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群的入侵植物物種在其本地生長範圍內比單一種群具有更多樣化的基因庫。這種遺傳和表型變異可以使入侵植物與群落的其他成員相互作用,從而進行自然選擇,並形成快速適應機制。對於入侵的開花植物,與傳粉者的相互作用可能使其適應異質性的傳粉者群落。入侵地內傳粉昆蟲群落的變化與本地範圍內的變化相似,這表明適應性可能反映了在本地範圍內看到的模式。在本論文中,我們研究了在華盛頓州的國會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種入侵豆科灌木金雀兒(Cytisusscoparius)花的大小沿海拔梯度的變化。我們在每個樣地中測量了10株植物花的寬度和傳粉花的比例。我們對沿海拔梯度分布樣地的金雀兒在單株水平下的物候變化進行三次測定。研究發現,儘管沒有呈現出明顯的高海拔具有高選擇性的規律,但對於花的大小呈現正選擇效應。從授粉昆蟲的造訪率和種子產量兩方面,可以看出自然選擇的模式。我們還發現,造成種子產量變化的最大因素不是海拔高度或花的大小,而是管理措施。
Bode RF, Dufresne C (2020) Natural selection on flower size in invasive Cytisus scoparius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J Plant Ecol 13:165–170.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93/jpe/rtz058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簡稱JPE),於2008年創刊,由中國植物學會和中科院植物所主辦,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即被SCI收錄,最新影響因子2.282,目前為雙月刊。2019年,JPE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中科院JCR分區為:生物2區。
歡迎關注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