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園之初的一片荔枝林到今天的產城人文融合的灣區新城,20年的蛻變發展,松山湖已成為國家級高新區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東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戰略平臺。
▲掃描二維碼觀看H5了解松山湖20年發展軌跡
為更好更全面展示松山湖20年來的輝煌歷程和巨大成就,昨天下午,東莞松山湖高新區舉行成立20周年全國影像大賽開鏡儀式,吹響向全社會徵集影像作品的號角。
據介紹,20年,松山湖從當年的一片荒涼的荔枝蛻變成「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的生態科技新城。如今的松山湖,大科學裝置「扎堆」,材料實驗室、國際創新創業社區、華為等一批科研平臺與龍頭企業,松山湖科學城也納入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這些發展成績,是園區上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豐碑。建園之初,松山湖也曾舉辦了一場松山湖自然風光攝影大賽,留下了這座城市變遷的最初記憶。今天,我們以「松湖城跡」為主題,再次舉辦這場全國影像大賽,希望通過影像勾起記憶、見證歷史、印記時代,展現松山湖的輝煌成績,不斷提升松山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園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昔日的松山湖,只是一片無人知曉的荔枝林地,如今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和創造力的現代化創新城市。憶當年,眾多攝影家齊聚松山湖畔,拿著長槍短炮,記錄下許多動人的瞬間。明年就是松山湖成立20周年的重要時刻,希望各位影像愛好者充分發揮攝影藝術的魅力,以豐富的鏡頭語言和獨特的鏡頭視角,展現松山湖創業創新的新高地、生態優良的城市品質、宜居宜業、多元化的社會等徵集內容,讓更多的人認識松山湖、了解松山湖。
用影像勾起記憶,見證歷史,印記時代。本次圖片徵集活動以「松湖城跡」為主題,尋找20年來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精彩場景、激動時刻、感人故事,見證松山湖成立以來的重大節點、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成就注意!
作品徵集時間為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31日
圖片徵集
1
創業創新的新高地。園區以打造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為目標,初步建立起以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智能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為特色,生產性服務業同步發展的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成功集聚了一大批創新資源,全球第四座脈衝式國家大科學裝置散裂中子源落地於此,以國家實驗室為標準建設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啟動建設,正在謀劃建設南方先進光源、阿秒脈衝雷射等大科學裝置,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逐步成型。徵集內容著重反映松山湖創業創新發展的歷程,充分體現產業國際化特點的作品。
2
生態優良的城市品質。松山湖從當年的一片荒涼的荔枝園蛻變成為科技與生態並舉、新城與產業並進、創業與宜居並存的科技新城;生態園片區從當年的城市澇區、垃圾填埋區、汙水匯聚區、高壓線走廊區發展成為「城水相融」「島城相映」「水綠相依」的生態新城,成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靚麗名片。徵集圖片可以採用組照,新舊對比手法,比如反映某一區域、某一條道路等空間環境前後的變遷。
3
多元化的社會。建園以來,松山湖以自身的包容,使不同人群、不同觀念、不同生活方式在這裡和諧共存。園區擁有東莞理工學院、廣東醫科大學、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了從高等教育到幼兒教育的完善教育鏈條。東華醫院松山湖院區正式開業,建成了「一中心多站點」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建成萬科生活廣場、創意生活城、佳紛天地、濱湖廣場等生活商業配套場所,以及松山湖圖書館、望野博物館、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文化公共服務設施,文化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們帶著自己的熱血,踏夢而來,在松山湖這篇土地上揮灑青春,勇敢追夢。本章節所徵集的圖片主要充分展示這種和諧共存的過程與現狀。
視頻徵集
1
創新熱土。可以是創新科技、知識、文化,也可以是創新企業、體制等,以微視頻的形式記錄、分享、推動創新。
2
秀美松湖。聚焦松山湖獨有的秀美環境與新面貌,通過微視頻的表現形式展示和傳遞「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的新氣象。
3
宜居宜業。日新月異的松山湖,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綠樹成蔭的公園、日臻完善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通過微視頻的方式記錄這裡的人民生活日漸豐富多彩,城鄉文明建設碩果纍纍。
那具體如何參賽呢?
參賽規則
1、作品要求是2001年以來反映松山湖園區的影像,組照圖片可新舊、前後對比,反映某一區域、道路、家庭等內容的變遷。參展作品須保留圖片原始信息及原始文件。
2、圖片作品可數碼作品(格式為JPEG、TIFF文件),也可是10英寸規格的照片,作品數量不限。
3、微視頻作品鼓勵採用多種表現形式和表達手法,比如延時攝影、動漫、紀錄片、公益宣傳片等。作品時長原則上為15到60秒之間,也可不超過30分鐘的紀錄片。作品格式為 MP4、AVI、FLV、MPEG,橫豎屏均可。建議為高清視頻,至少為標清(為確保展播質量請保留高質量原片)。
4、作品內容必須真實,符合徵集主題。圖片作品黑白、彩色均可,單幅、組照不限(組照最多15張)。允許對作品的影調、色彩進行稍許調整及進行構圖剪裁,但不得修改原始影像。
5、作品在投稿時註明選送類別,另外必須有一個適當的標題和一個與圖片或微視頻相關的內容說明。
6、參賽者確保對參賽作品享有版權,作品涉及肖像權事宜由參賽者自負。
7、所有參賽作品將在《東莞日報》、iDG新聞客戶端等媒體上選登,將不另外付稿費。
參賽辦法
1、微信參賽
參賽者關注「影像莞」微信公眾號(微信號dg_photos),通過上傳後臺提交自己的參賽作品。上傳作品時,需按以下格式完成提交。「作品+標題+200字以內說明+真實姓名+本人手機號」,用手機發送圖片或微視頻時注意發送源文件。
2、郵箱參賽
參賽者發送參賽作品至郵箱:dgrbsyb@126.com,聯繫人藍業佐 。
3、郵寄作品
參賽者郵寄作品至東莞市南城區三元路8號報業大廈13樓東莞日報攝影視覺部藍業佐收,聯繫方式0769-2312669。
4、活動聯繫人:藍業佐0769-2312669,294477673(微信號)
評選規則
1、內容真實,圍繞活動主題,著力體現松山湖創園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2、畫面形象生動,富有衝擊力和感染力;
3、圖文相配,立意鮮明、積極、健康,故事感人。
獎項獎金
1、一等獎2名(圖片及微視頻各1名)10000元;
2、二等獎6名(圖片及微視頻各3名)5000元 ;
3、三等獎12名(圖片及微視頻各6名)3000元;
4、優秀作品60名(不分圖片和微視頻作品)500元;
5、入選作品若干名(不分圖片和微視頻作品 200元。
(以上所有獎金均為稅前,主辦方可根據參賽作品情況進行獎項調整)
附則
1、所有獲獎作品主辦單位有權用於非商業宣傳(著作權歸作者本人),不另付稿酬。主辦單位如使用非獲獎作品印製攝影集,則按入選作品處理;
2、主辦單位有權把獲獎作品推薦、上送各級攝影比賽、非營利展覽和新聞媒體、有關雜誌刊登,其獎金、稿酬由使用單位按其規定付給作者本人;
3、凡涉及到版權、人物肖像權及個人隱私權等有關法律問題的作品,均由作者本人負責;
4、凡送稿參加本次影像徵集活動則視同承認本章程。主辦單位對本次徵集活動有最終解釋權。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