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學術造假,天才少女跌入糞坑:父母別再給孩子挖坑了

2021-01-07 洞見

作者:洞見·夏天

真正的一鳴驚人,都是蟄伏已久。

01

近日,兩位天才橫空出世。

昆明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完成了一項碩博研究生才有可能完成的科研項目。

《C10orf67在結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

不僅研究方向艱澀難懂,普通成年人望塵莫及。

而且小學生從對科研項目的一無所知到遊刃有餘只用了短短5天的時間。

無論是領悟的速度,還是融會貫通的能力,都堪稱「奇蹟」。

小學生也因此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三等獎。

消息一經曝光,全網譁然。

這種級別的項目,需要足夠的學科知識儲備,需要閱讀大量的英文文獻,需要一個高精尖的實驗室,以及實驗操作技能和數據處理能力。

一個小學生怎麼可能獨立完成?

果不其然。

小學生的父親和母親都是科研人員,所從事的研究課題正好與小學生的得獎選題密切相關。

廣大網友唏噓不已:

「這哪是神童,分明是父母背後操刀的作品。」

迫於輿論的壓力,大賽組委會介入調查並發布處理結果:

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的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因此決定撤銷該項目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小學生的父親隨後發表道歉聲明: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孩子自幼對科研有濃厚的興趣。是在老師,父母,和研究生的共同指導下,掌握了該項目的基礎概念和研究方法。是我過度參與了孩子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媒體造成了困惑和誤解。」

一個過度參與,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想起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說過一句話:

在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過程中,成人始終像「一個擁有驚人力量的巨人站在邊上,等著猛撲過去並把它壓倒。」

深以為然。

父母想要給孩子戴上「天才」的光環,為孩子鋪就一條康莊大道。

想要孩子靠著父母的便利優勢,坐上「直升機」,騰空而起。

卻從沒有想過,把孩子放在「風口浪尖」上,摔下來會更疼。

02

另一位「天才少女」更為驚人。

岑怡諾,年僅14,一腦袋的頭銜。

各個都閃爍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光芒。

而最讓人頭皮炸裂的是:

她,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

平均43秒一首詩,一個人一個月的作詩量比得上整個盛唐。

網友戲稱:

「李白秀口一吐,才半個盛唐。岑怡諾秀口一吐,上下五千年都兜不住。」

面對網友的嘲諷和質疑,岑父為女兒打抱不平:

「2000首的數量是真實的,狀態好的情況下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

岑父為女兒越賣力地洗地,網友們越努力地力證。

網友們扒出岑怡諾的詩,群嘲:「形似神俗,毫無意境。」

岑父狡辯:「我沒有說詞有多精湛多好,作詩是比打字速度。」

網友們扒出岑怡諾演講的視頻,驚呼:

「妥妥地成功學傳銷。」

岑父不服:「她師承創業大師姬劍晶,她的老師就是這樣教的。」

我很想用範冰冰的名言為岑怡諾發聲:

「你經得住多大的詆毀,就經得住多大的讚美。」

然而,網友繼續爆料,岑怡諾所謂的頭銜,詩集,都是假的!

出版她著作的出版社,聞所未聞。

捐贈給抗疫志願者的「清麗琅舒緩液」是爸爸公司的產品。

記者證是爸爸的一個海外朋友授予的。

她不是真正的「天賦異稟」,而是被父親處心積慮包裝而成的「天才少女」。

洋洋得意的作品一夜間成為眾人的笑柄。

失落的是父親,受傷最深的卻是孩子。

北野武曾說過:

「打敗對手最妙的方法就是毫無意義地一個勁誇獎他,毀掉一個藝人不需要槍炮子彈,只需要愚蠢的觀眾。」

因此,毀掉一個孩子最高明的方法,就是讓他以「天才」自居。

岑怡諾小小年紀就有出口成章的才華,有面對千人演講自如不怯場的風採,假以時日,也必定會綻放光彩。

但岑父卻在孩子本該積攢實力的年紀,過分宣揚孩子的優勢,過分誇大孩子的成績,使孩子在自己的急功近利中,錯失了另一個自我。

俗話說: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父母把孩子捧得越高,孩子摔得越是遍體鱗傷。

曾經得到的鮮花和掌聲,也會變成狠狠的諷刺。

03

三年前,河南一名年僅10歲的女孩張易文,名噪一時。

她沒有參加過一天正規義務教育,卻成為了當地年紀最小的大學生。

把她當作自己的教學實驗的父親,也因此一舉成名。

然而,小學年紀就被強行塞進成人世界的張易文,與周圍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她膽小,孤獨,總是需要舍友形影不離地照顧她。

