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作家項美麗,自從來滬之後,因為結交了一班我國的文藝界中的人,居然在上海灘頭,出了不少風頭。名作家的頭銜也加在她的頭上。其實她在美國,不過是碌碌無名的三四流作家吧(應為罷)了……她的目的是寫一本中國為背景的小說,拿回去騙美國人的錢。」
作者:蔡輝
Emily Hahn1936年第3期《娛樂》上,作者維思這樣提及項美麗。文章用了誇張的三行標題:肩題是《中文一個字不懂》,主題是《項美麗翻譯沈從文著作》,副題是《稿費八百元,林琴南第二》。
項美麗是沈從文《邊城》的首位英譯者,該文稱她「於中文並沒有學過」,只能靠別人翻譯後轉寫,是「林琴南第二」。這也許是事實,《邊城》是項美麗與邵洵美合譯的,但她晚年仍能說上海話,那時她離開中國已40多年。
該文有兩點不準確:首先,項美麗是為度假而來華,初期無長期居留計劃。其次,項美麗當時已是《紐約客》專欄作家,絕非「碌碌無名」。
與項美麗同時期的英國女作家賽金德在《上海》一書中寫道:「我接觸的在上海的西方人,幾乎人人都談到艾米麗·哈恩(項美麗的英文名),男人語帶讚賞,女人的語氣則有點尖酸刻薄。」
項美麗一生寫了52本書,至少12本與中國相關,卻很少被譯成中文。人們更願談論她與邵洵美的異國戀。
因鬥氣去當採礦工程師1905年1月,項美麗生於美國聖路易斯一個德裔猶太家庭,在五女一子中排第五。
聖路易斯是當時美國第三大城, 1904年主辦過萬國博覽會,這為該城賦予世界主義的文化氛圍。
在項美麗成長的上世紀20年代,福萊勃爾(Flapper)開始在美國風行,這是一種新女性群體,她們蔑視傳統女性的溫柔、順從與謙卑,主張個性獨立、享受人生。
上高中時,項美麗和妹妹因穿短褲上學,遭老師責罵,在回家路上,又被蹲守記者拍照,以「不正派服裝」的典型而見報。
17歲時,項美麗考入威斯康辛大學化學系,她喜歡雕塑,想選修她崇拜的雕塑家卡勒伯格教授的課,但系主任說「只有工程系的學生才可選修」。
項美麗一氣之下,要轉到工程系,卻遭拒絕,自1904年建系以來,該系從未招過女生,因「女性思維無法掌握機械學、高等數學和這個課程涉及的任何採礦的基礎知識」。
聽到這個奇葩解釋,項美麗堅決要求轉系。最終,她成為該系第一位拿到學士文憑的女生,畢業後,在一家採礦公司任工程師。可項美麗很快就厭倦了自己的工作。
1927年5月20日,美國飛行員林白計劃飛越大西洋,他駕駛的飛機是項美麗家鄉的商人贊助的,名為「聖路易斯精神號」。項美麗暗自計劃:如果林白冒險成功,她就辭職;如果失敗,她將留在採礦公司。
最終,林白成功了,項美麗便辭了職。
鑽進剛果大森林辭職後,項美麗在紐約亨特女子學院任教。
據學者龍丹鉤沉,最先發現項美麗寫作才能的是她的二姐夫,他把項美麗的家信略作改動,投給《紐約客》,得到主編哈羅德·羅斯讚賞。羅斯對項美麗說:「年輕人,你頗有才能。你將會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言辭犀利,除了麗貝卡·韋斯特以外。」
自1929年5月在《紐約客》上發表首篇文章,項美麗與該雜誌合作67年,共發表200多篇作品,直到去世前,她還在上面發表了生平第一首詩。
