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創造性升華

2020-11-29 金臺資訊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這使馬克思主義不僅得到了繼承和發展,而且得到了創造性升華,在馬克思主義發展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和繼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和實踐,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和實踐,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徵程,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和實踐,堅定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科學判斷國內外形勢,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鬥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對關係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了全面、成熟、深邃的思考和判斷,創造性地科學回答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篇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得到創造性升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打開全新的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這個新時代,既與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一脈相承,又有很大的不同,面臨許多新情況新變化。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起點需要新氣象新作為;二是世界進入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亂局中保持定力、在變局中抓住機遇,對我們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我們黨執政面臨的社會環境和現實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發展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轉變,發展水平和要求更高;四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建設仍然是中心任務,但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五是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此外,在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影響日益擴大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更是同人類命運、世界社會主義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這些成為當代中國發展新的顯著特徵,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更為恢宏的時空背景。由於同創造性實踐、歷史性變革緊密相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彰顯出強大實踐魅力和現實說服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認識論方法論層面實現重要突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價值,突出體現在對待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外有益文明成果的繼承和發展上。這一思想更加注重立足新的實踐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注重在揚棄結合中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尤其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一些重要問題的本質性把握、原理性揭示,有許多是在認識論方法論層面實現重要突破。例如,關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的思想,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的思想,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關於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和勇於進行自我革命辯證關係的思想,關於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更加美好世界的思想等,都蘊含著許多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範疇、基本原理的進一步揭示,而且是系統化的揭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對馬克思主義作出創造性貢獻,關鍵體現在對一些重要問題的本質性把握、原理性揭示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獨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八個明確」是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些根本性、原則性、方向性重大問題認識的深化和升華,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頂層設計、宏觀把握,著重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明確總任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機貫通起來,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作出戰略安排,注入新的科學內涵。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反映了我國發展的實際狀況,揭示了制約我國發展的癥結所在,指明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根本著力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互銜接、統籌聯動,深化了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安排,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總戰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從法治上為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制度化方案。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拓展和規定了我軍新時代的使命任務,確立了軍隊建設的時代主題,進一步明確了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向。關於大國外交的「兩個推動」,是新時代中國外交追求的目標,匯聚著世界各國人民嚮往和平、發展、繁榮的最大公約數。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堅持黨的領導是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指明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方向,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十四個堅持」從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到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體現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和黨的建設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鮮明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的主體地位和我們的發展思想、工作導向;對「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及國防和軍隊建設、「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外交戰略作出深刻闡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個方面、各項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單列出來,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標誌著我們黨對國家安全基本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現實和歷史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鍥而不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這一思想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一思想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和平發展和合作共贏原則、「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重大理念和政策主張,引起全世界關注熱議、贊同認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這一思想最鮮明的政治立場就是人民立場,最根本的指向依歸就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最質樸的情感底色就是人民情懷。正因如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得到億萬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凝聚和激發了全體人民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從而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發展和在實踐中的廣泛運用,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社會主義在中國沒有取得今天的成功,如果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也在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那場多米諾骨牌式的變局中倒塌了,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失敗了,那社會主義實踐就可能又要長期在黑暗中徘徊了,又要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作為一個幽靈在世界上徘徊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表明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行動力,在世界上產生了新的感召力、影響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使世界上正視和相信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人多了起來,使世界範圍內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深刻轉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指導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闊步前進的理論體系和戰略體系。這一思想緊緊圍繞完成好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深刻把握偉大工程在「四個偉大」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體現了「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堅強意志,體現了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相統一的高度自覺,在管黨治黨實踐中引領了黨的革命性鍛造,實現了全黨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極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號召力,從而進一步解決好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團結凝聚群眾來支持、鞏固、擴大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重大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是一個指導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闊步前進的戰略體系。這一思想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貫穿堅定信仰信念、鮮明人民立場、強烈歷史擔當、求真務實作風、勇於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論,呈現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理論特色,展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風範。一個歷經苦難與輝煌的偉大政黨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膽略,帶領近14億中國人民邁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未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全方位、開創性、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經濟上,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十分突出;政治上,西方國家治理亂象叢生,政黨爭鬥對政治執行力形成嚴重掣肘,國際社會對中國治理能力高度認同;文化上,中國理念、中國價值、中國主張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研究中國文化的人數明顯增多,對中國治國理政理念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充分說明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念、成就和經驗在世界上產生了強大吸引力。這一思想提出並深刻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闡明了中國的安全觀、發展觀、義利觀、全球化觀、全球治理觀,提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這一思想基於中國實踐和中華文化,提出了解決人類問題、建設美好世界的獨特創見,佔據了人類道義制高點,凸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體現著世界各國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匯聚著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繁榮嚮往的最大公約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昨天的成功並不代表著今後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並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要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我們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做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一以貫之,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新業績。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的升華
