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外來植物入侵的新思路

2020-12-03 科學網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彭少麟團隊首次提出叢枝菌根真菌(AMF)對外來植物入侵的促進作用具有土壤磷濃度依賴性,並揭示其內在機制。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新植物學家》。

AMF能與超過80%的陸生植物結合,是一類對植物生長有促進作用的有益真菌。大多數外來植物不僅能迅速地與入侵地AMF結合,而且能破壞本地植物與AMF共生關係。因此,AMF一直被認為是促進外來植物入侵的一個重要生物因子。然而,以往的研究表明AMF與植物的相互作用具有磷元素依賴性。

研究人員通過對兩種華南入侵植物假臭草和三葉鬼針草及其伴生的本地種進行室內控制實驗,發現隨著磷濃度增加,AMF對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生長作用由促進轉向抑制。混種時,入侵植物抑制了本地植物與AMF結合,導致在低磷濃度時削弱了AMF對本地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而在高磷濃度時削弱了AMF對本地植物生長的抑制作用。因此,AMF對外來植物入侵促進的作用隨著磷濃度升高而減弱。

該研究完善了外來植物成功入侵的機制,提出了通過改變土壤微生物與外來植物共生關係來控制外來植物入侵的新思路。由於在全球氮沉降加劇的背景下會造成磷元素更為缺乏,該研究還預測未來AMF對外來植物入侵的促進作用將會進一步提升。(來源: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nph.16359

