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細胞每七年就更新?精子和大腦細胞壽命大不同

2020-11-27 網易科技

(原標題:Is It True That Our Body Completely Changes Every 7 Years?)

作者 | 過客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你知道嗎?每個人體內的細胞都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中。事實上,我們體內細胞的年齡各不相同,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的大部分身體都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不同類型的細胞構成了我們身體的不同器官。這些細胞會不斷地再生,而且新細胞會取代舊細胞。所以從新生兒階段一直到老年,我們的身體都在不斷地變化。

七年一個輪迴?

你可能聽過這樣一句傳言:我們的身體每7年就會完全替換掉所有的細胞,並變成一個全新的個體。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還是7年前的你嗎?未來的那個人也還是你嗎?

你可能對此說法不屑一顧,左右一瞧,除了微隆的小肚腩、日漸升高的髮際線和日趨明顯的魚尾紋等衰老跡象之外,自己似乎還是7年前的那個自己,難道自己體內的新細胞已經被掏空?

身體細胞七年經歷一次輪迴,真的是這樣嗎?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棘手,那我們還是從最基本的層面來了解這種說法的準確性吧。

細胞的誕生

為了使身體正常發揮功能,我們體內的舊細胞會死亡,並被新細胞取代。新細胞產生的方式之一就是有絲分裂過程。在細胞周期中,有絲分裂是複製染色體分離產生兩個新細胞核的過程。它們可以說是原始細胞的複製品。

另一個獲取新細胞的過程是通過幹細胞。幹細胞不斷分裂,產生人體所需的不同類型的特殊細胞。它們還能產生新的幹細胞,從而促進新細胞的形成。幹細胞有三種類型。胚胎幹細胞負責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其提供新的細胞。成體幹細胞負責為發育中的成年人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是在實驗室製造的,它們是由皮膚和其他部位的細胞重新編輯而成,可以轉變成身體所需的任何細胞。

如何知道體內細胞的年齡?

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幹細胞生物學家喬納斯·弗裡森(Jonas Frisen)博士為了確定大腦皮層是否曾經產生過新細胞,試圖尋找一種新的方法來確定細胞的年齡。因為現有的技術需要用化學物質標記DNA,但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方法。弗裡森博士希望找到一種自然的標籤來推斷細胞的年齡。

他聲稱,有試驗向大氣中釋放了放射性的碳14。這種碳14通過食物鏈進入了細胞的DNA。每當細胞分裂時,這種DNA就會複製。任何細胞的DNA都不會被替換,因此一個新細胞在獲得DNA的同時也獲得了自然標記的碳14。弗裡森博士意識到,DNA上碳14標記的含量可以用來估計細胞的年齡。

最終,弗裡森博士決定用組織而不是細胞來確定細胞的年齡,因為單個細胞中碳14的含量非常少。後來這項技術被用來測定人體器官中各種細胞的年齡。

我們身體的真實年齡

2005年7月15日,弗裡森博士和他的同事在《細胞》雜誌上發表了關於各種細胞年齡的研究結果。他們在30多歲的成年人身上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發現這些成年人肌肉中的細胞平均年齡為15.1歲,腸道主要區域的細胞平均年齡為15.9歲。但是腸道表面的上皮細胞平均壽命很短,只有5天。

簡直年輕到令人無法相信!我們再看看人體內的其它細胞。紅細胞在身體裡可以旅行300英裡(約482公裡),壽命大約是4個月,白細胞的平均壽命約為1年。結腸細胞的壽命相對較短,只有4天。精子細胞的壽命也較短,只有3天。皮膚上的細胞大約能活2到3周。人類的骨骼需要大約10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替換完。肝臟需要300到500天才能完全自我更新。

接下來就是確認我們身份的關鍵了,大腦中的細胞是否也完全被取代了?可以這樣說,你的大腦如果也換了,你如何還能確定自己還是自己呢?

弗裡森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研究發現,視覺皮層中的細胞與個體的年齡完全相同,這表明人類出生後,大腦皮層中不會產生新的神經元,至少在數量上沒有變化。他們還發現,人類小腦中的細胞稍微年輕一些,這也為小腦在人類出生後繼續發育的觀點提供了證據。

「忠貞不渝」的大腦細胞

每個人體內的細胞在其一生中都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儘管幾乎所有的細胞都會死亡並不斷被替換,但它們的生命周期卻因不同的器官、類型和功能而有所差異。它們的生命周期可以短至3天,也可能長至16年!

