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品混凝土的迅猛發展,供需雙方因結構混凝土的強度偏低而互相扯皮的現象也越來越多,由於商品混凝土行業屬於買方市場,供方為了能及時收回貨款,為了能繼續與需方合作,多數企業只好作出讓步,被動承擔部分經濟責任。
結構混凝土養護太差
當前混凝土的養護現狀
(1)現澆板為了防止早期裂縫而覆蓋了塑料薄膜,但大多數工地都是在施工放線前就把薄膜揭去了,然後改成灑水養護;多數工地沒有專人負責養護工作,只是安排零工在有空閒的時候養護幾次。
(2)混凝土柱子採取用塑料薄膜纏裹的方法較好,但也有少數工地並未採用。
(3)混凝土剪力牆在拆模後多數採用灑水養護,但無專人負責,灑水次數過少,養護時間過短,達不到規範要求。
養護差給混凝土帶來的隱患
由於新澆築的混凝土缺乏養護,混凝土強度會有明顯的降低,降低幅度會達到25%~35%,給結構的安全性留下隱患;另外,混凝土表面不密實,碳化速度快,碳化深度大,有的工程在結構回彈時,C30混凝土澆築不到半年的碳化深度就已達到6~10㎜,像這種情況就足以說明,該部位就根本沒有進行養護。
碳化深度過大,降低了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能力,縮短了混凝土結構的耐久年限。
「回彈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檢測準確度不高
當採用「回彈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對結構混凝土進行檢測時,C20~C40混凝土的強度推定值偏低10%左右;
C50及以上混凝土的推定強度偏低20%左右。回彈儀率定的合格範圍80±2過寬,應控制在80~82。
使用率定值較高的回彈儀進行結構檢測時,所推定的結構混凝土抗壓強度值要比率定值在78~80的回彈儀所檢測的強度推定值高出3MPa以上,此值更接近鑽芯所檢測的結構混凝土抗壓強度值。
鑽芯檢測不規範
有些檢測單位在進行鑽芯檢測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鑽芯規程」要求操作,對芯樣切割後不進行加工即試壓,導致芯樣混凝土抗壓強度比實際強度降低20%~50%。點我關注3個實用工程類公號。
還有的單位磨平機不符合規程要求,磨平機沒有夾緊芯樣的裝置,用雙手抱著芯樣在砂輪上磨,這樣的磨平機如何能磨平芯樣的受壓面呢?
保證結構混凝土強度合格的對策
早期養護對現代混凝土的重要意義
山東的張波、張曉光和孫啟斌在《中國混凝土進展2010》論文集第120頁發表了「早期養護對現代混凝土的重要意義」的論文,詳細論述了早期養護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即養護越好強度越接近標養強度;
對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響:即養護越好混凝土結構構件越不容易裂縫;對混凝土碳化的影響:即養護越好,碳化速度越慢,碳化深度越淺。特向施工人員推薦該論文,深入學習領會並實施,為搞好混凝土工程質量貢獻一份力量。
混凝土早期養護新工藝
(1)對混凝土現澆板的養護:最好採用隨搓平板面隨苫蓋塑料薄膜的新工藝,即當混凝土澆築一段後,先用振搗棒振實混凝土,然後找平板面並用木搓板隨搓一小段隨把塑料卷自前向後滾苫上,該卷薄膜的開頭和結尾要用木搓板拍壓使之與混凝土粘住,防止被大風颳起。
切忌不要在放線時把塑料薄膜全部揭起,可用裁紙刀把放線礙事的部位裁掉,這樣做雖然費點事,但卻省去了日後大量的養護用水和工時,還是挺合算的。
(2)對混凝土柱子養護:最好在柱子拆模後採用塑料薄膜纏裹柱面,在纏裹前先灑水,緊接著把柱面纏裹嚴密,使其內部的水分不蒸發,達到良好的自養護效果。
(3)混凝土路面(地面)的養護:點我關注3個實用工程類公號。當路面壓痕完成後立即苫蓋塑料薄膜,起頭要先用土或砂壓住,然後苫好,再把上風向的側邊和尾頭壓住,如此依次苫蓋完畢,第二天可把塑料薄膜的一邊稍稍揭起再灌滿水,並把薄膜苫好。
此後只要看好薄膜不被大風颳起就萬事大吉了。若發現有被大風颳起的地方,應迅速灑水並重新苫蓋好。如此延續不少於14天。
做好混凝土養護的保證措施(由建設主管部門實施)
(1)提高監理人員的養護意識,使每個現場監督員做到監督養護就像監督鋼筋的施工那樣重視。混凝土養護不到位,不準進行下道工序。如果在結構回彈時混凝土強度因為碳化深度過大而造成,也要追究現場監督員的責任。
2)確定一年內碳化深度的限值:新澆築的混凝土在早期養護能符合規範要求的話,在一年內:C40及以上的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不大於1.5㎜,標養(標養28天後轉入室外自然養護)不大於1㎜;
C30及C35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不大於2.5㎜,標養不大於1.5㎜;C20及C25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不大於4㎜,標養不大於2.5㎜。
建議國家在修改混凝土有關的規範或規程時,把一年內的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限值作出規定。當結構回彈驗收時,若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超出限值,就可證明混凝土的早期養護較差,就必須追究施工和監理人員的責任。減少需方與供方因結構強度不合格而互相推諉,互相扯皮的現象。
確保結構混凝土達到設計要求的措施
(1)考慮到在施工現場不合理的人為因素和近期內難以保證施工人員能對混凝土搞好養護的實際情況,必須提高生產配合比的富餘係數,標養28天生產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應大於設計強度的1.2倍。
實際上,預拌混凝土標養28天的抗壓強度只佔其最終強度的70%左右,28天後的混凝土還有30%左右的強度富餘區間,如果前期養護較差的話,這30%的強度富餘數就會化為泡影。
由於預拌混凝土交付給需方時是半成品,另一半則需要需方的積極配合才能製成合格的成品混凝土,合理的振搗和養護是製成合格混凝土的重要環節。
因為供方控制不了需方,這就需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監理公司加大對施工單位的監督力度,使其按規範施工,使預拌混凝土向耐久、環保、綠色方向發展。
(2)禁止施工人員向混凝土拌合物內加水,使用外加劑調整拌合物的坍落度。由於混凝土運到工地後等待時間過長,混凝土坍落度損失較大而導致不易澆築。
還有的是施工人員無理要求加大坍落度,即使混凝土拌合物的交付坍落度符合需方要求,泵工和澆搗人員還會向泵鬥內加水,他們只顧及好泵送和便於操作,從沒有把混凝土的未來強度和耐久性放在心上。
為了杜絕施工人員隨意向拌合物內加水,混凝土生產企業應當轉變觀念,從自身服務上找問題:
假如我們送到工地的混凝土能夠便於泵送和澆築而不出現坍損過快的現象;
假如我們的運輸車遇到特殊情況在工地等待時間過長,致使拌合物的坍落度過小,而我們的駕駛員能夠主動的向拌筒內加入適量的外加劑而調大拌合物的坍落度,施工人員還能向混凝土拌合物內加水嗎?
因此,不要只怨施工人員向拌合物內加水,要改為混凝土生產企業不用施工人員再向混凝土拌合物內加水。這就需要我們的混凝土生產企業加大對運輸車駕駛員的培訓力度,使每一個駕駛員都能學會合理適度地向混凝土拌合物內加入外加劑調大拌合物的坍落度
來源:工程創優與常見問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