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戴塔根教授:張家界神堂灣沒那麼妖魔

2021-01-16 星辰在線

張家界,聞名世界

全球各地的遊客

為一睹這綺麗風光慕名而來

作為湖南人,你去過嗎?

神堂灣

這個被稱作「無法抵達的禁地」

一直引發著無數人的好奇

關於神堂灣神乎其神的傳聞

更是一波比一波兇

它真是如此的

冷豔無情怪誕深邃詭秘嗎?

為此,星辰全媒體記者官銘特請教了

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原院長

戴塔根教授

戴教授接受星辰全媒體記者採訪

快來跟隨戴教授步伐

從科學角度出發

一探究竟!

星辰全媒體記者官銘

戴教授您好,關於張家界神堂灣神乎其神的傳說,您有何看法?

戴教授

自然界確實充滿神奇,但那些傳聞把神堂灣過度妖魔化了,蟒蛇等大型食肉動物很難在這裡生存,神獸鬼怪更是不可能存在的。

星辰全媒體記者官銘

請問您這麼認為的具體原因是?

戴教授

首先,「一山不容二虎」,滿是山石的神堂灣根本無法滿足大型食肉動物長期在此的生存需要,那些小型的蟲類可能是存在的;其次,傳說這裡曾經是戰場也是不可能的,這裡既無交通道路,也無足夠糧食,不可能在此發生千軍萬馬的廝殺。

星辰全媒體記者官銘

有文章提到「神堂灣裡可以聽到千軍萬馬的廝殺聲」,您認為這種現象會是真的嗎?

戴教授

這是誇大了神堂灣的某些偶發自然現象。陡崖、落石的形成和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流、地形、地表運動、溫度、時間、空氣、陽光等因素相互作用,「牽一髮而動全身」,所謂的「神秘聲響」是這些因素在相互偶合作用的情況下產生的風聲聚合。

星辰全媒體記者官銘

還有文章說「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也無法下達谷底一探究竟」,您認為真是這樣嗎?

戴教授

神堂灣的神奇是大自然的造化,神堂灣的神秘卻是被過度誇大了的。如今的科學知識足以解釋神堂灣中這些神奇的大自然現象,這與科技是否發達沒太多關係。我個人預測這個地勢的谷底應該是由水和山石組成的自然風景。

星辰全媒體記者官銘

您對前往神堂灣的探險者或遊客有什麼遊玩建議嗎?