    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理論特徵的概括,以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理論特徵的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和理論體系認識的升華,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特別是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視界和思想精粹的凝鍊,彰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智慧、理論力量和時代意蘊。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緒論部分,開宗明義地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理論貢獻,強調這一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習近平強軍思想,蘊含著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充滿著政治智慧,閃耀著真理光芒,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強軍勝戰之道,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哲學升華  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軍事哲學是時代精神在軍事領域的集中體現。
  • 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解決中國發展問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規劃了今後五年以及更長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認識和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集中體現。十九屆五中全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時代特徵和中國發展實際,堅持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際和國內相結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科學認識和有效解決當代中國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是徹底貫徹和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典範。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精華的精彩闡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服務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掌握群眾越廣泛越充分,就越能迸發出推動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實踐偉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就是一部宣傳闡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向深入的精品力作。品讀這部著作,至少有三個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 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結合和升華
    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表明,我們要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正是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中,科學發展觀得以形成,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
  •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流變與新動向
    西方左翼學者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具有以下三個新特徵:對馬克思主義文本和經典理論的再關注與再解釋;在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批判中融入新自由主義批判和帝國主義批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注與研究不斷加強。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化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既要牢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具有全球視野,加強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還要注意避免「西化」現象。
  • 趙劍英:構建當代中國哲學形態已具備很好的條件
    歷代中國共產黨人都非常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推動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黨都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運用,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面對當代中國實踐經驗和當代中國哲學觀念的變革,西方的理論是缺乏解釋能力的,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立足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建構屬於我們自己的、原創性的當代中國哲學形態和話語體系成為時代之必需,中華民族復興之必需。這一問題在世紀之交就已提出,如德高望重的高清海先生在2004年就提出:「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學理論。」
  • 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理論效應及其當代價值
    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哲學的本質和使命、對當代資本主義研究而提出的新論題以及對西方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後馬克思主義、晚期馬克思主義和文化研究,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充分彰顯了其在當代西方的理論效應。
  • 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
    ●當代中國與歷史中國有著內在連續性。要把握中國社會發展方向,必須重視中國歷史。歷史規律存在於歷史過程之中,而不是存在於歷史過程之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應該超越解釋學範疇,真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轉化並滲透到我國制度文明建設中。
  •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三重回歸」
    【摘要】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圍繞幾個基礎理論問題,出現「三重回歸」現象,即辯證唯物主義回歸、新政治經濟學批判回歸、新共產主義理想回歸。我們應及時、準確並系統地觀察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動向,這對發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 第二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高端論壇在南京召開
    隨著《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實施,如何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思考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的美好社會理想,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形成了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以一系列原創性戰略性重大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今天我們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用以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2020年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3年12月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 馬克思主義哲學希望意識的當代表達
    馬克思主義哲學希望意識的當代表達 2020年05月28日 08: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曠三平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與時俱進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
    摘要:10月31日,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暨第十三屆全國馬克思主義院長論壇在天津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恩格斯與當代中國」主題展開研討。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姜輝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報告。
  • 賴大仁:從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人性觀看當代文藝發展
    賴大仁:從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人性觀看當代文藝發展 2017年09月30日 19: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賴大仁 字號 內容摘要:對於當代文藝現實而言,應當怎樣理解和表現人的生活及人性,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 新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升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理論成果,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這些概括,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入研究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新特點新規律,對新發展階段政治經濟學「中國智慧」的理論升華。
  •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經驗和基本規律
    開始並成功地實現了第二次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其理論成果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21世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 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研究
    「五四」運動以來,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開啟了運用唯物史觀、從社會生產關係角度切入研究的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的新路徑。   隨著回歸學術的呼聲越來越高,學術界開始注重發掘傳統思想智慧的精神特質及其現代意義,深刻影響到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的成就之一可以稱為學術史的回歸,侯外廬主編的《宋明理學史》、盧鍾鋒的《中國傳統學術史》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