相關焦點

  • 外來入侵植物幾乎「攻陷」中國全境
    原標題:外來入侵植物幾乎「攻陷」中國全境   外來入侵植物幾乎「攻陷」中國全境   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已有外來入侵植物逾500種   新華社上海11月30日電 (記者張建松)熱帶的微甘菊、南方的鳳眼藍、西南的紫莖澤蘭……近年來,這些被曝光的外來入侵植物給我國生態系統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
  • 中國確認291種外來入侵植物
    原標題:中國確認291種外來入侵植物   7月24日下午,由深圳檢驗檢疫局與植物學大會組委會聯合主辦的衛星會議——「外來入侵植物與防控」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大中華喜來登酒店召開。
  • 《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名錄》出版
    本報訊 根據全國範圍內的野外調查、文獻記載、標本查閱、學名考證,由上海辰山植物園(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植物分類課題組馬金雙、李惠茹主編的《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名錄》,近日出版。名錄共記載植物95科466屬845種,其中外來入侵植物48科142屬239種。
  • 辰山植物園出版《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調研報告》
    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植物分類學課題組馬金雙研究員主編的《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調研報告》(The Survey Reports on Chinese Alien Invasive Plants)7月15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上、下卷,951頁;167.5萬字;ISBN:
  • 長江流域首次發現外來入侵水生植物——『扁葉慈姑』
    長江流域首次發現外來入侵水生植物——『扁葉慈姑』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湖北秀湖植物園聯合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西九江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湖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最近在長江流域首次發現一種外來入侵水生植物——『扁葉慈姑』。
  • 調查顯示: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已超500種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園聯合瀋陽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8家科研單位,經過3年調研,最新查明中國外來入侵植物有72科285屬515種。在世界自然保護同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中國發現50種。研究人員將中國515種外來入侵植物劃分為5個等級。
  • 聚焦外來生物入侵
    這種現象,被專家稱為「外來生物入侵」。  國內外已發生了的大量事實表明,許多外來有害物種一旦成功入侵後,就會迅速生長繁殖,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十分嚴重。一是對農林漁牧業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據統計,目前我國至少有入侵植物380種、入侵動物40種。這400餘種入侵生物都是農林漁牧業的「殺手」,其中有些還是「超級殺手」。比如,大米草就會毀掉海岸灘涂。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中國作為世界上家養動物品種和類群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隨著國際貿易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加之旅遊業和物流業的迅速發展,外來物種入侵我國的速度正在加快。」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院長劉玉升對界面新聞表示,在國際交流越來越多的背景下,物種打破局域生態界限是一種必然趨勢,需要提高警惕。
  • 中國阻擊外來生物入侵
    近年來,外來生物入侵事件頻繁發生。除美國白蛾外,紫莖澤蘭、松材線蟲、加拿大一枝黃花、克氏螯蝦等不勝枚舉。入侵的領域,從森林到水域,從溼地到草地,從鄉村到城市,幾乎無處不在。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萬方浩說:「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經過8年到10年的時間才會發現一種生物入侵,但是這幾年,每年都會出現一兩個新面孔。從海關截獲的情況看,外來入侵物種的批次和數量也在迅速增加,大約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檢疫部門時常會截獲一些『高危分子』。」
  • 外來植物在寧夏
    它們就是從國外漂洋過海來到寧夏安家的外來入侵植物。事實上,從十幾年前,朱強就開始關注這些外來植物了,它們有的是自然傳播,主動來到了寧夏,傳播力強,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比如蒼耳、反枝莧、小蓬草以及最近兩年偷偷入侵的黃花刺茄、義大利蒼耳等。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外來物種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總體來看主要包括自然入侵、無意引進、有意引進三大類。其中,自然入侵是通過氣流、風、水流或昆蟲、鳥類傳帶,使植物種子、動物幼蟲、卵或微生物發生自然遷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董金皋表示:「紫莖澤蘭、微甘菊、美洲斑潛蠅,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都屬自然入侵我國。紫莖澤蘭到處瘋長,它的種子隨風飄,到處傳播,非常容易擴散。
  • 哪些外來生物已經入侵北京?
    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生物中,中國有50餘種。近10年來,新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至少有20餘種,平均每年新增約兩種。中國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損失也相當驚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11種主要外來入侵生物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70多億元人民幣。
  • 義烏有20種外來入侵有害植物 多為雜草遍布13個鎮街
    據介紹,這些外來入侵有害植物分屬於7科,其中菊科的種類最多,有11種,其次是莧科,有3種。而草本植物是義烏外來入侵植物的主體構成,共18種。其餘為草質藤本植物(圓葉牽牛)、木質藤本(葛藤)。  胡茂灶說,這20種外來入侵有害植物中,危害較大的超過80%。
  • 甘肅嚴格執行植物檢疫措施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
    記者從省植保植檢站獲悉,甘肅省嚴格執行植物檢疫措施,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確保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    甘肅省地處歐亞大陸的咽喉要道,是我國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從新疆傳入內地的必經之路,承擔著蘋果蠹蛾、馬鈴薯甲蟲以及小麥一號病等檢疫性有害生物阻截、撲滅的重大任務。
  • 外來入侵物種——反枝莧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入侵歷史19 世紀中葉發現於河北和山東。本種的入侵途徑主要為人工引種或農產品運輸傳播擴散。
  • 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在邕舉行
    本報南寧訊 (記者/陳靜 通訊員/鄧蕾雅)10月14日,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主辦,中國農學會、廣西農業農村廳承辦的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在南寧市舉行。
  • 綜合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保障生態安全
    「這就是刺萼龍葵,在很多人無法區別出它和普通龍葵,這種外來植物已經入侵到遼寧、吉林、山西林地、苗圃等地
  • 呵護溼地,防控外來生物入侵
    這種原產於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植物由於能夠保灘護岸、淨化海岸帶水質,於20世紀70年代被引入我國,如今卻因為超強的生存能力,成為搶奪濱海溼地其他生物生存空間的巨大威脅。  有媒體報導,天津濱海新區永定新河河口到河北省交界一帶的沿海灘涂,曾是多種候鳥的重要棲息地。隨著互花米草的大範圍生長紮根,灘涂中的「土著」植物、微生物及蝦、貝、小螃蟹等逐漸減少,候鳥因找不到食物而不得不離開。
  • 外來物種入侵重慶!!!
    網友的調侃固然可以付諸一笑,但是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近幾年卻層出不窮,並且危害越來越大。目前,重慶外來入侵生物多達53種,其中最具危害性的有空心蓮子草(水花生)、鳳眼蓮(水葫蘆)、福壽螺等6種。入侵路徑作為有用植物引入一般而言,外來物種的進入分為無意引入和有意引入兩種途徑。
  • 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
    2005年《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第三部分)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第四部分)——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保障系統(四)監測和控制系統圖:構建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監測和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