她聽不懂同學們討論的成人話題,無法回應同學們的話題,更無法融入同學們的圈子。

她沒有經過12年的正規教育,有很多的知識漏洞,大學的課程也讓她格外吃力。

10歲上大學的神童光環成了她近乎羞辱的「榮耀」。

孤獨無助,和重重壓力,讓她無所適從,幾近崩潰。

她想退學讀初一,父親不準,她怒斥父親:

「你毀了我的人生。」

想讓女兒20歲博士畢業搞科研,最終成了父親一個人的臆想。

如今,大專畢業的張易文,求職無門,只好回到父親的私塾做助教。

想起作家桐華曾說過一句話:

「有人將惡意藏在誇讚下,也有人將苦心掩在罵聲中。」

張易文的父親一心想把女兒培養成「天才」,想讓女兒在他人的豔羨和稱讚下榮耀一生。

卻從未想過什麼是「浮光一現」、「泯然眾人矣」。

好心變成了傷害。

網上流傳一句話:

面對敵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同樣的,想要孩子真正的出類拔萃,就必須要讓他有足夠的積蓄沉澱。

過早地鋒芒畢露,是內耗。

真正的一鳴驚人,是厚積薄發。

04

我們想讓孩子少吃點苦,想讓孩子少走一點彎路,想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上,贏在起跑線上。

這本無可厚非。

錯就錯在,心太急了。

忽略了才華之所以橫溢,是因為厚積薄發。

最近,李子柒背後的男人火了。

他在李子柒的粉絲只有1萬的時候,和李子柒達成了合作,給了李子柒大量的微博流量扶持,使李子柒一躍成為頗有名氣的微博博主。

但他卻在李子柒風頭正起的時候,拒絕了一大波想要合作的廣告商。

「不賺小錢、不賺快錢,不賺短期影響大格局的錢。」

他希望李子柒專心打磨自己的作品,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視頻製作,把自己的品牌價值做到無可替代。

事實正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樣。

李子柒成了中國文化輸出的代表,更被作為正能量的榜樣寫入小學生試卷。

不得不說,這個男人真的很牛。

他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蒙蔽,而是沉住氣,讓李子柒慢慢沉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最大的價值。

中國有句老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所謂東風,就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成熟的時機,大展才華。

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成才,都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我們只有讓孩子的根莖足夠茁壯,孩子才能破土而出,瘋狂生長。

