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等揭示海拔梯度上溫度控制溼地甲烷排放規律

2021-01-20 瀟湘晨報

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研究的焦點之一,溼地的甲烷排放吸引著科學家的目光,在山區特別是海拔梯度上的變化鮮有研究。溼地中的甲烷排放與土壤中紛繁複雜的微生物代謝有關,又受到環境條件的制約,其時空變化規律與制約因子的尋找無疑是打開溼地保護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之門的鑰匙之一。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吳寧團隊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尼泊爾境內)選取位於山麓和中山地帶的兩處典型溼地作為野外定位研究對象,開展了長期的溫室氣體排放監測,在已獲取的數據基礎上,分析發現了土壤溫度是影響溼地甲烷排放的關鍵控制因素。通過對全球不同海拔溼地相關數據的分析,建立了可比較的梯度序列,首次發現了溼地甲烷排放最適溫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趨勢,闡釋了海拔梯度上甲烷排放隨溫度季節變化的趨同性規律,提出了甲烷排放的溫度敏感性在海拔梯度上呈現出的趨異性單峰模式。該研究為今後從機理層面認識溼地甲烷產生與氧化相關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功能變化,提供了重要的切入點。同時,研究強調了在全球不同山區特別是喜馬拉雅地區進行長期多點位觀測的重要性。

該工作由成都生物所學者與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不丹等國家的學者合作研究,部分研究成果以Methane emissions respond to soil temperature in convergent patterns but divergent sensitivities across wetlands along altitude為題,發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與此前在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上發表的研究成果,共同組成對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地區溼地溫室氣體排放的首例研究性報導。

