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細胞七年更新一次?
我知道大部分人都是被這標題吸引過來的,為了不讓你在離開這個頁面之時有所誤解,我會先將第一個問題的答案給出,即「人的細胞七年更新一次」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最起碼是很片面的一種說法,在我們體內有的細胞更新速度快(如:血小板的更新周期只有三天),而有些細胞更新速度比較慢,甚至有些細胞壓根就不會更新(如:神經細胞)。這樣看來細胞七年更新的理論實在是存在偏頗,但一個事實卻是我們體內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發生著變化,因此有一種聲音——別說是七年前的自己了,就連上一秒的自己也已不是現在的你。
特修斯之船悖論
如果組成特修斯之船的木塊被逐漸替換,直至所有原先的木塊都被替換,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嗎?若用被替換的木塊重新組建一艘船,那麼哪一艘船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呢?
再用一個的例子來說明,現在《復仇者聯盟4》之後原復聯成員基本解散,那麼多年以後新成員逐漸加入,老成員逐漸隱退,那麼建立起來的新的復聯還是原來的復聯嗎?很多人會說不是。那麼這兩個復聯哪個是復聯呢?很多人又會回答都是。我們又會陷入極其矛盾的邊緣,到底是「是」,還是「不是」。
對這個悖論的詳解得到普遍認可的有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藉助量子力學中的「全同原理」的闡述等等。作為一個半吊子的理科生就不對以上內容進行贅述,畢竟哲學學得不精、量子力學還看不大懂,感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回到開頭,我對此發表一些屬於自己的觀點,歡迎大家雅正。拋開其他的不說,有一點我相信大家是共同承認的,即「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我們不應該因為刻意去注重絕對運動,而忽略了相對的靜止,一旦忽略相對靜止,無疑是陷入了形而上的誤區。上一秒的自己與此時的自己的的確確發生了變化,且這種變化無論劇烈還是微小均是不可逆的,且下一秒會不可避免有新的變化發生,量變達成質變,也因此我們此刻對一件事的觀點看法與上一秒的自己有極大可能是一樣的,但與七年前的自己卻有極大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我們無法否決靜止的相對性,此時的我們與上一秒的我們以及更久遠以前的我們都是我們。
知乎網友馬若寒更明了地闡明了類似的觀點,其將人的概念加以延伸,認為人不單單指此時的自己,更是包括過去與未來,引入了函數的觀點形象簡潔說明了同一性——
此刻的我們為何時的我們而活?
花了這麼長篇幅的鋪墊,也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此時的我們為何時的我們而活?我知道我又一次借用不同的時段將自己劃分為多個不同的自我,有一種打臉的感覺。其實不然,我以上的種種論證只是為了證明,以前的我們與當下的我們相關,當下的我們也必然影響未來的我們的走向,此時的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整段人生負責。如果沒有以上的論證,我們或許我發出「以前的我與現在的我無關」、「人是會變得,我不為任何時候都自己而活」等言論。
那麼——此時究竟為何時而活?在這裡容我把自己分為過去、現在與未來三個主體。有人會說現在的我要安於當下,為當下的自己而活,也有人會說自己要為過去的自己而活,不能讓過去的自己失望。這的確是很多人會選擇的活法,然而也因此很多人會局限於眼下故步自封,很多人會將自己與過去的自己過度比較,發現自己失去了過往的光鮮,安逸於過往的成就。
就此而言,我還是認為我們必須為了未來的我們而活。過去的我們是不會失望的,或者說過去的我們無法對未來的自己失望,因為對於那個時間節點的你而言一切都是未知,他無法跳脫時間的界限來產生不屬於他的時間段的情感,你所認為的失望,只是當下的你自身所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帶著過去的負擔去做自己。
總感覺自己說的話總是跳脫不出心靈雞湯的範疇,但你能看到這裡,相信你至少對我所說的感些興趣,但我可能要向你潑冷水了,接下來的論述將是全文最為主觀的論述,你可以認為是一鍋毒雞湯,你大可反駁,也大可不認同,也大可離開——
為未來而活的活法比其他的活法更有意義,過去的事情已經塵埃落定,你會後悔但無法改變,然而未來的一切對於你而言都是未知,你所能摸清的只是大致的走向,可你無法判定這個走向就是未來。過去所做的僅僅是影響未來,而非決定未來,沒有任何一個時間節點的自己能夠鎖死自己未來的走向。既然過去無法改變,當下又過於局限,何不將眼界放得高遠一些。
然而為未來而活也並非如此容易,說說誰都會,誰做誰傻眼。在這裡我想提幾點建議,但僅僅是建議,聽與不聽,對於不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對過往一切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未來是好用的,但並非一定適用。萬萬不可局限於你的經驗,而跳脫你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去武斷地做出你所認為的正確的判斷。
二.未來這條路是未知的,不要過於單純的認為未知就一定是光明的。你一定會有被現實打敗的那一刻,但還是那句話,過去能做的僅僅是影響你的未來,無法決定你的未來。認清現實之後,你要做的是反思自身,然後再面對現實的醜陋偽善。
三.有些事情不會因為以前發生過類似的事件而不發生。但你自己還是要堅守自己內心最純粹的那些東西。
四.未來是屬於你自己的,但也不僅僅是屬於你自己的。你身上肩負著責任,因此每一步都要想好再做。
文中若有任何學術型的錯誤,歡迎指正。也歡迎大家發表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