1929年,作為作家達菲·盧梭的女友,項美麗陪他赴歐洲旅遊,在地中海郵輪上,她結識了冒險家派屈克,派屈克講述了自己在非洲遊蕩的經歷。
1930年,項美麗用第一本書《初出茅廬手冊》的預支稿費購買了一張三等艙船票,去剛果找派屈克,和他三個非洲妻子及僕人們在森林中生活了20個月,還收養了一名非洲孤兒。
因受不了派屈克的虐待狂和一夫多妻試驗,項美麗決心離開,當地酋長警告說:「你不可能走出去。」但項美麗一意孤行,她僱了1名土著嚮導和12名挑夫,整整走了18天。由於語言不通,在此期間項美麗沒說一句話。第一個遇到她的白人憤怒地問:「夫人,你丈夫呢?」
項美麗把這段經歷寫成《剛果獨行記》,該書被贊為:「(項美麗)把非洲人寫得既不好笑,也沒有與白人不同……相反,她把他們看成人類,完全認同他們,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苦難,寫他們就像是在寫她在美國的朋友一樣。」
為做旗袍成了上海客1935年,項美麗到了上海,用她的說法,只是來做幾件旗袍,此時她已出版了4本書。
此前項美麗成為有婦之夫、劇作家艾迪的情人,艾迪表示會為她而離婚,但始終不肯行動。一番激烈爭吵後,項美麗與二姐海倫來上海散心,她寫道:「(上海)到處是霓虹燈,到處是大塊的金色招牌,真是一個俗不可耐的地方。」
到上海後,項美麗決定待下去,恰好《字林西報》(英國人在華出版的、歷史最久的英文報紙)原來的女記者結婚走了,便僱用項美麗替代。
在自傳《我的中國》中,項美麗寫道:「如果不去弗雷茲夫人家做客,我也許就約一位女朋友到華懋飯店吃午餐。我們習慣到大堂先喝一杯,看看能否遇到有趣的男士。」
項美麗很快就遇見「有趣的男士」,即華懋飯店建造者、猶太富商沙遜,他來自巴格達沙遜家族,該家族到1922年時,在上海擁有29處房產。
沙遜足有殘疾,被稱為「翹腳沙遜」。為建華懋飯店,他投入300萬兩白銀,蔣介石、宋美齡婚禮即在此舉辦。
據傳,沙遜送給項美麗一輛雪佛蘭轎車代步。傳記作家肯恩在《艾米莉·哈恩傳》中寫道:「沙遜爵士這位金牌王老五得到的是位迷人的、聰明的、單身美國女子玩伴。在當時的上海,這樣的女子真是鳳毛麟角。」
項美麗自己說:「我仍然把上海當作一個購物點,是兩個目的地之間的一站。」
在上海認識邵洵美不久,項美麗結識了邵洵美,二人開始同居。
美國報紙驚呼項美麗成了「中國人的妾」,中國媒體則演繹為才子佳人故事,稱項美麗拜倒在邵的「海上孟嘗君式」的慷慨、熟練的英語和「希臘式」的鼻子下,但學者蘇友貞查閱相關英文文獻發現,項美麗極少在文章中提及邵洵美。
邵洵美將項美麗帶入上海文學圈,但項在文章中挖苦這些文人是「中國的莎士比亞」、「中國的福克納」等,諷刺他們迂腐和賣弄西學。
項美麗與邵洵美辦了結婚手續,她說:「這算半個玩笑。我們都沒把它當真。」
項美麗第一次看到邵洵美吸鴉片,立刻產生「當癮君子的夢想」,她一年後才染上毒癮,她晚年回憶說:「我當時年輕,以為吸鴉片是時髦而羅曼蒂克。」
在德國醫生鮑比幫助下,項美麗戒毒成功。在小說《大煙》中,她寫道:「海文(原型為邵洵美)也來看過我,但此時的我卻幾乎忘了他,覺得他是一個離不開他的煙盤的沒有精神的人。」
