 | 入侵植物金雀兒沿海拔梯度對其花大小的自然選擇
    這種遺傳和表型變異可以使入侵植物與群落的其他成員相互作用,從而進行自然選擇,並形成快速適應機制。對於入侵的開花植物,與傳粉者的相互作用可能使其適應異質性的傳粉者群落。入侵地內傳粉昆蟲群落的變化與本地範圍內的變化相似,這表明適應性可能反映了在本地範圍內看到的模式。在本論文中,我們研究了在華盛頓州的國會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種入侵豆科灌木金雀兒(Cytisusscoparius)花的大小沿海拔梯度的變化。
  • 版納植物園「冬蟲夏草人工規模化生產」取得進展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近日對「冬蟲夏草人工規模化生產」的問題進行了可行性探討,初步形成了具體工作計劃和方案。冬蟲夏草是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海拔4200~5200米之間的一種中國特有珍稀藥用生物,它是鱗翅目中蝙蝠蛾屬Hepialus幼蟲被中華蟲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寄生感病後形成的蟲、菌結合體,是我國特有的名貴中藥材之一,與野生人參、鹿茸並稱為中國三大名貴中藥材。
  • 昆明植物所揭示多維生物多樣性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
    除了喬木樹種外,林下的灌木和草本具有高的物種多樣性和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但是,還缺乏將森林群落的喬木、灌木和草本多個層次的整合研究。森林群落中配置於不同垂直層的物種在進化歷史、功能策略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導致群落的構建機制可能不同。
  • 版納植物園研究表明:受幹擾生態系統中物種親緣關係更近
    基於系統發生學進化過程中親緣關係越近、物種對外界幹擾反應越相似的假設,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態進化組博士後Matthew Helmus博士等的研究表明,受幹擾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更易富集近緣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生態學領域頂級刊物ECOLOGY LETTERS上在線發表。
  • 中科院十五所四屆一次黨務工作研討會在版納植物園召開
    在中共十八大召開之際,為進一步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加快創新生態系統體系建設,不斷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由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承辦的中國科學院十五所四屆一次黨務工作研討會於11月9日至11日在科研中心國際學術報告廳召開,來自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福建物構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上海微系統所、版納植物園等15個單位的領導和黨務工作者40餘人參加了會議
  • 版納植物園揭示AtWRKY53通過介導氣孔運動負調控植株抗旱性
    版納植物園揭示AtWRKY53通過介導氣孔運動負調控植株抗旱性 2015-07-17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版納植物園召開「橡膠林固碳增匯技術實驗示範」
    5月18日上午,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召開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子課題「橡膠林固碳增匯技術實驗示範」項目實施動員會議。西雙版納州生物產業辦、景泰公司、雲南省熱作物研究所、雲南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普文林場)、以及版納植物園經濟推廣站和版納生態站等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 版納植物園揭示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版納植物園揭示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2017-12-21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全球變化研究組博士研究生費學海在研究員張一平的指導下,利用雲南不同溫、溼梯度條件下的元江稀樹灌草叢(YJ)、西雙版納熱帶雨林(XSBN)、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ALS)和麗江亞高山針葉林(LJ)等4類森林生態系統的29個站點,連續觀測通量及氣象觀測數據,分析得到了4類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現狀、時間動態和空間格局,探究了生態系統碳交換的主要影響因子。
  • 董鳴團隊揭示陸地和溼地植物功能性狀變異的差異及其沿氣候梯度的...
    在較大的氣候梯度下,生境類型(陸地與溼地)是否以及如何驅動不同空間尺度植物性狀變異的格局還鮮有報導。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發表了題為」Abundance-weighted plant functional trait variation differs between terrestrial and wetland habitats along wide climatic gradient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陸地和溼地生境植物功能性狀在兩個空間尺度上的變化如何不同
  • 版納植物園春節開花植物100種
    金杯藤版納植物園賞花系列:花訊系列:元旦節期間的藤本花卉「多肉秘境」:版納植物園2021年多肉植物主題展版納植物園12月開花植物蔭生園展出多種豬籠草多種馬兜鈴在藤本園盛放春分賞花:版納植物園30種精美的熱帶植物
  • 春分賞花:版納植物園30種精美的熱帶植物
    翡翠葛(Strongylodon macrobotrys)雨林軍約稿熱帶花卉系列版納植物園賞花系列三月花開:版納植物園精美植物100張蘭花圖片|景東植物園收集保存普洱2/3的蘭花藤本園的眼鏡豆結出豐碩的「大豆角」版納植物園藤本園多種風箏果花開正盛串串繁花訴春語組圖:能源植物園二月掠影版納植物園木棉花開雲賞園
  • 研究揭示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蜂協同多樣化的分子機制
    10月8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進課題組與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課題組等國內外研究團隊合作,發布了榕樹和榕小蜂精細基因組圖譜,並首次在分子機制上揭示了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樹-榕小蜂協同多樣化等多項未解之謎,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該項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幾項重要發現:一是揭示絞殺榕氣生根形成的分子機制。
  • 版納植物園藝術邂逅科學畫展網站上線
    本次畫展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辦,中國植物園聯盟協辦,旨在更好地促進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與發展,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途徑,其開幕式暨研討會將於9月28日上午10點在版納植物園舉行。此外,版納植物園的官方網站以及微信、微博也將同步發布畫展相關動態。
  • 版納植物園「藝術邂逅科學——熱帶雨林中國畫寫生作品展」預告
    版納植物園「藝術邂逅科學——熱帶雨林中國畫寫生作品展」預告 2016-06-03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新聞—科學網
    孫波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孫波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的研究成果。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產生和維持的微生物群落構建機制是微生物生態學的基本問題。控制微生物種內遺傳多樣性的進化過程包括突變、選擇、基因流動以及遺傳漂變,與之對應,控制微生物種間多樣性的生態過程包括物種形成、選擇、擴散和生態漂變。
  • 成都生物所在尼泊爾裸子植物豐富度分布格局及形成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因此,探索物種分布的模式和潛在的機制,進而識別生物多樣性關鍵分布區及其驅動因素,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管理十分重要。青藏高原及其周邊鄰近區域是國際上生物多樣性熱點分布區,複雜的地形和氣候異質性塑造了該區域豐富的植物和動物多樣性。前期研究指出,海拔是決定山區生物豐富度分布格局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