但是,你的大腦除外!在大腦形成之後不會產生新的神經元,在你的大腦中,你的記憶、想法、信仰、個性和其它每一個細節在你的一生中都是一樣的,幾乎一成不變。

這下總算搞明白了!「我們的身體每7年就會完全改變」的說法是錯誤的。更準確的說,我們的大部分身體每隔10到15年就會發生變化,而身體的某些部位卻會保持不變,只會隨著我們一起終老。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戀人難逃「七年之癢」,因為人體細胞每七年更新一遍?
    流言: 【七年之癢是怎麼回事?】愛到七年走到終結。人體的細胞會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華麗誕生。由於不同細胞代謝的時間和間隔的不同,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說,在生理上,我們每七年就是另外一個人。你就是你,但你也不是你了。 真的嗎?
  • 「七年之癢」與細胞新陳代謝幾乎無關
    「七年之癢」,與大腦中神經細胞突觸連接的變化有關,因為突觸連接的數目和連接強度決定了我們的感官思維記憶。「七年之癢」,也與多巴胺的分泌及基因有關。  現在「七年之癢」已成為感情變化的專用描述,也成為許多人失戀療傷金句。他們這樣解釋七年之癢的理論: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則誕生。由於不同細胞代謝時間和間隔的不同,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需要七年。
  • 人體細胞沒有「七年之癢」(科普之窗)
    細胞的正常代謝,不會讓你變成一個不同的人。「七年之癢」,與大腦中神經細胞突觸連接的變化有關,因為突觸連接的數目和連接強度決定了我們的感官思維記憶。「七年之癢」,也與多巴胺的分泌及基因有關。    現在「七年之癢」已成為感情變化的專用描述,也成為許多人失戀療傷金句。
  • 專家稱人體細胞沒有「七年之癢」—新聞—科學網
    「七年之癢」,也與多巴胺的分泌及基因有關。 現在「七年之癢」已成為感情變化的專用描述,也成為許多人失戀療傷金句。他們這樣解釋七年之癢的理論: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則誕生。由於不同細胞代謝時間和間隔的不同,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說,在生理上,我們每七年就是另外一個人。 細胞真的也有「七年之癢」嗎?
  • 「七年之癢」是因為七年後人體細胞會更新一遍嗎?
    流言說:愛到七年走到終結。人體的細胞會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華麗誕生。由於不同細胞代謝的時間和間隔的不同,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說,在生理上,我們每七年就是另外一個人。你就是你,但你也不是你了。
  • 人的壽命與細胞分裂周期和代謝周期
    以下就是身體各部位的壽命:1.腸細胞的壽命:2-3天腸上分布著腸絨毛,這些腸絨毛是小的手指狀的觸角,可增大表面積幫助腸吸收營養。巴特與倫敦醫院的免疫學教授湯姆·麥克唐納德解釋說,它們更新速度極快,每2到3天更新一次。這是因為它們經常暴露在化學物如分解食物的高腐蝕性胃酸中,因此它們通常飽受折磨。
  • 人體細胞7年更換一遍?不要為「七年之癢」找藉口
    對此問題,有一個看似頗有科學道理的回答:「人體的細胞會新陳代謝,每三個月會替換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細胞誕生。由於不同細胞代謝的時間和間隔的不同,將一身細胞全部換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說,在生理上,我們每七年就是另外一個人。你就是你,但你也不是你了。」這是真的嗎?我們要從碳14測定人體細胞的年齡說起。
  • 人體細胞更新周期 多少天更新一次
    人體細胞更新周期一般為120-200天(神經組織細胞除外),大約每6-7年就要全部更換成新的細胞。1人的身體中細胞更新時間1.細胞是構成生命的最基本單位,所有生命活動都是由細胞完成的,人體細胞更新周期一般為120-200天(神經組織細胞除外),大約每6-7年就要全部更換成新的細胞。
  • 人體細胞真的每7年刷新一次?
    一直以來都有這樣一種說法:由於我們體內存在細胞的新陳代謝,細胞會不斷地複製、再生和死亡,因此大約每過7年,人體內的所有細胞都會全部更換一遍,我們因此獲得了一個全新的身體、「刷新」成了一個「全新」的人。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我們將從細胞的角度,來看看你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 人體細胞七年更新一次?此刻的我們為何時的我們而活?
    人體細胞七年更新一次?我知道大部分人都是被這標題吸引過來的,為了不讓你在離開這個頁面之時有所誤解,我會先將第一個問題的答案給出,即「人的細胞七年更新一次」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最起碼是很片面的一種說法,在我們體內有的細胞更新速度快(如:血小板的更新周期只有三天),而有些細胞更新速度比較慢,甚至有些細胞壓根就不會更新(如:神經細胞)。