真正的一鳴驚人,都是蟄伏已久。

實力沒有攢夠,就是毒藥。

為人父母,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和克制,用時間和耐心去打磨孩子的本事。

靜水流深,孩子才會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天才少女》,這個影片的小姑娘究竟天才到什麼地步?六歲半的她已經開始看過查爾斯齊默的著作《高等代數的演變》,開始自學微積分,在數學上的天分無情碾壓比她年長好幾十歲的外祖母。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個同樣是天才的母親。她的媽媽窮極一生都在證明納維斯託克方程,在生下她後不久就自殺身亡了。
  • 《少年謝爾頓》:天才少年的父母不好當
    這部美劇是《生活大爆炸》衍生的一部前傳劇叫《少年謝爾頓》。《少年謝爾頓》講的是少年時期的天才兒童謝爾頓小時候的生活趣事。改劇的演員伊恩·阿米蒂奇飾演少年時期的謝爾頓,演技真的是惟妙惟俏,讓人不禁覺得沒錯,他就是謝爾頓,簡直同一個人。
  • 中國少年天才入美籍,從未打算回國發展,理由卻讓人深思
    我們曾聽說過很多少年天才,但是這些天才成年後卻鮮有消息爆出,很多結果都像仲永一樣了。今天我們說的這位是真正的天才,他已經在普通人本科畢業的年紀就取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並在不到32歲時晉升正教授,國際上獲獎無數,更有「下一個霍金」的稱號,擺脫了「傷仲永」的魔咒。
  • 16歲的「讀博」天才少年,卻被父母逼著在北京買房,如今如何?
    在古代,方仲永"指物作詩,其文其論皆可見",這是天才少年的標誌,才5歲就能指物作詩,讓人驚嘆不已。同齡的孩子還在玩泥巴,他已經能通過自己的能力造福家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國神童的故事數不勝數,一個13歲的研究生,一個16歲的博士生天才少年:張衛楊從小就表現出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天賦分,但因為畢業後父母逼著他在北京買房,非常搶手,引起了社會各層面的關注,如今十幾年過去了,曾經的天才少年如今是"泯然眾人矣"還是繼續被"天才兒童"的光環填滿?
  • 天才少年被父親引向歧途,卻成了FBI工作人員?
    明星都是都是胖著玩的,別太當真。但要說小李子的顏值巔峰,除了眾所周知的《鐵達尼號》,還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貓鼠遊戲》,裡面講述了一個少年天才詐騙犯意外成為FBI工作人員的開掛人生。看完令人在育兒方面沉思。鼠是小李子,貓則是兩屆奧斯卡影帝甘叔(湯姆·漢克斯),兩大男神實力演繹高智商的較量。
  • 天才少年|曹原
    難道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嗎?我的天,這到底是什麼神仙少年,不禁讓我充滿了羨慕。這位天才少年從小就展露出超人的天賦。在我們還在小學學著雞兔同籠時。人家曹原就到深圳耀華實驗學校讀書,用了三年的時間讀完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的課程。
  • 85後孫崧斬獲科學第一巨獎:家有天才少年,如何激發內在潛能?
    一提起天才少年,很多人都嗤之以鼻:「哪有什麼天才?早熟的孩子別養成傷仲永了!」然而,中科大少年班的存在越來越多地證明:天才少年是真的存在的,只要正確地引導培養,天才少年終究會成為高端人才。也就是說:100個孩子中,有3個孩子就可能是天才少年。我國有2億多兒童,如果按照3%的比例來計算的話,大概有600萬的孩子可能是天才少年!600萬的孩子,你家孩子會不會是600萬分之一呢?如何發現有天賦的孩子?雖然智商檢測可以精準地測出智商。但是,學術界普遍認為,智商測試在教育方面存在弊端。
  • 迷人色調、蒸汽朋克、天才少年,一部成人童話美劇!
    為此,邪惡的奧拉夫甚至一手策劃了一場車禍,企圖將三個孩子置於死地。這類故事完全架空於現實,有著蒸汽朋克、暗黑童話和天才少年之類的元素。類似的電影有很多《布達佩斯大飯店》、《月升王國》、《青春年少》。清新絢麗的色彩、充滿童真的語言、神奇的天才少年少女和邪惡怪癖的壞人,處在城市邊緣的神秘古堡……如果你偏愛《哈利波特》《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類超越現實,充滿童真,完全構建出一個全新的世界觀的電影的話。那麼這部《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一定非常適合你。
  • 豆瓣高分電影推薦:《天才少女》看美國隊長如何拯救數學天才少女
    今天同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在豆瓣上評分8.3分的影片——《天才少女》。它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馬克·韋布執導,克裡斯·埃文斯、麥肯娜·格瑞絲、珍妮·斯蕾特、琳賽·鄧肯等聯合主演。這一次克裡斯·埃文斯不再是擁有超能力可以拯救世界的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可是他依然拯救了一個小女孩的一生。
  • 天才少年,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最後卻還不如一個普通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學霸,學習一路開掛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也有一些小孩卻讓父母恨鐵不成鋼,只能咬牙切齒的認清現實: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 有一個天才少年,活成了「別人家的小孩子」,10歲大家還在上小學的年紀,他卻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之後成功讀研,在16歲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還在奮戰高考,而這位神童已經是個博士生了。 很多人以為這位天才少年會不斷的開掛下去,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張炘煬卻始終沒有畢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全國年齡最小博士生,天才少年卻性格缺陷,逼父母不買房就退學?
