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黔石漠化區」,是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扶貧對象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所轄縣數最多、民族自治縣最多的片區,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便位於此。長久以來,山區面積大、自然環境惡劣等因素造成富寧縣經濟發展緩慢、貧困程度加深,如何獲得經濟內生增長力,變救濟式扶貧為「造血」式脫貧,是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重要任務。
2018年,來自上海高頓教育集團的一批年輕人,加入到富寧縣脫貧攻堅戰中。這群本職工作為財經教育的都市白領,選擇用「創客」思維解決貧困問題,肩負教育者初心和企業社會責任的高頓「財經創客」由此誕生。
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財經教育培訓機構,高頓參與扶貧事業,在外界看來很新奇:高大上的財經人,如何在貧困地區施展才華?「財經創客」能給扶貧工作帶來多大能量?怎樣確保「造血」扶貧機制建立後保持長效?
一系列問題和質疑擺在高頓教育面前,增加了社會對它扶貧成果的預期值。兩年過去,高頓的創客們用實踐回應了質疑,也探索出財經教育機構在扶貧公益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層面更好發揮作用的路徑。
「暖鋒計劃」:教育者的公益智慧高頓教育同扶貧工作結緣於近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大背景下,上海市虹口區與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的對口幫扶。
2018年6月,高頓教育以虹口區重點民營企業身份響應政府號召,和富寧縣籤署了《精準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加入到該縣脫貧攻堅戰中,並從「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更好的人生和生活,贏得尊重」這一公益情懷出發,結合自身財經教育特長,制定出以產業幫扶為支點,撬動「造血式」扶貧為核心的「暖鋒計劃」。
「『暖鋒』是一種氣象現象,每次暖鋒過境後,暖氣團就會佔據原來冷氣團的位置,帶來溫暖溼潤的天氣。」高頓教育這樣解釋該計劃名稱的寓意。
本著財經教育機構的嚴謹性,高頓對「暖鋒計劃」的實施做了周密部署。
首先,從企業內部選拔了一批有激情和感染力、有韌勁、懷揣「教育+公益」夢想的90後業務骨幹,憑藉年輕的思想、豐沛的才識以及對教育、扶貧事業的滿腔熱忱,這群財經人決定化身「創客」;緊接著,高頓組織這批骨幹接受了先期封閉培訓,就產業幫扶設想的具體舉措逐一探討細化。
2018年7月,「暖鋒計劃」的創客們進駐富寧縣那能鄉那瓜村和洞波鄉裡那村。經過三個月走村入戶深入調研,並與當地鄉鎮、村委商議,創客們結合兩個村的自然條件和產業基礎等實際情況,提出發展砂糖桔種植和瑤族刺繡項目。
同時,高頓教育邀請公益領域的專家和學者、相關產業鏈企業及投資人,對這兩個扶貧項目進行論證——這一過程完全運用正規商業運作模式,從先期聽取各方建議到制定商業計劃書,再到聯繫銷售端企業搭建產銷平臺,把扶貧工作流程用現代財經理念加以優化,以確保最終成果的高質量落地。
隨即,「那能鄉那瓜村沙糖桔種植合作社」和「洞波鄉裡那村刺繡工作室」成立。
克難攻堅:財經人的扶貧韌勁對於從上海「空降」到內陸貧困地區的高頓「扶貧創客」而言,工作和生活環境陡然變化帶來的困難已在他們意料之中,而扶貧過程中的新任務和新問題是他們需要應對的全新挑戰。
到達富寧縣之初,創客們努力克服停電、日用物資欠缺等困難,逐步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然而,方言和觀念差異卻成為最大阻礙。
首先,創客駐紮的兩個村的絕大多數村民能聽懂卻不會講普通話,這讓走訪調研、政策講解等溝通頗為困難。對此,創客們邀請當地一起參與扶貧工作的年輕村官做幫手,在「熟人」的引薦和「翻譯」下,村民放下了對創客的戒備,開始主動熱情接待他們。
