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與季風的區別

2021-01-15 世界人文地理

颱風與季風的主要區別在於颱風是一種熱帶氣旋,而季風是大氣環流和降水的季節性變化,伴隨著陸地和海洋的不對稱加熱而形成。

颱風

颱風是一種成熟的熱帶氣旋,在北半球180°到100°E經度之間發展。這一地區被稱為西北太平洋海盆,是地球上最活躍的熱帶氣旋海盆,幾乎佔世界每年熱帶氣旋的三分之一。

為便於組織,北太平洋分為三個區域:東部(北美至140°W)、中部(140°至180°W)和西部(180°至100°E)。 熱帶氣旋預報的區域性專業氣象中心(RSMC)位於日本,另外還有其他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預警中心(聯合颱風預警中心)位於夏威夷、菲律賓和香港。

雖然RSMC為每一個熱帶氣旋(颱風)命名,但具體的颱風命名是由每年受颱風威脅領土的18個國家之間協調的,另外菲律賓只對接近菲律賓的熱帶氣旋使用他們自己的熱帶氣旋名單。

颱風與颶風的區別僅在於位置不同。颶風是發生在大西洋或東北太平洋的風暴,颱風發生在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發生在南太平洋或印度洋海洋。在西北太平洋沒有正式的颱風季節,因為熱帶氣旋全年形成。

與任何熱帶氣旋一樣,颱風的形成和發展有六個主要要求:足夠溫暖的海面溫度、大氣的不穩定性、對流層中低層的高溼度、足以形成低壓中心的地轉偏向力、預先存在的低空活躍氣流,以及低垂直風切變。

雖然大部分風暴形成於6月至11月,但也有少數風暴發生在12月至5月之間(儘管熱帶氣旋在這段時間內形成最少)。平均而言,西北太平洋有全球數量最多、強度最大的熱帶氣旋。與其他海盆一樣,它們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動,一些氣旋系統在日本附近和日本東部回流。

菲律賓受颱風影響最嚴重的,中國和日本受到的影響稍小。歷史上一些最致命的颱風襲擊了中國。中國南方是整個西北太平洋地區受颱風影響時間最長的地區,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記錄。中國臺灣曾遭遇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海盆有史以來最潮溼的颱風,造成最多的降雨。

季風

季風傳統上被定義為伴隨降水量相應變化的季節性逆風,但現在用來描述大氣環流和降水的季節性變化,這些變化與陸地和海洋的不對稱加熱有關。通常,季候風一詞被用來指季節變化模式中的雨季,儘管技術上也有乾旱期。這一術語有時被錯誤地用於描述局部量大但時間短的降雨,儘管這種降雨符合學術上對季風的定義。

世界上主要的季風系統包括西非季風和亞澳季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不完全的風循環是否屬於季風存在爭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英國、和英國殖民時的印度,用來描述從西南部的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吹來的季節性大風,給該地區帶來了大量降雨。