項美麗曾想寫一本中美戀人的小說,但她的前男友、《內幕》雜誌記者約翰·根室阻止了她。根室因寫出暢銷書《歐洲內幕》突然成名,帶新婚太太來上海,他建議道:「你現在急需成名,你為什麼不寫一寫中國宋氏三姐妹的故事?」
項美麗馬上給宋氏三姐妹寫信,卻無人回應,正在垂頭喪氣時,因根室推薦,一家美國出版社已將500美元預付稿酬支票寄來。
《宋氏三姐妹》引起轟動恰好,宋藹齡作為英文家庭教師,曾教過邵洵美的五姨媽盛關頤,在後者牽線下,宋藹齡同意接受項美麗專訪。因根室又寫出《亞洲內幕》,稱宋藹齡是「邪惡詭譎的理財高手,走起路來像只母老虎,在家中房間裡橫衝直撞」。宋藹齡大怒,她對項美麗說:「看到你的信,感覺到你想寫出真正的宋氏姐妹。」
在宋藹齡幫助下,項美麗在香港、重慶又採訪了宋慶齡、宋美齡。當時上海已被日寇佔領,項美麗寫完第一章後,寄給邵洵美,邵回覆說:「寫這本傳記你得寫出自己的真知灼見,而不是平平的敘事。」
項美麗決定從頭再寫,只用10個月,便完成了《宋氏三姐妹》,該書在美出版後,引起巨大轟動。
日寇佔據上海時,邵洵美的印刷廠的設備被沒收,項美麗利用自己的美國人身份,將設備全部運出,「連一個螺絲釘也不缺」。邵洵美的正妻盛佩玉說:「我送了一隻極好又厚的翡翠戒指給她(指項美麗)。」
項美麗第一次到香港採訪時,是邵洵美送去的,邵隨後回滬,二人都沒意識到,4年情分從此終結,項美麗從剛果帶來的猴子還留在上海。
項美麗出入公共場合必帶猴,共有三隻猴子,她先養了一隻,怕它孤單,便又養了一隻,後來又給它們找了一個「家長」——長臂猿「密爾先生」。
「密爾先生」在公共場合便溺,且誰對項美麗親暱,必上去咬一口,可項美麗絕不允許任何人稱「密爾先生」為猴子。
道是無情也有情在香港,項美麗遇到此生真愛——博克瑟斯。他是當時英國駐香港的軍官,因欽佩項美麗文風,曾到上海拜訪。回港後,博克瑟斯結了婚,婚後生活不諧。
博克瑟斯與項美麗重逢,感情迅速升溫,不久有了私生子。限於軍紀,博克瑟斯無法公開承認,恰海明威與第三任妻子葛爾紅到港,葛爾紅也是聖路易斯人,海明威開玩笑說:「如果沒人承認,就說我是孩子的爸爸好了。」
日寇攻佔香港後,博克瑟斯被關入戰俘營。項美麗作為美國僑民,也被關押後遣返。在辦理遣返手續時,日本軍官頗感困惑,問項美麗:「你是中國人的妻子,為何與英國人生了小孩?」
項美麗回答說:「因為我是壞女孩。」
回到美國,項美麗因關係複雜,差點被當成日本間諜,再度入獄。
戰爭結束後,博克瑟斯重獲自由,與項美麗結婚,二人相伴了50多年。當年離開上海時,項美麗曾說「我還要回來的」,卻未能成行。
在《時與地》中,項美麗寫道:「我想我也曾是個漂遊者,或者我想成為那樣的人……我也跟著哈克貝利·芬在密西西比河下遊漂流,也跟著湯姆·莎耶一道迷路,四處航行,走遍全世界,結識各種人物,好逃離沉悶的家。」
項美麗沒想過成為文學家,她說:「寫作在我,是一種有如遊戲的活動,不過,我從未想到我正在努力成為一個作家。」
1997年,項美麗病逝,終年93歲。
據邵洵美的女兒說,在項的錢夾中,一直放著邵洵美的照片。作為《紐約客》上發稿最多的專欄作家,編輯部一直給項美麗留了一間小辦公室,她的同事說,項美麗是「被遺忘了的美國文學瑰寶」。
(原標題:項美麗,被遺忘的文學瑰寶)來源:北京晚報編輯:TF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