  • 每秒更換380萬個細胞!以色列科學家公布人體細胞最新普查結果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人體的細胞平均每七年全部更換一次在最新一期《自然-醫學》雜誌上,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兩位科學家Ron Sender博士和Ron Milo教授對人體各種細胞的更新速度做了一次大普查。我們來看看他們得到的結果。
  • 人體細胞神奇的自我更新
    細胞的自我更新「你真的知道你的年齡有多大了麼?」這是瑞典生物學家喬納斯·弗裡森應邀作學術演講時喜歡問的一個問題,「我們的身體每年都會生產出足以創造或支持18個肝臟、200個幽門括約肌、8個氣管和6個膀胱的細胞,但是,我們只有一個肝臟、一個膀胱,為什麼還會生產如此多的新細胞呢?」
  • 大腦中的神經膠質細胞比神經元更重要 或有益於延長壽命防止肌肉萎縮
    這是一個驚喜,因為神經膠質細胞通常被認為是神經元的支持細胞,而神經元處理大腦真正的工作,比如學習和記憶。這一發現是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之前進行的。在該研究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小組報告說,神經元可以調節周圍細胞的應激反應,儘管其作用方式不同於神經膠質細胞,並且可以使蠕蟲的壽命延長約25%。在小鼠中,加強神經元調節可使壽命延長約10%。
  • 你身體的細胞年輕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其實,不只是生物體,組成生物體的細胞也都有自己的年齡。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都是以每個細胞的新陳代謝為形式進行的。你想知道組成你身體的細胞年齡幾何嗎?  所有細胞都有新生和死亡  細胞就像一個微型的生命體,需要從外界攝入氧氣和營養物質,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
  • 人體死亡的最後一個細胞是哪一個?
    人死後是不是所有的器官和細胞也立馬死去呢?根據研究結果表明:「當人死亡以後,體內細胞仍然會持續活動」。這突然讓我覺得,人類的身體是多麼的頑強,那麼哪一個細胞會堅持到最後呢?身體內某些細胞會在人類死亡後幾秒到幾分鐘死去,特別是需要恆定氧源的細胞,如神經元。
  • 科學家建立「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
    ,他們建立了能穩定支持半克隆小鼠出生的「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並證明這些細胞能攜帶CRISPR-Cas9文庫一步產生大量攜帶不同突變基因的小鼠。分析原因發現,原本在精子細胞中不表達的雄性印記基因H19在單倍體細胞和發育遲緩的半克隆小鼠中出現高表達的現象,這暗示印記基因的異常表達可能是導致半克隆小鼠胚胎發育異常的關鍵原因,通過調控印記基因的表達有可能提高半克隆小鼠的出生效率。
  • 來看人體細胞的有趣知識
    (好奇害死小蝌蚪:)卵子表面的精子細胞1. 人體正常最大的細胞是成熟的卵細胞(直徑0.1毫米)。2. 人體最小的細胞是血小板(直徑2微米)。3. 人體中壽命最長的細胞是神經細胞。(幾乎和人的壽命相等)4. 人體中平均壽命最短的細胞是小腸黏膜細胞(2~3天)。白細胞比較特殊,正常情況下白細胞壽命6天左右,但是如果剛分化完成就遇到需要免疫反應,也存活不過24小時。T淋巴細胞5. 一滴血液中有近2.5個億的細胞。6.
  • 探秘人造精子卵子:當皮膚細胞能變成生殖細胞
    聚焦AI,讀懂下一個大時代!幾年前,36歲的他得知了自己無法產生精子,這意味著他的身體根本就沒有精子。在最近的一次電話採訪中,我可以聽到背景中傳來他妻子的聲音。她今年35歲,現在正面臨著走向一個她描述的「無子嗣人生」的可怕倒計時。她在博客中寫道:「我的生命裡不可能沒有孩子,這不可能。」
  • 上海生科院等建立「類精子細胞」的單倍體細胞系
    在此基礎上,可以將這種雙敲的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運用於獲得多基因敲除和敲入的雜合小鼠。更進一步發現,結合CRISPR-sgRNA文庫,可以一步產生不同的基因突變小鼠。  2015年7月10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李勁松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建立了能穩定支持半克隆小鼠出生的「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並證明這些細胞能攜帶CRISPR-Cas9文庫一步產生大量攜帶不同突變基因的小鼠。該成果填補了哺乳動物在個體水平上進行遺傳篩選的空白,為遺傳發育研究提供新的體系。
  • 李勁松團隊建立「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新聞—科學網
    ,他們建立了能穩定支持半克隆小鼠出生的「類精子細胞」單倍體細胞系,並證明這些細胞能攜帶CRISPR-Cas9文庫一步產生大量攜帶不同突變基因的小鼠。分析原因發現,原本在精子細胞中不表達的雄性印記基因H19在單倍體細胞和發育遲緩的半克隆小鼠中出現高表達的現象,這暗示印記基因的異常表達可能是導致半克隆小鼠胚胎發育異常的關鍵原因,通過調控印記基因的表達有可能提高半克隆小鼠的出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