研究工作獲得四川省科技計劃、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創新基金)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成都生物所等揭示海拔梯度上溫度控制溼地甲烷排放規律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揭示自然溼地活性甲烷氧化菌對增溫的響應機制
    青藏高原溼地和東北三江平原溼地是我國最重要的溼地生態功能區。作為自然界最大的甲烷排放源,溼地土壤的甲烷循環受到廣泛關注。土壤中甲烷氧化微生物是能夠利用甲烷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其在溼地甲烷氧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 甲烷排放對溫度非常敏感
    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全球變暖潛力比二氧化碳大很多倍,所以了解其排放會怎樣隨溫度升高而改變對於氣候預測很重要。這些作者根據有關實驗室培養物、環境樣本和整個生態系統的研究工作對甲烷排放的溫度依賴性進行了一個元分析。他們發現,甲烷排放隨溫度升高而增加的速度要快於碳循環中另外兩個關鍵速度過程: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 版納植物園揭示沿海拔梯度的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機制
    版納植物園揭示沿海拔梯度的雀形目鳥類群落構建機制 2018-03-20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雖然自然界中排放許多甲烷氣體,例如溼地和湖泊,但全球碳計劃 (Global Carbon Project) 組織於7月14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 60%的甲烷氣體 的排放是人為造成,排在首位的是人類社會使用燃燒化石燃料來發電,隨後是農業與畜牧業,以及廢物管理這三類。
  • 大氣物理所揭示北極苔原春秋過渡季凍融過程差異對甲烷排放的影響...
    甲烷(CH4)是大氣中豐富的碳氫化合物。北極苔原是北冰洋海岸與泰加林之間廣闊的凍土沼澤帶,在全球碳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北極變暖速率比全球其它區域快,溫度升高加速苔原凍土中有機碳的分解,導致更多甲烷排放。最近的研究發現,北極增溫效應在非生長季比生長季表現得更顯著。
  • 人類排放的甲烷被低估了!甲烷來源於哪裡,有什麼影響?
    作者:石蘭 在我們地球上,溫室氣體的影響可以說是人類如今的一個重要問題,它對地球升溫產生的影響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而二氧化碳如今可以說是主要的影響源。
  • 董鳴團隊揭示陸地和溼地植物功能性狀變異的差異及其沿氣候梯度的...
    在較大的氣候梯度下,生境類型(陸地與溼地)是否以及如何驅動不同空間尺度植物性狀變異的格局還鮮有報導。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發表了題為」Abundance-weighted plant functional trait variation differs between terrestrial and wetland habitats along wide climatic gradient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陸地和溼地生境植物功能性狀在兩個空間尺度上的變化如何不同
  • 科學網—甲烷排放這個「鍋」,其實水稻背不起
    雖然甲烷總量少,但升溫效應高,是二氧化碳的25~28倍。 農業產生的甲烷佔人類活動排放甲烷的40%左右,其中稻田約佔農業甲烷排放的30%。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和消費國,稻田甲烷排放問題一直受到國際廣泛關注。因此,也產生了一些科學爭議。
  • 全球甲烷排放已達有記錄以來最高點
    7月15日,《環境研究通訊》期刊發布的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全球的甲烷排放已經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點來自全球碳項目的研究者發現,在2000年到2017年間,大氣中甲烷濃度的增長趨勢很可能意味著全球平均氣溫在這個世紀末比工業革命前上升3~4攝氏度。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因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由於吸收熱紅外輻射的效率更高,因而溫室氣體效應更強。在100年的尺度內,甲烷的溫室氣體效應比二氧化碳高28倍。
  • 日本繪製東亞甲烷排放分布圖,明確地球溫室效應的重要因素
    【研究結果】調查顯示,近年(2000~2012年)東亞地區的甲烷淨排放量平均為6731萬噸/年(表1)。地表上唯一的吸收源——土壤氧化的能力為235萬噸,大約可抵消排放量中的3.4%。從不同國家來看,人口數量遙遙領先、工業活動也非常旺盛的中國大陸地區的排放量比較高,在人為源和自然源的排放佔比中,人為源佔88.8%。
  • 《自然》雜誌:人類排放的甲烷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根據《自然》雜誌的一項新研究,人類排放的甲烷比之前估計的要多出25% 甲烷:最嚴重的溫室氣體之一。在吸收大氣中的熱量方面,甲烷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28倍,在全球變暖中佔據了約25%的貢獻量。甲烷是由動物、火山和溼地自然產生的,但它也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的副產品。這項研究關注的是石油和天然氣相關導致的甲烷。
  • 溼地還能加快全球變暖嗎?搞錯了吧
    如果以「溼地」「甲烷」和「氣候變化」為關鍵詞在搜尋引擎中進行檢索,得到的結果就會讓你大跌眼鏡:因為溼地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其土壤浸泡在水中,土壤中的微生物在異氧及一定溫度條件下會釋放出大量甲烷!甲烷作為一種強效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增溫貢獻僅次於二氧化碳。
  • 濱海溼地的固碳能力有多強?全球統計、估算與預測|NSR
    這其中有幾點原因:首先,在濱海溼地中,植物的凋落物會被海水潮汐淹沒,因此這些植物有機質的分解速度很慢;其次,海平面持續上升,導致濱海溼地中沉積物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沉積物被埋藏到更深的土層中,可以在百年到上萬年的尺度上處於穩定狀態,不會被釋放回大氣中;而且,海水中存在大量硫酸根離子,能夠有效抑制溼地中甲烷等含碳氣體的排放。
  • 全球變暖1/4貢獻率來自甲烷排放 未來三年將重點推進油氣煤炭等...
    6月19日,在2019全國低碳日甲烷減排論壇上,各方專家圍繞甲烷減排工作展開了熱烈討論,對如何控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排放積極獻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未來兩三年,甚至整個「十四五」時期,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減排工作將迎來快速推進期。
  • 濱海溼地固碳能力如何?研究:遠超陸海生態系統,潛力巨大
    這其中有幾點原因:首先,在濱海溼地中,植物的凋落物會被海水潮汐淹沒,因此這些植物有機質的分解速度很慢;其次,海平面持續上升,導致濱海溼地中沉積物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沉積物被埋藏到更深的土層中,可以在百年到上萬年的尺度上處於穩定狀態,不會被釋放回大氣中;而且,海水中存在大量硫酸根離子,能夠有效抑制溼地中甲烷等含碳氣體的排放。
  • 全球甲烷排放大增:北極出現「萬年屍體」,大規模病毒可能在甦醒
    隨著氣候環境的不斷變化,科學家指出全球的甲烷排放量已經越來越多,甚至達到了最高峰。二氧化碳排放還未得到根本解決,甲烷排放又層出不窮,地球的環境形勢可謂是非常嚴峻了,作為溫室氣體中的「兩巨頭」,它們對人類的生存和地球的未來產生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難道地球真的會變成火球嗎?
  • 胡濤:控制甲烷排放 推進沼氣發電行業可持續發展
    甲烷是主要的非碳溫室氣體之一,其全球增溫效應(GWP)是二氧化碳的25倍。甲烷作為TVOC的一部分,也是可吸入顆粒物PM2.5與地面臭氧O3的前體物。要減少甲烷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就要促進甲烷氣利用,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發電。
  • 甲烷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甲烷含量仍在不斷上升
    如果世界能夠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全球變暖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那麼從理論上講,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將會下降。相反,自2007年以來,這一數字一直在上升,自2014年以來,增長速度甚至更快。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地球上失控的甲烷的潛在原因和後果。
  • 十年甲烷增加9%,地球升溫有什麼影響,霍金預言有道理嗎?
    地球是否在加速變暖,這是一個處在爭議之中的老話題了,有人認為地球變暖主要原因是人類排放過多溫度氣體,也有人稱地球變暖是地球氣候循環中的一個階段,不管誰的說法正確,但是人類溫度氣體排放實實在在增加了,地球也在變暖之中。
  • 成都規劃八大生態溼地 讓城市氣候更「滋潤」
    中國園林網8月30日消息:昨日,記者從成都市水務局獲悉,成都將在主城區內規劃八大生態溼地。屆時八大溼地相互配合,既可淨化成都水質調節城市氣候,起到「城市之腎」的作用,又能給市民提供舒適的休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