    全國年齡最小博士生,天才少年卻性格缺陷,逼父母不買房就退學?張炘煬,一個曾經火遍全國的神童。他小小年紀卻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兩歲半時在三個月內熟記一千多個漢字。四歲讀一年級,六歲升入五年級,九歲直接跳級升入高三。
  • 15歲中科大天才少女,身兼3個院士銜,卻「曲線救國」加入美國籍
    她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聰明才智,15歲就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19歲又獨自出國求學進修被稱為天才少女,博士畢業後的她擁有三個院士頭銜,最終卻選擇加入美國國籍。她就是華裔科學家莊小威。每個年代都會出現一些天才人物,她究竟是怎樣成為天才少女的,又究竟是什麼讓她告別了中國國籍?
  • 華為再招4名"天才少年":201萬頂薪又給了華中科大博士
    其中,張霽拿到的時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薪資(182萬-201萬元人民幣/年),西安交大兩名本科畢業生對應的年薪應該屬於「天才少年」計劃中89.6萬-100.8萬元人民幣/年檔。華為方面未對上述消息置評,亦未披露今年招募了多少位「天才少年」。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正式對外公布是在2019年。
  • 華為再招四名「天才少年」:201萬頂薪又給了華中科大博士
    其中,張霽拿到的時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薪資(182萬-201萬元人民幣/年),西安交大兩名本科畢業生對應的年薪應該屬於「天才少年」計劃中89.6萬-100.8萬元人民幣/年檔。華為方面未對上述消息置評,亦未披露今年招募了多少位「天才少年」。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正式對外公布是在2019年。
  • 她是天才少女,17歲清華北大搶著要,超強邏輯思維從小就要培養
    在這檔節目中,有一個名為張洗月的少女,她是天才少女,以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注意,不少網友紛紛被圈粉。比如在節目中的《完美碎塊》項目,張洗月展示出冷靜和睿智的品質,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快速完成了碎塊的配對。《最強大腦》的表現,只是她天才少女的一角而已。
  • 適合父母陪孩子一起欣賞的5部教育題材電影,父母必看
    第二部《天才少女》,關於天才的正確教育方式。也是一部新片,2017年上映,由美國隊長男主角,克裡斯、埃文斯主演,搭配一個6歲的小蘿莉,故事就是圍繞這個天才小蘿莉展開。主角的數學能力,在上學第一天就驚掉了老師的下巴。
  • 「天才少年」,三本復讀生突圍,他父母做對了什麼?
    文:流蘇如畫一不久前,一則「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為華為天才少年」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其中,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張霽拿到了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張霽,1993年出生於湖北通山,父母是教書育人的老師,爸爸在中學當老師,媽媽是幼師。
  • 天才少女,擁有3個院士頭銜,讓饒毅覺得失敗,還是雙學科正教授
    中科大少年班,是天才的聚集地,這裡為我國培養出了很多頂級人才。截至到目前,已經培養出了5位院士級別的人物。莊小威就是其中一員。 莊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從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這也是位天才少女。1985年,年僅13歲的她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預備班。
  • 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4歲與諾貝獎擦肩,揭秘天才女科學家的成長...
    華裔女科學家莊小威說到莊小威教授,她曾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後赴美求學,被業內評價為「有天賦的、執著的科學家」,而當我們翻開這位天才女性的人生履歷,堪稱傳奇。天才少女的求學之路莊小威出生於江蘇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和母親都曾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父親莊禮賢是空氣動力學家,母親朱仁芝則專攻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充分繼承了父母優良基因的莊小威,在很小的時候就展露出過人的天資。
  • 盤點歷史上那些天才科學家中的早慧少年
    這幾天,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某少女號稱是全球青少年領袖學習會創始人,擁有驚世才華,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真假自能分辨。倒是可以先讀讀名人傳記,盤點下人們熟知的那些天才科學家的少年時期。走進這些人的世界,仿佛置身於人類群星閃耀的夜空,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每次讀完真的能如希曼一樣獲得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