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入侵植物金雀兒沿海拔梯度對其花大小的自然選擇

2021-02-22 JPEcol

已建群的入侵植物物種在其本地生長範圍內比單一種群具有更多樣化的基因庫。這種遺傳和表型變異可以使入侵植物與群落的其他成員相互作用,從而進行自然選擇,並形成快速適應機制。對於入侵的開花植物,與傳粉者的相互作用可能使其適應異質性的傳粉者群落。入侵地內傳粉昆蟲群落的變化與本地範圍內的變化相似,這表明適應性可能反映了在本地範圍內看到的模式。在本論文中,我們研究了在華盛頓州的國會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種入侵豆科灌木金雀兒(Cytisusscoparius)花的大小沿海拔梯度的變化。我們在每個樣地中測量了10株植物花的寬度和傳粉花的比例。我們對沿海拔梯度分布樣地的金雀兒在單株水平下的物候變化進行三次測定。研究發現,儘管沒有呈現出明顯的高海拔具有高選擇性的規律,但對於花的大小呈現正選擇效應。從授粉昆蟲的造訪率和種子產量兩方面,可以看出自然選擇的模式。我們還發現,造成種子產量變化的最大因素不是海拔高度或花的大小,而是管理措施。

Bode RF, Dufresne C (2020) Natural selection on flower size in invasive Cytisus scoparius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J Plant Ecol 13:165–170.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93/jpe/rtz058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簡稱JPE),於2008年創刊,由中國植物學會和中科院植物所主辦,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即被SCI收錄,最新影響因子2.282,目前為雙月刊。2019年,JPE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中科院JCR分區為:生物2區

歡迎關注和投稿!