那瓜村的沙糖桔種植要形成產業,需要在村集體範圍內實施土地流轉,讓桔園集中連片。但是,村民們在沒有看到實質收益前,幾乎無人願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因此,解決語言溝通問題後,用實際行動說服村民們扭轉觀念、積極配合扶貧政策落實成為創客們的主要任務。
建立示範田,是創客們想到的第一步。為此,他們親身參與徵地、測量、果樹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工作,從以前的不事稼穡變為真正的農人。尤其在雨季,當地下暴雨引發桔園積水,對桔樹生長造成嚴重危害,這群年輕人又組成排水搶險隊伍全力清淤排澇,以致泥水滿身、手起血泡。
辛勤付出換來數畝桔園果實滿枝。同時,創客們還發動村中較有威望的老人們協助開展說服動員工作。在實際行動和成果面前,廣大村民逐漸被打動,「沙糖桔種植合作社」規模日益壯大。
對洞波鄉裡那村刺繡項目的扶持,創客們則選擇積極對接資源。
經前期調研,他們發現洞波鄉瑤族人口佔三分之一且有刺繡傳統,發展瑤繡可就地安置婦女勞動力創收,又使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弘揚。因此,創客們主動牽頭,通過高頓教育公益網絡平臺,由一名當地有志青年,一名專業扶貧創客和一組大咖創業導師組成「顧問團」,結對進行資源整合與產業幫扶。
在此基礎上,瑤族刺繡作為富寧縣文化產業項目正式立項,並經高頓教育牽線,與上海美術學院的公益導師資源對接,促進刺繡開發、創作、產銷等環節有效銜接運轉。同時,「裡那村刺繡工作室」成立伊始,創客們還為當地40餘名學員組織了刺繡技能培訓活動。
矢志不移:高頓的社會責任在富寧縣貫徹實施「暖鋒計劃」,創客們背後依靠的是高頓教育這個強大後盾。據悉,依照和富寧縣籤署的《精準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包括砂糖桔種植和瑤族刺繡兩個項目在內,產業扶貧過程中所有資金、原材料、物料及今後的一系列技術支持主要由高頓教育負責提供,且各項目所產生的收益均全部返還當地用於扶貧公益事業。
另據了解,2018年11月,高頓教育已向那瓜村捐贈150萬元作為沙糖桔種植基金,並向那能鄉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捐贈10臺電視機。截止目前,「洞波鄉裡那村刺繡工作室」和「那能鄉那瓜村沙糖桔種植合作社」為當地貧困村民持續創收超過百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以「暖鋒計劃」成效顯現為契機,2019年7月,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首家黨員培訓教育基地在高頓教育落戶,雙方將攜手打造「暖鋒計劃2.0」版本。
與助力脫貧事業同步,近年來高頓立足自身財經教育網絡平臺優勢,持續在教育條線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2019年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當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高頓教育82個項目獲批。據統計,此次高頓預計投入800萬元,推動這些項目供國內高校的會計、經濟、金融、管理等學院申報,附帶引入大量的企業、導師、技術等資源,囊括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師資培訓、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等方向。此舉不僅加速了高等院校同職業教育機構創新合作的進程,也彰顯了高頓投身教育強國事業的熱忱。
今年2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停課停學態勢,高頓教育相繼與學習強國、央視頻及人民日報客戶端合作,免費推出涵蓋金融知識普及、會計實操、職業發展三個方向的財經類精品線上課程,保障有志於金融財會綜合能力培養和職業發展的大學生等群體的學習需求。同時,高頓教育宣布,在疫情期間為全國院校提供商科在線財經雲平臺,並開放優質財經課程資源及教學服務支持。
「正、信、責、拼、韌」是高頓教育的價值觀,分別對應正直坦蕩、誠實守信、敬業盡責、激情投入、堅韌皮實等品質。目前看來,高頓的教育公益和社會責任踐行歷程,已將這種價值觀詮釋得淋漓盡致,也讓這個財經職業教育頭部品牌的未來發展更加可期。