相關焦點

  • 颱風「山神」復活記:西南季風相助,為殘留雲系供應水汽
    消散後的颱風還能「復活」?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處了解到,近期甚為活躍的西南季風為「山神」意外復活提供了助力。初期互旋,南海狂奔7月中旬,菲律賓以東海域出現了兩個熱帶擾動,一個是今年第9號颱風「山神」前身,一個是今年第10號颱風「安比」前身。
  • 三沙地理·氣候——季風帶我去遠航
    何世軒說,以前天氣預報的條件落後,漁民出海一旦遭遇颱風,很多人就為此喪命,久而久之,漁民們發現每年的農曆4月18日前後,是一個颱風活躍的時間段,因此都會選擇在此之前返航。  季風是指一年中隨季節不同而有規律地變換方向的氣流,它是由於大陸和海洋比熱容不同,造成吸熱和散熱程度不同,進而導致氣壓差異而產生的。
  • 【地理技巧】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
    1概念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緯度10°到回歸線附近的亞洲大陸東南部。這裡熱帶季風發達,一年中風向的季節變化明顯。
  • 廈門咖啡館丨這個冬天,在一場颱風裡感受一陣亞熱帶季風
    在社區咖啡店盛行的廈門,位於松柏湖花園的野颱風是很有名的一家。佔據拐角處的一隅,小小的一家門店,其實不難找,小區門口進來直走就能看到。硬裝很簡單,黑白為主,桌椅也採用純色系。店內大概能容納6個人,店外還有一些座位,門口種著一些綠植。
  • 【備考乾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分析,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的比較!
    「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此類型在澳大利亞北最為典型。 由於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在南半球夏季時 (1月),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向左偏轉,形成西北季風。澳大利亞北部的夏季受到 暖溼的西北季風控制,且由於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輻合上升,多對流雨,降水豐沛,形成溼 季。冬季,受單一、乾燥的東南信風控制,形成乾季。
  • 東京||一種特殊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通常我們認識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是這樣的——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溼潤……        為什麼上海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多
  • 北臺灣受東北季風和暖溼氣流影響暴雨不斷
    臺海網9月25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今年入秋首波東北季風與挾帶暖溼氣流的東南風
  • 微弱東北季風"搗亂" 北臺灣出現"超級暴雨"(圖)
    (張謙俊攝)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9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入秋以來首波東北季風與挾帶暖溼空氣的東南風,過去兩天在基隆北海岸「撞個正著」,臺北縣萬裡鄉昨天單日降雨超過400毫米,基隆也有超大暴雨發生,雙雙創下當地單日第二高降雨紀錄。
  • 2018年颱風活躍季即將開始!我國最早受颱風影響的竟然是這裡
    它就像一個大水泵,直接扳動了「印度洋水槍」西南季風的扳機。從它登陸那天開始,北印度洋兇猛的西南季風如潮水般東進,已全面佔領阿拉伯海、印度次大陸、孟加拉灣,正在進攻中南半島。季風走到哪裡,風暴就生到哪裡:5月27號,阿拉伯海旋風胚胎94A生成;5月28號,孟加拉灣旋風胚胎95B生成,截至發稿時,它已加強成為孟加拉灣1號熱帶低壓並登陸緬甸。
  • 趣談颱風與龍捲風的區別
    趣談颱風與龍捲風的區別 2010-04-16 15:39:21 來源:中國天氣網
  • 詭異颱風「雲雀」登陸上海金山,13號颱風「珊珊」生成
    ▲颱風「雲雀」登陸前後可見光增強雲圖動畫。至此,「雲雀」成為了今年第二個直接登陸上海的颱風,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四個直接登陸上海的颱風。「雲雀」今晨登陸上海的位置比10號颱風「安比」的登陸點略偏南,且較「安比」登陸崇明島時的強度更弱,僅為熱帶風暴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安比登陸崇明島時的強度達到強熱帶風暴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結構也更散。
  • 東北季風影響 臺氣象專家:下周臺灣北部溼冷
    臺灣氣象專家吳德榮昨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表示,18日至21日受到另一波強東北季風南下,北部、東半部因迎風面的抬升作用產生的雲雨,加上南海引進的中層水氣,將有明顯降雨;中南部中層雲增多,也有些零星短暫飄雨的機率、主要在山區。
  • 辨析:熱帶季風氣候VS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VS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此類型在澳大利亞北最為典型。 由於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在南半球夏季時 (1月),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越過赤道向左偏轉,形成西北季風。澳大利亞北部的夏季受到 暖溼的西北季風控制,且由於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輻合上升,多對流雨,降水豐沛,形成溼 季。冬季,受單一、乾燥的東南信風控制,形成乾季。
  • 龍捲風與颱風、颶風的區別?
    首先,颱風和颶風是一種東西,只不過在中國和西北太平洋沿岸國家(比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叫颱風,在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沿岸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等)叫颶風。然後,颱風(颶風)與龍捲風的區別如下:(1)看圖就知道!
  • 龍捲風與颱風有什麼區別 龍捲風和颱風一樣嗎
    在我國沿海地區都見識過颱風的厲害,所到之處家園就會遭受危害,但是很多人卻沒有見到龍捲風,因此很多人會容易把颱風和龍捲風混淆。那龍捲風與颱風有什麼區別呢?  龍捲風與颱風有什麼區別  颱風(Typhoon)發源於熱帶、亞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
  • 颶風和颱風的區別 颶風和颱風有什麼不同
    最近,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受到了颱風「米拉克」的影響,各地出現了明顯降水,溫度也逐漸降低。但也有部分地區出現了暴雨、洪澇災害等。這裡有一個知識點那就是——颱風,與颱風相似的還有颶風。那麼,颶風和颱風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看看吧!
  • 亞洲季風
    :由於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在大陸和海洋之間大範圍的、風向隨季節有規律改變的風,稱為季風(monsoon)。就像太陽落山時,海岸的微風會轉向一樣,當陸地迅速降溫,海水保持溫暖,冬季的季風也會逆轉方向。南亞季風和東亞季風都是如此,它們影響著中南半島、菲律賓、華南、中國臺灣、韓國和日本的部分地區。隨著秋季陸地降溫,東北風取代了西南風(見下圖)。因為風大多是乾燥的,所以對農民來說並不那麼重要,儘管它們確實給印度南部的一些地區帶來了雨水。但它們對航海,乃至人類歷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 沙烏地阿拉伯都要「刮颱風」了,2018年我國第一個颱風啥時候來?
    阿拉伯海特強氣旋性風暴梅庫努雲圖,颱風論壇會員nicedavid12238根據風雲3號氣象衛星資料製作目前(5月24日晚10點),梅庫努正在阿曼第二大城市薩拉拉(又名塞拉萊)以南大約350公裡,它將在5月25日晚上在薩拉拉附近登陸。隨後,梅庫努將攜帶大量西南季風進入阿拉伯半島,給全球最乾旱沙漠之一--魯卜哈利沙漠帶去大範圍沙塵暴和大雨。
  • 2018年第一個颱風已在路上了.
    5月29日下午,即將登陸緬甸的孟加拉灣1號低壓雲圖動畫,來自SSD從六一兒童節開始,季風槽將首次在西北太平洋出現,這也意味著2018年第一個颱風活躍期的到來西南季風向東推進及西北太平洋颱風胚胎形成情況示意圖,中氣愛根據ECMWF數據製作由於這次西南季風爆發猛,因此季風槽中可能會產生多個漩渦,形成多個颱風胚胎混戰的局面,所以後面這些颱風胚胎會怎麼走
  • 4號颱風即將生成,很快就要登陸我國南方!它是好颱風還是壞颱風?
    下午2點,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了烈風警報,預計它將在24小時內加強為4號颱風「木恩」,我國中央氣象臺在更早之前就對它發布了颱風預報,預計它將在7月2日晚8點前加強為4號颱風。7月1日白天雙颱風胚胎位置示意圖,中氣愛在H8雲圖上標註,底圖來自C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