相關焦點

  • 版納植物園揭示沿海拔梯度的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機制
    版納植物園揭示沿海拔梯度的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機制 2018-03-20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董鳴團隊揭示陸地和溼地植物功能性狀變異的差異及其沿氣候梯度的...
    跨空間尺度的植物性狀變異格局對於理解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對這些格局與生境相關的驅動因素知之甚少。在較大的氣候梯度下,生境類型(陸地與溼地)是否以及如何驅動不同空間尺度植物性狀變異的格局還鮮有報導。
  • 入侵植物的株高和葉片大小哪一個對其入侵競爭力的貢獻度較大?
    入侵植物的株高和葉片大小哪一個對其入侵競爭力的貢獻度較大?2. 株高和葉片大小對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入侵競爭力貢獻度大還是對入侵植物小飛蓬的入侵競爭力貢獻度大?3. 入侵植物的株高和葉片大小對其入侵競爭力貢獻度是否存在入侵程度依賴性?入侵植物的株高和葉片大小對其入侵競爭力貢獻度是隨入侵植物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還是隨入侵植物入侵程度的增加而減弱?
  • Science:自然選擇怎樣影響有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進化
    最近來自蘇黎世大學、聖塔菲研究所等的研究者在Science發表文章,通過對螢光蛋白的定向培養實驗,發現蛋白質的演化受到選擇壓力大小的影響。經典的達爾文進化論認為自然選擇引起生物適應性變化,進而發生進化,而這項研究則認為適應和選擇可能是同步進行的。
  • 成都生物所等揭示海拔梯度上溫度控制溼地甲烷排放規律
    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研究的焦點之一,溼地的甲烷排放吸引著科學家的目光,在山區特別是海拔梯度上的變化鮮有研究。溼地中的甲烷排放與土壤中紛繁複雜的微生物代謝有關,又受到環境條件的制約,其時空變化規律與制約因子的尋找無疑是打開溼地保護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之門的鑰匙之一。
  • Science:自然選擇怎樣影響有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進化
    最近來自蘇黎世大學、聖塔菲研究所等的研究者在Science發表文章,通過對螢光蛋白的定向培養實驗,發現蛋白質的演化受到選擇壓力大小的影響。經典的達爾文進化論認為自然選擇引起生物適應性變化,進而發生進化,而這項研究則認為適應和選擇可能是同步進行的。
  • 入侵植物會佔領我們的家園嗎?
    書中首次將中國入侵植物分為七個等級:惡性入侵類(1級)、嚴重入侵類(2級)、局部入侵類(3級)、一般入侵類(4級)、有待觀察類(5級)、建議排除類(6級)和中國國產類(7級)。考慮到中國領土面積大,氣候類型多樣,不同地區外來入侵植物的種類差異較大,團隊進一步於2014年出版了《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調研報告》。本書將全國分為八個地區,每個地區的內容包括概況、省(市、區)外來入侵植物的分析及物種編目。
  • 成都生物所在尼泊爾裸子植物豐富度分布格局及形成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鄰近區域是國際上生物多樣性熱點分布區,複雜的地形和氣候異質性塑造了該區域豐富的植物和動物多樣性。前期研究指出,海拔是決定山區生物豐富度分布格局的決定因素。氣候和地形隨海拔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調節著植物和動物的物種豐富度,其中氣候被認為是沿海拔梯度驅動植物和動物多樣性和分布模式的最強有力的因素。在海拔和地形引起氣候條件變化的地區,物種豐富度較高。
  • [2020-09019]沿降水梯度評價黃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乾旱死亡風險
    本研究的目的是(1)用Sperry模型修正Biome-BGC模型中SPAC水分傳輸的常規,並評價其在刺槐上的應用;(2)通過模擬長期植物水動力,量化黃土高原刺槐乾旱死亡風險的空間格局;(3)用改進的模型分析土壤乾燥對乾旱死亡風險的影響。
  • 梯度原理:梯度在每一點上都指向函數增長最快的方向
    已知梯度和方向,我們可以立即得到函數在該方向上的斜率所以,至少我們知道如何描繪梯度;對於二維函數,它將在平面上顯示為一連串的箭頭。實際上,我們可以做的更好,梯度的向量場有一個非常特殊且易於解釋的形狀:梯度場總是指向上坡,即函數在該點處的方向導數沿著該方向取得最大值。
  • 昆明植物所揭示多維生物多樣性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
    玉龍雪山沿海拔梯度存在多種氣候類型,植物種類繁多,呈現出較為完整的山地植物垂直帶譜,是滇西北植物多樣性的縮影,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區域內的森林群落垂直結構明顯,林下擁有豐富的植物多樣性,為研究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提供了天然的場所。
  • 入侵植物知多少?
    」這個名詞,那麼,我們國家現在有多少種外來入侵植物呢?860餘種歸化植物中,其中369種被認為是入侵植物。,森林、農業區、水域、溼地、草原甚至是城市居民區等都有入侵植物出沒。低海拔地區及熱帶島嶼生態系統的受破壞程度最為嚴重。
  • 版納園外來植物飛機草入侵歷史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飛機草 (Chromolaena odorata) 是世界公認的多年生入侵性雜草, 原產於中、南美洲,現已擴散至非洲、亞洲、大洋洲和西太平洋(601099,股吧)群島的大部分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是世界上危害嚴重的100種有害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嚴重威脅著入侵地本地植物的生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
  • 控制外來植物入侵的新思路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彭少麟團隊首次提出叢枝菌根真菌(AMF)對外來植物入侵的促進作用具有土壤磷濃度依賴性,並揭示其內在機制。
  • 植物所揭示氮富集下植物功能性狀對高寒草地生產力的調控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葉片磷含量功能多樣性降低,使得光、磷利用效率持續降低;同時,優勢物種葉面積增大引起的群落光攔截增加的正效應,以及葉片磷含量功能多樣性下降的負效應,共同導致生產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沿氮梯度呈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
  • 人腦皮層組織的大尺度梯度
    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個跨越感覺運動腦區和多模態腦區的主要梯度組織。作者認為這種梯度構成了人類大腦皮層的核心組織形式,並在此基礎上描述了一個內在的坐標系統。根據這些內在維度來研究皮層,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皮層功能頻譜是如何從結構約束中產生的。
  • 入侵植物「馬纓丹」,名字美花更美
    馬鞭草科馬纓丹屬植物。直立或蔓性的灌木。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成熟時紫黑色。常生長於海拔80-1500米的海邊沙灘和空曠地區。馬纓丹根、葉、花可作藥用,是葉花兩用觀賞植物。在工業方面,馬纓丹的根含橡膠類似物,可製造橡膠,莖幹是造紙原料。
  • 兩種入侵植物共同入侵對植物多樣性、群落穩定性和可入侵性之影響
    此外,隨著社會經濟和全球貿易化的快速發展,人類在世界各地的活動強度與頻度會進一步增加,在不斷擴大的異地經濟和文化交流活動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幹擾明顯改變了不同地區之間生物多樣性的分布格局,尤其是引入一些外來觀賞和綠化植物,在對其潛在的環境生態風險評估不夠全面、充分時,可能會出現快速的生長和擴散現象,進而導致其同本地植物之間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並形成生物入侵現象,從而對本地生態系統的環境健康與生態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
  • Science:最快的自然選擇進化過程
    生物谷:一提到自然選擇,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漫漫歷史長河。但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發現,一種熱帶蝴蝶抵禦細菌的自然選擇過程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3日的《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