戴教授

神堂灣山峰險峻,還可能會有山石墜落,在安全設施還未覆蓋全面的情況下,建議探險者順著水流方向逆流而上,這樣的路線相對更安全;旅遊者呢應該客觀科學的看待這裡的自然現象,不傳謠不信謠。在觀賞過程中要注意森林瘴氣,不宜長時間停留,這種氣體容易使人發暈、嘔吐或產生幻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網 | 星辰全媒體記者:官銘 編輯:周媛 校對:羅瑋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砂巖地貌之一,風景不輸張家界,隱藏在山脈中卻鮮為人知
    中國地域遼闊,作為世界第三大國,中國有兵馬俑、長城等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除了這些著名的旅遊景點,中國的地形也很複雜,中國是一個超越熱帶、亞熱帶、溫帶等氣候帶的國家,因此沒有很多地方的地形。在中國,許多旅遊景點以其獨特的地形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張家界和貴州的競爭對手,張家界以砂巖地貌著稱,貴州赤水市以丹霞地貌聞名,同時,河北省石家莊也有砂巖地形,與貴州省張家界、赤水市的砂巖地形並稱「中國三大砂巖地形」,中國三大砂巖之一叫做燦黃砂巖,這裡最著名的景觀是長城系砂巖中的奇特紋理,非常迷人,同時,還有贊皇縣獨特的砂巖地形,每年都有許多地質學家來贊皇縣研究。
  • 著名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病逝,為中國崛起研究青藏高原30年
    14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著名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他提出的地球系統動力學理論已成為目前國際地學界的熱點在病床上,他依然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李德威教授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萬公裡。
  • 央視科教頻道《地理 中國》推出系列節目《探秘武陵源》
    7月11日訊(通訊員 張洪濤)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聯合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旅遊局攝製的8集系列節目《探秘武陵源》,將於7月15日至7月22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播出。《探秘武陵源》節目不僅對張家界武陵源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十裡畫廊、黃石寨等核心區地質地貌進行詳細解讀,還對寶峰湖、黃龍洞、天門山、張家界大峽谷、桑植大鯢等張家界地質生物演變過程進行探究。2013年7月15日至7月22日,請關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了解其中的奧秘。
  • 【河北人物】當代著名地質學家王嘉蔭
    【河北人物】當代著名地質學家王嘉蔭 2019-06-02 1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6歲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逝世: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第一人
    56歲著名地質學家李德威逝世: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第一人 夏靜/光明日報客戶端 2018-09-15 09:01
  • 中國六大禁地之一,大自然的天然磁場地,一旦進入很難活著回來
    各地區的旅遊開發也是如火如荼,但在湖南張家界,有一處當地人不敢開發的自然景區,就是當地的神堂灣的底部也是被稱為中國六大禁地之一,大自然的天然磁場地,一旦進入很難活著回來,這樣的地方,人們也只敢開發安全的自然區域。
  • 旅遊+文化:「詩意」張家界相約全世界
    日前,「仙境張家界 詩約全世界」中國·張家界第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如約舉行,300多位國內外知名詩人、詩歌愛好者、全國詩歌節組委會成員齊聚張家界,在張家界的奇山秀水之中談詩論道。
  • 香港著名攝影家何煥辭世 曾75次踏訪張家界
    何煥先生每年平均兩次走進張家界採風拍攝。何煥先生80年代拍攝的張家界風光作品。何煥先生80年代拍攝的張家界風光作品。紅網時刻張家界1月5日訊(記者 李森林 通訊員 鄧道理)2021年1月3日,香港著名攝影家何煥先生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90歲。
  • 中國近代史上十位傑出的地質學家
    近代歷史上,我國的許多成就在世界上都取得極大的成功,無論在哪個方向,都是令世人震驚的,小編帶你認識以下,近代歷史上十位傑出的地質學家吧~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 追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
    為了科學夢想而無畏探索——追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通訊員 陳華文 徐燕他研究青藏高原近25年,行程超8萬公裡;他在大地構造、地震、乾熱巖地熱能等領域努力探索,為打開我國乾熱巖勘探開發付出了心血;生命彌留之際,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的遺言。9月14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
  • 張家界旅遊景點攻略,張家界有哪些景點值得去
    張家界旅遊景點攻略,張家界有哪些景點值得去 1、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武陵源的核心景區 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它是張家界泰鬥級的開山景祖。是張家界具代表性的自然風景區,公認核心景區,沒有之一。
  • 那些不為人知的中國地質學家們!
    那些不為人知的中國地質學家們!中國的以前的發展有好有壞,有繁盛的時期,也有頹廢的時代,而在地質學上,更多的是默默奉獻的地質學家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地質學家們吧!章鴻釗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近代地質學奠基人之一。
  • 英國著名地質學家對巨石陣看法是錯的?
    博科園-科學科普1923年著名英國地質學家赫伯特·亨利·託馬斯發表了一篇關於巨石陣的開創性研究,聲稱發現了史前人類開採巨石陣的確切地點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地質學家花了大約80年的時間才把它弄對。這項研究的共同研究者、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地質學家、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名譽高級研究員羅布·伊瑟說:除了託馬斯的影響深遠的工作之外,研究人員還宣布了另一項巨石陣發現:史前人類很可能並沒有把這些巨石陣從西威爾斯的布里斯托海峽運到今天索爾茲伯裡平原巨石陣所在的地方。
  • 誰是我國最著名的地質學家?他預言四大地震帶,還演繹了傳奇人生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小時候,他在農村生活了十四年,艱苦生活培養了刻苦奮鬥的精神。留學期間,李四光學到了大量的專業知識,還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七年之後,他回國了。第二年辛亥革命爆發,李四光作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參加了漢口保衛戰,並親自組織碼頭工人和人力車夫,往前線運送軍火,隨著又被選為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部長。但沒多久,辛亥革命就失敗了。
  • 大地之子魂歸大地——記中國著名地質學家陳國達
    中新社長沙四月十五日電 題:大地之子魂歸大地——記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陳國達     中新社記者 餘婭琳  麓山含悲,湘江慟泣。世界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陳國達的溘然長逝,令原本正沐浴在明媚春光下的三湘大地平添了幾分沉痛和哀惋。
  • 著名地質學家和地質教育家楊遵儀病逝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九三學社社員,我國傑出的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楊遵儀,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楊遵儀先生是我國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的奠基人、新中國地層古生物事業的開創者之一和新中國地層古生物教育事業的開拓者。
  •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
    探索地質之謎的高原勇士: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多吉2010年03月16日 16:35:56來源:洞頭網核心提示: 【閱讀提示】  多吉,西藏土生土長的著名地質學家,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中國工程院藏族院士。
  • 「中國·張家界」首屆世界遺產攝影大展舉行
    符璋德攝  11月16日至22日,「中國·張家界」首屆世界遺產攝影大展在湖南省張家界市舉行。71個國家和地區的115處世界遺產影像作品妝點著張家界的大庸古城、大峽谷、天門山、天子山等知名旅遊景點。作為張家界的老朋友,曾題詞讚譽「地上最高絕景」的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潘基文專為大展發來賀信,對主辦方的積極貢獻表示讚賞,並為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送上祝福。
  • 著名地質學家孫樞院士逝世—新聞—科學網
    澎湃新聞記者2月12日晚從中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獲悉,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孫樞,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2月11日8點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 張家界:除了山 你還是詩!
    12月6日,第三屆中國·張家界國際旅遊詩歌節開幕式暨中國詩歌自媒體聯盟成立儀式在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舉行。一位市長的詩意請柬說到張家界,提起詩歌,和張家界市副市長歐陽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作為主管文化旅遊的副市長,歐陽斌在詩歌文學上也頗有興趣和造詣。他時常用詩歌不遺餘力地推介張家界,成為張家界旅遊營銷的又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